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夜盜董妃墳,我的鄰居是妖怪,天下霸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崔老道算命】

我在筒子樓有個老鄰居叫崔大離,本名崔大利,取大吉大利的意思,因為此人太能吹牛,時間久了大夥都管他叫崔大離,但他對老天津衛的舊事,知道得特別多,說起來跟煎餅果子似的,全是一套一套的,其中有些東西還真不是胡吹。

咱舉個例子來說,老天津衛有三寶三絕,三寶分別是“鼓樓、炮臺、鈴鐺閣”,三絕是“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這裡面頂有名的是狗不理包子,當然我是指以前那個年代,如今的包子咱就不提了。

我曾聽崔大離講過狗不理包子的故事,有不少都是書本上沒有,快失傳的內容,比如這狗不理包子為什麼叫這名兒?按現在正式的說法創始人小名叫狗子,生意太忙顧不上理人,所以他開的包子鋪被稱為叫狗不理,這聽著就讓人糊塗,怎麼個太忙顧不上理人,主顧來了不理不睬,買賣還怎麼做?另外民間傳說裡這狗不理包子不僅好吃,吃了還能升官發財,是不是真有這麼回事兒?

以前在老南市筒子樓對面,正好守著一家國營包子鋪,一碗餛飩三兩包子就能對付一頓飯,我經常到那裡解決午飯,如果遇上崔大離也在吃包子喝餛飩,他肯定要把這包子鋪貶得一文不值,然後就開始給我講“狗不理包子”的掌故,氣得在這家包子鋪工作的幾位阿姨,狂用白眼兒翻他。

我聽崔大離說,天津包子鋪太多了,不是每種包子都叫狗不理,舊時的狗不理包子真是與眾不同,天津人有句話:“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上。”其實這話都多餘,不在褶兒上當然是在餡料上,可狗不理包子全是十八個褶兒,一個不多一個不少,裡面的餡兒也講究,人們評價它是“餡大油多,肥而不膩,清香可口”。

這三句評語來得十分不易,餡料最大的講究在於搭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時令不同,搭配的比例都有變化,肉餡裡的香油蔥姜放多方少全有定量,不憑眼力,必須看秤下料,最關鍵的一點,那時候沒有味精,用骨頭湯雞湯調味兒,這種包子吃起來自然不一樣。

狗不理包子的祖師姓高名貴友,小名狗子,自打清朝光緒年間開始,擺攤兒賣包子,小買賣僱不起幫手,這攤子座上所有的活兒,全是他自己打點。高貴友這名字起得好,可本身只是個擺攤兒賣包子的,能有多高貴?再說常來的主顧們不知道大名,習慣“狗子狗子”的這麼招呼他,後來狗子憑著真材實料手藝精湛,把生意做得越來越火,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來買包子的人都排長隊。狗子實在忙不過來了,只好想了個辦法,在眼前放一個大碗,無論誰買包子,先把錢扔到碗裡,他不用抬頭,一看碗裡是多少錢,該給幾兩包子就給人家拿好了遞上去,只看錢不說話,連頭也不用抬,能省的動作全省了,由此才得狗不理的名號。

狗不理包子的買賣越做越大,從運河邊的小攤位變成了包子鋪,又從包子變成了飯館。清朝末年天津衛是駐軍的地方,有袁世凱的部隊在小站練兵,兵營裡某位帶兵的軍官,聽說了狗不理包子的美名,趕上不當差那天特意過去嚐嚐,買來包子往嘴裡一放,一咬一嘴油,那味道又香又鮮,心裡讚歎果然是名不虛傳。

過了些天,恰逢袁世凱做壽,這軍官發愁送什麼賀禮,袁世凱手握兵權,要錢有錢要權有權,結交的全是名公巨卿,這樣的領導你能送什麼禮?禮輕了不僅拿不出手,還有可能得罪上司,禮重了又送不起,這軍官想來想去,想起了前兩天剛吃的狗不理包子,到袁世凱袁大人做壽的日子,拎了兩盒狗不理包子去賀壽,袁世凱嚐了一個也是連聲稱好,真是跟一般的包子不同,從此把這軍官視為心腹著重提拔。

