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頁,殘雪自選集,殘雪,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讀書筆記(二)第242節 自由意志贊--讀《神曲》(1)

《神曲》是藝術家追求自由的過程的真實記錄,這個過程也是人由發自本能的自審(地獄),到有理性的自審(煉獄),再到純精神的分析(天堂)的過程。追求的動機則是美德(一種有點神秘的理念)的感召。自由意志本身是一個矛盾,一方面她要無羈絆地上升,一方面她又在對苦行的渴求中將自身限制在地獄體驗裡,這兩方面的力就構成了追求的律動的模式。在以"我"為主體的追求者身上,自由意志又是怎樣體現的呢?或者說,"我"是如何樣一步步實現自由的呢?

在《地獄篇》裡,作為詩人的但丁的自由意志是透過一分為三的分身法來實現的。浮吉爾是詩人的理性與智慧,"我"的本質;俾德麗採則是詩人的理念,"我"的更深一層的本質。隨著探索的深入,浮吉爾會將接力棒交給俾德麗採,由這位女神來引領"我"登上精神的極境。當"我"在原始的衝力的支配之下,闖到了這片與世隔絕的地帶時,是浮吉爾用他那溫和而強大的理性之力,為"我"身上沸騰的野性指明瞭發洩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浮吉爾所說的"另一條路"。另一條路是同世俗永別的路,另一條路又是同世俗的投影糾纏到死的路。浮吉爾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將地獄的悲慘體驗加在"我"的身上,讓我在絕望中一次次奮力突破。

"……我將做你的導者

領你經過一處永劫的地方,

在那裡你將聽到絕望的呼叫,

將看到古代的鬼魂在痛苦之中,

他們每一個都祈求第二次的死……"《神曲》,朱維基譯,7頁,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

之後浮吉爾對"我"的肉體的折磨(傷心流淚、頭昏眼花、直至昏厥過去)使"我"闖過一個個極境,"我"的精神也隨之不斷昇華。當"我"不知不覺地貼近死亡體驗之時,境界也越來越純。然而"我"究竟為什麼會踏上跟隨浮吉爾的旅程呢?以"我"顯得有些優柔寡斷、甚至有些軟弱的性情,怎麼會產生出如此大的信心和決心呢?文字中已經說過,是出於愛和同情,出於高尚的理念追求。只有美德(愛)可以使人無畏,在美德的感召下,人才可以戰勝來自世俗價值觀的懷疑,在信念中去追求幸福;生的意志也只有在美德中得到體現,離開了同情心,人只是行屍走肉。這就是為什麼"我"竟能戰勝肉體的恐懼,不顧一切地去追求永生的原因。生的意志越強,同情心就越深(即使這種同情以曲折的形式表現也如此)。所以"我",在通向自由的一層又一層的地獄裡,所體驗的全是"別人"的苦難,"我"自己卻似乎處在相對安全的位置上。正好是這些"別人"(自我的物件化)在協助我完成體內原始之力的轉化。一顆博大的心包含的是全人類的悲歡。藝術創造中這種分裂的奇觀,需要讀者用心體會,才會感到其間的層次。

