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雪中春信 第65節,雪中春信,尤四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呢,物是人非,誰能想到風頭正健的寵妃會一下子從雲端落下來。這一摔,摔掉了她的驕傲,今日要不是皇后壽誕繞不過去,她也不想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

皇后那裡眾星拱月,她們這裡很清靜,可以供人說說私房話,鄭修媛緩緩嘆了口氣,“你一出宮,官家就不再來延嘉閣了,嗣王府和溫國公府離得近,想必你已經聽長公主說起過了吧!”見肅柔不回答,她又慘淡一哂,“說實話,我很後悔,君心難測,這大內每走一步都要留心,可惜我那時候眼高於頂,根本不懂得這個道理。我在想,若是沒有將你放歸,現在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呢,或許你已經調到皇后身邊任長御了,也或者直接受冊封,當上了官家的嬪妃。”

她很需要傾訴,肅柔安靜聽她說完方才介面:“人活於世,沒有那麼多的如果,鄭娘子不要再回顧前事了,何必讓自己受困在局中呢。”

鄭修媛頷首,“說得也是,花無百日紅,總是你熱鬧一陣子,我再熱鬧一陣子,才不會讓這花園顯得太過冷清。”說著轉過視線,望向人群邊緣那個含著笑,安靜站立的女子,說看,“那是官家新冊封的葉昭容,你看她的相貌品格,是不是似曾相識?”

肅柔順著她的指引望過去,立時便恍然了,那身段和眉眼間的沉著,似乎……

鄭修媛笑了笑,“看出來了吧,和你有些像呢。不過一個月而已,她就從縣君一躍成了昭容,這可是本朝開國以來沒有過的,可見官家何其寵愛她,將那滿腔的不甘,盡數傾注在了她身上。”

肅柔卻覺得這樣很好,可以將一切矛盾化解,大家各得其所,就不會再生糾葛了。

只是鄭修媛這番話,終究不大合時宜,她回身笑道:“我倒不覺得像,那位葉昭容定有過人之處,這才招得官家喜歡,和我沒有什麼關係。我與娘子只管敘舊,千萬不要議論禁中的蜚短流長,我是宮內人出身,這點規矩還是記在心上的。”

鄭修媛有些失望,甚至帶著點遺憾看了她一眼,“我常在想,你那時若沒有出宮,憑著你父親的功勳,官家會給你什麼位分,說不定封個太儀,也說不定是淑妃、貴妃……”邊說邊轉身走開了,拖著長腔喃喃,“誰知道呢。”

肅柔站了會兒,看她慢慢走出仁明殿,心下唏噓不已,吃齋唸佛沒有令她心思澄明,該惦記的繼續惦記著,該不甘的,也繼續不甘著。

轉回身,正看見成國公夫人朝她走過來,人還未到,臉上先掛起了笑,熱絡地招呼著:“我前幾日還說要去拜訪王妃,恰好今日遇上了。我們從宜在王妃門下那麼長時候,蒙王妃悉心教導,我還不曾向王妃道過謝呢。”

肅柔忙客套讓禮,“公爵夫人客氣了,我開設女學,原本是讓大家有個相聚的地方,不談教導不教導。可惜現在出了閣,無暇他顧,也多時不曾和小娘子們碰頭了,怪想她們的。”

成國公夫人笑著虛應了兩句,“待過幾日,讓四娘登門拜訪王妃。”頓了頓又道,“哎呀,光顧著閒談,倒把正事忘了,我問王妃一件事,王妃的親弟,眼下可定親了?”

肅柔遲疑了下,“上回聽說家下祖母正替他物色,他自己倒不著急,說打算秋闈過後再談娶親的事……怎麼,夫人手上有好人選嗎?”

