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糧倉國脈,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倉系國脈,民心定乾坤。

歷朝歷代,糧食問題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如果老百姓沒飯吃,國家就會陷入危機之中。

明末崇禎朝就是很明顯的例子,農民起義為什麼怎麼剿都剿不滅,很簡單,沒飯吃,不造反就會餓死,造反還可以去搶那些皇室宗親和那些為富不仁的土豪鄉紳家裡的存糧,至少不會餓死。

這種情況下,人會怎麼選擇,不用想也知道。

要解決崇禎朝這場危機,前提就是必須讓老百姓有飯吃。

讓老百姓有飯吃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多生產糧食,另一個是讓老百姓變少。

歷史上,明末到清初,用的是第二個辦法,讓老百姓變少,少到餓不死人了,自然也就沒人造反了。

張斌當然不會用這種辦法,他打算儘可能的多生產糧食,儘可能的讓老百姓真正有飯吃,而不是儘量讓吃飯的老百姓變少。

不過,他現在還只能管到福廣兩省,其他地方,他還鞭長莫及,而福廣兩省在這場天災中受到的影響並不大,歷史上有記載的,也就是鄭芝龍在福建爆旱災時將幾萬老百姓遷移到了東番。

福建也有幾百萬人口,幾萬老百姓相對於幾百萬來說真不算什麼,這也從側面證明福建的旱災並不嚴重,至於廣東,更不用說,就沒有爆旱災的記錄。

這兩地沒什麼旱災,那就多儲備糧食,為將來賑災做準備。

張斌的想法就這麼簡單,接下來幾年形勢會怎麼展,他也『摸』不準,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存糧。

這存糧必須有糧倉,如果隨隨便便堆哪裡,不出一年,絕對會壞掉,所以,回福建之後,他立馬召集盧象升、畢懋康和陳子壯商議修建糧倉的事宜。

盧象昇平時就在布政使司衙門辦公,要召集這幾人倒是很簡單,他直接往盧象升書房一坐,很快畢懋康和陳子壯便應招而來。

他找這幾人其實只想瞭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糧倉怎麼建,他可沒建過糧倉,甚至真正儲存糧食的糧倉都沒見過,這種事可不敢胡來,糧倉建的不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石糧食放那裡一兩年可能就爛了,那就真是勞民傷財,到頭來還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畢懋康和陳子壯一到,張斌立馬直接問道:“建鬥、孟侯、集生你們可知道糧倉怎麼建。”

他這話一出,三人同時一愣,這會兒福建正鬧旱災呢,三人還以為他招大家是商討賑災的事,沒想到卻是問怎麼建糧倉!

盧象升和陳子壯都是一臉茫然,因為他們也沒關注過什麼糧倉,唯有畢懋康拱手道:“大人,這糧倉屬下倒是略懂一二。”

略懂一二隻是謙虛的說話,這意思就是糧倉他會建,張斌聞言,喜出望外道:“噢,孟侯,你建過糧倉?”

畢懋康搖頭道:“我倒是沒親自建過糧倉,不過,我當年巡按陝西的時候,查的正是糧倉,而且家兄那會兒正好在戶部當侍郎總督倉場,我還特意去請教過,所以對糧倉怎麼建還是略知一二的。”

張斌聞言,試著考校道:“我現在想在福建建個大糧倉,你說建哪裡好呢?”

畢懋康為難道:“按理,福建是不適合建大型糧倉的,主要是溫度過高,糧食儲存的時候最怕熱,一熱就會黴變,所以一般的大型糧倉都會在倉廩上面栽種小樹苗,一旦裡面的糧食熱,小樹苗就會變黃,那這倉糧就不能存了,必須馬上取出來吃掉。如果大人一定要建的話,我建議建在建寧府,因為那裡離海較遠,又是福建最北部,而且那裡地勢高,溫度相比福建其他地方都低一些。”

果然是懂,張斌立馬興奮道:“那好,孟侯,明天我們就出,去建寧府,找地方建糧倉。”

畢懋康聞言一愣,隨即小心的提醒道:“大人,今年恐怕來不及了吧。”

張斌也是一愣,他好奇的問道:“為什麼來不及了?”

