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孫小臭下山東,火神:九河龍蛇,天下霸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

生如萍絮無根蒂,

何苦貪財不轉頭;

縱是求得萬般有,

時運不到也難留。

上文書說到五月二十五分龍會這一天,李老道趕來告訴劉橫順,如得孫小臭兒相助,捉拿混元老祖易如反掌。別看孫小臭兒長得寒磣,賊眉鼠眼,上不得檯面。不過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想當初孟嘗君拒秦國相印遭秦王軟禁,危在旦夕,若無雞鳴狗盜之輩相助,難免命喪強秦,再者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而今的孫小臭兒,可不是從前那個人見人躲、狗見狗嫌,沒人待見的臭賊了。

李老道見劉橫順不肯輕信,一招手將孫小臭兒叫到近前,讓他自己說出始末緣由。孫小臭兒站在那兒一頭霧水,也不明白李老道帶他來幹什麼,既然把話說到這兒了,開弓沒有回頭的箭,吹牛他還不會嗎?當場拽過一條板凳,蹦上去拔了拔胸脯子,撇了撇嘴岔子,對劉橫順一抱拳:“哥哥,您坐那兒穩當住了,聽我孫小臭兒給您說說,您猜我前一陣子幹什麼去了?”

劉橫順掐半個眼珠子瞧不上孫小臭兒,念在去年孫小臭兒捉蟲獻寶,倆人喝過酒,多少是有幾分交情,可也夠不上稱兄道弟,見這廝又賣派上了,不覺眉頭一皺,“嗯”了這麼一聲。孫小臭兒嚇得一哆嗦,不敢再故弄玄虛,原原本本道出了實情。

上一次孫小臭兒到火神廟警察所獻寶,給劉橫順送上一隻寶蟲,劉橫順不願意欠他這個情,帶他上二葷鋪喝了一頓酒。這小子沒出息,得意忘形喝得酩酊大醉,在二葷鋪住了一宿,轉天一睜眼,他可就不是他了,鳥槍換成了通天炮,大搖大擺鼻孔朝天,恨不得橫著走路,到處說劉橫順是他結拜大哥,以後誰還敢欺負他孫小臭兒?

往臉上貼金不當飯吃,為了餬口還得鑽墳窟窿,溜溜兒餓了一天,當天夜裡,孫小臭兒去了趟李家大墳,那裡是挺大的一片墳地,佔地足有百十來畝,緊挨蓄水池,1949年後改成了南開公園。過去老百姓有這麼一句話,叫死人奔土如奔金,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都置有墳塋地,而且是祖輩留傳的,通常坐落在近郊,多的上百畝,少的幾畝地,四周立有石頭界樁,上面刻著某宅塋地,拿這個當標記。在裡面種上松柏,有的還壘起土山,以壯風水。有人亡故就按著尊卑長幼埋在自家的墳地裡,為了防盜都僱有看墳的。很少有人按月給看墳的開工資,而是以此免租、減租,讓看墳的在祖墳外圍自行耕種維持生活,你給我們家看墳地,基本上你種的這個莊稼我就不要了。比如說本家有塋地二頃,二頃地也就是二百畝,墳盤佔有六十畝,餘下的一百四十畝分四十畝給看墳的,讓他自己自種,不收租子,其餘的那一百畝收半份租子,在這半份之內,耕作上有了困難,需要添置牲口、農具等等,看墳的仍然可以找本家索要。收來的租子本家不能隨便亂花,只用於置辦上墳的祭品,或者說上完墳之後遠近的親戚團聚團聚,吃個飯什麼的,都是拿這個錢。

李家大墳的主家想當初是有名的大門大戶,多少輩沒分過家,李家老太爺當過大官,在前朝權勢熏天、顯赫一時,塋地選的位置也好,前有村,後有廟,左有河,右有道。祖墳造得也氣派,墳地四周有磚牆,裡頭松柏成行,古樹參天,入口起了祠堂,高門朱漆,左邊刻著“文丞”,右邊鐫著“武尉”,正中高懸一塊大匾“光宗耀祖”,兩旁有門房,僱人常年在此看守,以往到了清明、忌日,全家老小就會拎著香蠟紙碼前來祭拜。後來時局不穩,兵荒馬亂,活人都顧不過來,誰還能顧得上死人?老李家為求自保舉族南遷躲避兵禍,守墳的人也跑了,李家大墳成了一片荒冢。孫小臭兒對李家大墳覬覦已久,心知高門大戶的好東西少不了,掏出個一件半件的,就夠他胡吃海塞半輩子,但是蓄水池一帶常有警察巡夜,他怕讓人逮住,按大清律條,刨墳掘墓斬立決,擱在民國的罪過也不小,所以一直沒敢下手。如今不一樣了,有緝拿隊的飛毛腿劉橫順撐腰,即便讓人瞧見了,哪個巡警不得給劉橫順個面子,額頭上掛了金牌匾,他孫小臭兒還有什麼可怕的?這要是不幹上一票大的,豈不是給劉橫順臉上抹黑?

