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尾聲,和氏璧,吳蔚,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01

澠池之會後,秦國與趙國修好,開始大舉進攻楚國。大良造白起率軍突破楚軍防線,一舉消滅了楚軍主力。隨後攻克楚國王都郢都,燒燬了這座歷史名城,數以萬計的楚國百姓流離失所。

歷史可謂驚人的相似。兩百年前,楚國逃亡之臣伍子胥引吳兵攻佔郢都;兩百年後,楚國貴族出身的白起再度率領秦軍佔領楚國王城,並將其付之一炬。楚軍潰散,不能再戰,南至洞庭湖及附近的江南地區都被秦國控制。楚頃襄王被迫遷都於陳①,稱郢陳,從此楚國國力更為削弱,只在秦國的鐵蹄下苟延殘喘。

①陳:今河南淮陽。楚國由強變弱直至滅亡,人才出走是很重要的原因。從秦武王初置丞相到秦始皇,總共不到一百年時間,秦國共有丞相二十一人,其中由楚人出任者佔三分之一:即甘茂、屈蓋、向壽、魏冉、畢戎、昌平君和李斯。而這七人中,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對楚國打擊最為沉重的是甘茂、魏冉和李斯三人。

楚國大夫屈平因直言進諫被楚頃襄王放逐多年,但愛國之心始終不渝,寫下了大量抒發崇高志節的詩篇。聽到秦軍佔領郢都的訊息後,他心頭的希望徹底破滅,自投汩羅江而死。楚人聞之,均哀傷流涕。楚地亦開始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流傳,所謂“三戶”,即指楚國昭、景、屈三大家族。後來秦王朝果然為楚國人項羽所滅。

擊垮了楚國,秦國終於能夠騰出手來,開始對付其他諸侯國。公元前269年,秦國發兵攻趙,拔取趙國離石等三城。趙惠文王不得不遣送公子部到秦國為人質,請求用焦、黎、牛狐三城換回所失三城,秦昭襄王應允。但後來趙惠文王認為離石等三城地處邊裔,鄰近秦國,即便換回,也難長守,遂不願再換,因此背約。秦昭襄王派使者前往趙國索要,也遭拒絕。秦昭襄王大怒,遂舉兵攻打趙國的險要之邑閼與①。

①閼與:今山西和順。

趙惠文王急召廉頗等老將詢問對策,眾人一致認為道路過於遙遠,路狹難救。獨有趙奢力排眾議,認為閼與地勢險狹,猶如二鼠爭鬥於洞穴中,將勇者勝。趙惠文王於是任趙奢為將,率軍馳援閼與。趙奢搶先佔據有利地形,擊響枹鼓①,趙軍居高臨下出擊,秦軍不敵,丟盔棄甲而逃,閼與之圍遂解。趙奢因此戰成為天下名將,被封為馬服君②,地位與廉頗、藺相如相等,從此秦國不敢輕易犯趙。

①枹鼓:鼓槌與鼓。古時作戰,擊鼓是進軍的號令。春秋戰國時代,通常由主帥親掌枹鼓,後世軍中專門配備一人主掌枹鼓。

②馬服山在今河北邯鄲西北,因以為號。由於趙奢受封“馬服君”,其子孫遂以“馬服”為姓,後改單姓“馬”,是馬姓的重要來源。

秦國的國勢亦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強行收回穰侯魏冉的相印,令其回封地養老。拜魏國人范雎為丞相,封為應侯。又將舅舅華陽君畢戎以及兩個親弟弟涇陽君趙市、高陵君趙驪驅逐到關外,將宣太后安置於深宮,不準其再幹預朝政。此時,秦昭襄王已經五十九歲,白髮蒼蒼,終於成為了真正君臨天下的秦王。

