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章 東亞第一騙局(下),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當時的釜山日軍隊伍中,除了日本人和朝鮮人以外,還有許多被擄掠到日本的明人。他們要麼像蘇八一樣當最低階的足輕,要麼像張大膳一樣擔任通事。

沈惟敬離開以後,李宗誠一直居住在釜山城內。四月二日,他見到了兩個福建人。這兩個人一個叫蕭鶴鳴,一個叫王三畏,都在日軍內部供職,特地前來稟報大明使節一個可怕的訊息。

蕭鶴鳴和王三畏告訴李宗誠:秀吉並無乞和之心,打算派兵把兩位使節抓起來,向大明索取賄賂,再次開戰。他們甚至打聽出了“秀七條”的詳細條款,合盤托出。

秀吉的強硬態度在日本不算秘密,軍中傳言已久,蕭鶴鳴和王三畏知道不足為奇。只是不知道他們冒著偌大風險通報給明使,是出於愛國之心,還是希望立功贖罪,返回大明。

蕭、王帶來的這個訊息把李宗誠嚇得肝膽俱裂。他不過是一個紈絝子弟,吟詩作對還能勉強應付,現在忽然要面對刀兵,心態大變,草木皆兵。日軍的每一個輕微舉動,在李宗誠眼裡都變得十分可疑,他惶惶不可終日,感覺隨時會有兇悍的倭寇闖進營盤。

經過一夜的煎熬,李宗誠做了一個十分愚蠢的決定——出逃。

一位皇帝親自委派的堂堂大明使節,居然臨陣脫逃,這可真是外交上的大笑話。

四月三日的二更時分,李宗誠沒有驚動楊方亨,偷偷叫了自己的幾個親信家丁,扛著包袱戴好面紗,打扮成普通官吏的模樣。他告訴守釜山誠門的日本衛兵,說有緊急公文要送出去。衛兵信以為真,就把城門開啟,放他們出去。

李宗誠離開釜山城,一路往著慶州方向走,結果因為天黑而迷路了,歪打誤撞到了蔚山。蔚山是加藤清正的防區,李宗誠沒敢多加停留,連跑帶跳地一頭扎進附近的深山,然後……然後又迷路了。他足足轉悠了三天,也餓了三天,好不容易碰到朝鮮人的巡邏隊,才算抵達慶州。

李宗誠離開以後,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日本人發覺。當時小西行長回日本了,釜山兵事由宗義智代理。宗義智一聽正使跑了,大驚失色,連忙派了重兵團團圍住楊方亨的住所。

楊方亨是武舉出身,膽氣比李宗誠強多了,他一聽正使逃了,十分鎮定,繼續在強兵環伺之下睡大頭覺。宗義智一看這位副使如此沉得住氣,便下令撤去守衛,自己親自走進屋去,告訴楊方亨:“你家正使跑路了。”

楊方亨還是一副波瀾不興的表情:“那個傻瓜沒見過什麼世面,又在軍營裡呆的太久了,所以才跑路的。”他向宗義智提了兩條要求:一,不得對使團動粗;二,不要去追擊李宗誠。宗義智都答應了。楊方亨又把使團的人都叫過來,說現在我是使團的最高長官,以後都聽我指揮。他的沉穩讓混亂的使團恢復了正常。

處理完這一切以後,楊方亨前往李宗誠的住所,發現這位正使走得匆忙,最為重要的冊封金印還扔在屋裡。楊方亨把金印捧在懷裡,展示給周圍的日本人看。宗義智看到印信還在,這才鬆了一口氣,對楊方亨處變不驚的態度佩服不已。

在另外一個版本里,李宗城在一次宴會里看到位美女,當場上前調戲,結果發現那位美女是宗義智的老婆、小西行長的女兒,這一下捅了大簍子,他也連夜潛逃。這個說法可信度太低,可是廣大老百姓喜歡這個香豔故事,民間頗為流行,甚至還有以此為題材的春宮圖……

再說李宗誠逃回漢城,把蕭鶴鳴和王三畏傳出來的“秀七條”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朝廷。萬曆聽說以後,勃然大怒,既惱李宗誠的丟人現眼,又恨日本人出爾反爾。李宗誠直接被錦衣衛逮捕下獄,押回北京慢慢審問。

“秀七條”的公佈,在北京引起了軒然大波。明廷百官一片譁然,爭相上本彈劾,請停封事。彈劾的最高潮,是右僉都御史曹學程的上本。在這本奏摺裡,曹學程把矛頭直接指向了石星和首輔趙志皋,把兩位大臣罵得狗血淋頭,要求他們負全責。

