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夕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三花夕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先正各說各話的教授們隨著寧知星的進入不約而同地停下了動作。

在和她交換了眼神後,大家便迅速地回到了各自的位置整齊坐好,將正中間的主位讓了出來。

桌上原先半合的本子現在都已經展開,教授們筆握在手中蓄勢待發,隨時準備著做好筆記。

許教授喝了口水:“阿星,我們當然那有空,你有什麼事情就說吧,我們就是有事,也肯定是以你為主。”

他和教授們臉上是如出一轍的期待,神采奕奕的模樣絲毫不見之前閒聊時的憊懶。

寧知星啞然,教授們的反應速度超乎了她的想象,明明她只是問了一句大家有沒有空而已,甚至都還沒提具體是什麼事,教授們就做好準備了。

寧知星並不知道,教授們有這樣的條件反射,那可和她有不少關係。

一方面是常年來實驗室裡,以寧知星為中心的運作模式,教授們早就習慣寧知星這麼禮貌乖巧地探頭進來,害羞地笑一笑,丟擲一個要他們又驚又喜的炸、彈了。

另一方面,是教授們對寧知星的那份信任之情,他們早就發現,從某種意義上,寧知星比他們還要勤奮、拼命,這也是為什麼許教授等人看著寧知星就像在看自家孩子的原因之一,他們在寧知星的身上看到的傳承,那股刻在民族血液裡,不服輸的倔強。

招待所的這間會議室是特地按照寧知星等人的要求稍微調整過的,主位那的燈都要更亮一些。

寧知星:“大家應該都猜到了,剛剛在房間,我想著之後研究的專案,腦子裡忽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只是這個想法沒有那麼簡單實現,我們國家目前在這個專案上的水平,大概落後國外有近十年。”

現在還是十年,未來就不止是十年了。

“我們需要突破的技術很多,在短期內未必能研究得出來,就是研究出來了,要轉化為經濟成果,也需要一些時間。”她嘆了口氣,就像機床,饒是她研究得夠快了,從生產到實際上市,那也得兩年的時間。

而現在她要研究的這個專案,所需要的時間恐怕不比數控機床少。

之所以先說這些,是因為寧知星不想耽誤教授們的時間,教授們幫了她很多,只要她說肯定會留下。

“我要研究的專案不是別的,就是光刻機,我們國家現在對積體電路的需求很大,我認為晶片是未來的一項核心專案,只是現在,國內外水平有很大差距,國外的晶片物美價廉,供貨量大,在這樣的前提下,要開展這個專案並不容易。”

寧知星都說到這份上了,可她面對著的教授們各個不以為然,只是在本子上記錄著什麼,依次發表意見,這就立刻回到了組會的氛圍,放鬆、自在。

許教授沉吟道:“據我瞭解,我們國家半導體專案組也在研究這個專案,他們最近的研發成果應該是半自動接近式光刻機,現在應該在研究分步投影式光刻機了。”

撞車什麼的沒事,以科技大學對寧知星的重視,專案總是申請得下來的,不過他還是得提醒一下,這就不太好挖人了。

“我們有機床的研發基礎,對於一些精度要求、零件調適都有豐富的經驗,這點很好,不過我擔心的是,咱們這些人裡沒有專注光學的。”

“哪有什麼不容易,機床就容易嗎?小寧,這可不像你!遇到問題咱們就去解決嘛!畏畏縮縮的像老許一樣。”偷偷夾帶私貨罵了許教授一句的老教授罵完就低頭,看著手指像是這話不是他說的。

“小寧,這就要把我們撇開了?不行,你得多開個專案,這光刻機我們不懂,別的我們肯定能行!我可賴著不走了,實驗室的飯我還沒吃夠呢。”說話的教授有點委屈,他這兩年轉行研究數控程式、微機了,之前數控機床上配的數控程式就是寧知星和以他為首的幾位教授一塊研究出來的。

教授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明明是誰都不樂意停,可卻又井井有條,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寧知星打斷了大家的談話,心裡有點感動,她是真沒想到,教授們居然都這麼相信她。

