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雪中春信 第81節,雪中春信,尤四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烏嬤嬤聽他說得簡單,覺得他對稚娘實在過於絕情了,不免要替稚娘母子打抱不平,蹙眉道:“稚娘告訴我了,說當初是自己給郎主下了藥,才得來這個孩子,郎主雖怪她,但一夜夫妻百日恩,如今又有了鋆哥兒,就算不看僧面還要看佛面,總不好對他們母子太涼薄。細想當初,我是受了王爺和王妃的託付,不遠萬里陪著你來上京的,如今你已經長大成人了,雖說到了我功成身退的時候,可看著稚娘母子,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那麼小的孩子,就要活在朝廷掌控之中,郎主不覺得他可憐嗎?若是咱們全走了,這個家就空了,憑稚娘那模樣,將來還不叫人欺負死嗎?”邊說邊搖頭,“還是欠缺一個萬全的打算。”

其實若論忠心,烏嬤嬤確實難能可貴,輔佐完了一輩,大有輔佐第二輩的決心。雖然這番話裡不乏對肅柔的不滿,但肅柔並不因此置氣,與赫連頌交換了下眼色,輕聲道:“官人,把實情告訴嬤嬤吧,讓她自行做決定。”

這下烏嬤嬤犯起了嘀咕,視線茫然在兩人之間遊移,“什麼實情?裡頭還有我不知道的事嗎?”

赫連頌便也不諱言了,對烏嬤嬤道:“稚娘和孩子都是權宜之計,並不值得嬤嬤花那麼大的力氣去維護。早前不告訴任何人,是怕有閃失,就連嬤嬤也一起隱瞞了。現如今咱們可以全身而退了,因此向嬤嬤和盤托出,請嬤嬤與我們一同回隴右。”

他說得雖不詳盡,但對於烏嬤嬤來說卻足夠了。她聽完,愣了半天神,最後嚎了聲“天爺”,五雷轟頂般蓋住了臉,“竟是我糊塗了!”

所以他們夫妻從來就沒有生過嫌隙,自己也不知究竟是中了哪門子的邪,一心覺得他們不能長久。現在回頭想想,之前在王妃面前的洋洋得意,竟像個笑話,這是沒有地洞,要有,她早一腦門子扎進去了。

肅柔好性兒,想著既然到了最後,還是冰釋前嫌的好,便和聲道:“嬤嬤回去收拾吧,明早咱們就去渡口。”

可烏嬤嬤卻呆怔在那裡,左思右想,隔了好半晌才慢慢搖頭,“不成啊,既不是郎主的骨肉,將來要是做出什麼有損隴右的事來,可怎麼辦?朝廷看在他是郎主長子的份上,必定多番優待,日後你們也會有嫡子,倘或嫡子的優勢被他佔了,官家封他為嗣王,那豈不是混淆了赫連氏的血統,要埋下大禍了嗎!”

上了年紀的人總是瞻前顧後,想得太多,赫連頌道:“上京的嗣王府不過空有個名頭,將來襲爵須得回隴右,赫連的血統混淆不了,嬤嬤放心吧。”

“那這家業呢?”烏嬤嬤道,“不說家業,稚娘年輕,萬一不尊重,毀的也是郎主的名聲。”

說到這裡,其實已經打定了主意。早前捨不得回去,是因為鋆哥兒太小,郎主放得下,自己卻放不下。現如今呢,得知了裡頭的真相,就變成了另一種憂心忡忡,提防假子長大後奪權、提防家業被侵佔、提防掛名的妾侍管不住自己,做出有損家主的事來。

肅柔看了赫連頌一眼,“官人以為呢?”

赫連頌畢竟與烏嬤嬤相依為命多年,深知道她的忠心,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赫連氏,如果留下能讓她安心,那就留下吧!

“上京離隴右雖遠,卻也不是關山難度,過陣子想回去了,直接命人護送就好。”他說罷輕舒了口氣,哀致地對烏嬤嬤道,“嬤嬤照顧我多年,將我視如己出,我心裡一直感念嬤嬤。這次原想帶嬤嬤回去,往後好生孝敬的,卻不曾想又因為我,要害得嬤嬤滯留上京,都是我的不孝。”

