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斌知道,大明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必然有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列強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什麼都乾的出來。 .

後世有一段這樣的名言

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會非常大膽。

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會到處被人使用;

只要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會活潑起來;

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會引起積極的冒險;

只要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

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的危險。

如果動『亂』和紛爭會帶來利潤,它不但不會阻止,還會鼓勵。

現在海貿易的利潤有多高呢?

進購點布匹、瓷器甚至是糧食什麼的,隨便在大明和東瀛之間倒倒手,是百分是兩千的利潤!

這麼巨大的利潤,足以使人瘋狂,動『亂』和紛爭算什麼,能把你滅了,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把你滅了。

殖民時代,利益之爭,列強從來不會講客氣,他們從來都是用拳頭說話。

這個時代,搶奪利益,一個字“打”,沒有什麼好說的。

大明或者說張斌到底從荷蘭東印度公司手裡搶奪了多少利益呢,東瀛市場、東番市場、大明市場,甚至是南洋市場,每年最少是千萬兩的利潤!

這麼巨大的利益,不開戰是不可能的,荷蘭人之所以還沒行動,可能是在積蓄力量,張斌自然也不敢放鬆。

這個時候,珠海新的鑄炮廠已經建成投產了,這個新鑄炮廠還沒有生產燧槍的功能,現在,這裡唯一能生產的是火炮。

鑄炮廠,張斌在孫元化和宋應星的陪同下,慢慢從鑄造車間走出來。

他抹了把額頭的汗,感受了一下外面的涼風,隨即便沉『吟』道“這鑄造間裡面太熱了,到了大夏天,裡面的人怕是受不了,這樣,你們去找良甫,讓他做個自動扇風的東西。”

孫元化不由好道“自動扇風?怎麼扇?”

張斌想了想,隨即問道“風車你們見過嗎?”

這東西兩人自然是見過的,他們都肯定的點了點頭。

張斌直接指導道“是給風車葉子後面加個齒輪,用蒸汽活塞帶動行了,因為轉快,間轉動的地方最好加個軸承。”

原來這麼簡單,孫元化和宋應星不由恍然大悟。

其實,用蒸汽活塞帶動是不可能有後世風扇轉的那麼快的,風也不會太大,不過,總沒有風強。

廣東這邊本來熱,到了大夏天,張斌真不敢想象鑄造間裡面會有多熱,千度的銅水,加高溫,真有可能把人熱死!

聊了一陣,眾人又慢慢走進加工間。

加工間裡的景象,真不像是在古代,感覺跟現代化車間差不多,裡面是一排排的機床,各種火炮零件擺的整整齊齊,數百匠戶正在裡面緊張的忙碌著,要不是他們穿的是明朝的服侍,張斌真會有種回到前世的感覺。

他感受了一下里面的溫度,隨即又對孫元化和宋應星道“這裡面也加自動扇風的。”

孫元化和宋應星連連點頭,表示明白。

緊接著,張斌便一個個機床跟前仔細觀察起來,他是想提高產量,因為他已經開始考慮研製級戰列艦的問題了。

一艘級戰列艦是百門火炮,而現在,月港鑄炮廠一個月才能生產一百門火炮,這邊新鑄炮廠產量也只要一百門,也是說,算兩邊馬力全開,一個月也只能裝備兩艘級戰列艦,一年也才二十四艘,這度,想要出兵去南洋海域都要等好幾年,他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當然,新鑄炮廠這邊是專門生產火炮的,產量不可能只會是一百門一個月,現在是廣東這邊的匠戶『操』作不熟練,等他們熟練了,估計能達到一百五十門左右一個月,但是,產量還是不夠高。

到底怎麼提高產量呢?

鑄造那邊是沒有問題的,反正模具是現成的,而且這會兒對尺寸要求也沒那麼高了,翻砂難度並不大,只要加工間這邊能加工過來,鑄造間那邊一個月鑄五百門都沒問題。

主要是加工的問題了,加工的人員和裝置,這些都需要時間積累,沒什麼好說的,張斌主要想看看在加工過程能有什麼顯著提高效率的地方沒。

他仔細觀察了一陣,現,淬火之後的鋼製刀具切削鑄銅還是很快的,只要零件了機床固定好,加工起來並不需要多長時間,是在機床之前耽誤的時間太長了。

特別是炮管,不管是轉運還是機床都需要十多個人忙活半天,實際加工的時間卻只有那麼一點。

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倍!

這個問題,先是怎麼將千斤的炮管提起來,現在是純靠十來個人去抬,肯定是費勁的要死,後世車間都有航吊,哪怕幾千斤的東西提起來都不費勁。

做航吊嗎?

張斌抬頭看了看車間四周的牆壁,開玩笑,航吊的航車本身有好幾噸重,這種廠房根本承受不住,再說,沒有電機也做不出航車。

他在抬頭看了看橫樑,大腿還粗的橫樑,千來斤的炮管還是吊的起來的,問題拿什麼吊呢?

對了,還有手動的吊葫蘆,那東西倒不是很複雜,是鐵鏈和齒輪,鐵鏈這時候有,齒輪也有,張斌立馬拍手道“初陽、長庚,我教你們做個東西,一個人可以把千斤重的炮管吊起來。”

孫元化和宋應星立馬興奮的道“噢,什麼東西,雙全,快說說。”

張斌劃道“這東西並不複雜,是幾根鐵鏈,兩個齒輪,大的齒輪掛炮管,小的齒輪給人拉,再弄個罩子防止鐵鏈從齒輪脫開行了。”

這個東西大致是這麼個結構,具體什麼槓桿原理,還有止退的卡子,這些東西,張斌再細細一解釋,兩人便差不多明白了,當然明白了並不等於沒問題了,必須試做,而且還不一定會一次成功。

不過,這個東西並不是很難,他們大概明白這個意思行了,多試做幾次總是能做出來的。

炮管吊起來了還要解決搬運的問題,現在他們用的是普通平板車,搬搬下費勁不說每次還只能搬一根,而且地的石板已經很多被壓壞了,兩三個人推都費勁的很。

這個其實很好解決,做軌道平板車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辯機,誓死不從高陽

靈零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