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甲午戰爭,陳舜臣,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還在那裡磨蹭什麼?趕緊去九連城!你的任務不僅僅是補充給養!”

——陰曆八月末,袁世凱接到李鴻章打來的如此含義的電報。

這時,袁世凱同周馥在瀋陽,正派人去西北方的新民廳採購軍糧。其實,採購軍糧是他們滯留瀋陽的藉口,這種工作是完全可以委託給商人的。

將軍們太無情了!就這麼去前線有多危險!——嘴上雖然不說,但袁世凱和周馥兩人心照不宣,儘可能不往前線靠。

正在這時,主子李鴻章來了斥責電報。

他們的任務不單是給養補充,從天津出發時李鴻章就親自叮囑過。

“如果我軍戰事不利而退卻時,你們要收容殘兵,重新編制戰鬥單位。”這就是另一任務。

清軍在平壤失敗,紛紛向後撤退。這種時候,應該儘可能靠近前線,收容殘兵,裝備他們,使之再戰。

“沒法子。走吧!”周馥說道。

現在由於陸、海軍戰敗,北京和天津群情激動。這是非常時期,違反命令會受到什麼樣的處分,難以想象。被正法的方伯謙就是前車之鑑。

“腦袋被砍掉,那就什麼都完了。”袁世凱答道。兩個人的想法完全相同。

倘若被斬首,那就本利全丟,於是他們決定去九連城設立轉運站。

此時宋慶正率領毅軍向前線急奔。

宋慶從旅順開拔時,向北京和天津發電報,預計陰曆九月十日(陽曆10月8日)前進到九連城。

當時的日本報紙報道:“宋慶被任命為前線總指揮,李鴻章大為憤怒。”

這段報道只是一種猜測而已。任命全軍統帥,原是李鴻章向北京朝廷請求的。現在滿足了他的要求,他沒有理由發怒。

如果說近來李鴻章時常發怒,那可能是因為以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為首的三十五名翰林聯名彈劾他。

文廷式,江西人,是李鴻章的政敵翁同龢的門生。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進士,僅僅四年便升為侍讀學士,確實是破格提拔。

中了進士,一般被敘為七品官。同為七品官,差的被派到地方去當知縣,而好的將來當大官,便放到翰林院裡進修。翰林院編修也是正七品,這是選拔人才必須經過的關口。中進士才四年,一般說來還應該在這個關口前徘徊,可文廷式已升為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了。這是與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國立大學校長)同級的從四品,晉升得太快,豈止是連升三級。

當然也因為文廷式是榜眼,成績突出,但主要還是因為他原先在廣州將軍長敘家裡坐館,教他兩個女兒讀書,後來這兩個女兒都為光緒帝所愛,就是珍妃和瑾妃。光緒帝早就聽二妃提過文廷式之名,所以公佈進士及第時,他說,這個人很出名。

翁同龢為網羅反李鴻章勢力,要把一些可以矚望的年輕官僚拉到身邊,便盯上了文廷式。

文廷式認為,現在正是驅逐李鴻章的絕好機會。

他對翰林院的新秀們談了自己的想法,決定聯名彈劾李鴻章。年輕的新秀們都渴望脫穎而出,也許心裡正想著“下一個時代即將來臨”。

現在雖然還是李鴻章的時代,可是,他年事已高,霸者更迭的時代不遠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將由拉開時代序幕的集團主宰,新時代的明星寶座將由扯掉舊時代幕布的人佔據。

“千萬別落在後面……”這是新秀們普遍在思索的問題。不過,他們很謹慎。翰林院這個寶貴位置,得之不易,可不能因為一些微妙的舉動而失掉它。若是集體行動,他們的膽量就稍稍大些,再有一個“大義凜然”的理由,就更可以放心大膽地採取行動了。現在,他們眼前正飄蕩著一面大義凜然的旗幟。

清軍在朝鮮被東洋小島國日本給打垮,陸、海軍雙雙慘遭失敗,彈劾使中國如此丟臉的人還怕誰譴責嗎?他們的呼聲出於愛國心、出於義憤。他們要站出來聲討應為戰敗責任的人,被聲討的正是舊時代的代表。

彈劾李鴻章能獲得通向新時代權力寶座的通行證!文廷式抓住翰林院這群野心新秀的心理,會集了三十五人。

彈劾的內容不外是李鴻章疏於戒備、掣肘諸將、任用私人、不設糧臺、刪改電奏、欺瞞朝廷等。末尾下了這樣的結論:李鴻章昏庸驕蹇、喪心誤國,請予罷斥!

李鴻章對於彈劾他的事早有所知,因為翰林院裡也有李鴻章的人。

歷經權力之爭的李鴻章清楚地知道,在彈劾者的背後,有翁同龢牽線操縱。

“黃口小兒!”李鴻章聽到聯名彈劾的訊息,輕輕地啐了一口。黃口小兒當中竟有一個六十五歲的翁同龢,其實,李鴻章啐的是不靠實力、只靠皇帝恩寵得權得勢的人。

領頭者文廷式當過光緒帝愛妃的老師,而幕後操縱的翁同龢又是光緒帝的師傅。

“皇上也太成問題了!”李鴻章自言自語。重臣們嘴裡所說的皇上實際上指的是兩個人,即皇帝和西太后。現在李鴻章是指前者。

已經成年的光緒帝,燃燒著親政的熱情並非壞事。比起沒有野心的皇帝來,為國家著想,還是擁戴這樣有野心的皇帝要好些。然而,為親政而網羅的人才,淨是些無聊的傢伙。看來問題出在網羅的面不廣。自己的師傅、愛妃的老師……都是皇帝的私人。這些人是否有才幹,值得懷疑。

前幾天,翁同龢作為西太后的欽差來到天津,他提出的所謂自己的意見,在李鴻章看來,都不得要領、不符合現實。這是因為他缺少處理現實問題的經驗。

李鴻章暗暗拿定主意,對彈劾不予理睬,我行我素。

他閉上眼睛穩了穩情緒,從容不迫地拿起毛筆,開始起草電稿。書案上,堆著各種各樣的報告。

其中也有袁世凱來的電報:“已將九連城轉運站遷至鳳凰城,竊以為辦事諸多方便。”這是把兵站基地後撤了。敗兵陸續渡過鴨綠江,進入九連城。

李鴻章相信袁世凱的預測,可能九連城也要失守了。袁世凱這個人有特殊嗅覺,他的措施可能是正確的。

李鴻章想揮筆叱責戰敗之將,激勵他們為挽回名譽而戰。他首先給衛汝貴一紙電文:

講宮諸人(文廷式等)彈劾汝之軍隊,軍心不穩,紀律紊亂,到處騷擾,平壤之役,不戰而退。又同時彈劾我對汝等有所庇護。朝廷恨汝,幾近切齒。茲命宋慶前往,嚴肅調查。此次宜火速集合敗兵五千,整飭軍令。如遇賊(日軍),血戰一場,或許能稍贖重罪。倘非如此,汝至危矣!在津將士均謂汝等臨陣脫逃,痛罵盛軍人數雖多,皆不能戰,是否願當此惡名?切記!

好嚴厲的電文,而李鴻章仍覺得不夠勁兒。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李鴻章一邊寫著嚴厲的電文,一邊提醒自己,不要過於激動,以防失去自我控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扶嬌

玉清微霖

科研大佬和影帝離婚後

時今

以身許祖國[快穿]

臨西洲

超品修仙

黑米飯

重生08年:風輕雲淡

作手一樂

高手下山:我被絕美未婚妻們包圍了

情愛不知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