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頁,千山青黛+番外,蓬萊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年北淵一戰,皇帝究竟是否元兇?伯父你又知道多少?”

“這句話,侄兒早就想問了,可否請伯父如實告知?”

對他突然問出如此一句可謂是大逆的話,裴冀彷彿也毫不驚怪,只看了他一眼。

“你問皇帝是否元兇,伯父無法作答,因伯父並不十分清楚當年內情。當時伯父也遇變故,被羈絆在了南方,無法脫身及時返回長安。但在當中,皇帝必然不可能完全無辜。這一點,你既問了,我也不妨直說。”

裴蕭元的目光在暮色裡變得閃爍不定起來,忽然,耳中聽到裴冀問自己:“二郎,你在想甚?”

他垂下眼目,不應。

裴冀凝視了他片刻:“方才我若是告訴你,一切都是皇帝的過錯,是他為著一己之私,害殺了你的父親和大兄,你又打算如何?與皇帝為敵,顛覆朝堂,以求復仇嗎?”

他依舊不應。

“即便你有這樣的念頭,我也絕不會允許。”裴冀的聲音不覺間變得嚴肅了起來。

“縱然今上非無辜之身,甚至私德有虧,但於一個皇帝該做的事,他也算是躬體力行,並無可指摘之處。更何況,以我對陛下的瞭解,他雖非仁善之人,卻也絕非那種為達目的便可不擇手段的陰險小人。以私仇而亂天下,這絕不是你父親願意看到的情景!”

在變得愈發聒噪的一片昏鳥歸巢聲中,木陰下的裴蕭元抬起了頭:“伯父,方才你也說了,皇帝必定不是無辜之身。侄兒可以因他身份,不報私仇,但若明知當年之事和他脫不了干係了,侄兒還是困於愛慾,求娶他的女兒,則侄兒又是什麼人?這與見色忘義之徒,又有何分別?”

裴冀用同情的目光望著他,最後,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蕭元,你還是太年輕了。等你到了伯父這個年歲,你就會明白,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誰對誰錯。到了一定位置,做什麼,不做什麼,便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了了。人死不能復生,真相到底如何,也未必就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活著的人,好好過下去。”

“當初還在甘涼,告身送來之時,伯父是不希望你接受的。因伯父知道,一旦你踏入長安這個是非之地,你便不可能再輕易全身而退了。是你執意要來,又和公主結下了如此的緣分,或也是時運使然,若能順勢娶到公主,與她共進,為你的父親,為八百將士,早日謀取到正名的那一天,這不好嗎?”

“何況,伯父方才也說了,只是為你爭到一個機會而已,並無強迫你的意思。”

說到這裡,裴冀抬手,指著面前棋局。

“‘人心無算處,國手有輸時’。下棋如此,世事又何嘗不是如此?聖人非聖人,世上更沒有從不犯錯的聖人。”

“伯父言盡於此。你自己慢慢想清楚,將來不要後悔便可。”

裴冀說完起身,緩步離開。

暮色完全地籠罩了這片蒼山下的泉林。

也不知過了多久,李誨和青頭躡手躡腳地靠近。

“師傅?”他衝著前方那尊在沉沉暮陰裡看去宛如坐化雕像的背影,小心地叫了一聲。

“郎君!你一直盯著石頭棋盤作甚?好不容易回來了,再不去準備大射之禮,公主就要被人奪走了!”青頭早就按捺不住了,衝到裴蕭元的面前,嘀咕了一聲。

裴蕭元醒神,動了一下,抬頭望了過來。

李誨忙上去解釋。

下月,皇帝便將結束蒼山避暑,返回長安,但在動身之前,將舉行一場大射之禮。

所謂大射,是一種傳襲自周禮的古射禮,為最高階別的射禮,最初,是天子、諸侯為祭祀等重大活動選擇參加參祭之人而舉行的比賽禮儀,後來慢慢演化,到了本朝,大射禮更是被列為軍禮之一,形式也不再拘於單一的射箭。

但無論變化如何,擇士並賦予榮耀,始終是大射禮的重要目的。

“徒兒聽聞,此次大射之禮,明面說要昭顯我聖朝武功,為陛下擇一位參與大壽慶典的祭官,實際是因求娶我姑姑的人太多,陛下難以定奪,要憑大射禮來選一個最有資格配得上我姑姑的英雄之士!”

