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頁,殘雪自選集,殘雪,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拿瑪人瑣法的人生觀同另外那兩位朋友也沒有什麼不同,他仍然是強調神的包羅一切,強調人除了盲目信仰之外實在是什麼也做不了,但信仰給人帶來幸福。他的觀點是世俗中流行的常識,而常識,並不是當前處境中的約伯所需要的。他信仰,可是一味盲目空想並不能啟用他的生命,他需要生動的生命體驗。所以他怒吼道:

"你們以為可紀念的箴言,是爐灰的箴言;你們以為可靠的堅壘,是淤泥的堅壘。"

當他這樣憤怒之時,他的佈滿傷痛的軀體其實正在不自覺地感受信念的力量,只是他的方式同那幾位朋友相反。他要說話,要辯明自己的行為,申訴苦衷,要同神當面論理。最重要的是,他看重的是現世而不是來世,他與神爭辯道:

"你攻擊人常常得勝,使他去世;你改變他的容貌,叫他往而不回。他兒子得尊榮,他也不知道;降為卑,他也不覺得,但知身上疼痛心中悲哀。"

只要還有一口氣,他就只能將這些發自肺腑的辯解持續下去。

由於約伯的愚頑不化,在第二輪對話中,朋友們對他的譴責就升級了。以利法談到了神的殘酷無情的懲罰,想借此來喚起約伯的恐懼之心,使他中止對神的褻瀆。但約伯已失掉了一切,所以也沒什麼可恐懼的了。他堅持認為自己的訴苦,甚至自己對神的埋怨全是"清潔的祈禱",因為在他的內心,他"願人得與神辯白,如同人與朋友辯白一樣。"他出於直覺將神這個物件化的自我看作老朋友,他的指望在現世,他也不怕來世的懲罰。接著書亞人比勒達由於約伯說了大膽不虔敬的言辭,自己又反駁不了他,只好以神的名義舉例,向約伯描述更可怕的酷刑。約伯聽得又憤怒又厭煩,他回答朋友們說,他一點也不怕說出那些他們認為是褻瀆神靈的話,他可以將他說過的"用鐵筆鐫刻,用鉛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遠"。因為他清楚自己所說的全是真實,他向神發怨憤並不影響他的信念的純潔性。拿瑪人瑣法聽了約伯的違反常識的胡言亂語,心中十分急躁,於是又將懲罰和酷刑的老調重彈了一遍。約伯反唇相譏,將瀆神的話說得更為刻薄。由此就進入了第三輪辯論。

在這一輪辯論中,以利法仍然強調被動生存為天經地義的事,要他以看不見的全能者的喜樂為自己的喜樂。他的話激發了約伯的靈感,約伯說他很想自己親眼見到神,去向神當面申訴。他說現在神使他恐懼,因為他看不到希望;不但在自己身上看不到,在人世間也看不到;而神的所作所為也常常善惡顛倒。比勒達回答約伯說,世人不能評判神,因為世人"如蛆"。約伯承認神的威力,也承認人沒法洞察神意,但他仍要堅持用自身那種自發的運動來同不可溝通的神溝通,並且把這當作終生的理想,決不放棄。正是在此處他就朗誦了題為"歌頌智慧"的詩。這首詩十分晦澀,細細體會,說的還是發生在人性深處的精神矛盾,以及人的智慧的來源。詩中所提到的幽暗的"極處"的金、銀、銅、藍寶石等,全是人的精神寶貝,人必須"鑿開堅石","傾倒山根",才會使它們顯露。這個比喻暗示智慧存在於人性之根,同衝動直接相連。無價的智慧在那無人知曉的地方,在那潛意識的黑暗裡閃光。只有無所不知的神才知道智慧的道路,"因他的鑑查直到地極"。所以人要獲得智慧也只有同神溝通,而所謂同神溝通也就是約伯這種出自本能的拼死掙扎,詰難似的申訴,而不是以利法們的表面理性分析。

