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好醫生一定會開“希望”這個藥方,白說,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在撫慰。”這些文字裡,似乎有著對醫生這個職業更為深遠的定義。

不久前,我剛從美國回來,在那兒跟朋友聊天時,發現即便是在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對彼此仍有很多“錯誤的想象”。

比如,和我聊天的那位美國同行告訴我,他在美國的醫療保險費用,是每月一千美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相當多的普通美國人交不起這筆錢。接下來他開了一句玩笑:“其實在美國才是看病難、看病貴呢!”正因如此,美國醫療方面的改革,尤其是醫療保險,成為奧巴馬頭上懸著的一柄利劍。

還有,在我們想象當中,像紐約這樣的城市,上小學總不會考試吧,不會擇校吧?結果我的一位同行告訴我,他的孩子今年要上個好小學,為這件事參加了三四次考試,最後還是沒考上,他甚至覺得孩子的尊嚴受到了嚴重損害。不過就是上個小學啊!萬不得已還有一招,就是搬家。跟我聊完沒幾天,兩口子帶著孩子搬到了一個所謂的“學區房”,希望能就近進入好的小學。

為什麼要拿這兩件事當開場白呢?無論醫療還是教育,都是每個國家最為重大的事情,而且幾乎在每個國家,真正讓人滿意的都少之又少。偶爾有些非常棒的決策,立即會成為這個國家巨大的驕傲。比如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重點是呈現這座城市在工業革命和流行音樂方面的榮耀,其中卻拿出很大一塊時間反映英國的公共醫療體系,那是他們視之為與工業革命和流行音樂同等驕傲的成就。

今天這麼多醫療界的朋友雲集在這裡,談論“醫療的社會價值”這個主題,為中國醫療事業的前行和遇到的困惑去鼓與呼,是希望這個行業可以更加有尊嚴地向前發展,可以滿足更多人的期待。

生命需要4S店

首先來定位一下醫生、醫院和我們每個人的關係吧。

每個人的生命都像一輛跑車。從初生時的踉蹌磨合,到中青年時各項效能都達到最佳,再到年老時的逐漸衰減,最終停下來,報廢。這麼一輛跑車,要想開的年頭長,效能維持好,必須有它的4S店。

普通的汽車4S店包括四個S打頭的英文單詞: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後服務(Service)、資訊反饋(Survey)。而我說的生命的4S店是什麼呢?就是醫院。我也給它想了四個S打頭的單詞。

第一個單詞是季節(Season),春夏秋冬,對應著中國人常說的“生老病死”。泰戈爾有一句詩,叫“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也在用季節形容人的生命歷程。人這一輩子,“生老病死”哪個環節跟醫生沒有關係呢?一個社會的文明和現代化程度越高,這種關聯就越緊密。反之,在現實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缺少醫生幫助的生老病死,顯得格外艱難。

我永遠忘不了我的一位同行在中國大西北拍的照片,拍的是那裡的母親的分娩過程。你會發現,貧困地區相當大比例的母親不是在醫院,而是在自己的家裡生下孩子。也有很多老人到了風燭殘年、要告別人世的時候,離開醫院回到家裡,不是為了得到安寧,而是交不起住院的費用。小病扛著,中病吃點藥,大病重新扛著—這是很多貧困地區醫療條件的基本現狀。

我原來也想過,首選的第一個單詞應該是強壯(Strong),但是不現實。在我們的一生中,最強壯的階段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短暫。生命的4S店最終要面對的,還是人類的季節挑戰,也就是生老病死。

第二個單詞是服務(Service)。這項職能,值得全社會共同反思,更值得國家醫改決策者們深入思考。醫院,不應該是一個賣藥掙錢的單位,而應該是一個為陷入困境的人提供服務的地方,而且是不侷限於救治肉體的高層次的服務。

當我們的改革不夠徹底的時候,醫院的目標一度變成了以銷售為主旨。不僅患者抱怨,醫生也會困惑,醫患關係矛盾重重。哪個醫生願意將自己多年學習的成果棄置一旁,轉而靠賣藥為生呢?如果醫生的科研成果和高收入水平可以得到制度上的認可和保障,您認為他願意做這件事嗎?沒人願意,他是被逼的。

第三個單詞應該是運動(Sports),以運動作為健康生活的標誌。醫生的職責,不是從病人前來就醫的時候才開始,這時他的身體狀況可能已經糟糕至極了。能不能把我們的“治療”時間提前,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能不能讓人們精神抖擻、熱愛運動,而不是病病懨懨情緒低落,最後看病不成反倒“暴動”?

