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六章 閃擊,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有必要簡單地複習一下朝鮮的地理狀況。朝鮮是一個多山的國家,自北向南延伸1,100公里。整個半島百分之八十都被崇山峻嶺所覆蓋,平原很少。在群山侷限之下,能夠通行的道路只有固定的幾條,且是依山勢而修,很少是通衢大道,不適宜大兵團大範圍作戰,給進攻方的戰略選擇很少。

朝鮮行政區分為八道,自北向南為平安、咸鏡、黃海、江原、京畿、忠清、慶尚、全羅。其中慶尚道位於朝鮮最南邊,是距離日本對馬島最近的一道。

從慶尚道到位於京畿道的首都漢城一共有三條道路。最東邊的一條是從釜山、東萊走北部海岸,沿蔚山、慶州,最後抵達尚州。路途較遠,但優點是道路寬闊,且能從海上得到補給。慶尚道的官方驛道,就是設在這條路線上。

中間的一條路,是從東萊向西北方向直插密陽,再到大邱,再到尚州。這條路線是直線記錄最短的,只是道路狹窄,沿途山高水深,不僅關隘較多,而且部分地方還要走棧道。慶尚道的烽火臺路線,便是設定在這一條路的沿線。

這兩條路起於東萊,匯於尚州。尚州是整個慶尚道的治所,也是重要的鎖鑰關卡,因為它的北方是忠清道的鳥嶺天險。只要逾越了這個天塹,漢城便近在眼前。事實上,一直到現在,韓國這一地區的鐵道線路,仍舊是按照這兩條古道的走勢來修建的——可見整個慶尚道的地理環境對通道限制之大。

除了這兩條路以外,還有一條靠西的山路,走金海,昌寧和星州,與中路路線幾乎平行向西。不過這條線路比中間更難走,基本上全是翻山越嶺,不適宜大兵團行軍。

朝鮮的山地實在太多,把城鎮體系切割得支離破碎,許多城邑根本不在交通大道附近。徐徐蠶食這些城鎮,對佔領軍來說是件曠日持久的工作。但日本人無法等那麼久,為了儘快征服朝鮮,日軍在戰前制定的戰略,是要打一場快速戰爭,直接沿大道撲向朝鮮的幾個樞紐大城,希望靠摧毀敵人的中樞城市來壓制抵抗。

這個戰略成就了日軍在初期的華麗進擊,也為後來的窮途末路打下一個深深的伏筆。

按照日軍在開展前制定的方略。小西行長拿下釜山之後,要立刻搶佔釜山、東萊,徹底控制三條重要通道的起點。等第二軍團的加藤清正、第三軍團的黑田長政抵達之後,三個軍團沿著前述道路齊頭並進,三路併發,異道會於尚州。三支拳頭同時用一招“黑虎掏心”,一舉捏住李朝的心臟——漢城。

在釜山和東萊順利陷落之後,日軍前線最高指揮官宇喜多秀家在對馬島開了一次軍事會議。秀家當過秀吉的養子,身份高貴,但本人年紀並不大,資歷尚淺。所以他名義上雖是最高統帥,實際上都是跟其他軍團長商量著來。

在會上,秀家把除了小西行長以外的軍團長召集起來,問他們是等太閣大人親自到了咱們再打,還是先自顧打了再說?

秀家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他十分了解秀吉好大喜功的性子,釜山的輝煌勝利一定會讓秀吉冒出親征朝鮮的念頭,必須早作準備。他想跟幾位軍團長商議一下,接下來該採取何種方略為上。

諸將眾說紛紜,其中有兩個人聲音最大,一個是加藤清正,一個是福島正則。這兩個人都是秀吉的老婆北政所從小養大的,能征善戰,同以“賤嶽七本槍”聞名天下。可這時候兩個人的意見完全相反,清正主張速進,正則主張持重,倆人越說越氣,最後竟撕破臉皮吵了起來,差點沒白刃相見。

這時候,第六軍團的頭號勇將立花宗茂站出來,衝秀家說了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們現在是跨海遠征,如果什麼都等太閣拿主意,黃花菜都涼了。以我之見,應該趁朝鮮還未徹底警覺的時候,來場速戰,直接攻下漢城。”

六軍團團長小早川隆景問他你怎麼知道。立花宗茂不屑道:“釜山和東萊咱們全是半天就拿下來了。這種堅城若擱到日本國內,非籠城數月不能下。可見朝鮮人警備荒廢。咱們要是不快打,等他們反應過來,從明朝借兵,那就沒戲唱了。”

這一番話說得幾位軍團長個個點頭稱是。秀家最後拍了板,說趕緊把這個決議告訴小西行長,讓他做好速攻準備。

沒過一天,信使回來了,一臉無奈地告訴秀家:“您甭催他了,他比您還著急,第一軍團早就開拔跑了!”

