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扇門,旋轉門,蔡駿,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不是作者的簽名,而是整幅畫的標題。

是的,高玄在她的畫像下,寫上了她的名字,同時也是這幅畫的名字。宛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而眼前這幅畫就是<strong>《spring rain》</strong>。

春雨看著油畫上的名字,情不自禁地撫摸了上去。雖然畫面上蒙了一層薄薄的灰,但她仍然確信,這就是高玄在大本鐘下見到她後畫的。

低頭拾起那枚鑰匙,她緊緊攥在手心,自言自語道:“高玄,我知道你就在這裡,你能聽到我的聲音,你為什麼不出來呢?”

這充滿渴望的聲音,很快就被小屋的牆壁吸收了,期待中的那雙眼睛,仍然沒有出現。

她相信高玄就在這一帶活動,無論是這枚鑰匙,還是這間森林中的屋子,尤其是眼前的這幅油畫,都是確鑿無疑的證據。雖然這房間裡的一切,都不像有人居住的樣子,但高玄未必就住在這裡,或許只是在這裡畫畫而已。

也許她還需要等待,等待到多久?

忽然,那等待中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了,她一動不動地靜止在原地,仔細傾聽那個聲音。

是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森林中走來越來越近,已經走到小屋門口了。天哪,他闖入了白色小屋,是主安排讓他們在此相遇?

終於,春雨猛然回過頭來。還能再看到那雙眼睛嗎?

但她看到了另一雙眼睛。

灰色的眼睛。

還有克拉克·蓋博式的鬍子。

她瞬間就瀉氣了,原來是旋轉門飯店的老闆喬治·艾伯特,他急匆匆地跑進房門,目光冷峻地注視著春雨。

然後,他也注意到了牆上的那幅油畫,隨即又盯著春雨的眼睛說:“我記得這個房子是鎖好了的,你是怎麼進來的?”

春雨舉起了手裡的鑰匙:“這是在我房間的抽屜裡找到的。”

“你——”他似乎想說什麼,但又說不出來,只能搖搖頭,“不該到這裡來的。”

“對不起,早上沒什麼事想出來散散步。”

“但這裡很危險,這片森林很容易讓人迷路,幾乎每年都會有人在這裡迷路,就再也沒有走出來過。所以你現在能在這裡,還算是非常走運。”

艾伯特似乎有些眼袋了,一臉疲憊的樣子,看來昨晚也沒有睡好。

“謝謝你的提醒。”春雨走到了門口,忽然試探著問,“你是怎麼知道我也在這兒的?”

“是剛才傑克告訴我的,她說你出門後就進了這片樹林。我怕你出事,就進來找你了。”

“啊,看來我確實很幸運,否則還出不去了呢。”

春雨依依不捨地走出小白屋,她相信這是高玄和她的小屋,她一定還會回到這裡來的,和高玄一起。她的心底默唸了一句:“再見,我們的家。”

艾伯特知道出去的路,在茂密的樹林裡走了片刻,他們便進入了那條小徑,到這裡春雨就認識了。沿著小徑又走了幾分鐘,順利走出樹林,回到旋轉門飯店前的空地上。

“餓了吧,去吃點早餐。”

他帶著春雨回到餐廳,那些老人們已開始陸續就餐了。

餐桌上放著牛奶和麵包。春雨也不客氣,她起得太早,確實餓了。

雖然早餐是吃好了,但精神還有些沮喪,失落感纏繞在心頭。好不容易找到了高玄的小屋,甚至連高玄給她畫的油畫都看到了,可就是沒看到高玄的人影,他究竟在哪裡?

想著想著她就脫口而出了:“Mr. Albert,請問那間森林裡的小屋是誰的?”

“哦,那房子三年多前就被人買下來了,但一直空關著沒有人住過。”

“是誰買的?是不是一個叫高玄的中國人?”

艾伯特緩緩搖了搖頭:“我不知道,不要再問這個問題。”

這個回答有些迴避,但她知道再問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只能淡淡地說:“謝謝你的早餐。”

說完她走出餐廳,跑回三樓自己的房間。

回到房間長嘆了一聲,幾乎要掩面而泣了。八點鐘還沒到,窗外的天色依然陰鬱,看起來還可能下雨。晚上只睡了四、五個鐘頭,平時或許還能再睡個回籠覺,但剛剛經歷的那些事,使她完全失去了睡眠的慾望。

春雨在房間裡踱了幾步,索性開啟膝上型電腦,上網看了看自己的郵箱,發現收件箱裡有了新郵件。

這封新郵件的發件人正是本人,發出時間是北京時間下午3點,換成倫敦時間正好是一小時前。我在郵件裡告訴春雨:弗格森教授到中國來的目的,是要查詢一個叫“Ts&#39;ui Pen”的清朝高官,曾經做過雲南總督。而在博爾赫斯的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中,也有一個叫“Ts&#39;ui Pen”的人物,同樣任過雲南總督之職,正是小說主人公“Yu Tsun”(中文字小說裡譯作“餘準”)的曾祖父。

看完這封郵件,春雨馬上翻出了《Borges Novels Collection》,教授在飛機上送給她的書。開啟這本書的第119頁,夾著一張愛因斯坦頭像的書籤,《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如窗後的霧氣般展開了。

她又仔細看了一遍《小徑分岔的花園》,像個法醫解剖受害人遺體似的,將這篇小說肢解成了幾百塊,再放到顯微鏡底下尋找任何蛛絲馬跡。

果然在小說裡發現了“Ts&#39;ui Pen”這個名字,難道弗格森教授也是個文學愛好者?因為著迷於博爾赫斯的小說,所以遠赴中國去尋找小說中的古人?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要麼弗格森教授已經瘋了,要麼《小徑分岔的花園》不是一篇虛構的小說,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雖然如此荒誕不經,但或許是唯一的線索了。

忽然,一個熟悉的名字跳進了她的視線——<strong>Stephen Albert</strong>

這個姓名翻譯成中文就是“斯蒂芬·艾伯特”。

艾伯特是小說中第二號重要人物的姓氏,小徑分岔的花園主人,也是著名的漢學家,曾在中國居住過多年。因為他的姓氏與一座法國小城名字相同,餘準便來到他的花園殺死了他,這樣艾伯特的死訊登報後,德國人就知道了攻擊的目標——法國城市艾伯特。

<strong>Stephen Albert</strong>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親閃婚:豪門老公竟是我的白月光

黑白灰

帝國海權

星光破裂

掃明

崛起的石頭

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

靜哥哥每天都醋不停

瘋浪子

尖端博士

何大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