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溫僖貴妃她不想奮鬥了/溫僖貴妃線上養老躺平 第147節,溫僖貴妃她不想奮鬥了/溫僖貴妃線上養老躺平,青丘一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靜彤是二月中旬的產期,本來三月初京中便應有訊息,不知為何直到中旬還無信來,著實令人擔憂。

錦嬪每日在寶華殿裡燒經磕頭,康熙多少也懸心惦記著那邊,許是緣分,三月中旬,安兒的信前腳來,靜彤的信後腳也到了。

簡簡單單一封信,信中寫的卻是那半個月內準噶爾部的腥風血雨。

靜彤產子當夜,策妄阿拉布坦酒後縱馬摔落馬下當場過世,同時靜彤平安產下一對龍鳳胎。

策妄阿拉布坦的堂弟大策凌敦多布聯合王帳內數名重臣親貴意圖給靜彤產下的幼子扣上“生而克父”的帽子,逼靜彤放棄幼子繼承汗位的權利,擁護大策凌敦多布為汗王,改嫁為新王可敦。

靜彤麾下侍衛臣民無論男女均持械力爭,萬餘人逼帳對王庭形成圍逼之困,準噶爾部汗王一脈的近支子弟小策凌敦多布率五百精騎力斬大策凌敦多布,與靜彤僵持數日,透過談判最終給出同意靜彤的端靜公主府與王庭並立,共同統治準噶爾部的條件。

但以幼子年少、生而克父為由,不同意尊立靜彤之子為汗,堅持小策凌敦多布為汗,最大的退步是公主在準噶爾部擁有與汗王同等權利。

如今準噶爾部局勢僵持不下,靜彤傳信回來,看上去是尋求康熙的幫助,但憑藉敏若對她的瞭解,從她半月來未曾動用邊境兵力,便可看出準噶爾部的局勢已然全在靜彤的掌控之中。

靜彤傳書回來,名義上是尋求幫助,其實是在用計迫使康熙承認她在準噶爾部的正統地位,免除她日後在清廷內部可能面臨的威脅。

公主與小策凌敦多布相互制衡,心向大清卻因兩方僵持不下而無能為力,不得已之下在天子的敕封下成為準噶爾部一員首領,而非貪戀權勢、心存二心,不願帶領準噶爾部內附大清。

內附和歸附到底是不同含義。

靜彤既出此策,在朝中自然也有了佈置。

前朝討論僵持數日後,康熙拿定主意,降旨調和小策凌敦多布與靜彤之間的僵局,分立東西汗王,天國公主為尊,宜為東汗王,小策凌敦多布為西汗王。

——這是兵力撐腰的好處。但康熙也沒有逼小策凌敦多布太甚的意思,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所以命小策凌敦多布主王庭,東汗王以公主府為尊地治下。

明面上看來,大概就是小策凌敦多布失名位得實惠,靜彤得名位而失實惠。

但凡是知道康熙給靜彤的信中寫了什麼的人,都不可能認為這位八歲登基少除權臣的皇帝陛下是這等“公允無害”之人。

他指導靜彤經營民心,以公主府及初時所建陪嫁之人居地為中心,另建王庭都城,架空原本的王庭與小策凌敦多布。

要論帝王心術,朝局手段,普天之下有幾個比得過這位皇帝陛下的?

就連敏若當年有那等“大逆不道”的想法,打的都是出手便令康熙措手不及、一力破萬法的主意。

若非準噶爾部如今局面如此,天時地利,讓他實在舍不下這塊大肥肉,康熙還未必會這樣豁出去,明白地指點靜彤。

這些年間,能從他那裡學到這種手段的,除了年歲尚幼的太子,便只有瑞初能稍微學到一點了。

與明面上的和稀泥旨意和暗地裡的捅火書信一齊送到準噶爾部的,還有晉封大清和碩端靜公主為固倫端靖公主的聖旨。

此番受封固倫公主的,除了靜彤,還有在科爾沁部的容慈。

固倫純禧公主。

同時宮中的錦嬪被晉為錦妃,成為六妃之外的第七妃,送進啟祥宮的賞賜絡繹不絕,錦妃掛念女兒,倒是沒多歡喜,謝恩領賞後,便來回翻看著靜彤送回來的書信捨不得撂下。

準噶爾部之事無論對康熙還是朝臣、天下百姓都是一陣衝擊,不同的是康熙站在做為帝王的角度最快做出了抉擇,朝臣們震驚遲疑又礙於國事之重,哪怕是最為固執迂腐的老夫子、理學的忠實弟子都沒敢對康熙冊立公主為準噶爾部汗王之事提出異議。

