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暗殺1905 大結局,巫童,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章太炎看來,日本人向孫文贈送的贈款,應該屬於贈送給同盟會的革命經費,而不是贈送給孫文個人的,孫文不能公款私用。他批評孫文的行為說:“實在有損我同盟會之威信,而使日人啟其輕侮之心。”他甚至將《民報》報社內的孫文照片撕了下來,批上了這樣幾個字:“賣《民報》之孫文應即撤去。”然後憤而辭去了《民報》主編一職。章太炎是同盟會內部的浙江派,同屬浙江派的陶成章也與章太炎站在了同一陣線上,公開反對孫文,並宣佈脫離同盟會,重新恢復光復會。

因為孫文確實沒有公開過革命經費的收支情況,與錢有關的事最為敏感,因此孫文立刻陷入了被動,一時之間謠傳蜂起。同盟會內部掀起了一股“倒孫風潮”,甚至出現了“要革命首先要革革命黨人之命”的強烈呼聲。

在“遠距離革命家”的批評和“倒孫風潮”的雙重打擊下,同盟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內外危機,稍有不慎,同盟會就可能在困境當中分崩離析,革命就可能從此走上絕路。

面對這場危機,孫文以極為坦誠的態度,寫下了一份文字材料,將革命經費的收入和支出情況,一筆一筆詳細地列出,並錐心泣血地表示,除了為革命四處奔走時在食宿上的花費,他私人沒有花過革命黨一分錢。

孫文的這一舉動,算是對“倒孫風潮”做出了回應,對質疑他貪汙革命經費的謠言做出了回應。

即便如此,經此一鬧,革命士氣變得極度消沉,尤其是“遠距離革命家”這一挖苦,使得同盟會的領袖們陷入極其不利的輿論處境當中,也令眾多革命黨人心灰意冷,其中不少人對革命的前景持懷疑甚至絕望的態度。

作為同盟會的領袖之一,一直擔任評議部部長的汪精衛,決定以實際行動來回擊“遠距離革命家”的論調,重振日漸消沉的革命士氣。

汪精衛即汪兆銘,在同盟會成立時便被推為評議部部長。在《民報》的創刊號上,汪兆銘以“精衛”為筆名,發表了《民族的國民》一文,此後又發表多篇文章,針對保皇黨的《新民叢報》上的言論,展開了激烈的雄辯與駁斥。汪兆銘因文筆犀利,見解獨到,自此聲名鵲起,革命黨人從此習慣以“精衛”這個筆名來稱呼他,而很少再稱呼他的本名。

汪精衛下了要做出一番實際行動的決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他決定效仿當年吳樾血濺出洋五大臣、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之舉,回國刺殺滿清要員,用鮮血來證明同盟會的領袖絕不是貪生怕死的“遠距離革命家”,要讓革命黨人和海內外民眾打消懷疑,重樹對革命大業的信心。

汪精衛原本對政治暗殺是極不贊成的。同盟會成立之時,西方無政府主義傳入,不少革命黨人崇尚俄國虛無黨人的暗殺行為,同盟會因此成立了暗殺部,並聘請流亡的俄國虛無黨人來教授暗殺技術。在國內接連不斷爆發武裝起義的同時,革命黨人也在全國各地策劃了多起政治暗殺事件,如劉思復刺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範傳甲刺殺新軍協統餘大鴻等。但汪精衛對這一手段並不迷信,甚至直言道:“革命是何等事業,乃欲刺殺一二宵小而唾手得之?實乃小兒之見而已。”

但如今多次武裝起義均告失敗,同盟會內部嚴重分裂,革命形勢岌岌可危,這一切徹底刺激了汪精衛,使他最終萌生了“謀一擊清廷重臣,以事實表現黨人之決心”的想法。

守真照相館

汪精衛是同盟會的評議部部長,如此骨幹人物竟要親身回國搞刺殺,其他同盟會的元老級人物深覺不妥。

黃興第一個站出來勸阻,但汪精衛去意已決,表示如果不放他去,他寧願投水自盡,迫使黃興同意。

汪精衛最要好的朋友胡漢民也加以勸阻,但汪精衛丟擲了“薪釜治飯”的理論,說道:“譬之治飯,盛米以釜,束薪燒之。薪之為用,炬火熊熊,頃刻而燼,故體質雖毀,而熱力漲發。釜之為用,能任重,能持久,水不能蝕,火不能熔,飯受煎熬,久而不渝。”他咬破手指給胡漢民留下血書八字:“我今為薪,兄當為釜。”以表明他要做那頃刻燃盡之薪,讓胡漢民做那任重持久之釜。

