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我思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上巳,樂遊原(樂遊原原著小說),匪我思存,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日和煦,太液池畔,垂柳依依。正是仲春之末,季春之初,柳色如同碧絲絛一般,何止千條萬條,層層疊疊,掩映著太液池水,碧波盪漾。無數柳絮被東風吹起,飄飄揚揚,散在半空,一團團,一球球,被風吹得撲在那太液池畔的玉闌干上,更有星星點點,墜落於太液池水之上。

“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階臨池面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

婉轉的歌聲,按著樂部新排的曲譜,和著絲竹的伴奏,從太液池畔的水殿中,嫋嫋地傳出來。這水殿名為放春臺,原有一半凌空在湖上,另一半卻被堆疊的山石掩映。山石前築著花臺,遍植牡丹,春日之下,千百朵牡丹正當怒放。花臺四周又張了錦幄,掛了驅雀鳥的金鈴,被日頭照在那錦幄與盛放的牡丹之上,如雲似霞,燦爛流絢。

一曲唱罷,樂部又奏起新排的樂曲,一隊舞伎在水殿之中翩然起舞,舞伎們身姿綽約,只舞得花鈿搖搖,衣袂飄飄,長袖如同迴風流雪一般。舞者人人珠玉滿頭,髮髻間偏又點綴著雀翎之類閃爍之物,殿中便如同有千萬只蝴蝶翻飛。殿中遍插著牡丹、芍藥等春日之花,被殿中脂粉的香氣一烘,花香馥郁,更是中人慾醉。

如此富麗已極、繁華已極的春日宴,前太子妃——如今被闔宮稱作“蕭娘子”的蕭氏,坐在案後,斜倚著憑几,似有些心不在焉,但樂部裡一個新來的樂工緊張之餘奏錯了一拍,她卻轉過頭來,瞥了那吹笙的樂工一眼,只嚇得那樂工又奏錯了一拍。她微微皺了皺眉,並沒有發作那戰戰兢兢的樂工,只是舉起案上的金盃來,似是無情無緒地飲了一杯酒,然後起身,徑直往屏風後的後殿去了。

那後殿藏在山石一側,殿宇背對著太液池,偏又有一列長窗開在水畔,今日天氣晴和,那一列凌波的長窗皆支起了窗扇,碧水映著窗扇上新糊的淺緋色窗紗,遙遙望著,便隱隱如同霞光一般,又好似窗上盛開著簇簇桃花,映在那碧波漣漪的倒影裡。

她起身入後殿,心腹女官錦娘以為她要更衣,連忙跟過來伺候,待轉入殿中,卻聽見她說:“吃了兩杯酒,臉上熱熱的,要不咱們出去逛逛吧。”

春光正好,正逢三月初三上巳節,宮中於臨水處歌舞祓禊,又架起了繫著彩繩的鞦韆,宮中舊人倒也罷了,那些入宮不久、年歲尚小的宮女哪裡耐得,早就三五成群,打起了鞦韆。隔著一帶粉垣,都能隱隱聽見牆內歡聲笑語,還有秋千上繫著的金鈴,隨著起落髮出叮叮啷啷的聲音,甚是好聽。

蕭氏扶著錦娘,慢慢從那一帶殿宇中穿過,又沿著夾岸花臺間的小路,繞過堆疊的假山,然後依次路過扶荔臺、鏡思殿、自雨亭等亭榭宮殿,不知行了多久,上得數級石砌,忽然路徑一轉,眼前豁然開朗,乃是引入太液池水、被稱為御溝的水渠。此處已經臨近御馬監,渠邊堆著捆紮整齊如牆垣一般連綿百丈的高高的草垛,盡是給御馬的草料,再往前去,卻就是宮牆之外了,因此甚是僻靜。

上巳祓禊,宮中舊俗必有飲宴踏歌、鬥草百戲等諸多遊耍之嬉,那些宮娥阿監,自不知躲到何處去玩耍了。此處四下靜靜,渠水流出宮牆而去,而渠水之側,草垛之前,正有一樹梨花開得似雪般簇白,引得無數蜂蝶,在那花間流連。一陣風過,梨花片片被吹得落入水中,隨著那水流,無聲地流到宮牆外去了。

一時春日寂寂,只看到晴光下,蛛絲偶爾一閃。

蕭氏定了定神,說道:“這裡甚好,把風箏拿出來放吧。”

錦娘會意,從袖中取出一隻風箏。那風箏做得甚是精巧,竹製的骨架收攏起來,不過如幾支竹箸疊在一起,開啟來卻是極大一副骨架,將薄絹製成的箏面撐開,便是一隻光華燦爛的鳳凰。