原來小西行長一看釜山、東萊打得這麼順手,野心開始膨脹起來。他是商人出身,自己有小算盤。如果等到加藤、黑田兩個軍團一起登陸,到了漢城,這功勞就被平白分走了三分之二。現在朝鮮人如此孱弱,我的第一軍團還不如趁他們還沒渡海,先直撲漢城,獨享一份大功勞。

他這種心思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在三個軍團之中小西行長與黑田長政關係還不錯,但對那個一臉騷鬍子的加藤清,卻是說不出的厭惡。兩個人一個是外交官出身,一個是軍人出身,背後還牽扯著秀吉手下文治、武斷兩派的爭鬥,彼此的關係就象是三國時期的魏延、楊儀,有著近乎天生的厭惡感。

偏偏分封的時候,不知秀吉出於什麼動機,把兩個人一起封到了肥後,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煩都煩透了,關係變得更加惡劣。

現在小西行長好不容易登陸了朝鮮,一想到要和加藤那頭粗俗的東西分享勝利果實,便如坐針氈。所以他等不及宇喜多秀家的命令下達,留下一點點守軍看護釜山,獨率大軍朝著慶尚道的中路重鎮密陽疾馳而去。

慶尚道此時已經亂成了一團。密陽府使樸晉接到釜山陷落的戰報,親自率軍趕到蘇山,意圖救援東萊城。他與在蘇山的李珏合兵一處,叮囑後者說一定要堅守,蘇山一失,整個慶尚南部就全完蛋了。

小西行長氣勢洶洶地殺到蘇山腳下,樸晉領兵出戰。可等到樸晉與日軍一接戰,李珏立刻掉頭就跑,動作無比熟練。這個舉動讓朝鮮軍陣腳大亂,樸晉無法控制局勢,只得率領親兵撤退。

李珏的一路逃竄導致蘇山、梁山等險要山隘相繼失陷。僅在四月十六日一天時間裡,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就推進了一百多里,抵達了鵲橋。在這裡他們又一次遭遇了樸晉。

鵲橋位於密陽東四十一里,這裡沒有大道,只有一條黃山棧道相聯,地形十分險要。樸晉比李珏有責任感得多,雖然之前敗了一陣,但士氣未消。他決心在這裡依仗天險固守,以拒敵軍。

四月十七日,日、朝兩軍在鵲橋遭遇,展開了一場血戰。

狹路相逢勇者勝,但勇者並不一定是正義的一方。未經過戰陣的朝鮮軍人戰戰兢兢,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日軍對手。幾番較量下來,朝軍一敗塗地,兩員偏將當場陣亡。樸晉縱有通天之能,也是無能為力,只得撤回密陽。

小西行長佔領鵲橋以後,兵分兩路,一路直撲慶尚中路的密陽城,還發了一支偏師進攻西方的蔚山城,以確保自己側翼的安全。

樸晉撤回密陽城後,本打算集結人手死守,結果他驚愕地發現,城裡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一打聽,原來這銼事又是李珏乾的!這位逃跑將軍從蘇山撤離以後,投奔密陽而來,進城以後又散佈了一通恐慌言論,裹挾了一大批人隨他繼續朝後方逃竄,把爛攤子扔給了樸晉。

樸晉連罵他的時間都沒有,只顧得上把密陽城內的武器糧草一把火燒趕緊,自己帶著殘存士兵躲入附近山中。隨後趕至的宗義智一槍都沒放,舒舒服服地佔領了密陽城。

慶尚巡查使金晬這時候正在晉州,他聽到東萊城陷落的時候,本打算來救援,走到一半發現密陽都失陷了,知道事不可為,長嘆一聲,遣散了手下軍隊。他臨撤走前,給慶尚各城鎮都發出了命令,讓他們立刻疏散群眾。