范雎原是魏國大夫須賈舍人,跟隨須賈出使齊國時為齊王所器重,私下贈予其黃金。歸國後,須賈將這件事報告給了相國魏齊,魏齊懷疑范雎私通齊國,派人將范雎抓來嚴刑拷打。范雎被打得遍體鱗傷,肋折齒落,血肉模糊,慘不忍睹。他辯說無用,便屏息僵臥,佯裝死去。魏齊遂命僕人將范雎扔到茅廁中,讓眾賓客輪番向屍首撒溺,以戒後人。范雎咬牙強挺,等到身邊只剩下一名看守時,便悄悄哀求道:“我傷重如此,再無生理。如果你能讓我死於家中,以便殯殮,他日定當以重金酬謝。”看守見他可憐,又貪利,便報過魏齊後,將范雎扔到荒郊野外,范雎這才得以脫身。他後來靠秦國大夫王稽引薦給秦昭襄王,提出“遠交近攻,強幹弱枝”之計,深合秦王心意,引為知己。

范雎勢炎日隆,在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難忘昔日之恨,理所當然地要報復魏國。魏國相國魏齊聽說范雎不死,還當上了秦國丞相,秦王對其言聽計從,知道大事不妙,立即棄相印逃到趙國,投到好友平原君趙勝門下。

此時趙惠文王已死,太子趙丹即位,為趙孝成王。秦昭襄王遂寫信給新趙王,索要魏齊人頭,但平原君趙勝無論如何都不肯承認魏齊藏在自己府中。秦昭襄王無奈,遂邀請趙勝到秦國做客。相國虞卿不同意趙勝入秦,但趙孝成王新即王位,畏懼秦國,強命趙勝隨秦國使者入秦。

趙勝來到秦國後,秦昭襄王熱忱款待,酒酣之時,又提起魏齊一事。趙勝道:“人們富貴時交朋友,是為了貧賤之時;富足時交朋友,則是為了貧窮之時。魏齊是臣的朋友,如果真在臣府上,臣也不忍心將他獻出來,何況他根本就不在臣府中。”

秦昭襄王聽後再也忍無可忍,下令將趙勝抓起來,軟禁在趙國驛館中。又派人送信給趙孝成王,揚言要親自帶兵攻打趙國,不割下魏齊人頭誓不罷休。

趙孝成王權衡利弊,不願意因保護外人而失去本國的鎮國公子,遂派兵包圍了平原君府邸。平原君家臣怕敗壞平原君的聲名,半夜偷偷放走了魏齊。魏齊走投無路,只得投奔了趙國相國虞卿。虞卿嘆道:“趙王畏秦,甚於豺虎,無論如何是勸不聽的。”乾脆捨棄相印,與魏齊一起逃出趙國,來到魏國王都大梁,預備依附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弟弟,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門下曾有三千食客,威名遠揚。他雖是平原君趙勝的內弟,但聽到來投奔的是正被秦國追捕的魏齊,心中不免有所猶豫,怕因此禍及魏國。魏齊一氣之下拔劍自殺,等到虞卿終於說服魏無忌出來接見時,卻已經遲了一步。虞卿從此隱居山林,潛心著書,再不過問政事。

此時,趙國追兵已然趕到,當場砍下魏齊的人頭,函封送往秦國。秦昭襄王卻還是不肯善罷甘休,對趙國使者冷嘲熱諷道:“得和氏璧者得天下,趙國佔著和氏璧不肯放手,難道還想稱霸中原麼?”

趙孝成王無可奈何,只得又派人將和氏璧送去咸陽。秦王這才心滿意足,下令釋放平原君趙勝回國。

02

這一日,咸陽深宮中終於傳出宣太后病危的訊息。再不可一世的人物,也敵不過時光無情的雙手,老態龍鍾的江羋也終於被歲月打倒了,走到了她人生的盡頭。

她靜靜地躺在床上,分不清是白天還是晚上。醫師來了,巫覡來了,大臣來了,秦王也來了,她卻不願意見到他們的臉,趕走了所有的人。人生下來是一個人,走的時候也該是孤單的。她並不畏懼死亡,相反,她心中其實一直在暗暗盼望這一天的到來——她早已在臨潼為自己建造了巨大的陵墓,陵墓中除了佈滿模仿秦軍軍陣的兵馬俑①外,還埋葬著她今生唯一愛過的人,一旦她生命之火熄滅,將會被運去那裡與他合葬。