孫小臭兒的賊心賊膽全有了,打定主意說幹就幹,翻出一本他師父當年留下圖冊,裡邊皆是大戶人家的《墳塋葬穴圖》,過去有錢有勢的家裡都有這麼一張圖,自家墳地裡何年何月在什麼位置埋的誰、墳坑多深、頭朝哪兒腳朝哪兒、用的什麼棺材、裡邊有什麼陪葬,全寫得清清楚楚。孫小臭兒他師父不知從何處得來這麼一本圖冊,天津衛但凡是風水寶穴、頂蓋兒肥的墳包子,上邊都有記載。無奈這豪門大戶的祖墳,常年有人看墳守夜,憑他們師徒倆人想也不敢想,如今世道變了,連主家帶看墳的,死的死逃的逃,又通了劉橫順的路子,正是天賜良機,此時不取更待何時?孫小臭兒備齊了應用之物,入夜後換上一身老鼠衣,往臉上抹了兩把鍋底灰,趁月黑風高四下無人,偷偷摸入李家老墳,按圖找到一座大墳包子,施展開吃臭的手段,很快將李家老太爺的棺材挖了個四面見天。撥去棺蓋的浮土,上頭陰刻一行金字“皇帝敕封太子少保”。孫小臭兒不認識字,卻知道這口棺材了不得,正經的金絲楠木老料,堅硬如鐵,不會開的用斧子劈下去直冒火星子,而且這還是口獨板的材,也就是大蓋、兩幫以及下底用的是四塊整板,這是最為名貴的,摺合成民國時期的銀元,這一口大材少說也得兩千多塊錢。做工也是頭一路的,整個棺材渾然天成,不用一根釘子,全是龍鳳榫子活,對好了也不用灌漿,鑿不穿撬不開,連條縫兒也沒有。以往他只挖窮墳,墳中多為薄板棺材,蟲蛀鼠咬糟朽不堪,稍一使勁兒就摳開了,裡頭也沒值錢的冥器,想開這樣的棺材,得會解魯班鎖,造棺材的一個師父一個傳授,沒有相同的手法,盜墓的卻萬變不離其宗,正應了那句話,“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孫小臭兒吃的是這碗飯,此乃看家的本領,正待摳開棺板,怎麼就這麼寸,突然跑進來兩個販煙土的,一隊巡警在後頭緊追不捨。合該孫小臭兒不走運,沒有發財的命,肥鴨子擺到嘴邊也吃不著,巡警沒逮住販煙土的,卻把孫小臭兒圍住了。十多個巡警打著手電筒,上一眼下一眼打量孫小臭兒,一來知道這廝是個吃臭的,二來從頭到腳一身老鼠衣,背了個大麻袋,腰裡彆著把小鏟子,旁邊一口大棺材被挖得四面見天,擺明了是在此偷墳掘墓,人贓俱獲這還用問嗎?當時不由分說,一腳將孫小臭兒踹趴下,七手八腳摁住了,全身上下搜了一個遍,又拎到蓄水池警察所,打入門口的木籠子,等天亮了再往巡警總局送。

蓄水池一帶雖然偏僻,治安卻比較亂,因為管片兒裡有當時最大的兩個市場,一個是六合市場,吃的喝的使的用的,賣什麼的都有,白天人流量極大,最容易出亂子。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天津衛著名的“鬼市”,您琢磨琢磨,這能是個好地方嗎?說鬧鬼嗎?鬧鬼倒不至於,就是每天半夜之後,有從城裡或者是周圍城鄉來的人,打著燈籠火把,到這兒開始做買賣,天不亮就收攤兒,市場上熒熒燈火、黑暗中人影依稀,猶如陰間的集市一般,故此得名。在這裡一出一進的,好人不多壞人不少,神頭鬼臉魚龍混雜,做買賣多以騙人為主,有以次充好的,有整舊如新的,有趁黑調包的,有以假亂真的,就拿賣東西用的杆兒秤來說,這裡邊就有不少偷手,有的用空心秤砣,有的是大秤小砣,還有的乾脆圖省事兒,在秤盤子底下掛著一根魚線,天色昏暗買東西的看不見,稱分量的時候小販用腳一踩魚線,說多少是多少。總而言之,這裡賣的多是小道貨、下路貨、老虎貨,反正沒什麼好貨,久而久之吸引了很多小偷、扒手在這兒銷贓,還聚集了很多地痞混混兒。咱這麼說吧,害人的勾當加在一起不下百十來種。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在鬼市可站不住腳,就像西頭住的這些個居民,無論是拉洋車的、賣破爛的、拾毛籃子的,甭管他們怎麼辛勤勞作,最多也就是勉強填飽肚子,有時候買上一個菜瓜,那就是一天的飯食,吃一塊蘿蔔也能頂一頓,那管什麼用啊?放個屁就餓了,無奈何只能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有的人家好不容易找街坊四鄰、嬸子大娘或者親戚朋友湊上三兩個本錢到鬼市去碰碰運氣,但只要是一沾上這個地方,往往是落得兩手空空,碰得鼻青臉腫,不是正經人能容身的。因此這一帶的警力在天津城裡城外也算數一數二的了,巡警之多僅次於老龍頭警察所,白天站崗,夜裡巡邏,就這樣依舊是管不過來。