李誨覷著裴蕭元,輕聲細語地解釋道。

翌日,裴冀離開蒼山返往東都。

他這一趟,來是深夜,去是天光熹微的清晨,中間停留的這段時日,行事也極為低調。除奉召伴駕外,只與寧王、崔道嗣聚過幾回,或對弈林下,或尋訪古寺,公開場合罕有露臉,更不曾與隨駕蒼山的眾人往來過。

唯一一個例外,是新安王李誨。

這少年不像別人,因為摸不清皇帝對裴冀的態度而不敢接近。所謂無欲則剛,他沒有任何顧忌,知裴冀曾是文壇大家,懷著對這位昔日名臣的仰慕之心,常攜自己作的文章前來拜望,請求賜教。裴冀也知他是侄兒在長安收的徒弟,愛屋及烏,又喜這少年知書達理,謙遜好學,自己在此終日無事,自然不會拒絕,一老一少便常見面,日常除了談論詩文,也一道走遍蒼山各處勝景。等到裴冀離開之日,二人儼然已是如同忘年之交,送行的人,除奉旨而來的趙中芳以及寧王、崔道嗣和裴蕭元,另外還有一人,便是依依不捨的李誨。

裴冀去後,展眼,八月底,求婚使陸續抵達蒼山。

各家對此次求婚皆顯露出極大的重視,來者要麼身份顯貴,要麼是家族至親。

如西平郡王府,派來的使者是世子的親舅,宣威將軍,益州折衝都尉黎大祿。

蘭泰這邊的人,更是兩者兼而有之。渤海的扶余夫人不辭勞苦,親自領著一支近百人組成的隊伍日夜兼程,跋涉而來。

這位夫人是蘭泰的大姑母,當今渤海王的親姐,曾攝政並撫養過蘭泰之父。景升末年聖朝變亂之時,正是她的攝政期,她趕走前去拉攏的叛軍,更不曾有過趁火打劫的行為,始終恪守藩禮,因而定王登基之後,冊封她為扶余夫人,食邑五千,以表彰她的功勳。如今她已年過五旬,早就還政不出了,本該頤養天年,卻還以婚使身份入朝,可見對蘭泰求婚之事的看重。

扶余夫人到來,皇帝自然也極是重視,不但特意為她舉辦迎宴,隨後接下來的時日,公主也常親自陪伴夫人消遣。

依禮部和太史局上奏,大射禮定在九月九日舉行。前一日,恰逢扶余夫人生辰,公主親自出面祝壽。她知夫人心悅華夏古儀,特意為夫人準備了一場代表最高規格的古之太牢燔炙宴。宴除食用太牢三牲牛、羊、彘肉,另備鮮魚、肥兔、鹿、鴿等山珍海味,佐以各種香料,燔炙過後,獻夫人享用。

當天,蒼山日麗,靜波如碧。公主在湖邊寶光樓的長廊下,擇了一片平緩的湖畔草陂設帷擺宴,扶余夫人和她同坐主位,長公主、虞城郡主、丹陽郡主以及其餘一眾命婦女官們沿廊陪坐。樂師在水邊奏曲,伶人獻上祝壽歌,歌聲盪漾在水面之上,漸漸吸引來了成群的紅嘴鷗、綠頭鴨、還有黑翅的長腳鷸,眾水鳥在水邊往來蹁躚,翔舞不絕。侍宴的眾多庖人和宮人們利落地穿行在岸,送上美酒和炙肉,身影往返不絕。參宴貴婦人們頭上身上的珠玉在陽光下更是金光閃爍,笑談聲伴著樂聲、鳥鳴聲,隨風陣陣飄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一派歡和盛麗的景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掉進殭屍窩

苟大聖

賈志剛說春秋之三·晉楚爭雄

賈志剛

末世:人工智慧覺醒

俏妹兒

我和女神的荒島幸福生活

不會哭的貓貓

直播玄學,線上吃瓜

黑大帥駕到

草根之官道風流

以德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