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照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醫》,御虛英豪傳,藜照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好似沒聽見。

“皇帝,還有一物。”小童又提醒了句,可皇帝還是沒有聽見。

為的見皇帝似乎傻掉了,就走近了拿出另一盒子開啟了。

登時一道金光閃出來,那皇帝雖然已經得意忘形了,可還是被那金光驚到了,“什麼東西?”

回頭一看,不是別的,正是一把寶劍。

“好東西!”

皇帝緊緊握住玉璽,快步走了過去,“這是何物?”

為的青年一笑,“此乃,越王勾踐所鑄,卻邪劍。”

“哦?”

皇帝依舊緊緊握住手中國璽,眼睛卻看得他雖然脹,卻根本不想眨眼,邊搖頭邊讚歎道:

“越王勾踐,一代雄主,滅吳國後,使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得昆吾之銅,採金而鑄,遂成八劍,名成千古。今日竟能得到這卻邪寶劍,實乃昊天眷顧,祖宗大德呀!”

皇帝左手握璽,右手把劍,提起的一瞬間,只見皎月之下,兩尺有長,劍身鎏金,精光熠熠,只引得那長空皓月,出千萬裡天光簇擁而來。

收在目前,皇帝的瞳孔裂開一般,只見精雕的蝌蚪花紋,如活如新,皇帝輕輕將劍身一翻,月光一灑,那蝌蚪花紋猶如飛環的遊蟲,齊齊綻出光彩,奪目而動人魂魄。那兩從刃此刻更加剔透,劍鋒所指,寒光攝人……

“天神?那是什麼玩意?”

殿門外的王繼恩透過門縫看得心驚膽戰起來,他在門外,除了裡說出的斷斷續續,不清不楚的話,其它的幾乎都沒聽著,卻被那寶劍的寒光照得兩目顫,心內生虛。

不多時,那三位天上來客,便跟著皇帝出了門,直達歧王趙德芳的靈柩前。

王繼恩也不敢近前,只遠遠地望著他們四個人,等他們又說了一些聽不清楚的話,就看到他們開啟了棺材,幾個人朝裡頭望了望,可此時王繼恩早已憋不住了,他趕緊跑到一邊去解決內急。

隨後他趕緊跑過來,卻看到還是那三個道人打扮,朝皇帝鞠個躬,便齊齊朝上飛去,王繼恩只往後退,“天吶,飛那麼高,真是神仙哪!”

可望著他們朝上飛不到十樓高的時候,便朝西邊轉彎去了。

“原來不是神仙。”

那呂端跟王繼恩同時說道。

新登基的大宋皇帝趙恆,時年二十九歲,正是健壯無比的時候,可守喪不到一個月就無緣無故地病倒了。

昏厥三天後他就上吐下瀉,面色時而枯黃,時而煞白,且心悸體寒,失音猶如中風一般。侍醫們雖然多次進藥,卻沒有任何效用。

太后李氏怒不可遏,便將服侍皇帝的宦官們趕走大半,又痛斥諸位御醫都是蠢物。

雷霆大,卻無任何助益,這端莊仁厚的李太后平日裡盡得內外尊崇,今日卻咆哮翰林醫官們,不僅是為了皇帝之病,更因為那改朝易代,暗流湧動,不得不格外慎重。

一個月前,崇政殿上的龍椅托起的差點就不是這病倒的趙恆。彼時,副宰相李昌齡聯合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兩朝功勳太監王繼恩及禮部侍郎胡旦,結成黨羽,迷惑李氏,差點限她於不義,多虧元老呂端,才扶起趙恆上位。而他們私下謀立一心要扶植的,卻是並不知情的太宗長子趙元佐。

而諸位皇子一見這新皇帝病倒,一個個的心內便風起雲湧,大宋朝堂內外,時時都會有突變的可能。

那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宰相呂端,在痛斥諸位御醫後也無可奈何,便奏請太后向禁外求醫。

就在這時,禁中丹鳳門外,正有一個跑腿“快行”抱著一封書信,狂奔內侍省而來。

待那小快行跨進北司(內侍省)大門後,便越三過五,直達左班都知李仁承跟前,“都知,小的剛才路過尚藥局,太醫令就告訴我說門前剛收到一封信扎,沒敢開啟,就託小的送進宮來,您快看看。”

說著,這十六七歲的小快行已經滿額頭的大汗,驚喜尤甚,俯身等著李仁承誇他。

只見那身著素服的李仁承,滿臉的厭煩,繼而一愣,沒來得及呵斥小快行打擾了他的休息,就瞥見信封上的四個大字:

“龍體將豫。”

顏楷寫就,圓厚莊穆。

他那翹著二郎腿的右腳,像是被突然拎起來,整個身子忽的騰空而起。

“小祖宗!這,這是從哪來的?”

他剛想要動手拆,眼珠子滴溜溜一轉,一把摟開小快行,即往嘉慶殿跑去。

“太后,官家有救了,太后……”

自從新皇帝身體大病,李太后也茶飯不進了,素衣素面,坐臥難安。

終於她累了,起呆來,可她剛要休息一下,惺忪的兩眼,就閃進來一個身影。

“太后,太后,官家有救了……”

驚疑加上疲累,差點嚇倒了倚在靠背上李太后,“慌什麼?怎麼了?”

她強撐著身子,托起嘶啞的嗓音問道。

那李仁承本姓張,自幼侍奉李氏,後被賜姓李。真宗登基之後,太后想將他提升為“勾當皇城司”,還沒分封內外,小皇帝就病倒了。

李仁承也來不及回覆,就把信件抱在太后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夏第一假太監

大內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