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騙局,丹·布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雷切爾·塞克斯頓走在邁克爾·託蘭身旁在旅居球裡面穿行著,感覺有團夢幻般的迷霧籠罩著她,科基和明則緊跟在後面。

“你沒事吧?”託蘭注視著她,問道。

雷切爾匆匆瞥了他一眼,露出淡淡一笑,“謝謝。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她回想起一九九七年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那個臭名昭著的發現——ALH84001,那是一塊火星隕石,國家航空航天局聲稱裡面含有細菌生物化石遺蹟。說來遺憾,在國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地召開新聞釋出會後幾周,一些非官方科學家就站了出來,證明那塊隕石中的“生命跡象”實際上只不過是地球汙染產生的油母巖質。由於那個錯誤,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聲譽受到了嚴重破壞。當時,《紐約時報》抓住那次良機,挖苦性地重新解釋了這個機構的首字母縮拼詞:NASA——在科學上並非總是準確無誤。<sup>(1)

還是在那起事件中,古生物學家斯蒂芬·傑伊·古爾德概括出了ALH84001的諸多問題,指出他們是用化學方法,根據推論得出的證據,而不是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比如一塊清晰的骨骼或貝殼。

可是,如今雷切爾意識到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找到了無可辯駁的證據。任何一位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都決不可能站出來質疑這些化石的真實性。國家航空航天局再也用不著拿那種被放大後畫面模糊的細菌照片吹噓,據說那些細菌只有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他們這會兒呈獻的可是貨真價實的隕石標本,人們肉眼就能看見嵌入這些隕石中的生物有機體。那可是幾英尺長的蝨目昆蟲!

雷切爾想到自己小時候曾狂熱地喜愛戴維·鮑伊<sup>(2)唱的一首談及“火星來的蜘蛛”的歌曲,簡直要大笑起來。很少有人想過這位英國的雙性戀流行歌星的預言竟與天體生物學家的最重大發現這麼接近。

正當那個悠遠的歌曲旋律在雷切爾的心中迴響時,科基從她身後匆忙跑了過來,問道:“邁克有沒有向你誇耀他的紀錄片?”

雷切爾回答:“沒有,不過我倒願意聽聽。”

科基拍拍託蘭的後背說:“大膽地講一講吧,大名人。給她講講為什麼總統決定把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時刻交給一個使用水下呼吸管潛游的電視明星。”

託蘭嘟囔道:“科基,如果你不介意的話?”

“好吧,我來說一下,”科基說著,費勁地擠在他倆中間,“你大概也知道,塞克斯頓女士,總統今晚要召開新聞釋出會,向全世界宣佈這塊隕石的事情。由於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弱智,總統就讓邁克參與此事,為他們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

“謝謝,科基,”託蘭說道,“說得真好。”他看了看雷切爾,“科基要說的就是因為有太多的科學資料需要傳送,總統認為一部關於這塊隕石的紀錄短片可能會幫助美國主流社會更容易理解此事。說來奇怪,他們中間很多人對天體物理學都不甚瞭解。”

“你知道嗎?”科基對雷切爾說,“我剛剛才聽說,我們的國家總統私下裡竟是《神奇的海洋》的忠實觀眾。”他假裝氣憤地搖了搖頭,“扎克·赫尼——這個自由世界的統治者讓秘書把邁克的節目錄下來,這樣他就可以在工作一整天后放鬆一下。”

託蘭聳了聳肩,說道:“這個男人趣味高尚,我還能說什麼呢?”

雷切爾這會兒才開始認識到總統的計劃是多麼高明。政治是一種大眾傳媒遊戲,雷切爾立刻就想到了邁克爾·託蘭出現在電視螢幕上會激發人們對新聞釋出會的熱情,並且使人們相信它的科學性。扎克·赫尼聘用了這個理想人選來支援他對國家航空航天局所採取的小小妙舉。如果總統的資料出自幾個受人尊崇的非官方科學家和本國電視行業最有名的科學名人,持懷疑態度的人就難以對此質疑。

科基說道:“為了製作紀錄片,邁克已經用錄影記錄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裡的大多數重要專家和我們這些非官方科學家的證詞。我用我的國家獎章打賭,他的下一個物件就是你。”

雷切爾轉過身看著他,問道:“我?你在說些什麼?我可是一竅不通。我只是個情報聯絡員。”

“既然這樣,總統為什麼把你派到北極來?”