蓄水池警察所沒有苦累房,門口常年擺著一大排木籠子,用來關押臨時抓來的毛賊、混混兒、騙子手。今天夜裡抓來的可不止孫小臭兒一個,旁邊還有幾個小偷小摸、男盜女娼的。擱在以往,孫小臭兒早嚇尿褲了,如今可不一樣,剛才被夜巡隊連打帶捆沒機會開口說話,跟他們也說不著,這幾個小嘍囉怎配臭爺張嘴,有什麼話見了當官的再說,怎知到了蓄水池警察所沒見官,讓巡警直接一腳踹進了木籠。孫小臭兒不肯吃虧,當場在木籠車中嚷嚷開了,他是這麼想的:“我結拜大哥是緝拿隊的劉橫順,關上關下、河東河西的巡警誰不認識他?吃官飯的誰敢不給他面子?等我把我大哥的名號往外一報,立馬就得給我鬆了綁,大碗兒的白糖水端上來給我壓驚!”在蓄水池警察所門口看守木籠車的巡警,聽這個臭賊口口聲聲要見巡官,還說劉橫順是他大哥,上去就是一警棍,孫小臭兒饒是躲得快,架不住木籠子裡擠擠插插都是人,一棍子正捅在肋條上,疼得他直吸涼氣。巡警用警棍指著孫小臭兒鼻子罵:“少他媽往自己臉上貼金,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是什麼東西,狗熊戴花兒——你還有個人樣嗎?飛毛腿劉橫順要是你大哥,巡警局長就是我兒子!”

孫小臭兒捱了揍才知道這招不靈,正想開口求饒,卻聽旁邊的木籠子中有人低聲招呼:“副爺、副爺,小的我有個拆兌!”這是過去老百姓對警察的尊稱,老時年間軍隊裡有千總把總,老百姓尊稱為“總爺”,後來有了警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只得比“總”低了一等,稱為“副爺”。

巡警瞥了一眼說話的這位,走過去靠在木籠子邊上,那個人從鞋底子裡摳出兩塊銀元,悄悄塞在巡警手中。巡警順手把錢揣進兜裡,又把另一個看守叫到一旁,兩個人嘀嘀咕咕說了幾句,掏出鑰匙開啟木籠子,把給錢的那個人放了,嘴裡還說著:“這可不怪我們,黑燈瞎火的難免抓錯了人……”這是說給籠子裡其他人聽的,一來用來遮掩自己貪贓枉法,二來也是告訴他們,如若身上有錢,儘快照方抓藥。再看給錢的那位頭也不轉,一溜煙兒似的跑了。

孫小臭兒看明白了,提誰也不如給錢,奈何身上蝨子、跳蚤不少,偏偏一個大子兒沒有。眼瞅過了四更天,兩個看守木籠的巡警懷抱警棍,靠在牆邊直衝盹兒。孫小臭兒一想等天亮進了局子,再想出來可不容易了,此時不逃更待何時?這廝長得瘦小枯乾,警察所的木籠子,換成旁人鑽不出去,卻困不住孫小臭兒,他先把腦袋往外擠,都蹭禿嚕皮了,那也比進局子強,忍著疼側身一點點往外蹭。兩名看守全然不覺,關在木籠子裡的其他人可不幹了,你出得去,我們怎麼辦?別看巡警收了錢放人出去他們不敢說話,可是孫小臭兒又沒給過好處,同樣讓夜巡隊抓進來的,憑什麼讓你跑了?當時就有人扯脖子喊上了:“副爺,有人逃跑!”

