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扇門,旋轉門,蔡駿,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痴痴地走進了房間,偌大的廳裡什麼都沒有,只有空蕩蕩的牆壁和天花板,似乎剛剛造好還沒有人住過似的。

春雨又檢視了一下其他房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傢俱,以及日常生活的用品,廚房裡空空如也,連水、電和煤氣都沒有通。不過想想也是,在這森林深處哪來的水和電呢?

然而,當她走進最裡面的一個房間時,整個人就好像看到神靈顯聖似的呆住了,隨後手中的鑰匙掉到了地上。

她看到了什麼?

<strong>北京時間2005年5月30日下午2點20分</strong>

上海。

我在家裡,坐在電腦螢幕前,電子郵箱裡顯示有一封新郵件,發件人的名字是春雨。

這是我收到的第二封來自倫敦的電郵,春雨在信裡詳細地講述了昨天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弗格森教授在飛機上送給她的那本《博爾赫斯小說集》。

老天,怎麼又弄到博爾赫斯了?忽然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荒誕,命運就好像一個玩骰子的小孩,而春雨就是他手中那粒小小的骰子,在老虎機裡被骰來骰去,最後卻落到了博爾赫斯的轉盤上。

五六年前,我曾那麼迷戀博爾赫斯。這個早年博覽群書晚年雙目失明的阿根廷老頭,用文字建造了一個巨大的迷宮。任何人進入他的世界都會迷失方向,在巴比倫塔裡週而復始地迴圈著向上。但所有人都樂此不疲,因為在博爾赫斯的迷宮裡,我第一次如此接近真理,這樣的愉悅無人能體會——比如當年閱讀《小徑分岔的花園》的美好夜晚。

春雨也在郵件裡提到了這篇小說,她居然說小說中的主人公“Yu Tsun”,就是高玄去英國要尋找的人。難道博爾赫斯也和我一樣,喜歡把真實的事件與虛構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嗎?

雖然還清楚地記得《小徑分岔的花園》的情節,但我還是從書架上翻出中文版《博爾赫斯文集》。在這本書的第219頁裡,我找到了《小徑分岔的花園》,連帶後面的註釋總共也只有七千多箇中文字,一個標準的短篇小說。

現在,讓我們跟隨博爾赫斯老先生的腳步,踏入小徑分岔的英國花園吧——

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中國人餘準,小說以餘準第一人稱自述開始。餘準是為德國服務的間諜,刺探英國的機密情報,在身份暴露後遭到偵探追捕。他必須在被捕前,將機密情報傳遞到柏林。他透過電話簿上的地址,找到了斯蒂芬·艾伯特——著名的漢學家,在中國居住過多年,精通中國歷史與文化。艾伯特的小徑分岔的花園,讓餘準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擔任過雲南省總督,立志寫一部超過《紅樓夢》的小說,辭官回鄉建造了一座迷宮。餘準與艾伯特談論迷宮,以及他的曾祖父的小說。這時偵探追到花園,餘準舉槍打死了艾伯特。最後,餘準透露了他殺死艾伯特的原因:德國軍隊要攻擊的目標,是一座叫“艾伯特”的城市,只要殺死一個名叫“艾伯特”的人,報紙登出這樁毫無動機的殺人案訊息,就能讓柏林諜報部門判斷出攻擊目標。

重看一遍《小徑分岔的花園》,感覺與六年前又有不同,似乎真的走進了那個飄蕩著白霧的花園,沿著不斷分岔的小徑前行,通往那迷宮的中央……

一直覺得這篇故事更像推理小說,透過殺死一個叫“艾伯特”的人,傳遞所需要攻擊的城市的資訊。這個故事不僅涉及到邏輯推理,還與密碼有關,只不過是把地名的密碼轉換成了人名。當然,文學評論家還可以從中找到更多的東西,比如時間、比如分岔、比如迴圈、比如宿命,但這是評論家的任務,不是我們的任務。

春雨在郵件裡寫的主人公名字叫“Yu Tsun”,顯然她看的是英文字。不過,根據這個姓名的發音來看,很可能就翻成了中文字里的“餘準”。

我立刻上線,在搜尋引擎裡找到了《小徑分岔的花園》的英文字——《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雖然本人的英文水平有限,不過“Yu Tsun”這幾個字母還是找得到的。果然“Yu Tsun”就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肯定就是中文字里的“餘準”了。

