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七四章 做美夢的皇帝,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就是法國的炮兵是有體系的,而且確實很重視炮兵,也一直依靠炮兵打仗,是有傳承的。炮兵的重要性得到了體現,所以炮兵軍官裡平民較多,因為數學這東西貴族那點人可肯定沒有龐大基數的平民更容易出人才。相對的,法國的炮兵雖然也有論資排輩的情況,但是創新性相對別的軍種高出不少,而且相對來說是最鼓勵創新、也是最重視科學的。

譬如法革時代,炮兵教材的編寫者們的名字,柯西、傅立葉、拉普拉斯,任何一個放到後世那也足以撐起一所大學的數學系。大量的平民理科生,加上法國啟蒙時代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潮,使得法國的炮兵對新科技特別熱衷,極為鼓勵,而且也更早認識到蒸汽機現在不如牛馬但潛力無限,明知道這破玩意的諸多弱點,依舊投錢支援。

以上幾點,都是法國的蒸汽車走到歧途的重要原因。

同樣的故事,放在大順,故事的核心不變,但物質基礎和社會條件變了,得出的結論也必然是不同的。

一來大順這邊地域遼闊,早就認識到交通的重要性,這也算是大運河維繫南北帶來的社會意識。

之前幾處用兵的地方,確實如這工匠所言。難的就是後勤,如果有一條安穩可靠且高效的交通線,就和俄國爆的千人規模的戰爭,真的是校尉級別的軍官就能解決的。

二來大順伐日本之戰,讓皇帝意識到了海軍運輸的戰略意義。

大順海軍在伐日之戰中,沒有太多的戰術意義——一場稍微大規模的海戰都沒打,日本人的船縮在海峽裡,就把大順重金打造的軍艦,嚇得不敢進去,怕被創造火攻船神話。

但是,戰略上,利用軍艦的海運優勢,一萬人的野戰部隊,愣生生把日本的三十萬武士拖得無法防守。

這就是戰略意義。

真要論起來,6戰隊不算,海軍在伐日之戰中有什麼戰果嗎?一共擊沉了能有三五艘小船,根本算不上戰果,但頭功卻就是海軍的,誰也搶不走。

三則就是人口滋生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及大順很清楚,一個封建王朝的基本盤,是自耕農。

東北地區有廣袤的土地,但是移民是個大問題。橫在那的松遼分水嶺,使得這些年遼地人口滋生,可終究越過分水嶺的人太少。

而且松花江沿線的府兵是什麼情況,皇帝也聽劉鈺說過。

糧食運不出去來,海運還得繞朝鮮半島,如果沒有一條交通線如同南北大運河一般貫通,一來移民不易、二來也容易產生離心勢力。

大順內部其實是割裂的,江南的地主莊園經濟、華北的小農自耕農經濟,大順想要千秋萬代,就必須要想辦法穩定自耕農階層,擴大基本盤。

這時候對東北的開,已經失去了原本的防備夷狄的意義,而是轉為了為大順王朝續命的更重要的意義。

這種社會基礎下,劉鈺說的“不需要水和縴夫的大運河”,在皇帝眼裡確實就是“此功非徵北平西所能比也”。

至於能不能成功,是不是妄言。有了之前劉鈺平準部、伐日本打下的信任的基礎,皇帝覺得尋常看來像是魔幻妄言的事,既是劉鈺覺得正確,那多半是能做到的。

飛上天空,這件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不是京城人多對未來展望,說百年後說不定有錢人家,人手一個熱氣球呢。

技術上的事,皇帝學的那點東西,也根本理解不了,索性也不問。但國策上的事,他還是善於動動腦子的。

若是真能成了,倒還是一舉兩得呢。

一旦下南洋成功,李淦是鐵了心要廢掉大運河的。大順的祖陵又不在運河沿岸,現在又有海運可以解決糧食問題……當年劉鈺沒參與關於廢漕改海的討論,可不代表他不支援,只是明白必須要先下南洋解除海上的威脅才行。

海上的威脅一旦解除,海運無憂,順帶解決自宋以來一直不能解決的黃河奪淮入海的問題。

運河的河工,何不用來修這些東西?

順帶將黃淮地區的大量人口,遷徙到更北的北方;治理淮河,使得黃淮故地重回宋代之前天下精華的模樣,不再是帝國之壞疽;還能在東北地區擁有一支基本盤的大量自耕農……

若真實做成了,那可真的就是名流千古級別的功績了。

至少在李淦看來,絕對是和開鑿大運河、修長城一個、鑿空西域、明對西南改土歸流一個級別的。

正好,若下南洋,真能獲利三五個河南省的賦稅,日後要打仗的地方也少了,,這錢可不正好用在這地方?

朝鮮和安南北部的郡縣化,可以留給後世子孫,只要死前能把這件事辦成了,不談諡號,只說後世相比漢武唐宗,當不成問題吧?

想到這,他的內心感受到了許久沒感受過的激情,與身邊近侍道“卻不知鯨侯如今何處?何日方可返京?”

喜歡新順173o請大家收藏新順173o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老婆是貔貅

穎書生

招惹

從羨

在年代文中暴富

素昧平生_

穿越之天雷一部

蜀客

靈氣復甦:靠著吃成為了大佬

蝦米的米

威武不能娶

玖拾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