這一嗓子立刻驚動了兩名看守,睜開眼正瞧見孫小臭兒剛鑽出木籠子,抄起警棍連吹口哨。孫小臭兒嚇尿了屁,心慌意亂,撒腿如飛,捨命逃竄,蓄水池附近都是荒地,蒿草得有一人多高,他身形矮小跟個耗子似的,鑽進去可就不好逮了。巡警咋呼得厲害,卻也懶得去追,誰不知道孫小臭兒窮得叮噹響,逮住也沒多大油水兒,只當他是個屁,放了也就放了。

孫小臭兒可不知道警察心裡怎麼想,急急如喪家之犬,惶惶似漏網之魚,這一次著實嚇得不輕,跑得比兔子還快。偷墳掘墓頂多蹲幾年土窯,從警察所木籠中逃出去的罪過可不好說了,說大則大說小則小,全憑官廳一句話,他怕讓警察逮住挨槍子兒,天津城說什麼也不能待了,他這個長相,怎麼躲也得讓人認出來,聞著臭味兒就知道他在哪兒,尋思先躲到外地暫避一時,等到風頭過了再回來,當即拉了一個架勢,衝身後的天津城抱了抱拳,我孫小臭兒這叫“浪不靜龍游深海,風不平虎歸山林”!已然落到這個地步了,他還揀好聽的說呢。

2.

孫小臭兒想得挺好,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大丈夫氣吞湖海、志在四方,反正他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又是光棍兒一條,無牽無掛,吃飯的能耐全在身上,出去走走倒也無妨,可他長這麼大沒離開過天津衛,不知應該投奔何處,他倒有法子,把鞋脫下來往天上一扔,看掉地上的鞋尖指向何方,他就往哪個方向跑。一路走靜海、青縣、滄州、南皮,過吳橋,不敢走大路,專揀羊腸小道、荒僻無人之處走,途中挖了幾個墳頭,餓死倒不至於,可也經常吃不飽。非止一日進了山東地界,孫小臭兒暗下決心,左右是出來了,怎麼著也得混出個名堂,一定要發了財再回天津衛,拿錢砸死抓他的警察,看看到時候誰是孫子誰是爺爺。白日夢誰都會做,大風颳不來錢,如何發財呢?他文不會測字、武不能賣拳,還長成這麼一副尊容,要飯也要不來,最拿手的就是掏墳包子,想發大財還得幹這一行。反正撐死膽兒大的、餓死膽兒小的,到什麼地方都有墳頭,掏誰的不是掏,縱然盜不了皇陵,最次也得找個王侯之墓!在當地蹲了幾天,拿耳朵一掃聽,得知臨淄城乃齊國國都,那個地方古墓極多,想來墓中的奇珍異寶也不會少,打定主意直奔臨淄。一路上曉行夜宿,行至一處,盡是荒山野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趕上一場大雨,炸雷一個接一個,沒處躲沒處藏,只得繼續往前走,把個孫小臭兒淋成了落湯雞。

轉過一個山坳抬頭一看,路旁有一座大宅子,高牆大院,氣派非凡,卻與尋常的宅院不同,不分前後左右,造成了一個圓形,東西南北皆有廣亮的大門,什麼叫廣亮大門呢?大門上頭有門樓子,兩旁設門房,下置三蹬石階,總而言之是又高又大又豁亮。孫小臭兒讓雨澆得溼透了膛,也顧不得多想,忙跑到門樓子下頭避雨。這個鑽墳窟窿的孫小臭兒,不在乎風吹雨淋,只是怕打雷,他也明白自己乾的勾當損陰德,怕遭了天譴讓雷劈死,蜷在門樓子底下又累又餓,凍得哆哆嗦嗦的,好歹是個容身之處,躺在石階上忍了一宿。轉天一早,迷迷糊糊聽得開門聲響。孫小臭兒心知肚明,他長成這樣,再加上這一身打扮,比要飯的也還不如,大戶人家的奴才向來是狗眼看人低,瞧見他躺在大門口,一腳將他踹開那還是好的,嫌髒了鞋放狗出來咬人也未可知。