畢懋康解釋道:“糧倉並不是建好之後隨便什麼時候往裡面存糧食都行,想要存的久,最好是在年前最冷的時候存進去,以席子夾糠法保持裡面糧食乾燥低溫,這樣糧食才不容易黴變。”

還有這麼多講究,那更不能耽誤了,張斌立馬拍板道:“那行,我們儘快找到合適的地方,找到地方,立馬召集人手修建糧倉。”

第二天一早,他便和畢懋康一起,帶著一組親衛,乘坐幾艘車輪舸出了。

之所以乘坐車輪舸,一為趕時間,二是為了勘察水路,糧食必須存在車輪舸可以抵達的地方,不然,來回轉運太麻煩了。

福州府到建寧府也就六百餘里,當天下午他們一行人便趕到了建寧府城附近的小港口,張斌帶著一行人在福建行都司衙門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便拉著福建行都司都指揮使趙雲程一起,沿著建溪水路並進,一半人坐船,一半人打馬在岸上奔行,尋找合適的地點。

這邊山谷的確很多,但是一般都有類似於溪水的小河在山谷中流淌,兩邊的樹木也沒有因大旱而枯萎,這就證明裡面還有溼氣,還是不適合儲存糧食。

一行人一直往北探查了一百餘里,終於找到一處沒有小河的山谷。

這處山谷相當的幽深,直接往西北方向延伸了足有幾十裡,而且,這裡面還比較乾燥,整個山谷裡面並沒有多少樹木,而且都因為乾旱而枯黃了。

畢懋康陪著張斌在山谷中驅馬艱難前行了一陣,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四周的情形,隨即便對張斌道:“大人,這裡勉強還算可以,將中間稍微填平一下,這大路就算出來了,糧倉修在兩邊就行了,不過,這裡只能修築地上糧倉,而且,為了防止下雨後地面溼氣滲進糧倉,必須將糧倉下面架空。”

這些都好辦,張斌立馬點頭道:“好,我們立馬回行都司衙門,你辛苦一下,這兩天畫個糧倉的草圖出來,我調集人手來修築糧倉。”

畢懋康點了點頭,仔細觀察了一下山谷兩邊的地形,隨即便調轉馬頭和張斌一起出了山谷,趕回福建行都司。

由於時間緊迫,張斌決定直接調集東番九衛的戰兵前來修築糧倉,當天下午他便出調令,三萬戰兵,直接調過來兩萬。

隨後,他也畫起草圖來,不過,他畫的並不是糧倉,而是城牆和堡壘。

這處山谷畢竟是屯糧重地,防守肯定要嚴密,而且,他還不想讓閒雜人等現裡面的秘密,所以,山谷口必須用城牆堵住,四周的山頂也必須修築小型堡壘警戒。

兩天時間,畢懋康便將糧倉的草圖畫出來了,他畫的是一排排磚石結果的房舍,下面依據地形架空三尺左右,底面是一層石板,上面用磚石修建大約一丈高的房舍,屋頂是四阿式倉頂,呈對角分佈的四條屋脊,全部用石板搭建。

這些房舍裡面則是一排一排的圓形糧倉,直接用乾草席圍出來,而且是圍兩層,中間塞糠,待裡面裝滿糧食之後,頂上還要撲上乾草席,加一層糠,然後再蓋個斗笠型的圓頂。

這樣的確隔溫、隔溼,同時也能防火,但是工程量卻十分巨大。

張斌不得不做出分工,石板、磚頭、草蓆令各處屯衛加工,港口、道路、城牆和堡壘另外調來一萬水軍將士修建,戰兵則專門負責修建房舍和糧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生:我用渾天爐科學修仙

紅色卷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