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十七章 我看到了,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袁黃等人為了鋪平前往平壤之路沒日沒夜地忙碌時,李如松也開始動身了。

他在義州盤桓了三日,二十八日離開,在行軍路上過了個春節,於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抵達安州,與等候在此的明軍先頭部隊匯合,完成了後續四萬三千大軍的最後集結。與此同時,朝鮮軍也集結了包括大批義軍在內的一萬多人,在順安等待著大明軍的到來。

於是,中朝聯軍共計五萬餘人,擺開架勢,開始了正式的反攻。在反攻前,針對朝鮮那些投降日本的皇協軍和日佔區的百姓,李如松還特意作了一面大旗,上書:“朝鮮軍民自投此旗下者免死。”以示自己無比的自信。

當時柳成龍恰好也在安州,聽說李如松來了,連夜前往位於城南的明軍軍營拜年。李如松對這位朝鮮的中流砥柱還算客氣,給他搬過來一把椅子,讓柳成龍受寵若驚。

柳如松此行來的目的,是為了讓李如鬆了解平壤城防的情況,別像上次祖承訓來時一樣被人伏擊。他從袖子裡掏一份平壤地圖,給李如松介紹起整個平壤周圍的構成和地形分佈,李如松聽得很仔細,還不時拿硃筆在地圖上勾畫一番。

柳成龍最擔心的是日軍的鐵炮,當他提醒李如松注意鐵炮威力時,李大提督一臉不屑地指了指軍營裡的火器倉庫:“日本鬼子不過是用些破槍,咱可是帶著大炮來的。一炮能轟出五、六里路,你覺得日本人能夠得著?”

臨走之前,李如松取來一把扇子說:“你忙活這麼久也不容易,送你一首詩吧。”大筆一揮,扇面上墨汁淋漓,竟是一首七律:

提兵星夜渡江干,為說三韓國未安。

明主日懸旌節報,微臣夜釋酒杯歡。

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

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議跨徵鞍。

平心而論,作為一名武將,李如松這首詩寫得相當不錯。柳成龍拿著這把扇子回到安州城,反覆玩味,面色凝重,不知是被詩裡的雄心所感動,還是在擔心又碰到一位志大才疏之輩。

且說柳成龍正在那琢磨著李如松的詩才,忽然外頭傳來急報,說李提督突然離開了安州。柳成龍頓時心頭一驚——他本來跟李如松約好了,等到初四的時候一起上路前往肅寧,與都元帥金命元會面。怎麼才一會兒功夫,他就變卦了?莫非有緊急軍情?

他探頭出去一看,明軍主力還在啊。再一打聽,原來不是明軍開拔,而是李如松自己帶了弟弟李如柏以及十八名家丁,急匆匆地離開安州,朝著肅寧方向而去,至於幹嘛去了,誰也不清楚。

李如松離開的原因很簡單,魚咬鉤了。

早在遼東時,李如松用李應試的計謀寄下了沈惟敬一條狗命,打算用在朝鮮戰場上對付小西行長。現在大軍抵近平壤,是時候亮出勝負手了。

早在自己抵達安州之前,李如松就派了先鋒副總兵查大受前往順安,與日本人接觸。查大受到了順安以後,讓手下一位叫金子貴的小校打扮成信使模樣,直奔平壤城下。日本守軍問金子貴來幹什麼的,金子貴神氣十足地回答:“天朝已經答應了你們的和談條件,沈遊擊和李提督馬上就帶著冊封文書抵達,我是打前站的。”

上次沈惟敬離開平壤的時候,對小西行長說的是一月七日李如松會來冊封,現在時間剛好。小西行長一點都沒懷疑,樂得嘴都合不攏。他的助手玄蘇和尚也高興得滿地轉圈,文思泉湧,非要寫一首漢詩獻給敬愛的沈遊擊,詩云:

扶桑息戰服中華,四海九州同一家。

喜氣忽消寰外雪,乾坤春早太平花。

這詩寫得不如李如松,但比朝鮮人寫得好。詩人透過四句近乎大白話的讚美,表達了對和平的嚮往與對戰爭的厭惡,欣喜之情躍然紙上。實在是一首好打油。

整個平壤城歡天喜地,彷彿剛剛過去的春節又回來了。在歡慶期間,金子貴趁人不注意,偷偷拿出一把好匕首,跟附近的日本人說想換點油鹽醬醋啥的,結果沒有人願意跟他換。金子貴由此得知,平壤城的糧草供應已經窘迫到了一定程度。