而天下百姓,攻訐者有之,更多的還是看熱鬧,當做茶餘飯後的閒話來。

瑞初眼疾手快,京師中街頭巷口很快便都有人聲在稱讚滿洲女子風範——多少也借了百姓樂意說閒話看熱鬧的心態,編點新聞逸事,傳播起來十分容易。

在作為一個父權擁護者之前,康熙首先作為一個統治中原天下的君王,一個以少數民族統治中原天下的王朝的皇者。

在一個男人的身份之外,他先是這個民族的首領,一個試圖徹底征服中原大地的民族的首領。

父權與君權看似緊緊捆綁密不可分,又是那麼容易在絕對的利益之下暫時分離。

康熙選擇了自己作為君王的身份,選擇了率先維護、穩固自己的皇權。

於是稱讚滿洲女子風範的聲音開始以京師為中心快速向天下輻射。

在絕對的權利與速度面前,理學禮教的擁護者甚至沒來得及反應,只能在滿洲女子之風傳遍各地後,才慢半拍地駁斥攻訐——他們當然是玩不過康熙的。

但瑞初的目的顯然也不是幫助穩固大清的政權統治,促進天下推崇滿人,造成對底層百姓的進一步壓迫。

她意在憑藉百姓的從眾心理、康熙的固權心理,在朝臣儒生無法阻攔的情況下初步打破舊俗禮教對天下女子的壓迫。

“引天下女子向我滿族女子學習,便是在引天下人崇我滿人,擁護大清,在心中對大清產生歸屬感。”

揚滿學,收民心。這對康熙來說有著無法抵抗拒絕的誘惑,兩相權衡,他選擇以皇權來鎮壓禮教世俗,揚滿風、收民心、穩固皇權。

禮教世俗,可用時是皇帝的掌中寶,成為阻礙時,滿清不是前明,沒有根深蒂固實力雄厚的文官集團,沒有垂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謂士族,所謂儒生,玩不過天下至尊的皇權。

又或者康熙心裡其實並不怎麼看得上如今江南那些所謂士族,在他心裡,真有骨氣的,要麼人隨著前朝死了,要麼心隨著前朝死了。如今那些首鼠兩端,口口聲聲宣揚風骨,其實滿心牟利的所謂“士族”,也不過是個笑話。

他用得上他們時,他們可以風光得意,他甚至可以縱容他們。但當他真正做下決定時,他們連反抗的權利都不配擁有。

蓁蓁趁熱打鐵,適時提出建立女子書院的提議,甚至直接達成大跨步,提出招生無分滿漢貴賤,有教無類。

打出的口號便是令民女、漢女皆可瞻仰學習滿族貴女風範。

為了擁護康熙,表示自己的忠誠,滿朝文武近臣連忙表態願送女兒入書院學習,其他朝臣勳貴自然也不甘落後。

蓁蓁很快全心投入到修建書院的事宜當中,太后與德妃有心阻攔,卻被康熙止住。瑪爾塔心內或稍有異議,卻被敏若止住,霍騰選擇全力支援蓁蓁的決定。

在官場中沉浮多年的顏珠按住了媳婦的所有不滿,閤府上下表明態度,不留餘地地支援公主,甚至在衙門中表態會在女子書院建成之後,將家中幼女也送入學習。

就在御前行走深諳康熙之心的富保、在官場裡都活成精了的尹德與阿靈阿早已表態,女子書院的開局便出奇的順利。

瑞初這一局,拿捏人心、計算局勢,毫無疏漏,贏得徹頭徹尾,卻並沒有多高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鬼滅:開局隱藏兩百年

鮮魚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