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銀票,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銀票顧名思義,是代替銀兩在市面上流通的一種票據,也可以說是一種紙鈔。

銀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那時候的四川便出現了專門現錢保管業務的“銀票商鋪”,也就是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商鋪,商鋪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三十文的利息,即支付百分之三的保管費。

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是最早“銀票”,當然,這種“銀票”還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並非市場流通的貨幣。

後來,隨著商品經濟的展,“銀票”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行和兌換“交子”的銀票鋪,並在各地設銀票分鋪,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銀票”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

再後來,銀票商鋪在經營中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銀票”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銀票”,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行,這時候的“銀票”才真正展成為能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

北宋初期為什麼會出現銀票呢?

因為宋朝的商品經濟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金銀銅等貴重金屬短缺,滿足不了流通的需求。

一開始,北宋朝廷沒有辦法,只能鑄造鐵幣來確保流通需求,當時,十個鐵幣才能抵一個銅幣,而一匹布就需要銅錢兩貫,也就是鐵幣兩萬,兩萬鐵幣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拉一車鐵幣去買一匹布就是當時的現狀,這種交易方式極為不便,因此客觀上就促成了輕型貨幣銀票的出現。

宋仁宗天聖元年,北宋朝廷設定益州銀票務,由在朝京官監督主持銀票行,官方銀票正式問世。

北宋時期的銀票行還是相當規範的,所以應用極為廣泛,直到宋徽宗大觀元年,北宋朝廷將銀票改為錢引,使得貨幣與本金脫離,肆意增,才造成了銀票或者說錢引價值大跌,到了南宋末年,一千文的錢引價值已經不到一百文。

到了元代,銀票制度反而更完善了,元代主要貨幣就是銀票,甚至《馬可波羅記》中都詳細介紹了元代銀票印製工藝和行流通情況。

明朝也行過銀票或者說紙鈔,明初洪武八年就行了替代銅錢的寶鈔,原因也是由於當時缺銅。

洪武八年行的寶鈔面額為一貫,也就是一千文,當時的米價就是一石米一貫寶鈔。

到洪武二十二年,大明朝廷又增了面額分別為拾文、2拾文、3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的寶鈔,而此時因為行寶鈔不設定儲備金,想怎麼就怎麼,以致寶鈔嚴重貶值。

到永樂五年,一石米已經漲到寶鈔三十貫,也就是說,寶鈔二十年就貶值了三十倍!

到宣德七年,一貫寶鈔只值銅錢五文,也就是說,寶鈔行五十年就貶值了兩百倍!

到正統九年,一石米的價格已經過寶鈔一百貫,寶鈔已經不能通行,“積之市肆,過者不顧”。

到正德年間,寶鈔實際已經被廢止,大明朝廷不再行紙幣。

這就是大明行紙幣的鬧劇,完全不管經濟展規律,肆意『亂』,只用了一百餘年時間便使得朝廷信用破產,民間不承認寶鈔!

張斌看著眼前關於大明寶鈔的記載,不由皺眉不已,在大明,紙幣的信用早就被朝廷給摧毀了,自己再行銀票,有人買帳嗎?

他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大膽嘗試,循序漸進,慢慢恢復紙鈔的信譽。

他知道,銀票實際上是很有前途的,或者說,紙鈔取代金屬貨幣是一種趨勢。

這個時候大商戶之間的交易已經上升到數萬兩甚至是數十萬兩的級別,數十萬兩是什麼概念,不說什麼十兩一斤與十六兩一斤的區別,簡單換算一下,十萬兩就是一萬斤,一萬斤銀子,最少也要幾輛馬車才能拉的動,拉著數車甚至是數十車銀子去做生意,其麻煩程度可想而知。

不說別的,光是一個安全問題就不容忽視,如果是同城做生意還好,如果是異地,跨越幾個州府,甚至是跨越幾個行省,帶著數車甚至是數十車銀子就很不安全了,防匪盜,防賊,那只是一個方面,有時候,甚至自己人都得防,因為數十萬兩銀子足以讓人為之瘋狂,一旦銀子被搶,什麼都沒了,有時候甚至連命都的搭上!

所以,不管怎麼說,現在各地行商的大商戶對銀票是有需求的,而且需求很迫切,這就是恢復紙鈔信譽的基礎,只要各大商幫的商戶都用上東盛堂行的銀票,民間對銀票的信心就會慢慢恢復,到時候,銀票成為流通貨幣就會水到渠成。

行銀票,除了信譽問題,最重要的莫過於防偽的問題了,你不『亂』印,人家仿製你的,逮著一頓『亂』印,那時候就不是信譽問題了,整個東盛堂甚至都會因此而破產。

所以,行銀票先要解決的就是要解決防偽的問題,為此,張斌特意在福廣調集了十餘戶忠厚老實的印刷戶,將他們全部遷移到大員城,專門安置在一個大宅院裡,跟他們商議起銀幣的防偽來。

這下,他這位總督大人就比較怪異了,正事不管,成天跟十餘戶印刷戶混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忙些什麼。

這會兒真沒幾個人知道他在忙活什麼,因為這十餘戶印刷戶都被他監管起來了,甚至他還下了封口令,嚴禁他們跟任何人談及研製銀票的事情,一旦現,迎接他們的就是永遠消失!

對於紙鈔的防偽,張斌還是有一定經驗的,他雖然沒有造過紙幣,後世的紙幣卻見的多了,各種防偽方法也有所瞭解,所以,設計起銀票來倒不是很難。

紙幣防偽有很多種方法,結合明朝這會兒印刷和造紙技術的水平,張斌選取了幾種。

先是紙張,紙張肯定要特製的,用特殊的紙張足以難住九成以上的仿冒者,只要用市面上買不到的特殊紙張印刷銀票,絕大部分仿冒者都得跪,紙都買不到,還仿冒什麼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苟在亂世渡劫難

酒醒愁在

大唐:這個太上皇有點不正常

北冰魚

三國之凌秦霸業

老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