成國公夫人說正是,“我有個表侄女,是永州節度使劉寄的次女,今年十五了,想在上京找個合適的門第,託我踅摸來著,我一下就想到張府了。張家戶列簪纓,且家風又正派,若是姑娘有幸嫁入張家,日子定然過得舒心。王妃也曉得,女孩子嫁人,不求多顯赫富貴,只求家中太平、夫婦和諧就是大造化了。我那表侄女出身很好,父親是從二品,母親是安昌縣開國伯獨女,長姐嫁進了徐太尉家,兩個哥哥都在軍中任要職,若是論門戶,與張家正相配。再者,那孩子生得好,脾氣也好,我原說我沒有年紀相仿的兒子,否則斷捨不得把她嫁出去。現在既然要說合親事,總要仔細盡心才好,所以今日問過王妃,倘或令弟還不曾定親,那正好,先見見人,再作深談也可以啊。”

肅柔沒想到,進宮拜壽還會遇見替頡之說合親事的,雖然場合不對,但人家是一片好意,便承情道:“多謝夫人想著咱們家,我回去就命人過府問祖母一聲,倘或確實還未相準,立刻給夫人準信兒。”

成國公夫人眉開眼笑,說好,“那我就等著王妃的訊息了。”

這頭剛說完,后妃那頭就起身挪動起來,準備前往後苑昇平樓,大家便結伴同行,順著夾道往北,進了後面巨大的花園。

比起艮嶽,這後苑略遜一籌,但也有其精妙之處,山石湖泊、亭臺樓閣無所不有,春夏園中奇花異草極盡繁榮,等到隆冬天降大雪時,則又是另一種銀裝素裹的無暇之姿。

其實說起皇后千秋,每年大抵都是相同的安排,看戲聽曲,有時候命樂人說上幾篇銀字兒,諸如煙粉、志怪、公案等,再伴以宴席吃喝。以前做宮人的時候要生生站上一整天,晚間腰痠背痛苦不堪言,現在能坐下了,雖說場面上應付也很吃力,但總比站著好些,也更自在。

好在,隔上一個時辰還可以走動走動。禁中的妃嬪們大多出身很高貴,指不定和哪位誥命夫人就是出自一家,正好藉著機會說上話,請到自己閣中坐一坐,可以詳細問及家裡的事,也解一解想家的苦。

張氏呢,族中除了肅柔,沒有第二個進宮的,所以她很閒在,和幾位一樣無親攀交的命婦一道飲茶說笑。正相談甚歡的時候,有個小黃門上前行禮,說葉昭容有請嗣王妃,到垂芳亭說話。

肅柔哦了聲,心裡犯嘀咕,自己和那位葉昭容並不相識,也不知道有什麼話可說。可能是先前鄭修媛同她議論葉昭容,被人家察覺了吧,這樣想來也是一樁麻煩事。現在人家傳見,不好不賞臉,便暫別同坐的貴婦們,起身跟著小黃門出了昇平樓。

沿著大池一直往北,走了一程就是垂芳亭,可是奇怪,黃門並沒有引她上水榭,而是一直往北,穿過了花廊。

她在禁中多年,這後苑的每一處她都熟悉,知道再往前是清輝殿,腳下便略略踟躕,叫了聲中貴人,“垂芳亭走過了,中貴人可是領錯了路啊?”

那小黃門回頭笑了笑,“沒錯,王妃只管跟小人來吧。”

又往前一段路,見福寧殿伺候的安生掖手候在道旁,遠遠看她來了,叉手行了一禮。

她忽然明白過來,頓時站住了腳。福寧殿是官家寢殿,裡面伺候的當然也都是官家跟前親信,安生絕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這裡,既然專程在這裡等候,必定是受了官家的指派。

這官家到底要做什麼?赫連頌出門前就提心吊膽,她雖然隱隱也有些不安,但不相信一國之君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趁著皇后千秋接見臣妻。可如今看來,一向沉穩的官家好像並不那麼沉穩,果然還是被赫連頌料準了……

安生見她躑躅,上前行了一禮,“王妃,官家在清輝殿等著您呢。”

肅柔道:“不是葉昭容傳召我麼?”