孫小臭兒就地一骨碌,急急忙忙翻身而起,匆匆閃到一旁,卻見大門分左右分開,打裡邊出來一位管家,不打不罵反而對他深施一禮,臉上賠著笑說:“恩公,我們家老太爺有請。”孫小臭兒讓來人說愣了,四下裡看了看,大門前除了他之外再無旁人,許不是認錯人了?你們家老太爺是誰?我孫小臭兒是誰?咱這輩子見過嗎?怎麼變成你們家的恩公了?管家不容分說,拽上孫小臭兒進了大門。到了裡頭一看可了不得,這座宅子也太大了,屋宇連綿,觀之不盡,正堂坐北朝南、寬敞明亮,迎門掛一張《百鶴圖》,下設條案,左擺瓷瓶,右擺銅鏡,以前的有錢人家講究這麼佈置,稱為“東平西靜”。條案兩側各有一張花梨木太師椅,左手邊坐了一位老太爺,白髮銀髯、丹眉細目,身穿長袍、外罩馬褂,看見孫小臭兒到了,忙起身相迎,一把攥住孫小臭兒的手腕子:“恩公你可來了,快到屋中敘話。”孫小臭兒直髮蒙,不知這是怎麼一個路數,更不敢說話了,半推半就進得廳堂,分賓主落座,有下人端上茶來。孫小臭兒又渴又餓,到這會兒也不嘀咕了,心說“反正是你們認錯了人,我先落得肚中受用,大不了再讓你們打出門去”,開啟茶盅蓋碗兒一瞧,茶色透綠、香氣撲鼻,唯獨一節,茶是涼的,孫小臭兒以為此地人好喝涼茶,什麼也沒多想,端起蓋碗茶一口喝了個底朝天,為了解飽連茶葉都嚼了。那位老太爺也不說話了,如同一個相面的,上上下下打量孫小臭兒,把他看得渾身不自在,心裡頭直發毛,手腳不知往哪兒擱,心說這位是相女婿呢?我既無潘安之容,更無宋玉之貌,自己都不願意看自己,頭上也沒長犄角,幹什麼呢這是?老太爺不知道他心裡想的什麼,看罷多時點了點頭,命手下人帶孫小臭兒沐浴更衣,同時吩咐下去備好酒宴。有僕人伺候孫小臭兒洗了個澡,大木盆裡放好了水,居然也是涼的。孫小臭兒以為此時尚早,還沒來得及燒水,涼水就涼水吧,總比淋雨舒服,咬住後槽牙蹦進去一通洗。僕人又給他捧來一套衣服鞋襪,從上到下里外三新,上好的料子,飛針走線繡著團花朵朵,要多講究有多講究,穿身上不寬不窄不長不短正合適。常言道“人配衣裳馬配鞍,西湖景配洋片”,孫小臭兒從小到大沒穿過正經衣服,而今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穿戴齊整了對鏡子一照,您猜怎麼著?還是那麼寒磣!他身形瘦小,比個雞崽兒大不了多少,腦袋賽小碗兒、胳膊賽秤桿兒、手指頭賽菸捲兒、身子賽搓板兒,長得尖嘴猴腮、獐頭鼠目,長年累月鑽墳包子,臉上藍一塊綠一塊全無人色,穿什麼也像偷來的。

等他這邊拾掇利落了,那邊的酒宴也已擺好,剛才喝茶的是待客廳,大戶人家吃飯單有飯廳,來到這屋一看,桌子上美酒佳餚應有盡有,說來奇怪,全是冷葷,沒有熱炒,酒也沒有燙過的。另有一怪,外邊陰著天,屋裡燈架子上不見燭火,卻以熒光珠照亮,真沒見過這麼擺闊的。孫小臭兒不在乎冷熱,有半個餿窩頭就算過年了,何況還有酒有肉,得了這頓吃喝,別說讓人打出門去,把他一槍崩了也認頭,死也做個飽死鬼。他怕言多語失,仍是一聲不吭,坐下來山呼海嘯一通狠吃,恰如長江流水、好似風捲殘雲,頃刻之間一整桌酒席,讓他吃了一個碟幹碗淨、杯盤狼藉,這才將筷子撂下。在一旁伺候的奴僕全看傻了,此人長得如此單薄,吃這麼多東西往哪兒擱啊?不怕撐放了炮?

咱們說孫小臭兒吃了一個溝滿壕平,酒也沒少喝,全然忘乎所以了,一邊打著飽嗝,一邊醉眼乜斜地對那位老太爺說:“老爺子,我這才明白你為什麼叫我恩公,因為你們家的酒肉太多吃不過來,得求我來替你們吃,如今我肉也吃飽了,酒也喝足了,幫了你們這麼大的忙,大恩不用言謝了,咱們就此別過!”說完話搖搖晃晃往門外走,卻被老太爺一把拽了回來,將孫小臭兒摁在太師椅上,整頓衣冠拱手下拜:“萬望恩公搭救則個!”