在衝破同盟會幾位領袖的阻攔後,汪精衛先後找到了黃復生、喻培倫、黎仲實、羅世勳、陳璧君等人,組建了暗殺團,準備回國謀刺滿清要員。

暗殺團的這些成員裡面,黃復生和喻培倫是同盟會的炸彈專家,尤其是喻培倫,在當時被革命黨人稱為“炸彈大王”,而陳璧君則是汪精衛的紅顏知己。

陳璧君本是南洋鉅富陳耕基之女,對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汪精衛一見傾心,後來又瞭解到汪精衛平時像清教徒一樣生活,不酗酒,不賭博,不嫖妓,在革命黨人中有“道學先生”之稱,因而愛慕之心更甚。她向汪精衛表達了愛慕之情,但汪精衛卻說革命家生活無著落,生命無保證,如果結婚那就是陷妻子於不幸,而讓所愛之人一生不幸則是最大的罪過,並立下了“革命不成功就不結婚”的誓言。這番話,沒能讓陳璧君退縮,反而讓陳璧君加深了對汪精衛的愛。聽聞汪精衛組建暗殺團,陳璧君立刻要求參加,汪精衛最初不同意,但陳璧君態度極為堅決,最後汪精衛只能勉強答應。

暗殺團組建後,汪精衛一行人秘密返回了國內。

當時兩江總督端方最為革命黨人所痛恨,汪精衛最初選定的刺殺目標,正是端方。

恰好端方調任直隸總督,將從南京走水路到漢口,再從漢口乘坐火車北上。

汪精衛等人立刻動身趕到漢口,在漢口大智門火車站一帶踩點摸路,準備在此刺殺水路轉陸路的端方。

但汪精衛等人苦等了半個多月,始終沒有等來端方,卻等來了端方已經抵達北京的訊息。

原來在躲過革命黨人的多次刺殺後,端方早已學了個乖,更何況當年鐵良正是走京漢線北上,遭遇了科學補習所成員王漢的刺殺,因此端方自然要多加提防。端方來了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故意放出將走水路到漢口,再由漢口乘火車北上的訊息,暗地裡卻悄悄乘坐輪船取海路北上,就此躲過了汪精衛等人的刺殺。

端方逃走了,必須要選取下一個刺殺的目標。

一番磋商之後,汪精衛等人決定直接前往北京。

北京城是清廷統治的中心,滿族權貴要員眾多,因此可刺殺的目標很多,而且在天子腳下行刺,事成後造成的影響會更為轟動。因此汪精衛等人決定先赴北京,等潛入北京城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定刺殺目標。

按照計劃,先由汪精衛和黃復生到北京尋找落腳點,等住處安排妥善後,再由喻培倫、陳璧君等人攜自製炸彈入京。於是在宣統元年的九月中旬,汪精衛和黃復生乘輪船先行抵達天津。

時任同盟會總部副會計長的廖仲愷通知身在天津的同盟會成員鄭毓秀負責接應汪精衛和黃復生。鄭毓秀家道殷實,其父是有名的實業家,鄭毓秀本人留過洋,精通外文,在北京、天津一帶交際圈很廣,而且有很多洋人朋友。由她來接應汪精衛和黃復生,是最好的選擇。

與鄭毓秀見面後,汪精衛吐露了自己的刺殺計劃,並對鄭毓秀說:“聽說最近北京城內的火車站盤查很嚴,我們這些男人攜帶炸彈入京,容易引起懷疑,所以我想請你幫我們把炸彈帶入北京城。不過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炸彈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

鄭毓秀當即爽快地答應:“如果不會爆炸,那還叫什麼炸彈?這件事就交給我了。”