接著我又硬著頭皮看了下去,忽然發現了另一個疑似中國人的名字——Ts&#39;ui Pen。

原來這個“Ts&#39;ui Pen”就是小說中“Yu Tsun”(餘準)的曾祖父,也就是那位曾經官居雲南總督,寫過一本據說超過《紅樓夢》的小說,又建造過一個神秘迷宮的人物。

我又在英文字里仔細數了一下,“Ts&#39;ui Pen”在全文中竟出現了十七次之多。或許《小徑分岔的花園》真正的主人公,並不是第一人稱的“Yu Tsun”(餘準),而是隱藏在幕後從未登場亮相過的曾祖父“Ts&#39;ui Pen”吧。

“Ts&#39;ui Pen?”

反覆念幾遍這名字,似乎最近在哪裡聽到過?對了,請你翻到本書“第三扇門”的前面幾頁,昨天孫子楚告訴我,一個月前馬克·弗格森教授到過S大,求助查詢一個晚清高官的資料,這個清朝人做過雲南總督的職位,音譯名字就叫做——<strong>Ts&#39;ui Pen.</strong>

英文字《小徑分岔的花園》裡“Yu Tsun”(餘準)的曾祖父就叫“Ts&#39;ui Pen”。

小說裡寫“Ts&#39;ui Pen”曾經做過雲南省的“governor”(總督)——而弗格森教授要查詢的“Ts&#39;ui Pen”也做過雲南總督。

幾乎可以肯定,弗格森教授到中國來尋找的人,就是《小徑分岔的花園》裡的“Ts&#39;ui Pen”。

面對這樣的推理結果我完全愣住了——這位著名的英國物理系教授,千里迢迢跑到中國來,就是為了尋找博爾赫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嗎?

而最不幸的是,教授在回英國的飛機上,還搭上了一條自己的老命。

也許這又是一篇博爾赫斯式的小說?就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這位大名鼎鼎的弗格森教授莫不是瘋了嗎?

除非——歷史上真有“Ts&#39;ui Pen”這樣一個清朝人,也真有他的曾孫“Yu Tsun”(餘準)。

或許《小徑分岔的花園》的故事是真實的,或者具有真實的故事原形,只是博爾赫斯以小說的形式給我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只不過,這個玩笑實在開得太致命了。

<strong>格林威治時間2005年5月30日清晨6點50分</strong>

春雨看到了一幅畫。

在這倫敦郊外森林深處的白色小屋內,掛著一幅中等尺寸的油畫,在藍紫色的夜晚背景上,赫然畫著一幢威嚴的鐘樓——大本鐘。

在那高高的鐘面上,指標正對著十點多鐘的位置,而在大本鐘底下的廣場上,則站著一個美麗的中國女孩。

恭喜你,猜對了。

油畫中的女孩正是春雨自己。

然而,她的心中是驚訝、恐懼還是高興呢?也許,只能用弘一大師的“悲欣交集”來形容吧。

又一次在油畫裡中看到了自己,還是高玄的筆法和風格,只有他才能創造出這樣的畫。古典寫實主義的畫面,宛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那些大師,只不過背景換成了大本鐘,主人公換成了中國女孩。

照在畫中人臉上的似乎是路燈,黃暈的光線只籠罩著她一人,彷彿正站在舞臺上表演。她的眼神裡是絕望中的希望,雖然憂鬱但仍充滿力量,她是如此堅強不畏恐懼,任何人在她面前都相形見絀。

春雨注意到畫裡自己的衣服,正是剛來到倫敦第一晚時穿的——這幅畫就是對大本鐘停擺當晚的真實寫照。

她走到油畫前,似乎嗅到了顏料的氣味。這時,她發現在油畫的右下角,寫著一行潦草的英文,她細看了片刻才讀出來——<strong>spring rain</strong>。

<strong>春天的雨。</strong>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是我最好的遇見

簡暗

全職抽獎系統

小城居民

我得到了文豪系統

蟹釀橙

在星卡遊戲裡做靈媒

朱女

修仙超級英雄

紫雲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