烏嬤嬤眼圈驀地一紅,擺了擺手道:“說那些做什麼!我在上京十幾年,已經習慣了此處的生活,回到隴右反而不能適應。我的家裡人,這些年受武康王爺關照,過得都很好,我自然要竭力回報王爺。你們年輕,大可去奔赴好前程,我就在上京替你們守著這府邸,也算盡了我的責任。”一面說,一面又望向肅柔,囁嚅了下道,“王妃,老婆子往日糊塗,鬧出許多笑話來,還請你不要見怪。我原是以為,不論郎主娶了上京哪家的姑娘都不得長久,卻不想他能為你破釜沉舟,可見郎主是真的愛重你。如今你們要回隴右了,老婆子不能隨侍,一切就請王妃多費心吧。等來日王妃回京省親,看見這宅子還是風風光光、體體面面地,就是我老婆子對王妃的交代了。”

肅柔很是動容,“嬤嬤的勞苦我們都看見了,多謝嬤嬤這份赤膽忠心。”

先前怨怪她的時候,確實想過還是將她留在上京為好,但當事到臨頭,她自己請命,卻又生出另一種無言的悲壯來。

肅柔最終將收攏的產業,重又交到了烏嬤嬤手上,這樣也避免了妾侍掌家的尷尬。待一切都安排好,已經到了華燈初上的時候,兩個人相攜登上馬車,趕往舊曹門街。

人將遠行,好像對一切都生出了眷戀。路過中瓦子的時候看外面景色,人間煙火浸泡進了暮色裡,空氣中有奇楠燃燒的清香,一陣陣伴著微風,吹送進車廂裡來。

第107章

因家裡知道他們即將遠行,連嫁出去的姐妹們也都漏夜回來了。各有各的歸處時,要聚得這樣整齊,實屬難得。

花廳裡設了宴,可惜誰也沒想入席,大家坐在前廳,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進來。雖然赫連頌重獲自由很令人高興,但骨肉至親要分離,也成了近在眼前的危機。

太夫人是家中長輩,長輩總不好愁雲慘霧,弄得大家都心情沉重,遂浮起一個笑容,招呼道:“怎麼這麼晚才回來,等你們老半天了!聽說今日朝堂上,官家又給介然封了實職,如今是太原以北節度大使了?這可是實打實的封疆大吏,咱們家雖是幾代為官,卻還沒有出過這樣高的品階呢,藉著郎子的光,抬高咱們張家的門楣了。”

當然,比起那有品無權的嗣王來,今日這一連串的頭銜,可說是畫了個大大的餅,很好地籠絡住了即將回到封地的人。

赫連頌說得很實在,“我現在,就像被羈押了多年的囚犯一朝釋放,十二的月亮看著都特別圓。以前我上軍中辦事,最遠只到過幽州,再往遠處去,朝廷便多有限制,每過一處關隘要經過層層盤查,活得真是窩囊。如今好了,我也算熬出頭了,只是我這一自由,卻要把肅柔從祖母身邊帶走,心裡覺得很對不住祖母。”

極力忍耐了半日的太夫人聽他這麼一說,有些悲從中來,悽惻道:“可不是嗎,想來是祖孫緣淺,上年好容易從禁中出來,本以為可以多留一段時間的,不曾想兩三個月就出了閣。出閣便出閣吧,只要在上京,能夠常相見就好,結果轉眼又要去隴右。”越說越傷心,不由垂首拭了拭淚,“隴右啊,多遠的地方,遠得天邊似的。我的肅兒要去那裡,下次再入上京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怎麼能叫我不傷心。”

太夫人一落淚,滿屋子的女眷都跟著唏噓起來,肅柔忙上前安慰,溫聲道:“祖母別難過,過上三年五載,我一定回來。只是不能侍奉祖母膝下,實在有愧,也只有託付兄弟姊妹們替我盡孝了。”

一旁的尚柔應承:“祖母這頭你不用擔心,我和四妹妹,還有表妹都在上京,不愁沒有照應。倒是你自己,一去那麼遠,跟前什麼人跟著伺候?”

肅柔道:“蕉月和結綠都是外頭僱請的,家裡還有父母在,仍舊讓她們回祖母身邊來吧!雀藍是自小買進來的,我問了她的意思,她要跟我去隴右,剩下幾個婆子,挑了沒有家累,不怵出遠門的,反正人手夠用了,到了那裡可以再添置。”

綿綿則唉聲嘆氣,“二姐姐明日就要走,來不及看我的新宅子了。我今日在梁門西大街剛定下一處府邸,本想過兩日收拾好了,領你過去瞧瞧的……”

至柔很驚訝,“你要從伯爵府搬出來?伯爵夫人能答應嗎?”

