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科舉之爭,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溫體仁被文震孟這麼一剛,臉『色』頓時變得難看無比。

他以為文震孟會像謠傳的那樣,詆譭他氣死了自己的父母,氣死了自己的正室,這樣的話,自己還能狡辯,因為那些都是假的。

他完全可以轉移話題,將這事扯到孝道方面去。

他對自己的父母那可是真孝順,認識他的人都清楚,雖然他父母都是普通農戶,但是,不管他自己當多大的官,都在父母面前恭敬異常,當然,他父母也很少管他的事。

這個話題一扯到孝道上,自己反而能在崇禎面前博個大孝子的好印象。

沒想到,文震孟這傢伙竟然不管傳聞,直接搬出了《大明律》!

這下還怎麼扯,難道說《大明律》不對或者不合時宜嗎?

他還沒這麼蠢,他要真敢這麼說,崇禎估計立馬就會翻臉。

他知道,這時候,只要他不吭氣,崇禎應該還不會火,因為他已經在崇禎心裡埋下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那就是,朝臣大多想架空皇上,唯有他站在皇上這一邊。

崇禎果然如同他所想的那樣,並沒有火,因為在崇禎看來,朝臣有點瑕疵是可以接受的,張居正不就有點貪財嘛,相較而言,溫體仁這點好『色』小『毛』病其實也沒什麼。

不過,讓溫體仁當會試主考官是有點不合適了,會試主考官那可是要為人師表的,不能有什麼瑕疵。

崇禎想了想,乾脆息事寧人道“今天是廷推會試主考官,其他的事就不要再議了。”

他這意思就是不要再談什麼青樓女子了,大家繼續廷推,至於溫體仁,的確不適合當會試主考官。

文震孟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雖然不能繼續深究有點小遺憾,但皇上都話了不要再議其他事情了,他也不敢再說下去了。

他是剛烈的很,但並不是個傻子,崇禎一話,他立馬磕了個頭,起身會班列去了。

溫體仁這會兒心裡恨不得的把文震孟這傢伙給活剝了,但是,這心思卻不能表現出來,他只能裝出羞愧的表情,磕頭謝恩,然後搖搖晃晃的站起來,慢慢回到班列。

他那幫親信見主將都敗退了,連忙磕頭爬起來,疾步退回班列,御道中立馬為之一空。

這個時候,都察院左都御史黃承昊突然從張斌身後轉出來,疾步走到御道中間,趴下來朗聲道“微臣推舉禮部尚書徐光啟出任會試主考官,徐大人乃甲辰科進士出身,又是庶吉士,而今又是禮部尚書,會試正是由禮部主持,徐大人出任會試主考官正當其職。另徐大人博學多才,天文地理,農學兵事,無不精通,著作更是不勝列舉,大明學子若能如徐大人般鑽研學問,學以致用,勤勉任仕,大明必將日益興盛。”

這一通馬屁拍的,徐光啟都有點臉紅了,不過倒也不是很誇張,只是,黃承昊為什麼要推舉他能,徐光啟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他跟黃承昊有什麼交集。

這個自然是張斌的主意,光把溫體仁幹下去還不保險啊,萬一溫體仁把自己的黨羽推上去,又或者其他閹黨餘孽把主考官的位子給搶了去,都很難保證會試的公平公正。

所以,他讓人同樣給黃承昊『射』了支弩箭,讓黃承昊站出來推舉徐光啟。

這點小事,黃承昊自然不敢拒絕,他在朝堂又沒什麼勢力,還把其他閹黨餘孽都給得罪了,推舉一下也就是意思一下,估計是成不了的。

如果光他一個人跪這裡吆喝,這事自然是成不了的。

他剛說完,另一個左副都御史張斌突然疾步上前,跪到他旁邊,朗聲道“微臣附議,徐大人所著之兵書農書微臣拜讀甚多,徐大人實乃我輩讀書人之楷模。”

張斌這也是沒辦法,因為他在朝堂中實在沒什麼勢力,但會試主考官又關乎著他以後在朝堂勢力的展,他只能冒險自己出場力挺了。

他這一出場,著實非同凡響。

崇禎原本還想再看看,讓朝臣再多推舉幾個,好從中選擇一個,因為他對徐光啟真不是很熟悉,不過,張斌這一附和,他的想法立馬就變了。

他對徐光啟不熟,但是對張斌熟啊,張斌都這麼推崇的人,應該錯不了,這個時候,他已經有點心動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於汴跟崇禎的想法差不多,他對徐光啟也不熟悉,但是,他對張斌比較熟悉,張斌推崇的人,他也認為應該錯不了,所以,他緊接著便出來附和道“微臣附議。”

畢自嚴想法更簡單,張斌對他有恩,光說幾句感謝的話實在不足以表達他的感激之情,現在看到張斌附議,他也不管什麼熟不熟了,直接就竄出來附和道“微臣附議。”

畢自嚴和曹於汴可以說是朝中正直之士的表率,他們兩一出場,立馬就有一堆人附和,包括畢懋良,包括文震孟,不一會兒,御道中就趴了幾十個朝臣。

這規模雖然比周延儒那場要小一點點,但也足夠了,崇禎不想掃張斌的面子,更不想掃畢自嚴和曹於汴的面子,再說,禮部尚書的確是會試的主持者,當主考官也剛剛合適,所以,他直接點頭道“嗯,徐愛卿出任會試主考官正當其職,朕準了。”

這下終於塵埃落定,兩個主考官都推選出來了,會試的基調就定下來了,至於各房考官,基本上都是從翰林院和國子監推舉,這個時候就是拼學歷,說白了就是比誰的科舉排名高。

基本上一甲狀元榜眼探花那是穩穩當當,二甲就要看看你排名高低了,至於三甲,基本上,想都不用想。

經過將近一個時辰的論資排輩,各房考官也定下來了,早朝至此結束,張斌這趟京城之行差不多也接近尾聲了,剩下的,貌似就是太子的禮物了。

積木方面,他早已畫好圖紙,各式簡化的宮殿和房屋都是足有兩尺高的大傢伙,至於船隻,福船、海滄船、蒼山船、車輪舸等水師戰船他都畫了簡化的模型。

這些做起來都比較費時間,趙木匠召集了一幫老夥計日夜趕工,終於在地毯到達京城那天把所有東西都做出來了。

這次,張斌足足找了十餘輛馬車,由自己的親衛假扮的車伕駕著送到皇宮。

崇禎貌似對積木也來了那麼點興趣,聽聞張斌又送東西來了,他竟然親自在坤寧宮等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馬背上的戍邊人

最愛喝AD鈣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