“大家可能都不太記得了,當年我高考前就研究了一個光學專案,那個專案的材料還送到首都那去了。”

她這一提,教授們都想起來了,這能不記得嗎?大家太記得了,當初他們還饞寧知星的時候,每次都要怪吳教授不識寶,挖不來人呢!剛剛生出的擔心立刻少了三分之一。

“我現在有個比較簡單的思路,我們先從掃描投影光刻機開始突破,然後步進式掃描投影光刻機,再然後,如果技術支援的話,我設想中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浸沒式。”寧知星沒有黑板,只能拿著白紙大概寫著思路,她在圖上迅速地畫下了圖例。

“近紫外光源我覺得就很合適,之前我們用的都是紫外光源,現在的研究應該已經開始使用近紫外光源,雖然還不瞭解許教授剛剛提的那個專案組的情況,但我猜測他們應該是用的G線,我想,我們可以嘗試使用I線,然後繼續推進,嘗試深紫外光源……未來沒準有一天,極紫外光也能成為光源。”

……

她的思路很清晰,講得很快,但並不複雜。

光刻機相關的基礎知識材料都要價不低,寧知星在來之前少少地兌換了一些,便清空了自己的改造值存款。

正如她和教授們說的那樣,她有著堅實的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的學科基礎,閱讀材料時理解得很快,再加上天啟的狀態,她確確實實抓到了不少虛無縹緲的靈感。

不過即便如此,這差距還是沒有那麼容易縮短,畢竟差的技術還是有些多,掩膜、透鏡、光刻膠……寧知星明白,這一定是一段並不輕鬆的道路。

“……在我的設想裡,我們距離第一臺樣機生產,至少還得要三年。”

國內現在經常有模仿研發,只要能研發出來的,基本都能有國外□□成甚至十成的水平——這指的是“產品”,比如說之前的機床,看似和國外差不多,可只要一投入生產就會明白,在大批次生產中,精度、速度全都出現了問題,甚至連耐久都比別人要差。

寧知星和H省第一重機工廠生產的機床可以走出國門,還能和Z公司叫板的原因便是因為他們克服了這種“樣子貨”的問題,真正地突破了技術的桎梏。

寧知星在光刻機的研發上也有一樣的期待。

“三年就三年,只要我能活!十年我也幹。”說話的教授雄心壯志,手一拍桌都沒拍響。

許教授看向寧知星的眼神滿是感嘆,他知道,這些教授們都和他有類似的想法。

自打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國家的科研人員受邀到國外交流,原先不算暢通的留學之路,現在也算是徹底敞開,這明明是好事,可當年曾經發生在不少學生、知識分子身上的慕洋情緒再度出現。

許教授當年帶著團隊到A省其實就有這方面的原因,他意識到他所身處的科研環境不再純粹了,他們一心想的是,引進國外的技術,在感覺到技術難以超越時,立即就選擇放棄。

許教授認可這樣的明智,可他並不贊同,之前和他覺得自己是陪寧知星這個孩子一道“瘋狂”一次。

可現在他覺得……他是走在了一條,正確且有無限未來的科研道路上。

吾輩不孤啊。

“知星,只要你不嫌棄我們年紀大,腦子不那麼好使了,我們都能繼續幹。”許教授沉思道,“等等我去給老陳打個電話,問問他能不能給我們安排一批住房,主要是要離學校近,我們付租金,這樣家裡人也能過來住。”

寧知星實驗室一如既往的財大氣粗,當年許教授憂心忡忡的實驗室財政危機非但沒發生,這實驗室的經費還一天更比一天高。

原先想著是來拋頭顱灑熱血的教授們雖然誰都不願意接受,可攔不住寧知星的“不研究威脅”,收到了不少專案獎金的他們,現在一個比一個財大氣粗。

“老許,你這點子好!我兒子那已經成家立業,也用不著我,我媳婦正好退休,這就能過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易中海是我舅舅

臨海聽雨

鄉村小仙醫

烏山九

1982從香江開始

泡杯雅木茶

異世獨寵:神醫孃親萌寶貝

米淡淡

匆匆那年2

只愛金泰妍

媽閣是座城

嚴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