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四章 騎兵的勝利稷山大捷,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軍在八月二十五日佔領了全州以後,死性不改,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屠城。這一次屠城相當之慘烈,整個全州城為之一空,不遜於晉州大屠殺。

事實上,日軍在丁酉之亂的表現,和以往大為不同。壬辰期間,他們好歹還會打起安民的旗號做做樣子,這一次連樣子都不做了,無論是左路軍還是右路軍,在全羅道的行軍路上都是一路燒殺一路血痕,以至於聯軍都可以從村鎮被焚的煙火來判斷日軍部隊的動向。在各方史料中,“盡焚家舍”、“入山抄掠”、“屠戮村所”之類的記載比比皆是,被屠殺的軍民,鼻子都會被割掉作為軍功送回日本。日軍隨軍的僧侶在日記裡感慨,說整個全羅道簡直變成了“赤國”。

這種殘暴行徑只說明一件事:無論秀吉是怎麼做夢的,日軍的將領和下層士兵們對朝鮮戰爭的前途早已經喪失了信心,他們不再考慮日後佔領的問題,只是單純地趁機會發洩獸慾,掠奪軍功,為日後歸國張本。

這是壬辰戰爭與丁酉再亂決定性的不同之處。一個是處心積慮地佔領,甚至還有興趣搞八道國割,建立統治秩序;一個則是徹底地喪心病狂,純以破壞為目的。這個特點,就註定了日軍的攻勢不會持續太久。

閒話少提。且說日軍佔領全州以後,按照事先制訂好的方略,讓小西行長停止北進,轉向全羅道沿海地區,徹底掃清朝鮮水師勢力;其他日軍則兵分兩路,同時向京畿道和忠清道進軍,務必在九月中旬前拿下漢城。

日本人殺氣騰騰的攻勢,讓朝鮮君臣回憶起了壬辰戰爭中的慘劇。他們嚇的手忙腳亂,打點行李又要往平壤跑。麻貴當時在漢城手裡只有八千兵馬,自度防守太難,也有棄守的打算。

楊鎬當時在平壤籌糧,聽到朝鮮人又要跑,當即快馬加鞭,在九月三日單騎闖入漢城。李昖一聽楊鎬來了,不喜反驚,低著頭嘟囔著說這兵荒馬亂的,楊經略您跑漢城來多危險啊,萬一有個閃失可怎麼辦,還不如回平壤待著呢。李昖嘴上說的是楊鎬,心裡想的其實是自己安危。

楊鎬到了漢城以後,先找到麻貴,批評他消極避戰,還帶來了邢玠的命令,要求明軍不許從漢城後退半步。麻貴心裡很火大,還有些委屈:不是他不爭氣,而是朝鮮人實在不配合。整個全羅道就靠明軍撐著,朝軍連影子都看不到,前頭潰敗的潰敗,投敵的投敵,後頭哭哭啼啼整天無心防守,光靠他手裡頭八千多人,這仗真沒法打。

很快麻貴不委屈了,因為他發現有一個人比他還慘。楊鎬給李昖帶來一封來自邢玠的諮文,李昖開啟一看,臉色登時變了。

在這封諮文裡,邢玠一改從前客客氣氣的態度,把朝鮮君臣從上到下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尤其是對李昖的小聰明罵的格外狠:‘若自親社稷,竄伏草莽,求緩須火,中國豈得代為爾戍?即當還師境上,自固定封疆,爾東西南北自在也。該國自計歸著之地,務吐由衷,從實詳答,勿持兩端,誤我軍機”。

我們大明為你們浴血奮戰,你們就這麼配合的?再說逃跑的屁話,我們回國,你愛滾哪兒涼快滾哪兒涼快去!

可見楊鎬申飭麻貴,不過是個鋪墊,只是為邢玠痛斥李昖張本。這一篇諮文罵將下來,把堂堂朝鮮國王罵的無地自容,羞憤交加,捂著臉說:“予何以堪支?唯欲入地而已,55555555”。

一個大明官員在諮文裡用這種口氣罵外藩首腦,十分罕見。邢玠之所以敢這麼說,一定是出自北京的授意。這個小細節表明,北京的萬曆皇帝對朝鮮如此無能的表現,也已經很不耐煩了。