①此兵馬俑即指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代兵馬俑。雖然公論認為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但因不少秦俑的頭頂梳有苗裔楚人所特有的偏於一側的歪髻,秦俑的服色也是五顏六色,非常鮮豔,與秦朝“尚黑”的制度有顯著差別。此外,不少陶俑身上刻有一個“羋”字,因而有人認為兵馬俑的主人實為秦始皇高祖母宣太后。本小說採用此觀點。事實上,宣太后與夫君秦惠王並沒有安葬在一處,秦惠王葬在咸陽以北的公陵,宣太后葬在臨潼,距離驪山秦始皇陵不遠。

但不知道什麼緣故,她心中還是感到了莫名的失落和惆悵。是因為被親生兒子奪走了朝政大權麼?是因為身邊沒有一箇中意的男寵麼?還是因為她擔心在另一個世界與他相遇時,他已經認不出自己衰老的容顏?

肉體的痛苦似乎一下子減輕多了,現在的她只覺得非常非常的累,疲倦如排山倒海般席捲而來,無可迴避,無以抵擋,只任由眼前一切朦朧起來。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恍恍惚惚間,有人來到了她的床邊,依稀就是孟說。高大威猛的身影在燈燭的映照中晃動著,像是一個不真實的幻影。他俯下身子,輕聲叫道:“太后。”

江羋欣然道:“終於見到你了!我生怕我會忘記你的樣子。你是特意來接我的麼?唉,我太老了,你還是這般年輕,希望不會嚇著你。”來人道:“太后,臣是趙奢。”

江羋驚訝地“啊”了一聲,道:“是趙奢麼?你來做什麼?”趙奢道:“秦王寫信給我國大王,說太后病重,臨死前只希望看到一璧一人,璧就是和氏璧,人就是下臣。我國大王不敢違抗秦王,所以命臣來秦國獻璧。”

江羋已是彌留之際,愣了好半晌,才領悟趙奢話中之意,嘆道:“你被秦王騙了!而今你已經是名震天下的馬服君,你來了秦國,怕再也回不去了。”趙奢道:“臣知道。”

江羋道:“那麼你還是義無反顧麼?”趙奢道:“我國大王有命,臣自當遵從。”頓了頓,又道:“況且,臣也是真心牽掛太后,就算因此而死在咸陽,臣也絕不後悔。”一邊說著,一邊從木盒中取出那塊天下至寶和氏璧來。

寢宮中的燈燭陡然熄滅。片刻的黯淡後,玉璧發出溫柔的光芒,重新照亮了四周,空靈而清幽,仿若皎潔的月光徜徉大地。

塵世千古,月色千古。所有的故事,無論悲愴,還是凝重,都會化作歲月的浪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所有的情感,無論悽婉,還是纏綿,都會化作天邊的流星,消散於深邃的夜空中。只有這月色,一如千年的皎潔,人沐浴在清朗的月光裡,心也沉寂。

江羋佈滿皺紋的臉上一下子生動起來,兩朵紅暈升起,已然黯淡的雙眸裡倏地閃射出奇異的光彩,隱約能看到昔日絕代美人的芳華。

記憶的閘門譁然開啟,那些逝去的往昔如潮水般地重新湧現,在四周親切地凝望著她,如此清晰,如此妍麗,就像楚國紀山上一望無際的桃花。數十年的歲月,居然沒有抹平什麼。這片記憶之海如此博大,只能用浩瀚深遠的雲夢澤來形容它。她不用閉上眼睛,就能夠看到那些記憶——錦團花簇,陸離斑駁,五彩繽紛,華彩奪目。

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採我。她終於獲得了徹底的安寧,迫不及待地要去見他了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直播武術:振興華夏武門

高斯不是凹凸曼

被淋溼的他

廣木非青

我養成了一隻霸道小喪屍

明桂載酒

鎖腰

扁平竹

入殮師

道門老九

滕王閣秘聞

姵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