當下錦娘將風箏乘著東風慢慢放上天去,只見風箏迎風而起,不過片刻,便飛得極高,遠遠看去,真似綵鳳翱翔於天。風吹得風箏下繫著的鳴箏發出鳳鳴般的清唳,極是悠揚動人。

錦娘放著風箏,蕭氏見那梨花開得雪白可愛,玩賞了一番,又見梨花樹下水渠畔生得幾叢蘆葦,便折了一片蘆葦的葉子,折起後,將葉尖從葉尾柄中穿過,放置在渠水中,如同一艘小船,晃晃悠悠,漂在那渠水之上,沿著那渠水,也流出宮牆去了。

蕭氏見此有趣,便又折了一艘蘆葉船,這次卻命錦娘拿出隨身所攜的螺子黛來,就在摺好的蘆葉小船上,題了一首詩,乃是:“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寫罷,便將寫著詩句的蘆葉小船,又放在渠水之上,看著那小船悠悠盪盪,順著渠水流出宮牆去,方嘆息一聲。

她正兀自出神,忽得不遠處宮牆下忽然斜刺裡閃出一個人來。那人身著青衣,似是宮中的一名寺人,他走到蕭氏的面前,以手加額,卻是恭恭敬敬,深深行了一個禮,方才道:“小人見過太子妃娘娘。”

蕭氏不動聲色打量此人,只見他不過三十餘歲年紀,雖是寺人,但身形敏捷,虎口更有薄繭,似出自行伍,當下便輕輕點了點頭,說道:“是你往我宮中遞信,約我在此處相見?”

“是奉鄙上之命。”那人仍舊神色恭敬,低聲道,“鄙上排行十七,冒昧約了娘娘至此,正是因為有關於太孫的要緊訊息,想要告知娘娘。”

蕭氏沉吟片刻,問道:“可有信物?”

那人卻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說道:“此為鄙上親筆書信。”

蕭氏示意,錦娘連忙上前接了過來,拆開信箋遞與蕭氏,蕭氏一目十行匆匆看過,底下正是李嶷的花押,並“平叛大元帥”的帥印。那寺人又道:“十七殿下平安迎得太孫回營,喜不自勝,便千方百計想將這好訊息告知娘娘,與娘娘聯手誅殺孫賊,若娘娘願意,還請給予一件信物,令我帶走回復殿下。”

蕭氏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那是自然。”便朝錦娘使了個眼色,錦娘從袖中取出一隻十分精緻的金香囊來,遞與那寺人。那寺人見此物,不由微露喜色。原來這金香囊極是精巧,外層鏤空,中間卻又另有機括,內中的半圓懸於機括之上,不論怎麼翻轉,其中的香料都不會灑出來。

從前宮中只有一名巧匠擅做此物,後來這匠人因故觸怒先帝,被刺瞎了雙目,此技從此失傳,所以即使是宮中貴人,也甚少能有此物,而且這隻金香囊上,用金絲巧妙累得一個“蕭”字,顯是蕭氏隨身之物。

那寺人剛接過香囊,忽然草垛之後轉出一群人來,為首之人丰容盛鬋,滿頭珠翠,衣衫華貴,正是孫靖的正妻魏國夫人袁氏。扶著袁氏的乃是一名貴婦,蕭氏亦識得,正是袁氏的弟婦,袁鮮之妻柳氏。

袁氏氣勢洶洶,指了指蕭氏,卻是橫眉冷笑:“將這賤人拿下!”

左右早就一擁而上,擘住蕭氏的胳膊,錦娘阻止不及,更有人劈手奪過她手中的書信。那寺人默不作聲,上前朝著袁氏一躬,卻是雙手奉上那枚金香囊。袁氏冷笑道:“你裡通外敵,與李嶷那逆賊勾結,如今還有什麼可說?”

原來這寺人乃是袁氏暗中安排,特意送了一封無名書信,以隱語相約蕭氏在此處相會。蕭氏果然赴約而來,不僅看了偽造的“李嶷手書”,竟然還給予金香囊作為信物。袁氏喜出望外,連忙與柳氏帶著人現身,當場拿住蕭氏。

蕭氏看了看被制住的錦娘,又看了看那“李嶷手書”和那枚金香囊,不由長嘆一聲。袁氏見她這般,以為她敗露之後十分沮喪,不由得意揚揚,柳氏忙道:“夜長夢多,夫人,還是快些行事。”

左右早有人捧了白綾上來,原來竟是打算就此縊殺蕭氏。

袁氏見了白綾,偏又猶豫起來,心道好容易拿住了這賤人勾結李嶷的鐵證,若是去孫靖面前當面揭破,令他知道這狐媚子的真面目,看那老賊深悔不該,那才叫痛快。偏那柳氏見她猶豫,便又低聲勸道:“夫人,趁著大都督今日出宮去了,速速了結。若真讓她有機會到大都督面前,不知道她是否又花言巧語矇騙大都督,到那時候,悔之晚矣。”

