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頁,殘雪自選集,殘雪,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凱撒將要在戲劇中流多少次血……"《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231頁。

勃魯託斯和同黨們用凱撒的血洗手;勃魯託斯胸膛裡躍動著崇高感;這對於我們今天的讀者來說,不是一件很奇異的事麼?我們這些善於遺忘的人們啊,早已忘記了我們祖先的光榮,當然也就不會懂得他的那種感動。

犧牲前的那種氛圍充滿了暗示,就如同凡人即將見到神靈時的情景,說不出口的那個詞正因為說不出,才會充滿在空氣中。有一個告密者將一封信呈交給死亡門檻前的凱撒,但凱撒沒有讀那封信。他雖處於模糊的境地,內心一直在竭力要猜破這人生之謎。他活著的時候不可能猜破,他只能不斷地猜,猜到底。

"不,凱撒決不躲在家裡。凱撒比危險更危險,我們是兩頭同日產生的雄獅,我卻比它更大更兇猛。凱撒一定要出去。"《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221頁。

也就是說,他是遵循心的召喚而行動的,心所要求於他的,決不會為危險所阻攔。三月十五日的氛圍向凱撒所暗示的,是神的啟示,也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啟示,這種啟示人是永遠不可能完全懂得的,只能傾聽。凱撒當然一直在聽。

羅馬的事業由凱撒的犧牲告一段落,但遠遠沒有結束,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引出了更大的、更復雜的人生之謎。凱撒的角色很快就由他的密友,謀殺策劃者勃魯託斯接替了。

勃魯託斯是一位了不起的先知;他的推理和預見的能力無與倫比,從事情的初始,他那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就看到了周圍的人所看不到的東西,沒有人比他更熟諳人的本性,也沒有誰比他更懂得"犧牲"這個詞的深邃含義。

"自從凱歇斯慫恿我反對凱撒那一天起,我一直沒有睡過。在計劃一件危險的行動和開始行動之間的一段時間裡,一個人就好像置身於一場可怕的噩夢之中,遍歷種種的幻象;他的精神和身體上的各部分正在彼此磋商;整個的身心像一個小小的國家,臨到了叛變突發的前夕。"《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212頁。

讀書筆記(二)第239節 羅馬的境界(2)

他之所以要殺凱撒,其理由和他要殺自己是一樣的。不是因為凱撒犯下了某個具體的罪,而是因為凱撒活著就會同罪連在一起。為著事業,必須用凱撒的犧牲來促進人們的認識;為著那個崇高的目標,人必須讓血染紅自己的雙手。他作為一群盲目的人中的先知,肩上的擔子如此沉重,叫他如何睡得著覺?在殺死凱撒之前,他已經殺死過自己無數次了。他在這種殘酷的推理戰爭中,腦海裡有一個清晰的時間的模式,他要把這個時間的形態付諸實施,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在他背後有一個新的時間模式已模糊成形了,勃魯託斯當時並沒看見這個模式,他畢竟不是神。

勃魯託斯的純粹性近似於宗教徒,犧牲是他生活的宗旨。殺死了凱撒之後的變故,使他隱隱約約地看見了另一種出路,而他自己和眾人,此時都處在了當初凱撒所經歷的那種同樣的氛圍之中。神有話要對他們說,但神不開口,要他們自己去意會。勃魯託斯看到了什麼?意會到了什麼?殺死了凱撒,人們並沒有獲得自由與解放--自由與解放豈是可以一勞永逸地"獲得"的?凱撒的英靈開始興風作浪,反撲開始了。也許勃魯託斯從戰爭一開始就預料到了必敗的結局,這個結局同他那陰鬱的推理是重合的。這就更顯出英雄的大無畏的氣概。

"記得三月十五日嗎?偉大的凱撒不是為了正義的緣故而流血嗎?倘不是為了正義,哪一個惡人可以加害他的身體?"--勃魯託斯《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250頁。

現在正義的犧牲輪到他和他的同伴了。羅馬要求的並不是被動的犧牲,那不是羅馬人的風範。他們必須竭盡全力掙扎反抗,直至最後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才是羅馬的境界。於是勃魯託斯帶領他的軍隊去進行那必敗的戰爭了。在這個轉化中,勃魯託斯的情緒如同凱撒當初一樣,陰沉而絕望。愛妻為他而死,自己的勢力一天天衰微,最後連好友凱歇斯也先他而去……沒有任何人理解他心中的事業。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支撐他的精神呢?當然是羅馬境界,這個境界裡沒有利益,只有受苦和犧牲,凱撒就是為此而死。勃魯託斯終於在結局快來時明白了:他必須獻出自己。

"大家再會了,勃魯託斯的舌頭差不多講完了他一生的歷史;暮色罩在我的眼睛上,我的筋骨渴想得它勞苦已久的安息。"--勃魯託斯《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272頁。

筋疲力竭的主要不是他的身體,而是那至死不息的推理和反推理的精神,當初這種精神協助凱撒完成了獻祭,現在又將他本人推上了祭臺。

"凱撒,你現在可以瞑目了;我殺死你的時候,還不及現在一半的堅決。"--勃魯託斯《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272頁。

勃魯託斯無疑是劇中最有自我意識的人,便即使是他,也不能預先意識到自己的靈魂歷程,因為這個歷程要靠自己在半盲目半清醒中走出來。事發之前他同好友凱歇斯的對話說的就是這種情形。

"告訴我,好勃魯託斯,您能夠瞧見自己的臉嗎?"--凱歇斯

"不,凱歇斯,因為眼睛不能瞧見它自己,必須藉著反射,藉著外物的力量。"《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197頁。

凱撒也許可以算他的一面鏡子,還有他的朋友、同夥、愛妻、敵人,通通都是他的鏡子。在這個意義上,勃魯託斯有點類似於大寫的"人",或正在創作中的藝術家。他涵蓋了人性中的一切,因而能夠調動一切;沒有什麼事能使他大驚小怪,使他偏離心的召喚;他生活在永恆的時間當中。這樣的人當然是不朽的。從將好友送上祭壇開始的勃魯託斯的精神涉,一直是在大苦大難中輾轉。他的追隨者們全都懷著世俗的熱情,只有他一個人是清醒的受難者。這種受難同宗教有著類似的形式,但並不等於宗教。因為它是鼓勵、依仗世俗的卑鄙的或崇高的激情,以此作為涉的動力的。勃魯託斯高出於一切人,同時他又絲毫不比人群中的任何一個人高;他是凡夫俗子中的先知,他本人又是一個真正的凡夫俗子。於是同宗教的追求相比,勃魯託斯的追求少了些清高,多了些人間煙火味。

對於一般人來說,勃魯託斯對安東尼的態度尤其不可理喻。凱撒被刺死之後,他允許安東尼登上講臺去歌頌凱撒,為凱撒抱屈。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做會激怒民眾?他當然應該知道,怎麼會不知道呢?也許安東尼所做的,正是他勃魯託斯想做的事,至於後果,那是屬於命運範疇內的大事,任何人都無能為力。

"在你的哀悼演說裡,你不能歸罪我們,不過你可以照你所能想到的儘量稱道凱撒的好處,同時你必須宣告你說這樣的話,曾經得到我們的許可。"--勃魯託斯《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234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月光手拿重生劇本

聖火喵喵

我的23歲美女總裁(都市全能高手)

花不棄

隨喜+番外

歸曄

穿書後我拆了主角姻緣

白露鬆糕

我真的只是煉氣境啊

世界聖果

為君長醉入深秋(出書版)+番外

塵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