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甲午戰爭,陳舜臣,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膺懲之師”,日本曾多次以這種名義動員軍隊。明治七年(1874年)向臺灣出兵,就聲稱不是要和清廷交戰,而是向殺死漂流到臺灣的日本人的土著興師問罪。公開為對外戰爭進行動員,“壬午之變”的出兵是第一次。

代理陸軍相山縣有朋向東京及熊本兩地的鎮臺發出動員令,命令他們在福岡編成混合旅,並指令其他鎮臺待命。海軍命令“日進號”“天城號”“金剛號”三艦火速駛赴朝鮮,“磐城號”已盤駐在朝鮮海面。這支艦隊的司令官由東海鎮守府司令長官仁禮少將擔任。陸軍由西部監軍部長高島少將指揮,岡本大佐任參謀長,已經回國的花房公使又與高島少將一道搭乘工部省的“明治號”重返朝鮮。“明治號”到達仁川是8月12日午前十一時,“金剛號”三天前在這裡拋了錨。

8月20日袁世凱隨丁汝昌勘察登陸地點時,花房公使已經走進漢城的王宮,向朝鮮國王提出了強硬要求:派遣特使赴日本,以國書謝罪;嚴懲罪犯;撫卹被害者家屬,彌補損失;賠償出兵費;為保護公使館,日本有權駐兵;擴大開港地方的權益;放寬旅行限制。這就是後來簽訂的《濟物浦條約》。

“日本以什麼姿態出兵呢?”丁汝昌朝前走,袁世凱跟在後面問道。

“軍人不應該管那類政治問題。”丁汝昌答道。

“是的……”

袁世凱嘴上這麼應著,心裡卻不以為然,搖了搖頭。丁汝昌沒有看見他身後的年輕人的動作。

不瞭解政治狀況,就難以採取果斷的、臨機應變的軍事行動。

軍人更應當關心政治,袁世凱心裡想。

“你不是軍人,當然可以議論政治。”丁汝昌緩步踏著沙灘,溫和地說道。他對身後的年輕人有了好感。

“不,豈止要議論,希望你大議特議。我們軍隊是隻管打仗……政治上的事,問我這樣的軍人,實在答不上來。”

“像您這樣經驗豐富的人也不明白嗎?”

“不明白。”

丁汝昌停下腳步,又朝海上的艦隊望去。

“遲了一步啊!”袁世凱說道。

他指的是日本動作迅速,而清軍落後了一步,但從他的語氣中卻聽不出惋惜之意。

倘若我說出這句話,語氣一定會更加悲憤激昂,可這個年輕人幾乎是無動於衷。遲鈍,還是沉著?莫非是有教養?丁汝昌暗想。

“就因為中堂不在啊!”說完,丁汝昌回過頭來。袁世凱正眯縫著眼睛仰望天空。

“中堂在的話,能更快一些嗎?”袁世凱問。

“我想,多少會快些的……”

中堂,是對宰相的雅稱。自唐以來,把負責國政的人叫作中堂。清代不是宰相制。軍機大臣也有多人。清制最高職位為大學士,而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等處,都設有大學士。因此,中堂這一稱呼,只用在代表其時代的核心政治家身上。

丁汝昌所說的中堂,是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當年四月,因母親去世,他卸下所有職務。本應離職二十七個月,但國家多事,只准服喪百日。

“壬午之變”恰恰在這期間發生了,臨時代行李鴻章職務的是兩廣總督張樹聲。

張樹聲是安徽合肥人,與李鴻章同鄉,也是淮軍的最高將領。李鴻章雖在守制,但其實是張樹聲的幕後人,這是誰都清楚的。不過,表面上他不在朝廷,所以決策遲緩,人們自然要認為是李鴻章沒主持朝政所致。

對,我非做一個這樣的人不可……哪怕只有五分能力,也要人們相信我有十分能力!袁世凱暗暗想。

丁汝昌把李鴻章奉為“信仰”,而這時的袁世凱還沒有什麼信仰之類的東西,但他深知信仰是強有力的,是奮鬥的智慧。對於什麼能使自己成功,什麼能使自己失敗,袁世凱有極其敏銳的嗅覺,簡直稱得上是天才。這也許是一種本能吧。不論什麼事,他都把它同人生的鬥爭聯絡在一起。

提起袁世凱,人們馬上會想起他是李鴻章的四大門生之一,是其軍事遺產的繼承人。的確如此,但“壬午之變”時,袁世凱還沒有跟李鴻章直接結識,作為吳長慶的幕僚,他只不過是李鴻章的間接下屬。

“你多大了?”丁汝昌突然改變了話題。

“二十四。”

“在你這個歲數時,我才是淮軍的一個小兵,而中堂已經是進士了。人生真是千差萬別啊!”

話題又拉回到中堂身上。

“真是了不起的人物!”袁世凱縮了縮脖子,說道。

進士是科舉最高階考試的合格者。清代原則上每三年舉行一次這種考試,參加者必須具備“舉人”資格。當舉人也必須過幾個考試關。哪個小鎮出了一名舉人,就會像過年一樣熱鬧。三年一次,萬名舉人云集北京,接受考試,能考中進士的不過三百來人。應試沒有年齡限制,有的人頭髮白了,還要進考場。李鴻章的前輩曾國藩中進士是二十八歲,林則徐是二十七歲,後來提倡變法的康有為是三十八歲。當然,康有為在考中進士之前,就已經是相當出名的一流學者了。

二十四歲考中進士,應當說是了不起的。

“你不打算考一考嗎?”丁汝昌問。

“一點兒也不想。”袁世凱立即答道,隨後高興得笑出聲來。他心裡認為沒這個必要。

“為什麼?”

“我從小就討厭讀書,再厭煩不過了!”

“嬌生慣養!”

“啊?”

“想讀書而不能的人,這個世上多得很哪!”丁汝昌又補充了一句。心中暗想:我也是其中一個。

“這不正像提督說的嗎……人生是千差萬別的。”袁世凱滿不在乎地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退出德雲,你開始吊打春晚

瑞明洛

神醫下山

羽化仙

導演:只想混個溫飽竟然變成大佬

吃藕牛

其實我是個作家

追蝴蝶的胖子

甜美的大學生活

汝子願

唯我無神!

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