李昖想通了這一點以後,不敢再提什麼北逃的事兒,乖乖跟明軍配合,打一場漢城保衛戰。

此時在一線的明軍,只有兩萬不到,漢城附近不過一萬,多是宣大、保定薊鎮、延綏遵化的部隊,李如梅、李芳春、祖繼訓等遼東軍還在趕來的路上。面對日軍的虎狼之師,聯軍只有先行固守,才好伺機反攻。

此時朝鮮軍所謂的“精銳”都被甩在了慶尚道,留在漢城附近的只有數千人,算上平安、黃海兩道的勤王部隊,也沒超過一萬人。他們戰鬥力有限,麻貴不敢把他們派往前線,只能將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交給李元翼,透過鳥嶺靠近清州地區,保護漢城側翼;另外一部分交給柳成龍,負責把守漢城附近關隘津口與漢江上游。說白了,就是幹警察的活。

至於主戰任務,還得靠明軍自己。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這次的援朝明軍總司令麻貴。

麻貴,字西泉,回族,大同人氏。麻貴的父親和哥哥,都官至總兵,所以他和李如松一樣,也是將門世家子弟,是明朝中晚期的重要軍事將領。

事實上,當時的大同麻家多出將才,後人稱其為“麻家軍”,當時和遼東鐵嶺的李家,也就是李成梁一族齊名,有“東李西麻”之稱。這一東一西兩家,都擅長騎兵戰,在與遊牧民族的交戰中也都屢屢獲勝,是大明九邊與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中流砥柱。前陣的寧夏之戰,麻貴也是主要參戰將領。麻家軍戰功赫赫,單從朝廷給他家立的牌坊上就可以看出來,光我們現在知道的,就有名帥石牌坊、都督坊、忠節雙全坊、敕賜坊、父子元戎坊、鎮海元戎坊、四代一品石牌坊、五代一品石牌坊等等,可見其武功之盛。

作為當時與李如松齊名的大將,麻貴的軍事素養及謀略當然不會差。他很清楚,如果等到敵人殺到漢城城下,一切都完了,因此必須守住漢城。但固守不是死守,不是龜縮在漢城等敵人悠哉遊哉地過來。明軍必須主動出擊,及時遏制敵人的攻勢,才能打亂其部署,給後續部隊集結爭取到足夠時間。這點上,他和李如松很相似,這兩位優秀的大將無論什麼情況下,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主動出擊,不管什麼招,文也好武也好,總之一定要搶先手,而不是被動防守。

在十六世紀,全羅道連線忠清道與漢城只有一條坦途大道,即從全州一路往北,經公州至忠清道的天安,再向北至平澤、鳥山、水原,最終連線到漢城。天安位於這條樞紐大道的中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日軍攻克天安,那明軍的活動空間將被極大壓縮,別無選擇的麻貴只能在水原背靠漢江禦敵。

針對這種不利狀況,麻貴斟酌再三,派出瞭解生、牛伯英、楊登山、頗貴四員驍將,連夜秘密南下,前往天安駐屯。而作為一員慣將,麻貴當然不會不準備預備隊,因此他又派了擺賽帶兩千騎兵從後接應,前往葛院、介川一線。

這次他派出去的五員將領中,解生、楊登山、頗貴、擺賽這四個都是蒙古人,號稱“宣大四將”,是麻貴的嫡系部隊,被他一口氣全派出去了。

把宣大四將撒出去之後,麻貴又親率明軍主力,進軍水原以為漢城屏護。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要在漢城以南打一場運動防禦戰,利用宣大系明軍騎兵強悍的戰鬥力及機動力,在稷山、介川、水原之間設定多道機動防禦戰線,對日軍進行層層阻擊。

明軍經略楊鎬當然也不會袖手旁觀。為了配合麻貴的軍事行動,他甚至打算請李昖御駕親征,也去水原鼓舞士氣,這個建議嚇得李昖抱著柱子死活不放手,最後只得作罷。於是楊鎬把自己的大帳搬上了南山,張軍樂布號令,搞得聲勢洶湧,總算勉強鎮住了漢城周邊的人心。

就在明軍心急火燎地南下時,日軍也在心急火燎地北上。

走在最前面的,是第三軍團黑田長政。在左路與右路軍全州會師以後,黑田擔當北上先鋒,一直追著陳愚衷屁股後面窮追猛打,一路佔領了公州,渡過錦江,逼近天安。在壬辰戰爭初期,黑田沒參加軍中二寶的那場極速狂飆,走的正是從天安到水原這條路,這次也算是故地重遊。