萬曆皇帝的反應出乎意料,他把曹學程下了獄,禁止繼續談論這件事。

萬曆皇帝這麼做,有三個原因。

第一, 李宗誠證詞裡提供的“秀七條”要求太過荒謬,和“萬曆三條”之間天淵之別,萬曆皇帝不知道其中沈惟敬與小西行長搞的貓膩,還以為“萬曆三條”提出在先,“秀七條”變卦在後,覺得倭寇前後態度變化太大,肯定有問題。在弄清楚之前,不能定下結論,貿然開戰。

第二, 趙志皋是萬曆面對群臣最好用的一塊擋箭牌,這幾年來替他擋了不少唾沫星子,萬曆一時半會兒還不願意放棄這麼好使的一塊盾牌,趙志皋幾次要告老還鄉都沒被批准。現在萬曆自然不會允許別人用日本做文章。

第三, 內藤如安是萬曆親自接見的;冊封秀吉是萬曆親自做的決策。現在如果爆出日本拒絕冊封的訊息,丟的是大明的面子,抽的是萬曆的臉。這更是不允許的。

所以,無論萬曆心裡有多不願意,他必須要在明面裡擺出姿態,維持和談。

比萬曆還痛苦的是石星,他聽到“秀七條”以後,隱約感覺到了一絲不妙,可他已經完全站在了和議的船上,下都下不來了。石星唯一能做的,就是硬著頭皮繼續為沈惟敬打包票。

這時候,一根救命稻草漂到了萬曆和石星面前。

在李宗誠跑回來以後,楊方亨很快也寫了份報告回奏朝廷。在報告裡,楊方亨認為李宗誠是誤聽謠言,不辯真偽,再加上加藤清正蓄意阻撓——這條是應沈惟敬和小西行長要求加上的——以致釀成出逃事件。他在報告裡特意強調,據宗義智說,秀吉正在修建迎接明使的館舍,馬上就完工了——注意,楊方亨一直在釜山營中,他的訊息來源都是日軍將領,這其中真偽難辯。

可萬曆和石星已經顧不上分辨真偽。他們以楊方亨的報告為證據,認為所謂“秀七條”是未經查實的謠言,冊封應該繼續。於是,兵部向萬曆皇帝建議,另外派遣一名使者與楊方亨匯合,繼續執行冊封事宜,同時飭令駐朝鮮與遼東的明軍做好戰備工作。

可這時候從北京派人已經來不及了,石星索性把沈惟敬就地提拔為副使,楊方亨升為正使。這個舉動,表明石星和沈惟敬已經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一損俱損,一榮……未必俱榮。石星心裡已經把沈惟敬這個罵了幾十萬遍,一旦解套,他肯定第一個不放過這個老騙子。

北京的命令送到釜山的同時,沈惟敬恰好剛從日本返回。他這幾個月在日本到底幹了什麼,有沒有冒充大明使節,秀吉有沒有排練好禮儀,誰也不知道。但沈惟敬一回釜山,日軍立刻撤走了西生浦、竹島的守軍,說明他與小西行長又有了密議。

楊方亨此時也有點起急了,想趕緊去日本把這事了結。他不再執著於日本全部撤兵,一看到西生浦、竹島的守軍撤退,便表示儘快啟程前往日本。

沈惟敬把明使這邊搞定的同時,小西行長傳來好訊息,最後一個阻礙他們計劃的加藤清正也完蛋了。

李宗誠的出逃,對日本人來說是個完全沒準備的意外事件。但小西腦子太好使了,最擅長抓住突如其來的機會,出逃事件一發生,他便意識到這是一個扳倒加藤清正的絕好機會。

小西行長返回日本以後,透過石田三成向秀吉告了加藤清正一記黑狀,罪名有三:一,當著朝鮮人的面對小西行長出言不遜,長他們志氣滅自己威風;在跟劉珽的書信來往中自稱豐臣清正,屬於僭越;御下不力,縱容自己的部屬去搶劫明使,以致李宗誠逃跑。

前兩條罪名,屬於可大可小的變數,單拿出來都不算大事,但如果跟別的罪名一結合,便會有翻倍的效果。所以真正利害的殺著,是第三條罪名。秀吉對於明朝投降一事十分關心,一聽說清正這個兔崽子把明朝派來請安的使者嚇跑了,大為惱怒,連帶著連“自稱豐臣”和“嘲笑小西”三罪併發,乾脆一紙調令把他調回國,關在伏見城裡聽候發落。