汪精衛和黃復生從天津來到北京後,開始尋找落腳之處,最終在琉璃廠附近租了一棟房子。

不久後,羅世勳和黎仲實也抵達了北京,與汪、黃二人會合。

宣統二年春節期間,伴隨著噼噼啪啪的爆竹聲,羅世勳把“守真照相館”的招牌高高掛了起來。汪精衛等人用租來的房子開設了“守真照相館”,以極少在人前露面的羅世勳為館主,假戲真做地幹起了攝影照相的生意。之所以開設照相館,是因為照相館的暗室很適合搞炸彈的組裝,而照相館裡飄出化學藥品的味道,也不容易引起外人的懷疑。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已抵達天津的喻培倫和陳璧君,與鄭毓秀一起,乘火車抵達了北京前門火車站。

喻培倫自制的炸彈,交由鄭毓秀攜帶入京。鄭毓秀充分利用了自己交際圈廣泛的優勢,找到了一個洋人做她此行的護花使者。這個洋人是法國大使館的外交官,一直在追求鄭毓秀,收到鄭毓秀的邀請後,欣然趕赴天津,接她前來北京。

走出前門火車站時,鄭毓秀挽著這位外交官的手,裝有炸彈的皮箱,則由外交官提在手中。當時外國人在中國享有治外法權,火車站的巡警不敢擅自檢查外國人的行李。因此在這位外交官的幫助下,鄭毓秀順利透過了巡警的盤查,走出了前門火車站,炸彈也隨即被她帶到了守真照相館。

人員到齊,炸彈也已運到,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現在到了該選定刺殺目標的時候了。

經過商量,汪精衛等人決定刺殺時任總理大臣兼軍機大臣的慶親王奕劻。但一番打探後,發現慶親王府戒備極為森嚴,出入的親兵護衛眾多,一時之間難以下手。

恰在此時,奉命前往歐洲考察海軍的貝勒載洵、載濤等人歸國,汪精衛於是改變刺殺目標,組織暗殺團成員,準備在前門火車站刺殺歸國的載洵和載濤。

按照商定好的計劃,當天汪精衛、黃復生和陳璧君三人僱了馬車前往前門火車站,汪精衛和黃復生攜帶裝有炸彈的皮箱在車站門口等候,陳璧君則在馬車上接應,一旦發現載洵和載濤,汪、黃二人便扔出炸彈,然後立刻衝回來,跳上馬車就跑。

但吳樾刺殺出洋五大臣的案件發生後,滿清要員無論出行還是歸來,都不敢大張旗鼓,唯恐招來殺身之禍。載洵和載濤此番歸國,不敢擺排場,而是異常低調,竟換了衣服混在普通民眾中悄悄地出了火車站。汪精衛和黃復生蹲守許久,始終沒有發現載洵和載濤的身影,最終只能終止這次刺殺行動,把炸彈又拎了回去。

先後選定了端方、奕劻、載洵和載濤為刺殺目標,但都未能成功,反而刺激汪精衛下了狠心。當黃復生詢問下一個刺殺目標是誰時,汪精衛憤然地說出了兩個字:“載灃!”

溥儀登基時年齡太小,其父載灃以攝政王的身份監國,手握天下大權,是整個清廷最為核心的人物。黃復生、喻培倫等人聽到“載灃”二字時,都不禁面露驚色。

“擒賊便擒王!”汪精衛毅然決然地說道,“半年前斷指同盟刺殺了伊藤震驚世人,我們暗殺團現今便刺殺了載灃,也讓世人大吃一驚!”

汪精衛提到的斷指同盟,是朝鮮人安重根組建的秘密暗殺組織,他話語中提到的伊藤,則是曾四度出任日本首相和樞密院議長的伊藤博文。宣統元年漢歷九月十四日,伊藤博文前往會見俄國的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在哈爾濱火車站遭遇安重根行刺,身中三彈而死,此事震驚了全世界。

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之時,汪精衛正好乘輪船抵達天津,準備入京刺殺滿清要員。聞知此事,汪精衛心神撼動,心緒久久難以平靜。所以當半年後刺殺載洵和載濤失敗,在重新選定刺殺目標時,汪精衛不禁想起了安重根的義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認錯男神後我被盯住了!

不才如僕

四合院:我能簡化技術

歐怕

俯首稱臣+番外

芒厘/溫溫妲

謫仙

白桑子

都市之我真的無敵

落雨辰

宮略

尤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