這個命令在慶尚道造成了極端的恐慌。以往朝鮮人因為無知而對日本自大,現在也因為這種無知而變得恐懼。一時間各條道路都有逃難民眾,許多城池不攻自破,讓日軍的進襲更加順暢。

就在小西行長一路高歌進駐密陽的同時,加藤清正率領第二軍團也抵達了釜山。

此時的釜山城一片空蕩蕩,只有一些留守計程車兵。加藤清正一想到小西行長那個混蛋居然不等裁判發令槍響就擅自搶跑,而且還沒被判犯規,氣得哇哇直叫。他是秀吉麾下第一勇將,如果讓一個賣嘴皮子的奪了頭功,這臉實在沒處擱。在功勳與仇恨的刺激下,加藤清正在釜山沒有作片刻停留,直接揮軍急速北上。

小西行長走的是慶尚中路,加藤清正權衡了一下,選擇走慶尚東線。這條路雖然曲折繞遠,但是勝在路途平闊,比起小西行長進軍的中路優勢。而且由於小西行長之前的一連串勝利,慶尚道已經陷入混亂,加藤清正幾乎不用打仗,一路疾行便是。

四月十九日,第二軍團進駐空無一人的蔚山城;二十一日進駐空無一人的慶州;接下來永川、軍威等城也被一鼓而下。加藤清正高舉著日蓮宗的大旗,沿著洛東江一路豬突猛進,拼了老命要趕上小西行長的步伐。

在前方的小西行長聽說加藤清正開始加速了,心中焦慮萬分。他的中路雖然直線距離最近,但前面大城頗多:大邱、尚州,都是易守難攻的重鎮,攻拔需耗費時日,說不定加藤便會趁這個機會反超。

於是他勒令停止對大道周圍城邑的掃蕩,全軍提速。第一軍團立刻放棄了擄掠,甚至放棄了側翼保護,直撲大邱。急紅眼了的小西發揮出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戰鬥力,在二十三日一口氣攻陷大邱,然後在二十四日又攻陷善山,大踏步地朝北方推進。

這兩個活寶你追我趕,馬不停蹄,在慶尚道的崇山峻嶺裡上演了一出十六世紀的生死時速。

在他們身後,第三軍團的黑田長政也登陸了朝鮮。不過長政秉承黑田家的沉穩家風,不跟那兩個活寶去湊熱鬧。他在渡海時一算行軍地圖,乾脆連釜山也不去了,在海上朝南繞了個小彎,在四月十八日在全羅道附近的安骨浦登陸,旋即進攻金海城,沿著慶尚西路穩紮穩打。

至此三路大軍都已經齊至慶尚道,開始了向漢城的大進軍。

日本人都已經鬧得天翻地覆了,漢城的小朝廷裡卻還是安如泰山。不是他們沉穩,而是他們壓根不知道敵人入侵的訊息。一直到密陽失陷的四月十七日,漢城才第一次聽到日軍入侵的訊息。諷刺的是,這個訊息不是來自別人,正是來自和李珏並稱逃難雙璧的樸泓。

李朝君臣聞變大亂,喊了這麼多年狼來了,今天狼終於來了。可狼到底來了多少,兵分幾路,慶尚道還剩幾座城市未失守,這些問題他們一無所知。

敵人情勢不明,朝廷不敢託大,特意請出一位老將李鎰,任命他為巡邊使,前往慶尚道抵禦倭寇。李鎰久臨沙場,在北邊跟女真人糾纏了幾十年,經驗十足,是個可以信賴的人。國王李昖還特意賜給李鎰一柄尚方寶劍,自巡邊使以下,想斬誰就斬誰。

除了李鎰以外,朝廷還委派了其他幾名將領,守住忠清、慶尚兩道邊境的竹嶺、鳥嶺,防止敵人從這兩路偷襲過來。從正面來說,李朝朝廷還算有明白人,對於日軍的進襲路線估計得一毫不差,日軍的三個軍團,正是從這兩個方向攻過來;但從反面來說,慶尚道到漢城,數來數去一共就那麼三條道兒,根本用不著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娘要嫁人

嚴歌苓

空間之超級農業大亨

五月紫丁香

所有主角都對我唯命是從

麥月蠶桑

我的酒鬼師父

懿徵

隨想錄

巴金

吳小錘修仙記

夢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