“至今他都沒告訴我原因。”

科基被逗樂了,粲然一笑:“你是白宮裡負責資料分析和確認資料真偽的情報聯絡員,對吧?”

“對,不過跟自然科學可一點都不搭界。”

“你還是以指責國家航空航天局在航天業上浪費錢財為中心觀點來積聚競選實力的那個人的女兒吧?”

雷切爾漸漸聽明白了。

“你得承認,塞克斯頓女士,”明插話道,“你的證詞會大大提高這部紀錄片的可信度。如果說是總統派你過來的話,他肯定是想讓你以某種方式參與此事。”

雷切爾忽然又想到威廉·皮克林曾擔憂她被利用。

託蘭看了看手錶。“我們差不多該過去了,”他說著,示意性地指了指旅居球的中央,“他們應該快開始了。”

“什麼要開始了?”雷切爾問道。

“採掘時間。國家航空航天局打算把那塊隕石打撈出水面,這會兒那塊隕石隨時都可能出現在地面上。”

雷切爾感到震驚,“你們這些傢伙居然要把一塊八噸重的岩石從二百英尺厚的實心冰塊下取出來?”

科基看上去很高興,“你不會以為國家航空航天局打算任由這樣一項發現埋在冰下置之不理吧?”

“不會,可是……”雷切爾在旅居球的任何地方都不見有大規模挖掘裝置的蹤影,“國家航空航天局到底打算怎麼把那塊隕石取出來呢?”

科基得意起來:“沒什麼難的。你現在可是在一間頂級科學家雲集的屋子裡!”

“胡說,”明輕蔑地說著,看了看雷切爾,“馬林森博士就喜歡給別人戴高帽子。其實這兒的每個人對於怎麼取出那塊隕石來都束手無策。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是曼格博士。”

“我還沒見過曼格博士。”

“新罕布什爾大學的冰川學家,”託蘭說,“總統聘用的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非官方科學家。在這一點上,明說得對,正是曼格博士想出瞭解決辦法。”

“不錯嘛,”雷切爾說道,“那麼這個小夥子提出了什麼建議?”

“是姑娘,”明糾正道,似乎深受觸動,“曼格博士可是位女士。”

“出問題嘍。”科基咕噥了一聲。他對著雷切爾上下打量一番,說道,“順便說一下,曼格博士會討厭你的。”

託蘭怒氣衝衝地瞪了科基一眼。

“哎呀,她肯定會的!”科基辯解道,“她不喜歡有競爭。”

雷切爾如墮五里霧中:“對不起,你說什麼?什麼競爭?”

“別理他,”託蘭說道,“真是不幸,國家科學委員會不知怎的竟沒發現科基是個十足的白痴。你和曼格博士會相處得很和睦的。她可是專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冰川學家之一。說實在的,她為了研究冰川的移動,搬到南極洲住了好幾年。”

“真奇怪,”科基說,“我以前聽說新罕布什爾大學拿出一筆捐款,把她打發到那兒去,這樣他們在學校裡就可以圖個安寧與清靜了。”

“你知不知道?”明厲聲喝道,像是他自己受到了批評一樣,“當時曼格博士差一點死在南極!她在一場暴風雪中迷了路,靠吃海豹脂活了下來,五個星期後,人們才找到她。”

科基輕聲對雷切爾說道:“我聽說是沒人去找。”

————————————————————

(1)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原文是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首字母縮寫為NASA。《紐約時報》挖苦性地將其解釋為“在科學上並非總是準確無誤(Not AlwaysScientifically Accurate)”,這是因為它們的首字母完全一樣。

(2) 戴維·鮑伊(David Bowie,1947- ),英國歌手,詞曲作者,被譽為“搖滾變色龍”或“千面歌星”,是歐美搖滾樂壇最富於變化、最神秘莫測的歌手。因他本人是雙性戀歌手,其音樂被稱為“陰陽搖滾”(androgynous rock)。他的主要專輯有“Love You Till Tuesday”,“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Honky Dory”等。這裡指的是其一九七二年發行的專輯“The Rise&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火星來的蜘蛛和隕落星塵的沉浮),這是一張以科幻與神話為題材的經典之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尋案迷蹤+番外

如意妞妞

緋聞之王

期待崛起

強蟻

松本清張

全球首富:開局獲得神級還原系統

陶芷芷

長生歸來當奶爸

平放

上司大人,非誠勿擾!

禪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