加藤清正是秀吉一手看著長大的,感情十分深篤,這次懲罰如此之重,可見秀吉是真怒了。

搬走了最後一個障礙,六月十五日,大明正副二使加上朝鮮通訊使黃慎離開釜山,經過半個月的長途跋涉,於七月初抵達伏見城。

伏見城位於京都附近的伏見山上,是秀吉常駐的大本營。使團抵達以後,卻沒有立刻得到接見,因為秀吉聽說朝鮮只派了通訊使,卻沒按照要求送來一位王子當人質,很不高興,便吩咐安排使臣住在新修建的館舍裡,不著急安排見面,打算晾一晾他們再說,

這一晾,晾出個大麻煩,地震了……

萬曆二十四年七月,京都地區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這場地震的規模極大,幾乎把京都附近夷為平地,方圓百里之內的房屋,幾乎全都不存。就連堅固的伏見城也經受不住,轟然坍塌,壓死了數百人——總算是秀吉運氣好,當時不在城中,不然我們這個故事,在這裡就可以結束了。

順便一說,當時伏見城的牢房也震塌了,加藤清正趁機跑了出來,大叫大嚷要保護秀吉。這一舉動博得了秀吉的好感,再加上清正是秀吉正室寧寧從小養大的,寧寧也站出來求情,於是秀吉便解除了他的禁足令,回到朝鮮前線。

大明使臣們也被這場天災波及到了。地震發生的時候,他們正呆在新建的歡迎館舍裡。幸虧房子比較新,相對結實,給了一點緩衝時間。這些人一窩蜂地跑出屋子,驚魂未定,館舍就在身後倒塌。清點人數,高階官員們都沒事,只是被壓死了一個千總、一個差官和四個家丁。

楊方亨大難不死,心裡倒挺高興。地震是不祥之兆,日本發動不義戰爭,合該由此報應。如果秀吉看到上天對他的惡行發怒,一定會乖乖地收起野心接受冊封吧。

可惜秀吉沒如楊方亨所願那樣改過自新,洗心革面,他唯一改變的,只有接見地點。

這場地震給日本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大災之後諸事煩擾,秀吉一直忙碌到八月底,才對大明使臣團下了通知,決定在九月二日接見大明使臣,地點則從已經不存在的伏見城改到了大阪城,不過卻拒絕了朝鮮通訊使的陪同。

無論如何,秀吉總算是肯見大明使團了,這總是件好事。

楊方亨不知道,這時候沈惟敬與小西行長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他們計劃的最後一步,也是最兇險的一步。

九月一日一早,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輝元親自前往明使下榻之處,客客氣氣帶著明使們前往大阪城正殿。在正殿裡,五大老、五奉行等豐臣政權的有力大名們已經齊聚一堂,一起屏息寧氣等著冊封儀式開始。

在這之前,沈惟敬已經告訴楊方亨,日本國情不同,儘量簡化大明儀,早點冊封完早點回國。所以楊方亨沒有走那麼一套繁文縟節,手持節旄站在正中,沈惟敬手捧金印陪在一旁,還有一個護敕官徐登歸拿著誥命、敕諭和冕服。

他們等了半天,遠處的黃縵簾子徐徐拉開,一個瘦小乾枯的老頭拄著柺杖慢慢走出來。秀吉此時的身體健康已經堪憂,不得不讓兩個侍從左右扶著。可是關白老爺的官威猶在,他一出場,殿內侍衛一起吶喊,頗有些氣勢。

秀吉到了座位上,剛一坐定。沈惟敬忽然撲通跪倒在地,朝著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匍匐叩頭。這一舉動讓楊方亨驚呆了,他們手裡拿的是萬曆皇帝的節旄,代表的是大明皇帝的意志,是不需要向任何人叩拜的,可,可這個沈惟敬怎麼膝蓋這麼軟?這是哪門子冊封的禮節?

楊方亨想不通,沈惟敬心裡卻是明鏡兒一般。他知道,在秀吉心目中,他們這些人是來冊封“大明王”的降臣,叩頭是份內的事。為了不讓事情穿幫,他也只能這麼做。沈惟敬不光自己叩頭,還回頭瞪楊方亨,讓他也趕緊跪下。楊方亨沒辦法,勉為其難也行了個禮,卻不肯叩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八歲大壽,全族回來孝敬我!

擺爛的蘋果

學妹,別人不知道你是穿越者吧

獨行特立的豬

都市之至尊帝主

仙凰

最強反套路系統(最強裝逼打臉系統)

太上布衣

合歡記

凌洛一

四合院:從截胡秦淮茹開始

真的在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