有了美德之後,便會產生俾德麗採似的無畏。

"既然你想深究這一點,

我要簡略地對你講,"她回答說,

"我為什麼不怕來到此地。

凡是具有傷害力的東西,

才是可怕的;其他的就不,

那些東西並不可怕。"《神曲》,7頁。

俾德麗採這裡談到的"那些東西",是指人身上氾濫的惡(比如三隻猛獸,比如兇惡的幽靈),換句話說也就是指人的原始生命力。人一旦意識到惡,那惡就受到了鉗制,並且會在理性的引導下轉化為善。代表著最高理性的俾德麗採以善或美德的面貌出現,而真正的善是無所畏懼的,她可以同任何令人膽寒的惡抗衡而不受傷害:"你們的不幸接觸不到我;這裡熊熊的火焰也燒不到我。"《神曲》,13頁。萬物之中只有人才具有美德,但這個美德不是用來限制人的自由的,反而是促成人達到真正的自由體驗的根本。當人痛斥自己那無意義的世俗生活,將自己逼得無路可走之際,是對美德的嚮往導致他進行那致命的一躍。在這一躍的瞬間,新天地就出現了,人的生命於是背離惡的軌道,不斷以善的形式展現其輝煌,世俗生活也重新獲得了豐富的意義。所以說俾德麗採高高在上,是"我"旅程中的福星。"我"則是俾德麗採的實體,她必須從"我"的實實在在的人生體驗中吸取她生存的營養,否則她將蒼白而消失。當"我"在昏沉的地獄中進行自我搏鬥時,俾德麗採這顆福星的光芒就更為明亮耀眼了。俾德麗採從哪裡來?當然是從"我"的心靈深處走出來的,"我"原來就有她,現在才看見她。看見了她,"我"才大膽地選擇了艱險荒涼的地獄之路,為的是回"家",也是為了向天堂跋涉。俾德麗採透過浮吉爾讓"我"看透肉體的虛無,使"我"變得意志堅定,在不歸路上探索到底。斬斷肉體的羈絆卻原來是為了創造一種新的靈肉結構,讓肉體更好地發揮能量,真正成為人達到自由的橋樑。深諳這其中奧秘的浮吉爾,既心懷矛盾,又胸有成竹,顯露出實驗者的真實心情。

與美德相對立的人性中的卑賤是人性中的基礎,它永遠與美德同在。就為此,美德便意味著痛苦。俾德麗採從那高高的處所將她心中永恆的痛傳給了"我",正如上帝將自身永恆的痛傳給撒旦(琉西斐)一樣。"我"在發揮這痛苦中,便實現了俾德麗採的心願。

"哦天國的遺棄者!卑賤的種族!"

他在那可憎的門檻上開始說,

"你們心中為什麼懷著這種驕橫?

'天意'的歸趨決不能阻止,

並且還要時常增加你們的痛苦,

為什麼你們要對他違抗?

與'命運'牴觸又有何益?假使你們記得,

你們的塞比玀為了這樣做,

仍然忍受著下顎和喉嚨剝了皮的痛苦。"《神曲》,60頁。

這正是天國的意志與卑賤原始的撒旦之力交鋒的寫照。天國意志以毫不妥協的姿態橫掃障礙,撒旦卻要忍著被剝皮的痛苦負隅頑抗。明知是上天規定的命運,仍然要以自動找死一般的愚頑去挑釁,這裡面也許隱藏著極深的大智慧?還是剝皮的酷刑原本就是撒旦所追求的體驗?當"我"跟隨浮吉爾進到死亡之城內部時,問題的答案就全清楚了。天國的意志是屬於人類的自由意志,她在對"惡"的否定與全面體認中實現自身。她將一切"惡"轉化為善,將人生的價值拔高,也為自身注入活力。充滿了煩惱和苦刑的場所,正是自由意志得以實現的場所。人"自找"的刑罰在實施中帶有浮吉爾所說的這種特點:

"……一件事物愈是完整,

它所感到的歡樂和痛苦也愈多。

雖然這些受詛咒的人決不會

達到真正的完整,但看起來

後來總要比以往更接近它些。"《神曲》,43頁。

讀書筆記(二)第243節 自由意志贊--讀《神曲》(2)

只有那些在心底將塵世的享樂的性質看穿了的人,才會來追求這種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陰森森的自由(或曰"完整")。這並不是說,要將塵世的享樂全拋棄,過一種禁慾的生活;而是說人要在發揮本能之際建立起另一種生活,使它與世俗生活兩相對照,相互滲透與干預,這樣的人才是有理性的人。就是這種內心自省的機制產生了自由的體驗,否則人只是肉體或精神的俘虜,並沒有什麼自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今天也很乖[快穿]

妙機

耽美女配跟情敵HE了

禾烏

億萬萌妻:hello,傲嬌總裁

北枝月

村花黑化,黑吃黑

夏天水清涼

開局降臨泰山封禪

照焰

重生嫡女:雙世盛寵

玄機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