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某講故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擴大生產,火紅大明,呆某講故事了,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斤7oo文,說你搶錢都不太過分。”老二看著一共做了2oo多斤的肥皂賣了14o兩銀子。“你真是資本家轉世。”

“老二這話你說出來,我就不愛聽了,我們幾個人人工不用花錢啊還是柴火不用花錢。雖然說柴火是咱自己弄的,但是你要大批次生產的話這柴火不需要花錢。我們要是增加產量的話,就需要加大人工的投入,這些人工也是要花錢的,其實大批次生產,最多可以壓縮成本但是人工費用呢?”楊項東三人進山洞營地已經是傍晚了,其實肥皂他們只用了一個半時辰就買完了,主要這個時代皂角屬於舶來品,而北方的氣候並不適合種植,所以對於達官貴人們來說,皂角都是從南方來的,而漫長的運輸也讓其本來價格就不低,而長途運輸又增加了運費導致價格偏高,細碎的皂角每斤得七錢銀子。只有達官貴人們和地主士紳可以用得起,普通百姓家裡最多買一點兒,在一些不太好清洗的時候偶爾使用,楊項東這東西拿出來簡直就是向平靜的湖面裡沉進去一個幾噸的大石頭,那濺起的可就不是小波瀾了。本來也是出於看熱鬧的夥計出門看到正在實際操作的楊項東。馬上通知了掌櫃的,看著效果出類拔萃的肥皂。掌櫃的就想和楊項東談談,張向東卻沒有和他多談的意思,只是很大方的送給了他一塊兒肥皂,並告訴掌櫃的自己會在下個月初一,會帶著一批貨來到城東門外售賣,有想法可以在那時候和他談。

“下個月初一?”聽著吳啟榮交代他們售賣肥皂的事情,老宋皺著眉頭。

“怕什麼,今天才四月十二還有多半個月的時間。”老二倒是無所謂。

“說起來肥皂這個東西做起來太快了,主要是酒精,這個酒精就讓我和吳啟榮就做了兩天時間,如果要大批次供應的話裝置也得更新,大規模生產和小作坊的區別還是特別大的。”楊項東揉著腦袋。

“說到底還是人手的問題,這個東西的技術含量不高,當前還是需要保密的。其實也簡單分開工序和製作步驟,將不同的工人分開工作,最後在集中合成,這樣保密性和安全性也能有的保障。”楊項東不擔心這個。“再就是豬肉的穩定供應。我們確定做這個,那豬肉的供應量必定與日俱增,但是這樣很容易造成價格上升。而且供應量也達不到。”

“你想自己養豬?”老宋說出想法。

“嘿嘿,這你就不知道了,從我記事開始他家就養豬,養了有二十多年,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們家母豬生了,我還不想回去嚷嚷的要在他家,和他一塊兒在豬圈裡邊兒過夜。”老二想起這個哈哈大笑。

“其實豬肉做的話並不是特別好主要還是他的出肉量少。現在的黑土豬普遍出肉率在68%~7o左右,出的油也只在8o%左右,好的還是鯨魚這東西不僅個頭大,而且出油率大。不過整個亞洲地區捕鯨魚實在是難為他們了,這東西最好還是歐洲,他們這方面比較在行,不僅有專業的捕鯨船,專業的捕鯨人才也不缺。”楊項東挺為難的。“養豬的話也還行,哎呀,中國土豬怎麼說呢……還是出肉率比較低我們家那會兒養的都是那種大白豬,那是國外的品種了,這種豬在解放之後才有,我們家養豬那會兒已經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兒了。不過這種東西說難也不是特別難,主要這東西會生病,但豬的病豬普遍就那幾種,主要沒有藥啊。”

“這個的話其實並不是特別常見再說了,在這裡也可以養豬,我最近現在山洞周圍有幾條比較大的河流,兩邊兒灘塗地也比較多。雖然是河邊其實比較偏乾旱,因為土質不是特別好我們可以種一些牧草,這些牧草對土地的要求不是特別高而且還能一定基礎的改善土地質量,牧草養豬養兔子都可以。”老宋倒是不以為然。“這裡水利也比較方便而且花崗岩和石灰岩也有,修建工廠和養殖場的話也可以,且山林密佈比較隱蔽。”

“那這樣吧,啟榮你和老二還有大壯他們回去衛所,你們先去把肥皂的材料準備好。既然我們來到了文登縣,那就在文登縣採購幾百斤的豬肉。我和老宋小了,三個人去找合適的地方做豬圈,牧草種子現在我們沒有,這個不打緊,我們先養雞。雞蛋雖然不貴但是架不住量大。今天是十二號,我們二十二號在文登縣東門集合。明天老二和我去採購糧食和工具,然後你們就可以離開了。”楊項東做了決定。眾人又提了提自己的想法,暫時就這麼決定了。

“大壯哥,山裡的夜要比衛所冷啊。”楊小了和吳大壯坐在火堆旁邊。“肚子沒食,肯定餓。”吳大壯丟進去一根木柴回答著。為了保密,老二四個人進了山洞剩下倆人在臨時營地裡待著。