袁氏聽她這般說,恨不得銀牙咬碎,心想不錯,老賊八成會被這狐狸精的話給騙得暈頭轉向,搞不好她真能脫罪,還是先縊殺了她以解心頭之恨,當下便點了點頭。

幾名宮監上前,不由分說將白綾套在蕭氏脖頸中,又有兩人各自拉住白綾一端,便要當場勒死她。錦娘見狀奮力掙扎,口中直呼“娘娘”,一時急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但她被好幾個人按在地上,又哪裡掙脫得開。

便在此時,忽然有人大喝一聲:“住手!”這一聲直如驚雷一般,在所有人耳畔炸響,袁氏柳氏更是一驚,旋即有人大步而來,身形高大,寬袍窄袖,正是孫靖。

袁氏一見他匆匆而來,不由又氣又妒,尖聲大叫:“你如今還要維護這狐狸精嗎?”柳氏見她失態,忙忙上前,細語輕聲,講述事情首尾,然後道:“大都督,如今人證物證俱全,這蕭氏確實想與李嶷勾結。”

孫靖冷冷地道:“你不就是不忿蕭氏勸我勿以梁王去換袁鮮,因此記恨蕭氏。”

原來早先時日,陶昝依孫靖之命,先誘李峻李崍二人過江,後果然將李峻李崍困在興陽,眼看便能生擒此二人以換回袁鮮,不想李嶷帶了一支人馬沿江而下,千里奇襲,打得陶昝落花流水,李峻和李崍也被李嶷救了。孫靖沒想到李嶷如此本事,以客軍奔波千里,竟能殺得陶昝不敵,當下便遣人去李嶷營中,以梁王的性命威脅李嶷。

誰知李嶷竟然回通道:“吾非嫡長,如殺父王,吾必稱帝謝之。”只差沒有同漢高祖那般,公然說“分我一杯羹”。

孫靖當下便將這回信扔給李桴,而那梁王李桴看了這般回信,只嚇得痛哭流涕,又哭得厥了過去,卻是毫無用處。那李嶷過了數日,公然遣使入京,說思量再三,生為人子,不當不孝,願意用袁鮮換回梁王。孫靖明知此乃挑撥離間,當然置之不理,蕭氏也百般安慰,說道:“豎子無賴,大都督切切不要上了他的當,袁鮮,鴻毛也,萬不可以梁王易之。”

袁鮮之妻柳氏,得知此事,憂心如焚,數次懇求魏國夫人袁氏在孫靖面前求情,想用梁王李桴去換回自家夫婿。孫靖自失江淮,滿心煩亂,哪肯聽袁氏如此荒誕言語,被她啼哭糾纏不過,拂袖而去,卻是好久都不曾再踏入袁氏所居的長秋殿。

袁氏見丈夫如此無情,聽信蕭氏蠱惑,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不肯救,便在柳氏面前哭道:“實是阿姊無能,老賊只聽信蕭氏那賤人的言語,如之奈何?”

柳氏原是個頗有心計的婦人,何況又是陳郡袁氏的冢婦,素來有幾分急智,當下便給袁氏出了一個主意,令人偽作李嶷的細作,與蕭氏聯絡,若是能誘得蕭氏上鉤,就此拿住蕭氏與李嶷勾結、裡通訊息的證據,那自是不由分說,可以一勞永逸,斬草除根。

袁氏聽了這計策,不由喜出望外,撫著柳氏的背,說道:“好弟妹,果然你是個聰穎的,怨不得爹爹當初非要親自去河東,替阿鮮求你為婦。”

當下兩個婦人密議再三,安排妥當,專挑了孫靖離宮的那幾日,遣人偽作細作,與那蕭氏相約。蕭氏果然上當,今日不僅來赴約,竟還交出金香囊為信物。只是沒料到,就要縊死蕭氏的關頭,孫靖卻忽然回宮,喝住了眾人,又如此質問柳氏。

柳氏見他如此言語,當下眼圈都紅了。袁氏見狀,冷笑道:“你此話是何意,竟然是不分青紅皂白,定要回護這賤人了?”

那柳氏又跪在地上,哭著說道:“妾不敢求大都督徇私相救鮮郎,但如今蕭氏既與李嶷勾連,大都督如何卻能徇私迴護?自大都督起事以來,我陳郡袁氏傾其所有,大都督忍心以此欺之?”

孫靖冷笑一聲,卻從袖中擲出一物,正是柳氏謀劃、令人偽作的那封送到蕭氏宮中的隱語書信。原來蕭氏見到此信,卻是毫不猶豫,就交與了孫靖,說道:“妾處境尷尬,想李嶷抑或有心試探,但不知真偽,妾願為餌誘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官路:從掃黑除惡開始

仲谷

渣男退婚,成千億繼承人?轉身救活你舅!

風習習

戀愛日記

棠聲

末世一秒一喪屍,順手綁架全人類

週一下雪了

三國:開局抽出王者之心

風乾的木乃伊

五大賊王6:逆血羅剎

張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