安生道:“葉昭容與王妃不相熟,傳召王妃做什麼呢,自然是官家借淑昭容的名頭請王妃說話。”頓了頓復又道,“王妃不用擔心,官家已經命昭容留在閣中不得現身了,因此王妃出來見了什麼人,絕不會有人知道的。”

可是自己不想見官家,這點官家好像並不在乎。現在還能中途折返嗎?肅柔心頭充斥著莫名的惶恐,湖心的凉殿,四下無人,孤男寡女會見,要是傳出去,哪裡還能做人。她對安生道:“官家傳召,大可當著眾人的面,現在這樣單獨召見……怕是不妥。”

安生笑起來,“王妃在禁中多年,比小人更懂禁中規矩,小人奉命迎接王妃,實在無權定奪妥或是不妥。王妃,官家已經等候多時,不要讓官家繼續等下去了,還是請移駕吧!”說著讓到一旁,躬身抬手比向那長長的廊橋。

肅柔無可奈何,朝清輝殿望了眼,見一個穿著竹月常服的身影負手站在鄰水的露臺上,隔著重重水色,朝她望過來。她知道推諉不過去,終究是要見上一面的,便橫下心,踏上了橋堍。

第87章

一步步過去,官家的面目也慢慢清晰,大約因為天氣陰沉的緣故,他的面色也有些沉鬱,見她越走越近,什麼都沒說,轉身走進了殿內。

肅柔的內心此時除了忐忑,其實更多的是憤恨,恨官家的一時興起,可能毀了她的名聲。自己還沒有出閣的時候,真真假假鬧出那麼多傳聞,如今已經嫁了赫連頌,他還在這僻靜處召見,要是落了別人的眼,自己就算渾身長嘴,只怕也說不清了。

然而不能生氣,不能把不悅顯露在臉上,還需振作起精神來仔細應對。

安生引她進入殿內,這清輝殿是涼殿,殿宇正中央豎著一根頂天立地的抱柱,以抱柱為軸心,安裝著八面兩人高的扇葉。這扇葉用絹製成,上繪青綠山水,一面面大如屏風,夏日帝后和諸娘子在殿內納涼時,由宮人拖拽中間的軸心,扇葉轉動起來涼風四起,那原理,頗有些像孩子們舉在手裡,呼嘯來去的風車。

因著每個殿宇都有專門侍奉的宮人,肅柔只在剛入宮那時奉命來送過東西,當時小小的人,面對這巨大的扇葉,簡直覺得歎為觀止。如今多年過去了,這種驚訝並未減少,不過礙於是受官家傳召,心裡懸著,便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這件巧奪天工的設計了。

一眼不能看見官家,就得繞著這龐然的扇葉,一扇一扇尋找。安生早就退到殿外去了,越是這樣,越讓她渾身不舒服,彷彿自己真的與官家有些什麼首尾,要這樣揹著人偷偷見面。

又是一重山水,透過薄薄的絹面,已經能夠窺見其後站立的人影。肅柔停下步子,叫了聲官家,“臣婦張氏,給官家請安。”

扇葉後的人沒有挪步,依舊那樣站立著,看朦朧之中的她福下去,錦衣華服,身姿纖纖。

官家終於出了聲,說起來吧,”好久未見王妃了,招王妃過來說說話。”

肅柔說是,這樣隔著一層,不必直面,倒讓她安心了幾分。

“前陣子赫連上朝,臉上帶著傷,我傳他問話,才知道你們府上出了點變故。後來又聽說那女子懷上了身孕,已經被你接回嗣王府了……”官家的語調裡生出一點感慨來,“你比我想象的大度,我本以為你會設法打掉那女人肚子裡的孩子,然後與赫連一刀兩斷呢,結果竟沒有。”

肅柔沉默了下,知道這回是得拿出些本事來,才能安撫住官家了。畢竟那孩子將來關係重大,官家未必不存疑,她要是演得不夠情真意切,演不出那股悲傷欲絕來,是決計哄騙不了官家的。

外面起風了,能聽見風過簷角的嗚咽聲,在這片浩大的悽愴裡,她緩緩道:“若是個普通的歌舞伎,我確實可以無所顧忌地處置,可惜她不是。他們十二年前就認識了,少年情義多珍貴啊,加上那女子很會扮柔弱,扮可憐,介然這人官家知道,他吃軟不吃硬,越是同情她,越是寵愛她,我越是不能耐她何。原本丈夫納妾,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我也從來不曾奢望他一生只守著我一個人,可……新婚才一個月就弄出個外室來,說實話,真傷了我的心了。如今上京城中,誰不在背後議論我,分明嫁得很風光,不想自己還沒動靜,就要去給別人做嫡母,還有什麼臉面可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