針對這些年不斷出現的暴力傷醫事件,從法制建設和民眾理性角度應該如何評價,我們稍後詳談,但有一點是要更加重視的,就是提升民眾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防患於未然。否則醫生哪怕三頭六臂,也難以在最後的關口大顯神通。

第四個單詞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陽光(Sunshine)。聽起來跟醫生沒什麼關係,但又最有關係。每一位患者都處於生命中的黑暗時刻,他在醫生這裡尋求的不僅是診斷和治療,還有內心的陽光。所以每一位醫生,都不要忘記在你的處方里,加上“Sunshine”這味藥。

我做了近十五年的《感動中國》節目,報道過好幾位很“牛”的醫生。比如我們的老軍醫華益慰,總是會把聽診器在自己手中焐熱了,才放到患者的身體上。這麼一個很小的動作,讓我看片子的時候感動得熱淚盈眶,想起自己小時候就特別害怕冰冷的聽診器貼上來那一瞬間。請問,這是念到碩士博士才能掌握的高超技巧嗎?不是。但這又恐怕是讀多少書都難以到達的境界。

在醫術精湛之外,能帶給患者內心的潤澤和安寧,給人希望,才是一名醫生的偉大之處。而接下來我要談到的醫療行業的種種社會價值,都與這四個S有關。

誰是真正的受害者?

要知道在中國,只有兩個職業後面加“德”,一個“師德”,一個“醫德”。所以醫療界第一個巨大的價值,就是文明傳承的價值。千百年來,無論西醫還是中醫,如果沒有醫生付出的辛苦努力,人類的文明是如何傳承下來的?如果沒有現代醫學不斷的進步,我們的人均預期壽命又是如何從三十到四十、五十、六十,一直到七十,目標直奔八十……世界上有相當多的國家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了八十歲。因此,不管今天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都始終要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去探討問題。

七年前,因為踢球骨折,我在北醫三院做骨折手術。在手術檯上,大夫問了一句:“你有什麼要求?”我的回答是:“我會做一個模範患者。這是您的專業,一切聽您的。”手術效果非常好。在手術半年後,我回到北醫三院的大院踢了一場足球,為我做手術的醫生也在場。

其實,當你信任對方的時候,對方給予你的會更多。當你一開始就帶著懷疑的眼神時,恐怕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當下中國,醫生和整個社會之間正是處於這樣一種錯位的關係中。

讓我感到非常憂慮的是,這兩年陸續發生了一些患者暴力傷醫事件,網上的留言居然有超過80%的比例是在幸災樂禍,在替犯罪嫌疑人鼓掌。2011年9月,又有醫生被患者殺死,我做過一期節目,題目是我起的,“我們都是兇手”。這期節目播出之後,我認識的一位北醫三院的耳鼻喉科主任給我發簡訊,那條簡訊讓我看了心酸,談到當前醫生的處境,幾乎要流淚。

作為社會一員,如果你不能選擇站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不也就成了幫兇嗎?接下來讓人更加憂慮的局面是,如果全社會都形成了對醫院、醫生的一種逆反,甚至站在對立面,以至於讓醫生—這個掌管著人們生老病死的群體—感到強烈的恐懼和不被理解,因此想要逃避甚至破罐破摔的時候,最終的受害者其實不是醫生,而是我們自己。

有一些數字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在中國大陸,出現過傷醫或打罵醫生現象的醫院,比例高達63%。有87%的大陸醫生在某調查中表示,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再做醫生。過去,一流醫學院的招生分數線幾乎和清華北大一樣高,也就是說,大量一流人才會選擇從醫。但是這幾年,隨著醫患關係的問題不斷被媒體放大,醫學院的錄取分數線在下滑。簡單的數字釋放出一個危險的訊號:可能相當多的一流人才,不願再進入這個行業當中。將來,難道我們不得不接受二三流的人才,來為我們保障健康嗎?

醫學是科學,不是神學,因此從來不存在百分之百正確。我相信如果無需承受那些不必要的壓力,無需面對“不正常”的醫患關係,醫生一定會對每一名患者都負起責任。

什麼叫負責任?就是給人治病時,當他面對“成功”和“失敗”各佔50%的局面,願意冒險去試一試,看能不能把那50%的成功率變成100%。但是以現在的大環境,醫療糾紛如此頻繁,醫患關係如此緊張,即使能冒險,醫生也寧可選擇不冒險,最後那50%的希望也成了泡影。

受害者是誰呢?

醫生在替“醫改”背黑鍋

我並不認為所有這些不希望看到的“亂象”,應該歸咎於道德滑坡或人性墮落。在歷史的演進中,人性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是環境。如果環境啟用了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每個人都形成自我約束,展現出更多的道德感,集合在一起就是正能量。反之,就會亂象叢生。我們不要去譴責“惡”,要去反思催生“惡”的土壤,堵住啟用“惡”的制度漏洞。

如果每一間診室都需要安裝監視器以防患者行兇,如果醫生要為行業慣例帶來的後果買單—比如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用於移植的器官都來自於死刑犯人—如果這種行為註定要承受某種倫理上的譴責,這種譴責又自然而然地轉嫁到醫生身上,醫生揹負得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火影練吸星大法

三服

吾妹千秋

木秋池

秘境3:迷失的絕世秘藏

冷娃

大佬他又開掛了

月色遙

官路梟雄

小鬼上酒

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

雲海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