老太爺自稱姓張,尊他的皆以“張三太爺”相稱,祖祖輩輩一直在此居住,都說富貴無三代、貧賤不到頭,他們家卻不然,從祖上就有錢,世世代代治家有道、家業興旺,卻也沒有為富不仁,乃是當地頭一號的積善之家。不過人生在世,無論善惡貴賤,總有恨你的,他們家行善積德,從不與人結仇,可也不是沒有仇人,當年有個大對頭,死前在墳中埋下一件“鎮物”,妄圖以此滅盡他們家的運勢。起初也沒在意,以為破點財沒什麼,可沒想到這件鎮物十分厲害,年頭越多越邪乎,如今破落之相已現,遲早有滅門之厄,因此求孫小臭兒出手,盜取墳中鎮物,保全他們一家老小,因此才說孫小臭兒是大恩人。這個活兒不白乾,張三太爺有言在先許給孫小臭兒,事成之後當以一世之財為酬。

孫小臭兒已喝得東倒西歪,張三太爺說了半天他也沒聽太明白,別的沒記住,就記住那一世之財了,便問張三太爺,一世之財是多少錢?張三太爺並不明言,只告訴他:“這得看你命裡容得下多大財了,十萬也好,百萬也罷,我一次給夠了你。”孫小臭兒喜出望外,心想我一輩子吃苦受累可以掙多少錢?這一天都給了我,以後什麼也不用幹,站著吃躺著喝,就剩下享福了!當時把脖子一梗、胸脯子一拍:“掏一座老墳又有何難,這個活兒臭爺我幹了!”

張三太爺見孫小臭兒應允了,站起身來又施一禮,說那個仇人的墳就在山上,頭枕山腳踩河,可謂佔盡了形勢,棺材下邊壓了九枚冥錢,稱為“厭勝錢”。墓主借這九枚厭勝錢,拿盡了他們家的運勢,而且那是個兇穴,墓主已成了潛靈作怪的惡鬼。常人身上陽氣重,沒等接近棺材,就會驚動了墓主,孫小臭兒是個挖墳掘墓的土賊,成天住在墳包子裡,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幹這個活非他不可。

孫小臭兒財迷心竅,再加上酒壯<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410/1-200410132636162.jpg" />人膽,一拍胸口滿應滿許,他也不想想,頭一次從天津城出來,到了這個地方人生地不熟,誰也不認識,張三太爺怎麼知道他是幹這一行的?只問張三太爺討了幾件傢伙:一把小鏟子、一身老鼠衣,外加一隻燒鵝。說完往地上一倒,鼾聲大作。

當天晚上,孫小臭兒將一隻燒鵝啃個淨光,卻沒敢喝酒,他也知道自己量淺降不住酒,只恐耽誤了正事,錯失一世之財。等到月上中天,孫小臭兒換上老鼠衣,腰裡別了小鏟子,出門來到山上,當真有一個又高又大的墳頭,墳前並無石碑,孤零零立在荒草叢中。

這一次不同以往,出門之前聽張三太爺說了,厭勝錢不在棺中,而是壓在棺底,別人幹這個活兒得把墳土扒開,棺材搭出來再跳進墳坑翻找,他孫小臭兒卻有&ldquo;鯉魚打挺&rdquo;的絕招,省去了不少麻煩。正所謂&ldquo;一行人吃一行飯&rdquo;,孫小臭兒繞行墳頭三圈,便已估摸出了棺材的深淺、朝向,當即將一把小鏟子使得上下翻飛,挖開墳土穴地而入,進入盜洞鏟子施展不開,一雙爪子派上了用場,挖土摳泥有如雞刨豆腐,耗子打洞也沒這麼快。

不出一個時辰,孫小臭兒已將盜洞挖到了棺材下邊,他也不用燈燭照亮,常年幹這個勾當,早將一雙賊眼練得可以暗中視物,鑽入洞中摸出九枚冥錢,與銀元大小相似,託在手中還挺沉,急忙用布包上揣入懷中,正待退出盜洞,不覺心念一動,埋在這座墳中的一定是個有錢人,為什麼呢?張三太爺家趁人值,住那麼大的宅子,跟他們家為仇作對的怎會是窮老百姓?要飯的、扛大包的,敢跟財主爺結仇?墓主必定也是地方上的大戶,這就叫魚找魚、蝦找蝦,英雄找好漢、烏龜找王八,非得勢均力敵才做得成冤家對頭。幹孫小臭兒這個行當的,掏的雖然是死人錢,腦袋上卻也頂著一個&ldquo;賊&rdquo;字,常言道&ldquo;賊不走空&rdquo;,明知棺中必有狠貨,不順出一件半件的冥器,可對不住祖師爺,雖說他也不知道祖師爺是誰。