慶祝完以後,小西行長想起正事,忙問金子貴:“沈遊擊何時可到?”金子貴回答:“沈遊擊年紀大了,騎馬不慎摔傷了腿,是坐著轎子過來的,所以走的有些慢。

小西行長一聽,著急了,這可太委屈沈大人了!不行,這哪是待客之道,咱們得去接接。他當即點出一個小頭目,帶上二十三名士兵,還有上次接待沈惟敬的翻譯張大膳,組織了一支迎賓隊,外出迎接。

這支迎賓隊來到順安,查大受和另外一名遼東將領李寧早就恭候多時了。張大膳問沈遊擊在哪兒呢?查大受笑眯眯地說他還有段路,現在天氣冷,坐下來一起喝酒吧。

小頭目不知是計,帶著二十多人推杯換盞,喝得不亦樂乎。酒至酣處,李寧突然面色一邊,擲杯為號,帳外登時衝進大批明軍。

要說倭寇的單兵格鬥能力,那是真強悍。這批人喝的面紅耳赤,又猝然遇襲,到了這份兒上仍舊不肯束手就擒,反而拔刀反抗。明軍只道這些小鬼子手到擒來,沒料到卻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反抗,一時間也有點懵了。

結果經過一番激烈而短暫的格鬥,十五名鬼子被殺死,生擒日本小隊長竹內吉兵衛、漢奸翻譯官張大膳和另外一個鬼子兵,剩下的五個鬼子趁亂逃走了。

廢物!得知這個結果的李如松勃然大怒:在如此優勢兵力和完美圈套之下,居然還讓敵人跑了五個,實在是太無能了!這些逃跑的倭寇回到平壤,勢必要把這事告訴小西行長,豈不是讓他苦心孤詣設計的賺城計劃破產麼!

他一腔怒火發洩到李寧身上,若不是他弟弟李如柏苦苦相勸,李寧的腦袋恐怕就保不住了。

李如松不甘心這個誘敵的任務就此失敗,他一面讓後方安州的大軍儘快趕到順安,一面把沈惟敬叫過來,讓他親自去平壤城裡給小西行長解釋一下。

沈惟敬聽了李如松的要求,嚇得一哆嗦:大人您砍了人家十五個腦袋,都鬧出這麼大事了,您還讓我進平壤城?這跟送死也差不多了。但當他看到李如松陰沉的雙眼時,非常明智地把嘴閉上了。

沈惟敬之前就已經十分清楚自己是一枚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有用就留在棋盤上,沒用便會立刻被掃地出門。如果他這時候不答應去平壤,李如松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砍死。沈惟敬已經別無選擇,只能再次勉為其難、義無返顧地上了路。

他一步三挪地到了平壤城,小西行長看見他以後,當然不可能有好臉色,厲聲質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別看沈惟敬在面對李如松時束手束腳,可面對日本人,卻馬上恢復了騙子本色,牙尖嘴利。

沈惟敬的解釋,把責任都推給了漢奸翻譯官張大膳,一口咬定都是翻譯惹的禍。在兩軍處於交戰狀態的情況下,大家精神高度緊張,有時候會因為翻譯一句誤譯而導致兵戎相見,這事太常見了。

反正那五個逃回來的鬼子不懂中文,那晚又喝的稀裡糊塗,對明軍怎麼翻臉的也說不清楚。到底什麼情況,還不是沈惟敬兩片嘴唇一碰的事。

小西聽完沈遊擊的辯解,當時充滿歉疚地說了一句話:“此必是通事兩誤也。” 沈惟敬聽完這句,這才舒了一口氣,估計那時候他在心裡想,老子又撐過了一關,多活了一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來到原神的神明

吃漢堡的貓

鯨落在深海

風淺

異域密碼之印度異聞錄

羊行屮

我,人已落榜,萬億首富

原來是派星

大叔,輕輕吻(遇見,傅先生)

無盡相思

重生之大國工匠

和光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