笔趣阁

大文学>一万首唐诗 > 第135章 孙绰游天台山赋(第7页)

第135章 孙绰游天台山赋(第7页)

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八棵桂树高大挺拔,不畏寒霜,五种灵芝蕴含灵秀之气,在清晨绽放。

o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温和的春风在向阳的树林中停留,使林中充满芬芳,甘甜的泉水在背阴的沟渠中潺潺流淌。

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传说中的建木高耸入云,千寻之高都看不到它的影子,玉树光彩夺目,垂挂着如珠般的果实或花朵。

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仙人王乔驾驭着仙鹤直冲云霄,罗汉手持锡杖飞行在空中。

骋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仙人尽情施展神妙迅的变化,突然从有形的世界进入到无形的境界。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

在天台山的游览结束后,我身体放松,心境闲适。

害马已去,世事都捐。

心中的杂念已去除,世间的俗事都被抛却。

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像庖丁解牛一样,刀刃总能在空隙运行,看牛不再是完整的牛(而是牛体的筋骨结构)。

凝思幽岩,朗咏长川。

我在幽静的山岩边凝神思考,对着长长的河流高声吟咏。

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

接着,太阳到了中午,空中的雾气高高地散开。

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

佛寺的法鼓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各种香料燃烧时香气浓郁,烟雾升腾。

o肆觐天宗,爰集通仙。

我尽情地瞻仰天神,于是与众多的仙人相聚。

挹以玄玉之膏,嗽以华池之泉。

我汲取玄玉般的膏液,用华池的泉水漱口。

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

仙人向我讲述越物象之外的深奥道理,用关于无生的篇章让我心情舒畅。

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

我领悟到想要完全摒弃“有”是不可能的,感觉到在追求“无”的过程中存在着间隙。

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

我消除“色”与“空”的差别,使二者合而为一,忽然在“有”之中领悟到了深奥的玄理。

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

我解释“有”与“无”这两个名称虽不同,但根源相同,通过对色、空、观的思考,消除对“一”的执着。

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

我可以整天尽情地谈论这些快乐之事,也明白即便不说话,沉默也同样能达到宁静的境界。

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我将世间万物融合在一起,默默地观察和体悟,最终与自然浑然一体。

……

全译:

天台山,大概算得上是山岳中神奇秀丽的佼佼者了。渡海可至方丈、蓬莱等仙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等名山。这些地方都是道家圣贤往来游历、教化众生之处,也是灵异仙人们栖息居住的洞府。天台山那高峻到极致的形态,祥瑞美好的景致,汇聚了山海间所有瑰丽丰富的景象,尽显人间与仙境的壮丽。

它之所以没有被列入五岳,在常见典籍中也缺乏记载,难道不是因为它所处之地幽深隐秘,通往的道路又极为曲折遥远吗?它的山峰倒影有时能映现在深邃的大海之中,有时又隐匿于千山万岭之间。起始要经过鬼怪出没的路途,最终踏入渺无人烟之境。普天下很少有人能够攀登上去,帝王也无法前往祭祀。所以,它的事迹在一般篇章中难寻踪迹,名字却在那些记载奇异之事的书籍中标示出来。然而,描绘天台山的图像出现,又怎会是毫无根据的呢!如果不是脱尘世、研习道学、辟谷食芝的人,谁能轻易飞升而栖居于此?如果不是寄情高远、潜心探寻、笃信大道且能与神相通的人,又怎会遥念遐想并铭记于心呢?我因此心神飞驰,日夜思索,朝夕之间,仿佛已两次登上天台山。我正要解脱世俗的羁绊,永远寄身于这座山岭。实在抑制不住对天台山的吟咏遐想,姑且挥笔铺辞以抒情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