來之前張三太爺囑咐了,讓他只拿九枚冥錢,千萬不可驚動了墓主,孫小臭兒此時這個賊心一起,把張三太爺的話忘到爪哇國去了,肚子裡好似裝了二十五個小耗子&mdash;&mdash;百爪撓心,當時就使出&ldquo;鯉魚打挺&rdquo;,對頭頂上的棺材下了手。老墳中的棺材埋得久了,棺板已然朽壞,拿手一摳就是一個洞。他拽出一塊黑布遮住口鼻,這是吃臭的規矩,活人身上有陽氣,容易驚動了死人。再說孫小臭兒鑽入棺材,伸手四下裡一摸,發覺墓主已成枯骨,靴帽裝裹尚存,壽帽是紙糊的,大得出奇,卻沒有一件陪葬的冥器。孫小臭兒暗罵一聲窮鬼,不僅沒有陪葬,頭上的帽子也是用紙糊的,白讓臭爺我高興了。正想原路退出去,忽覺腹中生出一道涼氣,往上沒上去,順著腸子可就往下來了,轉瞬之間行至盡頭,雙腿使足了勁也沒夾住,放出一個七拐八繞、餘音嫋嫋的響屁,可能是燒鵝吃多了,沒兜住這口中氣,他也知道如此一來犯了吃臭的忌諱,急忙退入棺材下的盜洞,手腳並用爬出老墳,扯去蒙臉的黑布,快步往山下走,心想這下妥了,該當臭爺我時來運轉,甭管怎麼說,這件事辦得挺順當,好歹掏出了老墳中的九枚厭勝錢,下山獻與張三太爺,平地一聲雷,我孫小臭兒眼看就是腰纏萬貫的大財主了。正得意間,忽覺身後颳起一陣陰風,吹到後脖頸子上直往肉皮兒裡鑽,怎麼這麼冷呢?轉頭往後一看,可了不得了,墓主人追來了!

3.

從山上追下來的大鬼身高一丈有餘,頭上一頂白紙糊的壽帽晃晃蕩蕩,裹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直奔孫小臭兒而來。嚇得他一蹦多高,打小幹吃臭的行當,死人見了不少,可沒見過活鬼,驚慌失措腳底下拌蒜,直接從山上滾了下去,摔得鼻青臉腫、滿頭大包,剛逃到老張家門口,身後的惡鬼也追到了。張三太爺帶手下人開啟大門,將他接了進去,緊接著&ldquo;咣噹&rdquo;一聲將大門緊閉,但聽得陣陣陰風圍著大宅子打轉。孫小臭兒屁滾尿流,驚魂未定,見墓主並未追進大宅,想必是門神擋住了,這才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喘粗氣,緩了半天才把這口氣喘勻了,交出九枚厭勝錢,又將經過跟張三太爺一說,對他貪財入棺一事卻隻字未提。張三太爺手捻長髯沉吟不語,片刻之後抬起頭來,對孫小臭兒說:&ldquo;墓主已然記下你的長相,你一出這座宅子,它就得掐死你。不過恩公也不必擔心,容我想個法子。&rdquo;

孫小臭兒說:&ldquo;您了真有這麼大能耐,還用我去挖墳?&rdquo;

張三太爺笑道:&ldquo;恩公有所不知,你盜走了厭勝冥錢,我就不怕它了。&rdquo;

孫小臭兒將信將疑,又不敢出去,在大宅中待到半夜,忽聽山上雷聲如炸,從山下望上去,一道道雷火繞著山頂打轉。轉天早上來到前廳,見張三太爺穩穩當當坐在太師椅上,旁邊的條案上多了一頂紙糊的壽帽。孫小臭兒問張三太爺:&ldquo;您把這帽子偷來有什麼用?&rdquo;張三太爺說你可別小看這頂紙帽子,也是一件鎮物,名為&ldquo;紙花車&rdquo;,可避天雷誅滅。沒了這頂帽子,墓主再也躲不過雷劫,此刻已然灰飛煙滅。孫小臭兒兀自不信,趁天亮上山一看,墳頭和棺材已被雷電劈開,周圍盡成焦土,縱然是個厲鬼,也讓天雷打得魂飛魄散了,他這才放了心,回來找張三太爺要錢。

張三太爺言而有信,讓孫小臭兒稍候片刻,吩咐兩個下人去拿錢。孫小臭兒暗暗高興,本來是避禍到此,不承想竟有這等際遇,還讓兩個人去拿,這得是多少錢?那麼多銀元我可帶不走,免不了拜託老張家的下人,抬去給我換成寶鈔,大不了一個人賞一塊銀元,現如今咱也是有錢的大爺了,不在乎這一塊兩塊的。過了一會兒,兩個下人回來了,孫小臭兒一看他們手裡一沒抬箱子、二沒拎口袋,心說這倒好,還得說大戶人家的下人有眼力見兒,直接就給我換好了。他正在這兒胡琢磨呢,其中一個下人一伸手,將一塊銀元恭恭敬敬地擺在孫小臭兒面前。孫小臭兒當時一愣:&ldquo;什麼意思,我還沒賞你,你怎麼先賞我了?&rdquo;

張三太爺對孫小臭兒說:&ldquo;這就是你的一世之財,你命中只留得住一塊錢,多一個大子兒也不行,否則必有災禍。&rdquo;