要說袁世凱後來能當上袁大總統,那心眼兒能少得了嗎,專會花小錢辦大事。他學這軍官的法子,拎著兩盒包子去拜見慈禧太后,慈禧在宮裡天天吃御膳,御膳房裡什麼樣的包子不會做?卻真沒有這種民間風味,慈禧本來也是隻老饞貓,一吃就吃上癮了,齜著大板牙笑得前仰後合,還認為袁世凱身為朝廷高官,卻連這普通百姓才吃的包子都知道,必定是一位體恤民情的好官,袁世凱也因此更得勢了,所以說狗不理包子不光能解饞,還能讓人飛黃騰達。

據我所知,前邊狗子賣包子的事絕對屬實,至於袁世凱給慈禧太后送包子,只有崔大離說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編的,崔大離講起這些段子比他自己家的事都熟,您大概覺得奇怪,崔大離四十來歲一個普通工人,無非平時喜歡跟別人胡吹亂哨一通,整天遊手好閒沒點兒正形,他肚子裡怎麼會有那麼多段子?

這還得從崔大離他家的老輩兒說起,人家家學淵源,不過傳到崔大離這代,只剩下耍嘴皮子的本事了,真本事早已失傳,他祖上是清朝末年挺有名的一位陰陽先生,江湖人稱崔老道,能算卦會看風水,咱這次講“夜盜董妃墳”,要說這座墳是怎麼個來歷,還得先從崔老道說起。

崔老道當年在南門裡擺攤算卦餬口,提起他的卦術,也是名聲在外,人們都說這老道算得準,實際上崔老道這套算命的卦術,全是糊弄人的江湖手段,連他自己都不信,唯獨看風水看得準,找他選祖墳的都錯不了,不過崔老道不願意替人看風水選墳地,他知道洩露了天機,不折壽也得消福,所以幾乎不用,平日裡僅以算命為生。

崔老道算命的本事不高明,可仍有不少人很信服,比如前清時有三位去趕考的舉子,路過崔老道的卦攤兒,三個人一路上都在想不知這次進京能不能皇榜高中,正好這有個老道會算卦,何不花幾個錢找他測上一卦。

三個舉子商量定了,一同來到卦攤兒跟前,問聲道長,我們哥兒仨要進京趕考,您瞧瞧我們三人能否金榜題名?

崔老道坐在卦攤兒後面,抬起頭挨個看了看這三位舉子,不動聲色地伸出一根大拇指,作勢比劃了一下,始終沒有開口說話。

三個舉子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覺得莫名其妙,老道這是什麼意思?

頭一位舉子心想:“一個手指自是說僅有一人能夠金榜題名,我剛生下來就找人看過,天庭飽滿地格方圓,是天生的富貴之相,要說一個人能金榜題名,理所當然應該是我,這天機不可明言,說破了就不靈了,讓我兩位兄弟知道了,他們也會生悶氣。”於是摸出錢來,畢恭畢敬地送給崔老道,付了很多卦錢,興沖沖地去了。

其餘兩位舉子和先前這位想得差不多,都以為崔老道這一根手指,是暗示自己能夠皇榜高中,心中竊喜,不敢表露出來,也加倍付了卦錢,拱手告辭離去。

崔老道旁邊的徒弟都看傻了,師傅也太厲害了,一句話沒說,只用手比劃了一下,那三位就心甘情願付了這麼多卦金。

崔老道告訴徒弟,為師這一指裡的學問可大了,這一根手指可以解釋成三人中只有一人考中,或是三人中只有一個人考不中,還可以看成三個人裡一個也考不中,不管結果怎樣,那三個舉子都會覺得為師卦術如神未卜先知。這算命卜卦的江湖手段,就看你會不會左右逢源了,有此則神,離此則庸。