綿綿咧嘴笑了笑,“我的花銷多大,你們不是不知道。現今我是一個錢都不出,吃我婆母的,喝我婆母的,她見了我,像見了瘟神一樣,巴不得給我們分家呢。一府難容兩個誥命嘛,還是各自經營的好,所以就答應讓我們搬出去住了。我想好了,等過陣子我爹爹和阿孃來了上京,可以就近再置辦一處產業,這樣走動起來方便,我什麼時候想回孃家,抬腳就到了,多好!”

所以她們這群姐妹裡,還是綿綿過得最自在。她自己有錢,也不稀圖什麼名聲,早不願意做高門大戶的好新婦了,一心只圖自己高興。郎子雖沒有遠大志向,但勝在聽話,老老實實在汴河邊上做起了車馬行買賣。近來生意逐漸有了起色,每日能賺半吊錢,回來分外志得意滿,可以在燈下數半天。

晴柔呢,也不像早前那樣拘謹了,悵然道:“荀郎子前幾日和我商量了請期的日子,我原想二姐姐能送我出閣的,可惜,好像趕不上了。”

肅柔笑道:“我雖不能送你出閣,可知道你將來無虞,也沒有什麼不放心的。遇見一個可心的郎子很難得,我看荀三郎穩妥得很,也是個沉得住氣,有內秀的人,和你正相配。往後你心裡有什麼事,再也不要一個人悶在肚子裡了,一定要坦誠告訴他。夫妻間最忌瞞騙,彼此商量著來,比打啞謎強得多。”

晴柔點了點頭,“我記住了。”

大家便又去打聽新郎子預備了多少聘禮,有心說笑著,卻還是忍不住流露出離愁別緒來。

花廳的飯擺了很久,廚上熱了好幾道,又託馮嬤嬤進來催了一回。馮嬤嬤站在廳前,笑著說:“老太太,澄粉糰子都備好了,今晚是團圓飯,可別耽擱了。先挪過去用了吧,有話吃了飯再說不遲。”

太夫人方想起來,撫著額道:“心思亂得很,竟連餓都忘了。快快,都過去吧,闔家吃上一頓,算是給介然和肅柔踐行。”

於是眾人都往花廳裡去,廳堂正中間高高懸著巨大的燈籠,竹簾半垂著,依稀能看見外面天幕上點綴的繁星。大家舉盞共飲了一杯,也不去說什麼道別的話,男人們那一桌聊得興致高昂,說的全是邊關的風土人情,和不知從哪裡聽來的奇怪傳聞。

女眷們這一桌,顯然要低落一些,太夫人問肅柔:“東西可都準備好了?聽說先走水路,船上應當有隨行的大夫吧?你沒出過遠門,萬一暈船可怎麼好,叫人事先預備了藥,免得到時候受罪。”

肅柔一一應了,頓了頓嘆息:“我一去那麼遠,怪捨不得大家的。”

太夫人卻又開解她,“女人出嫁從夫,既是嫁了邊關的雄鷹,就跟著他高高飛起來,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吧!前幾日你五妹妹寫信回來,說泉州千好萬好,我看那字眼兒都樂不思蜀了,王郎子也拿她當個孩子,什麼都縱著她。我們家的女孩兒,就是招人疼,你幾個妹妹也好,你也好,都能覓得貼心的郎子,就算跟著去了外埠,我也沒什麼不放心。只有一樁,外面不像上京,邊陲之地民風獷悍,諸事要小心。我料著你婆母應當是個仔細人,到了那裡自會好好照應你的,你自己也要留個心眼,挑些粗壯的婆子看家護院,反正平安第一要緊,記著了?”

這番叮囑,倒鬧得大家笑起來,至柔道:“隴右也不是虎狼之地,難道二姐姐就進匪窩了不成!再說有姐夫在呢,又是節度大使,又是經略河西隴右的,誰敢動二姐姐一下,不叫他把腦袋擰下來才怪。”

太夫人也失笑,“果真是我杞人憂天了,一心只怕你二姐姐吃虧。”

另一桌的赫連頌聽了,站起身鄭重對太夫人道:“祖母放心,人我平平安安帶走,來日一定平平安安帶回來。肅柔是我的髮妻,我自己就算吃再多的苦,也絕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

這話大家深信,畢竟為情辭爵都能不眨一下眼睛,這樣的郎子,還是可堪託付的。

女眷們不像男人推杯換盞,筵散得早,又挪進前廳說話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史上第一豪橫

任公獨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