孫小臭兒如何肯幹,說大話使小錢,這不是坑人嗎?我捨命替你張三太爺上山挖墳,險些把小命扔了,到頭來把我當要飯的打發?當場拍桌子翻了臉,蹦著高兒大罵張三太爺。孫小臭兒乃市井之輩,話不怎麼會說,罵髒話可是八級以上的水平,老張家祖宗八輩一個也沒放過,全給他墊了牙,汙言穢語、不堪入耳。他也不想想這是大戶人家,好酒好肉好招待,皆因有求於他,而今用不上他了,還用跟他客氣嗎?甭說兒子、姑爺,看家護院的就不下幾十人,豈能容他在此放肆?立馬上來個膀大腰圓的,揪著脖領子左右開弓,打了孫小臭兒倆大嘴巴,拎起來往外一扔,&ldquo;咣噹&rdquo;一聲合攏宅門,任憑他撒潑打滾、跳著腳砸門叫罵,再也沒人出來理會。孫小臭兒氣壞了,可著天底下還有一個好人嗎?可又不敢多作糾纏,實在惹不起,張三太爺家大業大,有根有葉有勢力,真惹急了把他孫小臭兒活活打死扔在山上餵狗,也如同捏死只臭蟲,只好揣上這一塊錢,罵罵咧咧地走了。

孫小臭兒連窩火帶憋氣,身上又不齊整,東撞一頭、西撞一頭,亂走了半天,也不知到了什麼地方,路上遇到一個獵人,長得五大三粗、膀闊腰圓,黑燦燦的一張臉龐,兩道重眉毛、一對豹子眼,身上短衣襟小打扮,腰間圍獸皮,手中拎了兩隻山雞。這一帶山林茂密,靠山吃山打獵為生的不少。打獵的見了孫小臭兒,瞪眼攔住去路,操著一口山東話問道:&ldquo;小孩兒,你是從橫麼地方來的?&rdquo;

孫小臭兒正憋了一肚子火兒,看誰都不是好人,以為打獵的攔路搶劫,轉身就要跑。打獵的是山東大漢,拿孫小臭兒如同鷹拿燕雀,追上去一把揪住他說:&ldquo;小兄弟別怕,俺是山中獵戶,並非歹人,只是見你臉色不對,這才攔住你問一句。&rdquo;

孫小臭兒肚子氣得鼓鼓的,沒好氣地說:&ldquo;我臉色好不了,那個挨千刀的張三太爺,拿我當個要飯的打發,他們家從上到下沒一個好鳥兒,全他媽不是人生父母養的!&rdquo;

打獵的奇道:&ldquo;哪個張三太爺?&rdquo;

孫小臭兒說:&ldquo;當地還有幾個張三太爺?不就是東山下那座大宅子裡的張三太爺。&rdquo;

打獵的聞聽此言,兩隻眼瞪得更大了,問孫小臭兒:&ldquo;實在實在地好傢伙,你說東山下的大宅子?那個地方從來沒有大宅子,只有一座千年糧食垛!&rdquo;

孫小臭兒以為打獵的胡說八道,老張家那座大宅子,院牆高聳,房屋成林,四座朱漆的大門氣派非凡,紅男綠女出來進去,怎麼成了千年糧食垛?

打獵的卻告訴孫小臭兒,此事千真萬確,東山下的千年糧食垛早沒人住了,久而久之被一窩狐狸佔據,怪不得剛才從你身邊過,聞到你身上一股子狐臊,原來你進過千年糧食垛。打獵的不怕狐狸,一物降一物,哪怕是成了精怪的老狐狸,見了鳥銃也一樣打哆嗦,他也早有心打下那窩狐狸,因為以往看見過,千年糧食垛中出出進進的狐狸可不少,一個個油光水滑,皮毛鋥亮,這要是逮住扒了皮,絕對能賣大價錢。如果將其能一網打盡,可比鑽山入林,一隻一隻追著打省事多了。無奈那窩狐狸有了道行,不知道在糧食垛周圍施了什麼妖法,人一過去就被迷住了,走來走去只是在原地打轉,根本近不得前,帶上獵狗也沒用。按孫小臭兒所說,老狐狸自稱張三太爺,那也是奇了,平常的狐狸變成人形,大多說自己姓胡,要麼說自己姓李,可沒有敢姓張的,為什麼呢?天上的玉皇大帝就姓張,興妖作怪的東西和老天爺一個姓,那不找雷劈嗎?敢以張姓自居,那得是多大的道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食魂天師

耳朵士

重生九三年,帶著空間做富豪

寒山居士

撿到漂亮蛇蛇後

摘一朵影子

帝王業(帝凰業原著小說/江山故人原著小說)

寐語者

行命人

張家小優

我的絕美老闆

安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