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九一章 不管而管、不治而治(上),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不但供奉著據說是唯一的、真的、釋迦摩尼的佛牙。而且據說還從那株菩提樹上折了枝條,在錫蘭種植,錫蘭的各處寺廟前的菩提樹,據說都是那株菩提樹的子孫。

這種濃厚的宗教背景,大致可以類比於儒家之於天朝,實在是浸在骨子裡的東西。

這種背景之下,這場造神的造勢,也就變得簡單起來。

康體城的百姓,都知道歐洲人壞。

當初歐洲人剛登6的時候,他們對歐洲人一無所知。

葡萄牙人剛登6的時候,錫蘭人對這些歐洲人的印象,和那些印第安人對歐洲人的初始印象沒有什麼區別。

“一些膚色古怪的人在科特登6。他們穿著鐵衣、戴著鐵帽子。吃白色的石頭,並大口的喝紅色的血。他們的武器如同驚雷,連須彌山都能震倒。”

這個原初的印象,不算好也不算壞,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後來葡萄牙人強制改信之類的事,自然會引佛教的反擊,僧侶階層是筆桿子,他們當然不會說異教徒半點好話。

不過最為關鍵的,或者說最為根本的因素,還是經濟基礎、經濟結構的改變。

錫蘭有興修水利的傳統,在這個雨季旱季交替的島嶼,沒有水利設施,就沒有達的農業。

種姓制度、村社制度、小農經濟,這是原本錫蘭的經濟基礎。

但是,葡萄牙人,以及後來的荷蘭人,對水稻沒有興趣。他們有興趣的,是香料。

錫蘭的王國,存在的基礎,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歐洲人想要的錫蘭,是一個標準的殖民地經濟體系,主要生產各種經濟作物。

至於興修水利、挖掘水庫、保證灌溉、治水安民……對不起,歐洲人沒興趣。搓肉桂、曬胡椒,也根本用不著水利設施。

從葡萄牙人開始統治到現在,肉眼可見的毀滅了錫蘭原本的經濟。

歐洲人不管也就罷了,各個封建貴族都在和歐洲人做生意。原本沒有大生意可做,就是標準的中世紀自給自足模式,自己的領地內還是要修一修水利設施的。

歐洲人一來,這些封建貴族們更願意叫百姓搓肉桂、種胡椒,以換取金錢、軍火、槍械……

近二百年來,大量的農田荒蕪、水庫荒廢、水利設施失修、西南部的沿海平原大量喪失……

種種這些因素,導致錫蘭的文明程度大步後退。

後退到什麼程度?

謝玄的北府兵抵抗五胡亂華、華夏士族衣冠南渡的時候,法顯和尚去了趟錫蘭,在其《昔道人法顯從長安行西至天竺傳》裡,就說錫蘭國有良好的水利設施,穩定的水稻種植業。

但到了荷蘭人統治的末期、英國人搶到錫蘭的時候,錫蘭的內地地區居然退化成了“刀耕火種”,以至於英國為了茶葉種植,不得不出臺臭名昭著的《Timberodinance》,即《斯里蘭卡林業法令》,禁止刀耕火種、禁止燒荒種地。

殖民者造就的影響和改變,絕不是殺幾個人、改一點信仰這麼簡單。

而是整個經濟體系的全面崩解。

一個在三國時代剛過去就有大規模水利設施的國家,一千多年後混成了刀耕火種,這種倒退程度是可怖的,在中國這邊,根本就是難以想象的。

對民眾的影響,當然是巨大的,也是可以切身感受的。

農業基礎崩潰,幾乎造就了孟加拉大饑荒那樣的慘劇;原本和印度之間的貿易被歐洲人把持,讓僧伽羅人不得不重新學起了織布紡織,而原本是可以拿檳榔換的;大量的不願意改信的逃亡者來到了山區,失去了水利設施和灌溉溝渠,不得不選擇刀耕火種的方式……

他們不懂這一切的經濟核心到底是什麼,但卻直觀地感受到生活在退步。而這一切,都可以直觀地理解成源於“許多年前,那些從科特登6的、吃著白色石頭、大口喝血、武器如同驚雷可以震倒須彌山”的人。

而現在,又新來了一批人。

這些人,趕走的歐洲人。

這些人,據說也是來自一個信佛的國家。

而這個時機,正是他們的、南印度來的國王,從印度教改信佛教之後不久。

這只是巧合嗎?

喜歡新順173o請大家收藏新順173o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甩了金大腿之後[娛樂圈]

有河不渴

重生逃愛:總裁請離開

莫詩意沈穆寒

蜘蛛科技帝國

非吾小天下

兩世忠犬(堡主有條忠犬)

似相識

無限之輪迴軌跡

鹹魚泰坦

雙面郎君(護衛傳奇系列)

夢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