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前 夜,甲午戰爭,陳舜臣,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h2>1</h2>

取代“壬午軍亂”時代的花房來朝鮮的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號井井,肥後天草人,是著名的漢學家、文學博士,後為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曾遊歷中國四川,著有《棧雲峽雨日記》,被譽為稀世名文。

明治初年,能用漢文書寫文章,是派往中國和朝鮮的外交官的重要資格。因為直接的筆談要比透過翻譯的交談更頻繁,如果筆跡拙劣、文章不通,就會成為笑柄。

竹添很自負:我不單會寫漢文,而且是代表日本國的有才能的外交官。

他唯我獨尊,根本不把別人的意見放在眼裡,直言不諱,時常引起物議。雖然是代表日本的外交官,但下車伊始,他就同朝鮮的親日派領袖金玉均格格不入。

當時朝鮮的財政已瀕臨破產,為重建朝鮮,首要任務就是重建財政。清廷派德國財政專家穆麟德去朝鮮;這是朝鮮第一次僱用“西洋人”。

穆麟德提議鑄造當五錢、當十錢銅幣,以擺脫目前困境,而金玉均則主張籌集外債。他設想,以捕鯨事業及其他權利為擔保,籌集三百萬元的外債是不難的。在當時,三百萬元並非小數,等於朝鮮一年的收入。

國王李熙採納了雙方的建議。他也許打瞭如意算盤,認為不管誰成功都好。但結果,雙方都失敗了。

穆麟德是德國駐天津的副領事,頗有海關經驗,可沒有掌握一國經濟大局的才能。由於他亂鑄貨幣,朝鮮立刻成了通貨膨脹的國度。

金玉均去日本籌款,連計劃數額的十分之一都沒達到。他認為,他的失敗是因為競爭對手穆麟德同竹添進一郎非常友好,而竹添向日本政府報告:“金某所持委任狀,並非正式檔案,不宜信之。”

金玉均一味地把自己的失敗歸因於有人“中傷”,並大肆攻擊穆麟德的失敗。

穆麟德的背後有閔妃一黨,貨幣鑄造是個賺錢的好生意,很多有權勢的人都參與了。

“壬午軍亂”時,大院君是反日派,閔妃一族是親日派。但是,兩年後的甲申年,閔妃一族卻成了親清派,於是金玉均的新親日派抬頭。歷史的程序就是如此。

金玉均認為,如不打倒閔黨,就不會有朝鮮的獨立,而要打倒閔黨即親清派,必須倚靠日本,因此就需要同不甚融洽的竹添進一郎攜起手來。

竹添公使暫回本國,1884年(明治十七年)10月又返回漢城任所。

朝鮮的外務督辦金宏集與協辦金允植立刻同竹添會談。名義上是會談,實際是竹添的指示性說教。先從世界大局說起,再談中法戰爭的局勢,最後斷言清廷已經毫無希望。

竹添對金宏集說道:“聽說貴國的外交部門,是幾個清政府的奴才當道,我一想到同他們打交道,就覺得不是滋味。”

竹添對金允植更露骨地挖苦說:“閣下有很高的漢學素養,又得到清廷的青睞,為何不入仕清廷?”

金玉均聽說了竹添的諷刺挖苦,心裡很不自在,但又不能因個人愛憎而放棄同竹添的友好。密友井上角五郎曾勸他說:“現在的竹添進一郎已經不是從前的他了,你不妨去會會他!”

金玉均會見竹添是10月31日。因竹添感冒,只好在他的寢室裡面談,這是一次試探性會見。

親日派要打倒以閔妃一族為首的親清派,能指望日本給予多大援助?這是金玉均想知道的。這次會見給他的印象相當不錯,此後,他又委託友人井上角五郎和樸泳孝等同竹添進一步接觸。

金玉均計劃搞軍事政變,支援他的一派有樸泳孝、洪英植、徐光範等。

11月3日是日本的天長節,受邀到日本新建的公使館的朝鮮政府要人,只有金玉均、洪英植、徐光範、韓圭稷、金宏集五人。金宏集是外務督辦即外相,自當別論,其他四人則全是親日派。韓圭稷,日本以為他是親日派,其實他是個親俄派分子。金玉均此時結識了武官村上,他是駐防漢城的日軍連長。要發動軍事政變,必須藉助於他。

這時的朝鮮軍隊情況如何呢?

“壬午軍亂”之後,朝鮮國王李熙委託袁世凱督練新軍。前面提過,日本軍官堀本中尉訓練新軍時,弄得那些舊軍人惶惶不安,引發了“壬午軍亂”。袁世凱則是憑藉金允植的力量,訓以新法,建立親軍左、右兩營。糧餉及其他費用由中、朝兩國政府共同負擔,訓練所用的武器大炮十門、來復槍千支,全由清政府賜予。朝鮮又從江華沁營中挑出五百壯丁,編成“鎮撫營”,也委託袁世凱代為訓練。

日本也提出派軍事教官,為朝鮮政府組編親軍前、後營。不過,從大局觀之,清政府先走了一步。

1884年,發生了“《漢城旬報》事件”。

日本對朝鮮的援助,在民間也有雄厚基礎。例如福澤諭吉等人,花費很大氣力,從物質、精神兩方面予以援助。日本政府根據福澤的建議,在朝鮮創立了言論機關,以井上角五郎為主筆的《漢城旬報》便是其一。這份報紙,登載了一篇清軍外交機關與朝鮮人之間發生糾紛的內幕報道,對此清政府提出抗議。後來,朝鮮統署、博文局也都捲進事件裡。在朝鮮人看來,清政府蠻橫無理,過分暴露了大國意識。

1884年5月又發生了“李範晉事件”。李範晉是前任兵曹判書(國防大臣)李景夏之子,任司諫院正言,因不動產問題與清朝商人發生糾紛。清外交機關即商務公署介入其事。審理此案時,清朝官員劉家驄在署內高懸“天子法庭”字樣,引起朝鮮人及英國代理總領事亞斯頓的抗議。在朝鮮發生的私人糾紛,竟以清朝“天子法庭”來裁決,極大地挫傷了朝鮮人的自尊心。對此,公認的親清派領袖金允植也強烈地提出責難。

其後,清朝商人的擴張也招來朝鮮人的反感。自從李朝開國,朝鮮宮廷就有六處御用商店,稱作“六矣廛”,壟斷著商業。下屬店鋪,也有四百多年曆史。而清朝商人,竟以駐防軍的武力為後盾,擴張勢力,把四百多年的經營組織及其生活體系給打亂了。

日本透過招待“紳士遊覽團”等外交途徑,不斷地增加積分,而清廷卻不斷地丟分。應為丟分負責的人就是外交總辦陳樹棠。

“陳樹棠簡直像海參,是個沒有骨頭的傢伙,完全不明白事理。”在天長節招待宴上,洪英植與竹添公使、公使館館員淺山等人議論。陳樹棠也在座,但他不通日、朝語言,聽不懂他們談些什麼。

“好像提到了我的名字?”他問旁邊的朝鮮人翻譯。

翻譯很為難,便胡謅說:“啊……是的……說這菜太好吃啦……人情味……就像這珍貴的菜餚味道一樣……他們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俊物件和兇婆婆[七零]

芒果愛蘋果

星舞九神

鵝是老五

我是個假外星人

田青梅

大哥,收手吧,你的關注全嘎了!

不可一世的殺手

我當僱傭兵的這十年

我本良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