這就如同某人問算命先生家有兄弟幾人,算命先生說你必是“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枝”,全是模稜兩可的套話,怎麼說都準。以前有個散盡家財走投無路的人來算卦,這人是個二世祖,以前家裡有錢,老子撒手歸西,剩下他繼承家業,不會做買賣,幹什麼都賠錢,最後把房產都搭進去了,找算命的給指點指點。以往那些算命的先生,如果得過真傳,必然知道一個秘訣,當時正值戰亂,算命先生收了卦金,就說你這人武運亨通,應該去當兵,那個人還真信了,去當兵打仗,從死人堆兒裡活了下來,幾年之後成了一個大軍閥,大軍閥帶著金條來跪謝算命先生,其實他不知道,這算命的遇上他這樣的主兒,全往軍隊裡打發,因為這種人什麼都不會,你指點他別的營生肯定做不好,唯有在戰亂時去當兵,十個裡頭死九個,剩下一個只要活到最後,怎麼還不混個一官半職的,當然認為算命先生是神卦了,卻不知這算命的身後跟著多少枉死鬼。

崔老道就以這些本事賺錢,不必為穿衣吃飯發愁,餓不死可也撐不著,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有大戶人家請他看風水,這崔老道一時鬼迷心竅洩露了天機,才引出一段“夜盜董妃墳”。

【二、大盜燕尾子】

董家是地方首屈一指的大戶,家有良田千頃,僕役成群,家裡有錢,卻沒有權勢,常被官府盤剝,總在這方面吃虧。董地主許下大願,將來一定讓兒孫裡有人做大官,否則再怎麼有錢也沒用,可家裡幾個兒子讀書不成,沒有一個爭氣,沒辦法使錢買了個一官半職,也不知道是運氣不好還是怎麼這麼倒黴,家裡人當上官就出事,這身官衣兒硬是穿不穩。

董地主萬般無奈,想起自己有個閨女,生得花容月貌,以前有人出主意讓董地主把女兒嫁給王爺,那時沒捨得,如今狠了狠心,但是不嫁王爺,重金買通了宮裡的總管,讓女兒進宮當了貴妃,成為皇上枕頭邊兒的人,從此董家就是皇親國戚了,剛威風了還不到半年,宮裡就出大事了。

原來這董妃在宮裡沒怎麼受皇上寵愛,也不懂宮裡的規矩,得罪了慈禧太后,隨便安了個罪名逼著她吞金而死,董妃死後也不能進大清的後龍禁地,屍首送回來讓家人自行安葬,董地主大哭了一場,一是傷心女兒慘死,二是哀嘆董家氣運不好。

有人給董地主指點,說是董家祖墳風水旺財不旺官,要想得勢,還得在找塊好墳地,董地主就想起崔老道來了,這崔老道懂眼,別看算卦那套玩意兒不靈,看風水找穴找他準沒錯,當即把崔老道請到家中,許下重諾,只要崔老道能給找一塊好墳地,把董妃埋進去,讓董家有錢有勢,今後有董家一天,就拿崔老道當祖宗孝敬。

崔老道那時候年輕識淺,人稱崔老道,只是個綽號,因為擺攤兒算卦要穿道袍,當時腦子裡一糊塗,信以為真了,覺得自己擺攤兒算卦太清苦,這些天生意一直不太好,再不開張就該捱餓了,倘若今後有個董地主這樣的大戶人家做靠山,下半輩子算是有了指望,猶豫了一陣,點頭應允。

董地主大喜,忙取出銀票,請崔老道去找塊好墳地。

崔老道忙擺手說:“現上轎現扎耳朵眼兒可來不及,等找著墳地,董妃的屍首也該臭了,那還怎麼入土為安?貧道早看好了一塊寶地,跟誰都沒提過,你依貧道指點,直接把董妃安葬在那,保你今後大富大貴權勢熏天。”

董地主將信將疑:“既然崔老道早已覓得一塊風水寶地,為什麼不自己用,會這麼好心告訴我嗎?”