“來了來了乾飯來了!”老二走出洞口拿著鍋,身後老宋和吳啟榮楊項東帶著東西走過來。“這火鍋我可是想太久了,不得不說老宋真的是會過日子,這真空包裝的火鍋丸子,老宋也是都給咱們留著啊。”夾起來一塊切的很薄的羊肉放進沸騰的麻辣鍋底裡涮了涮,粘著芝麻醬和韭花醬老二大快朵頤。

“這和涮鍋差不多,不過這辣椒的湯實在是太辣了,舌頭都是麻的。”楊小了一邊把羊肉涮進火鍋一邊把涮好的塞進嘴裡,老宋拿著拉麵走出來。“誰要吃拉麵我下鍋了。”

“宋先生,給我來點。”也不知道是燙的還是辣的吳大壯把一個撒尿牛丸嚥下去,示意自己要吃。

“嗝”老二大了一個飽嗝。“哎呀沒有辣椒的日子,真的是淡出鳥來了。”接過吳大壯遞過來的白開水老二微笑著表示感謝。

“少爺。這辣椒又辣又麻,讓我覺得嘴巴好像炸開一樣。”楊小了喝下一杯白水。

“哎?不喜歡?不喜歡那下次就不帶你一塊兒吃了!”楊善丁看著老宋桌子上留下來的筆記。滿不在意的說著。

“少爺其實有位子的話可以給小了留一個。”聽到楊小了這話引洞內眾人哈哈大笑。

夜深了,老宋釘了個上下鋪的木床,吳啟榮在下鋪,老二在上鋪,另一張床下楊小了呼呼大睡,洞外吳大壯守夜,老宋和楊項東在洞後面點燈夜聊。

“你這個養蚯蚓和蚯蚓土的筆記我看了,配合我養雞的法子可以成一個體系。”楊項東手邊放著老宋的筆記。

“其實我們這裡的蚯蚓並不好,最好的還是日本的蚯蚓。那傢伙長得快不挑食。”老宋回憶著自己的知識。

“日本的花皮蚊子也可以。”楊項東但是想起來自己比較痛恨的東西。

“我還是擔心人手問題。”倆人笑了會後世日本的事情。

“還是招募一些流民比較好。”楊項東對於人手問題也是無奈。

“還是從老二他們衛所內招募比較好,知根知底的。”老宋對這個有自己的意見。

“我覺得也是,這種事情流民畢竟是外人,咱們也不清楚,沒辦法放心。”掀開簾子,吳啟榮走進來。

“你不睡覺幹嘛了?明天還得趕路回千戶所呢。”楊項東看著走進來的吳啟榮皺著眉頭。

“你倆還挑燈夜戰呢,我就不能起來方便一下?”吳啟榮拿起桌子上的筆記,“說真的字面內容我能明白,不過具體操作我還真幫不了你們的忙。”吳啟榮大致掃了眼筆記上的內容,“筆記上的東西我不會操作,人手問題我可以解決。今年雨水多,麥子收穫也很差,這幾天不是農忙日子,衛所內閒人不少。招募七八個人就差不多吧。十來個人生用不了到二十二號,二十就差不多了。”吳啟榮推算著。

“對了下山時候那一桶這個槐花香的精油。”老宋提著一壺精油,“夾在香皂裡。沒有那個豬油的味道,銷量更好。還有這半瓶洗水,老二來的時候就唸叨著完了。有機會還是剪成短短整理幹活時候都方便。”老宋把另一個瓶子給吳啟榮。

“好了還是二十二號匯合吧。我這十來天能弄好就不錯了。你把你和老二手頭的銀子給我留下來點。8o兩不夠用。肥皂的事情我就交給你們了。快去睡覺吧。”楊項東拍了拍吳啟榮的肩膀讓他去休息。看著吳啟榮出去,楊項東回過頭和老宋說:“說說養雞場的事情。”

“養雞場地方可以先大概圈起來一個區域,主要還是蚯蚓飼料問題。在人工培養條件下,如果土壤溫度、溼度適宜,餌料充足,可以常年繁殖。蚯蚓經過交配後,一般7~8天便開始排卵。每排1~5枚卵,便分泌粘液將幾枚卵裹在一起,形成十個蚓繭,1條蚯蚓可以產生許多個蚓繭。一般在2oc時,經過2o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幼蚓。等到幼蚓大批孵化後,再用優質餌料誘集在一起,放進新的培養容器中進行飼養。一般3o-35天就可以出了,蚯蚓田內開挖寬35-4o厘米、深15-2o厘米的行間溝,然後填人畜禽糞、生活垃圾等,上面再覆蓋土壤。在溝內應常常保持潮溼,但又不能積水。這種方式養殖蚯蚓,在種植各種農作物的農田、園林、桑林、伺料堆等均可採用。我試著弄了一點蚯蚓,在營地邊,蚯蚓的繁殖情況不錯。繁殖了不少,夏天這時候這幾天溫度可以,我覺得我們人手不夠。”老宋撓著腦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郎君他心思重

阿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