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懷慶府,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傳庭正在榆林鎮『操』練秦軍,盧象升正在山西整頓兵馬,而王自用、高迎祥、張獻忠等農民軍三十六營卻在河南如魚得水,再次展壯大。

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名府一戰不是打的農民軍狼狽逃竄,損失慘重嗎,怎麼才過去幾個月,他們又展壯大了呢?

原因無他,還是因為土地兼併,河南可以說是整個大明土地兼併最嚴重的一個行省,李於麟《送客河南》中一句“惟餘芳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就道出了河南土地兼的嚴重程度。

有明一朝,光是受封河南的親王就達到了十四位,而到崇禎朝,留存的親王還有七位,分別是開封的周王、洛陽的福王,衛輝的潞王、彰德的趙王、懷慶的鄭王、南陽的唐王和汝寧的崇王,而整個河南才八府一州,也就是說,沒有分封給親王的僅歸德府和汝州兩個小州府,其他地方都是藩王的天下!

明初統計,河南的總耕地面積才一百多萬頃,而這些藩王,每人手裡最少都有數萬頃耕地,像潞王,剛就藩時就有封地四萬頃,後面不斷透過兼併和接受投獻,整個衛輝府的耕地十有八九都歸入其名下;又比如福王,剛就藩時就有封地兩萬頃,他兼併土地更加瘋狂,不但是洛陽周邊,他的手甚至伸到了湖廣和四川!

當然,這兩位都是萬曆年間分封的,明神宗有點任『性』胡來,給自己的兄弟和兒子分封土地的時候不管不顧,動不動就是幾萬頃,其實明初的時候還沒這麼厲害,就算是親王封地也只有幾千頃,但是,架不住這些人能生啊。

比如開封府的周王,第一任周王可不得了,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親兄弟,這裡所謂的親兄弟是指不但同父,而且同母,所以,明成祖上位之後,他風光無限,封地一擴再擴,而且他的兒子也都獲得了分封。

他有多少兒子呢,他總共有十五個兒子,除了嫡長子繼承周王之位,其他子嗣分別被封為汝南王、順陽王、祥符王、新安王、永寧王、汝陽王、鎮平王、宜陽王、遂平王、封邱王、羅山王、內鄉王、胙成王、固始王。

他還有十個女兒,分別被分封為儀封郡主、蘭陽郡主、信陽郡主、南陽郡主、永城郡主、滎陽郡主、新鄉郡主、寧陵郡主、宜安郡主、陳留郡主。

這一大家子,半個河南都成了他們的天下,光周王府一系,兼併的土地就達到了幾十萬頃!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這些皇室宗親不但名下的土地不用交一分一厘的稅,朝廷每年還要給他們放祿米,這所謂的祿米就跟官員的俸祿一般,年年放,但是,他們的俸祿卻比官員高的多。

按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皇室宗親爵位是依次遞減的,比如,父親是親王,他的兒子就部封為郡王,父親是郡王,他的兒子就部封為鎮國將軍,以此類推,朱元璋共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定下了八等爵位,分別是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朱元璋也是從小窮怕了,餓怕了,生怕他的子孫後代跟他一樣捱餓,為了防止自己的子孫後代捱餓,他給這些爵位都定下了祿米,也就是說,這些人什麼事都不用幹,每年都能獲取驚人的俸祿。

這個俸祿的標準是親王每年祿米一萬石,郡王每年祿米兩千石,鎮國將軍每年祿米一千石,輔國將軍每年祿米八百石,奉國將軍每年祿米六百石,鎮國中尉每年祿米五百石,輔國中尉每年祿米四百石,奉國中尉每年祿米三百石。

這個標準,以明初的情況而論,應該不算多,因為那個時候,整個大明朝廷的稅賦就達到了四百多萬石,而朱元璋總共才二十六個兒子,不到一百個孫子,也就是說,他皇室一族所享用的稅賦還不到整個大明稅賦的一成,這個比例的確不算高。

但是,這裡面有個簡單的數學問題,那就是乘法,朱元璋要是學過乘法,估計就不會定下這麼荒唐的政策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如果會乘法,簡單的算一下就能明白,他這麼搞遲早是要亡國的。

很簡單一個問題,他的後代如果都跟他生育能力差不多,那就恐怖了,他能生出二十多個兒子,他二十多個兒子就能給他生出四百多個孫子,他四百多個孫子就能給他伸出八千多個曾孫,八千再乘以二十,再乘以二十......。

這個數量有多恐怖,他壓根就沒想過,他的子孫後代這麼繁衍下去,整個大明承擔的起嗎?

很不幸,大明根本就承擔不起,嘉靖時期,監察御史林潤就統計過,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糧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萬石,而祿米三百一十二萬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萬三千石,而祿米一百九十二萬石。

這個資料很明顯能說明問題,大明展的度壓根就跟不上皇室宗親的繁衍度,到嘉靖年間,大明的稅賦收入增加了將近兩倍,但是皇室宗親的祿米卻增加了二十倍,所以朝廷能支配的稅賦不增反減!

嘉靖朝還只能算是一個分水嶺,大明的稅賦兩百餘年才增加了兩倍,但皇室宗親的祿米兩百餘年卻增加了二十倍,這又是個簡單的數學題,再過一百年會怎麼樣?

一切正常的話,再過一百年,大明所有稅賦剛剛夠支付皇室宗親的祿米!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元璋怕自己的子孫後代會沒飯吃,會捱餓,卻不想想,老百姓該怎麼活。

所有稅賦部支付皇室宗親的祿米了,所有土地部被皇室宗親兼併了,老百姓該怎麼活?

當然,如果風調雨順,老百姓應該勉強還能活,因為皇室宗親不可能自己去種地,他們總要僱傭佃農去種地,要讓佃農給他們種地賺錢,就不能把佃農餓死,因為佃農餓死了就沒人給他們種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他們應該還是想的到的,所以,在沒遭受大規模自然災害的時候,大明各地還是比較平靜的,佃農雖然累,雖然沒有積蓄,但勉強還有飯吃,還能活下去,這種情況下他們是不大可能造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苟在亂世渡劫難

酒醒愁在

大唐:這個太上皇有點不正常

北冰魚

三國之凌秦霸業

老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