崔老道看出董地主的疑慮,坦言道:“實不相瞞,一分寶地一分福,吉地留與吉人來,貧道命淺福薄,只恐受不了那麼大的福分啊。”

董地主放下心來,請教崔老道這塊風水寶地的詳情,在什麼地界什麼山,到底怎麼個好法。

崔老道看看左右無人,招呼董員外附耳過來,距縣城十里,有座壺山,那山勢形同一個酒壺,山中一道清泉飛流直下,就像那壺裡傾出的瓊漿玉液,這地方可不得了,貴不可言,董妃這座墳應當選在壺山下面,墳前立塊碑,墳怎麼樣不要緊,墳前的碑配上此山,那就成了形勢了,喚作“單杯飲酒水長流”,從今往後,您就丈母孃看姥姥——等著瞧好吧。

董地主喜出望外,不過董妃剛死,屍骨未寒,要儘快入土為安,答謝崔老道這事兒得先往後推一推。崔老道說:“此乃人之常情,理應如此。”還幫著指點董家怎麼選墳,墳坑挖多深,墳頭起多高,那石碑的朝向方位,事無鉅細,全給說到了。

董家這場白事辦得很大,開水陸全堂的道場,老道和尚請來一堆,唸經超度亡魂,送葬那天,前頭是吹鼓手開道,後面舉著三丈六的引魂幡,跟隨著幾十對紙人紙馬紙牛紙轎,紙人過去四對香幡八對寶傘,再往後有七個大座帶家廟的蓆棚,用馬車拉著,僧道尼姑請了一百六十名,道隊抬著口大棺材,這棺材那叫一個貴氣,三道大漆掛金邊兒,頭頂福字腳踩蓮花,有一十八位精壯槓夫抬著,槓夫們一個個頭戴紅纓帽,身穿綠馬甲,全家送殯的足有好幾百位,浩浩蕩蕩跟在最後,瞅著不像是給董妃出殯,倒像擺闊的招搖過市。

董家有錢,也不在乎這個,到壺山底下,把那口大棺材埋了,回來之後果然官運亨通,本來就財大氣粗,如今家裡又有人做了朝廷命官,結交了很多權貴,成了地方上名副其實的土皇上,董地主這口氣算是出了,卻把答應崔老道的事忘在了腦後。實際上不是真忘了,他雖然有錢,卻是個老財迷,覺得董家時來運轉,多是命中註定,那墳地只不過埋了董家一個女兒,怎麼可能左右興衰禍福,崔老道吃江湖飯,耍兩下嘴皮子就想吃我董家一輩子,門兒也沒有啊。

崔老道不肯甘休,找上門來,董地主早吩咐好了手下人,等崔老道一來,亂棍打出去,崔老道當場讓人打斷了一條腿,他知道這是報應,誰讓自己把那塊風水寶地告訴了董地主,董家有錢有勢,他也不敢再聲張了,忍了口氣,躲回了鄉下老家。

崔老道這個老江湖,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深知董家有今天,全藉著壺山那塊寶地,養好了斷腿之後,有心要請幾個朋友盜了董妃墳,可董地主已經把壺山那塊地買下來了,專門有守墳的人住在山下,想盜也盜不了。

崔老道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到處散播風聲,說壺山附近是塊寶地,當成墳地必主富貴,董地主只買了山下一塊地,周圍全是荒山野嶺,擋不住別家來山裡埋死人,很快壺山四周的墳頭就連成片了,墳前的石碑也是高低起伏,從風水形勢上說,如此一來又成形勢了,喚做“群碑飲進壺中酒”,沒出幾年壺山上的清泉徹底乾涸,這也許是墳地太多造成水土流失,總之再也沒有水了。

董家的家境從此一落千丈,想求崔老道想辦法,崔老道躲在鄉下不出來,不久之後,董地主一命嗚呼,剩下的人分了家產,投親靠友各尋生路去了。

崔老道的日子也不好過,這時已經是民國初年了,趕上外面打仗,兵荒馬亂,卦攤兒沒法擺了,眼看家中米缸都見底了,正坐屋裡發愁呢,忽然有人找上門來,要跟崔老道合夥夜盜董妃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女師父趕我下山相親

半箋止彼

重生,從2009開始

螞蟻錘大象

全蜂族都在說愛我

一棵番茄樹

我的爺爺是首富[穿書]

梨花疏影

炙野

八寶粥粥

半途

四面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