約伯在向朋友說出的最後申訴中以悲壯的語言發出了一個又一個惡毒的誓言,是自我拷問又是自我爭辯;自己對自己以死相威脅,以此來檢驗自己對神的忠誠。這種申訴差不多等於是自己擔任神職,代替神行使權利了。或許神之所以搞這個測試,也就是為了在約伯身上達到這個效果。即,激發他,強逼他,窒息他,使他拼死爭辯,拼死反抗,以演出這場充滿了自由精神的好戲。神的意志真是無人能知曉啊。看來神的不現身,不出場是最好的導演方式,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讓約伯挖盡身上的潛力,達到自由的極限,否則誰又能在活著的時候接近那種輝煌的瞬間呢?

布西人以利戶的發言比約伯的三個朋友要雄辯一些。他要約伯不要放棄對神的信心,即使自己處在悲慘境地中也要相信神的懲罰是有高貴目的的。因為神創造了人,所做的一切均是為了人,不是為他自己。而惡人最終被消滅,善舉得到張揚是神的不變的原則。"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以利戶的發言雖比那三個朋友有道理,並且他也認為神"並不藐視人",但他也不贊成約伯用言語埋怨神、輕慢神。他提倡的是一種理解性的方式,一種偏重理性的追求,而不是約伯那種"無法無天"的創造性的發揮,他希望透過他的條理清晰的說理轉變約伯。

當辯論達到如此的高度之時,耶和華神終於從旋風中現身了。他一來就直接同約伯進行溝通:"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僅此一句話就可以看出,同那幾個人相比,神更符合約伯的想像。

神首先對自己的全能做了一番闡述,為的是將他的深不可測的意志的根基;他的掃蕩一切的偉力;他的製造奇蹟的本領;他的將天地萬物統一於一身的博大;他的通曉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規律的智慧,一一傳達給約伯,以在氣勢上壓倒約伯,使約伯在他面前保持謙虛。約伯是明理人,自然對神的萬能五體投地。他有幸親耳聆聽了神的教導,于謙卑中隱含著熱烈的期待。果然,神緊接著又敦促他不要停留在謙卑之中,而要同他一樣:

"你要以榮耀莊嚴為妝飾,以尊嚴威嚴為衣服;要發出你滿溢的怒氣,見一切驕傲的人,使他降卑;見一切驕傲的人,將他制服。把惡人踐踏在本處,將他們一同隱藏在塵土中,把他們的臉矇蔽在隱秘處;我就認你右手能以救自己。"

他要約伯學習成為神,他也肯定了約伯在測試中的所有表現(似乎還鼓勵他今後更加走極端,更加藐視世俗)。由此看來,神的意志彷彿是個矛盾。他既否認人可以認識神性,提出深奧的問題來難倒約伯;同時他又教導約伯不要放棄認識神性的努力(因為只有透過這種努力人才可以獲得作為人的尊嚴)。原來悖論是神的有力的武器。如果說神性就是人性,此處對神的意志的描述也就是對人本身的意志的描述,看了下文後這一點就更清楚了。

神接著打了一個最有力的比喻。神透過這個比喻告訴約伯整個這場測試的真正目的:他要約伯用這種殘酷的修煉方法來獲得真正的自我意識,上升到那種近似於神的、萬能的自由境界。因為約伯身上具有那種罕見的靈性、生命力和理想精神。神以自己的造物河馬和鱷魚為例,隱喻地談到了人的意志的力量;人的信仰的一往無前;人的理性與感性的渾然天成之美;人的品性的高貴;人的靈魂的強韌;人的創造力的偉大。總之,他在引導約伯成為像河馬和鱷魚這樣的"完全人",將自身的靈魂境界不斷提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家氣運被偷,我反手奪得天下

柒寶團團

薄先生的盛寵女王

北未蘇

前妻撩人,容總他超愛

月小彎

魅王邪妃:草痴三小姐

舞殤公子

重生一世也逍遙

樹九是棵樹

霹靂之江湖生存守則

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