最先抵達天安地區的,是機動能力出眾的明軍。不過他們到了位於稷山山麓的素沙坪之後,就不走了,沒急著進天安城。因為領頭的解生知道自己這點兵力如果跟楊元那樣據守一城去和日軍死嗑,是無法抵擋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日軍兵鋒。因此與其在城內待著,不如利用稷山的險要地形與敵周旋。這個決定,也完全符合麻貴的動態防守策略。

解生勘察了一圈地形,跟幾位同僚一合計,覺得稷山是個適合打埋伏的地方,應該把戰場選在這裡。於是他們把位置擺在了素沙坪以北,將部隊分成三協,左右兩協分別埋伏在西山附近的柳浦、靈通,中間一協當大道而立。素沙坪以南是一條小河,叫弓溪,倭寇只能透過河上小橋通行,才能進入素沙坪。如果能派別動隊把橋砸斷,那就是甕中捉鱉。實在是個打埋伏的好地方。

這雖不符合兵力集中的原則,不過解生等人的兵力本來就十分有限,集中了也無大用,還不如分散以壯聲勢。

明軍剛擺完陣勢,日本人就到了。

九月初七清晨,黑田軍出現在稷山南側的全義館,他對於天安小城毫不放在心上,扔給後隊毛利秀元去解決,自己引軍北上,先派遣了在日本赫赫有名的黑田二十四騎中的三員大將——黑田圖書助、慄山四郎右衛門、毛屋主水去稷山,帶領兩千人先期抵達素沙坪。

這支日軍先鋒都穿著白色軍服,當道的明軍士兵衝眼這麼一看,還以為是從戰場上潰退下來的朝鮮士兵,不以為意。慄山四郎倒是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了,嚇了一大跳。不過他再定睛一看大道上明軍的那一協兵力,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也懶得回報黑田長政,下令士兵舉槍射擊,驅散這一小撮擋道的傢伙。

一聽到鐵炮聲響,明軍頓時跳起來了。這不是朝鮮軍,是如假包換的倭寇!

怎麼辦?

打!

解生一聲號令下,中路明軍開始了炮火還擊,搖旗吶喊,弓弩雨下,還用預先設定好的各種口徑大炮對大道上的日軍進行轟擊。日軍剛剛還放著鐵炮挺得意,這下被明軍密集的火力轟了一個猝不及防,隊形登時大亂。在遮天蔽日的炮火壓制下,日軍士兵只能趴在地上瑟瑟發抖,根本顧不上反擊。

硝煙尚未散盡,急促的馬蹄聲又由遠及近地傳來。日軍驚恐地抬起頭,發現有數百名驍勇騎兵從大道正中衝了過來,憑藉著強大的突擊力,一下子就突破了日軍的隊形。明軍騎兵領頭的正是大將解生,他亮出武器一馬當先,率部與兇殘的倭寇展開白刃戰。

宣大明軍的武器配製,與先前在碧蹄館惡戰的遼東軍稍有不同。遼東軍的肉搏武器多為刀,而他們大多配備的卻是鐵鞭、棍這類硬砸猛掄的兵器,一時間鞭棍齊下,使用長槍和日本刀的日軍應手而倒,傷亡慘重。

面對明軍的突擊,黑田軍毫無心理準備,在大道上亂成一團,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黑田圖書助和慄山四郎右衛門號稱是黑田八虎,此時也都傻了眼。多虧了毛屋主水腦子反應快,一把抓起面大旗跑到高坡上,拼命搖晃,給混亂的部隊一個明確訊號。總算黑田軍士兵紀律性也不錯,雖亂不潰,依照毛屋主水的指揮勉強收攏了隊形,向後退去。

這一次接觸戰中,這支日軍先鋒傷亡比較大,明軍勝得乾淨利落。

日軍三員將領帶著殘兵敗將退卻之後,商量不如趕緊與黑田本隊合流再打。毛屋主水卻有不同意見:“我參加過許多次戰役,見過人數最多的就是信長公對勝賴公的長筱之戰。我們剛才遭遇的兵力,比長筱之戰的人數還多!敵軍人多勢眾,咱們要撤的話,肯定要被他們追殲。我看不如一齊出動,拼死一戰,說不定還有勝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小鮮肉,開局武力值爆表?

七月清茶

他的小嬌嗔

鬱七月

赤之沙塵

範儀同

精靈的眼淚

Engelchen

激盪1981

荀川

我磕的CP成真啦[紅樓]

月夜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