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崔老道捉妖,我的鄰居是妖怪,天下霸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撂地畫鍋】

崔老道本名崔道成,群賊“夜盜董妃墳”之後,崔老道撿回一條性命,把所得賊贓全給了粥廠道觀,自己一個大子兒也沒敢留,可他不會種莊稼,在鄉下養不活一家老小,沒辦法又回南門口擺攤兒算卦,這才引出一段“崔老道捉妖”的奇事,這件事也有個前因後果,要想知道來龍去脈,那就得從頭說起。

話說崔老道在南城邊上擺攤兒,給人算卦測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那時候連年戰亂,他那套江湖上蒙人的玩意兒也沒多少人信了,買賣是一天不如一天,再這麼下去就要喝西北風了,可舊天津衛是塊寶地,養活富人,也養活窮人,因為五行八作魚龍混雜,指什麼吃飯的都有,本錢大的開商鋪,本錢小的起早貪黑,到南市擺攤兒做小買賣,不然到碼頭上扛大包,或給洋人跑腿兒,或去街頭演雜耍賣藝,不管到什麼年頭,餓不死有本事的手藝人,哪怕沒手藝沒本錢沒力氣,只要豁得出去也行,橫的不要命的可以當混混兒,地痞無賴的名聲雖然不怎麼樣,好歹也是個飯碗。

崔老道除了算卦批命這套封建迷信的東西,什麼也不會,但光指著這個早晚得餓死,想來想去幹什麼好呢,後來總算後想出個點子,擺攤兒算卦的同時還說書,憑著嘴皮子利索,能說《岳飛傳》這套書,當然這其中有不少內容他也不知道,很多部分只能順嘴現編,可崔老道有個能耐,別管侃得怎麼怎麼邪乎,吹得如何如何大,到最後他總能給圓呼上。

而且《岳飛傳》裡有許多神怪故事,岳飛嶽鵬舉是我佛如來頭頂佛光裡的金翅大鵬鳥,這大鵬鳥太厲害了,以前跟孫悟空鬥過法,只因在西天聽經的女土蝠放了個屁,惹惱了金翅大鵬明王,兩翅一扇一口啄死了女土蝠,大鵬鳥讓我佛如來貶下界投胎,要與女土蝠了卻這段恩怨,它下界途中又啄死了一條老龍,結果這幾位神怪仙佛託生到人間,變成了岳飛秦檜金兀朮這些人物,因果報應的迷信思想很重。以前那老百姓專喜歡聽這樣的書,南市三不管兒那地方的閒人也多,崔老道又能講會攏人,擺上攤兒先開腔唱道:“一字寫出一架房梁,二字寫出來上短下長,三字寫出來橫看川字模樣,四字寫出來四角四方……”這麼一唱,先把人聚過來,然後拍醒木開講,還真有許多聽眾捧他的臭腳,天天圍著他聽《岳飛傳》。

崔老道是會耍嘴皮子的老江湖,他知道說書得有扣兒,扣兒就是懸念,你光在那說,人們聽完一散沒人掏錢,說到節骨眼兒上,就得先停下來,然後伸手要錢,釦子不大給錢的人就少,釦子大了你不會要錢,人家也不願意掏腰包。在南城根兒底下聽書的都不富裕,真有錢人家早去茶館聽了,所以得會說,崔老道就有這本事,不僅扣兒大,還會說話,畢竟周圍這些人,至少有一多半是壓根兒沒打算掏錢,身上也根本沒錢,你伸手張口要錢,不能把這些掏不起錢的人傷了。

崔老道一般講到扣人心絃的緊張之處,就拿個碗出來放到地上,臉上賠著笑,對周圍的人們抱拳拱手:“諸位,老道伺候諸位這段精忠嶽武穆,就是為了替佛道傳名,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諸位在這聽老道這段說話,一是捧老道的場,二是咱的緣分。可老道我也是拉家帶口,大人孩子得有口飯吃啊,這天氣一天涼似一天,我們一家人連一件棉衣服都沒有,這就叫棒子麵倒在茶壺裡——不好活呀,沒法子,還得求您各位,您有錢的幫個錢場,沒錢的幫個人力,在旁邊站腳助威,容我要個棒子麵錢,回去之後一家人端起飯碗,絕忘不了您的好處。”

這是秋涼天寒時說的話,天暖的時候還得改口,那時崔老道就說:“老天爺真是心疼咱們窮人,這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了,老道一家子凍不死了,一件棉襖能拆改兩件小褂兒,可天暖和也不解餓呀,老幾位您還得幫幫忙。”

所以說吃張口飯不容易,這叫撂地畫鍋,站到當地張嘴開言,說幾句就能讓人們掏錢,這得是多大的本事,崔老道連說書帶算卦,有時候把飯錢賺夠了,也送人幾卦,能夠勉強維持生計。但這麼餬口可不能趕上颳風下雨,南市三不管兒是熱鬧,可分什麼天氣,颳風減半,下雨全無,天氣不好的日子就得捱餓。

有一回連雨天,滿大街都沒人了,崔老道望天嘆氣,正愁得沒咒兒念,這時來了個劉大嘴,生得又肥又胖五短身材,腦袋大脖子粗,一張大嘴,滿口的獠牙裡出外進,是南市的半個混星子,專門給人了白事兒,就是誰家死人了,他幫著打點安排,規矩全懂,當年也是崔老道的徒弟。

崔老道很年輕的時候,底下的徒弟就不少了,這些年死的死散的散,也沒剩下幾個。這天劉大嘴攬了個大活兒,城北官銀號旁邊有個大財主,老爺兩腿兒一蹬歸了西,家裡只剩個傻兒子,現在要操辦白事,可最近城裡死人多,劉大嘴實在找不著和尚老道了,想起他師傅崔老道,雖然崔老道不是幹這行的,可這些迷信的勾當沒人比他更明白了。

劉大嘴急匆匆趕來讓崔老準備準備,一會兒過去幫忙,得了錢師徒二人平分,財主家那位傻少爺的錢沒數,這活兒做下來,錢準少不了。

崔老道大喜,還得說是徒弟劉大嘴知道心疼師傅,當即收了卦攤兒,一路夠奔城北,白天穿上道袍唸經,晚上開始送祿。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種風俗,送祿是送福祿之意,舊時迷信,有錢人死了之後要昇天,請來和尚老道之類的人,用黃紙糊一個空筒子,形狀就像批鬥大會戴的高帽,燒紙時把這黃表紙糊的筒子放上去,這筒子叫“表”,是給玉皇大帝上的奏表,告訴上天這個人生前積德行善,死後可以昇天,黃紙紮糊的表讓火一燒,熱流往上走,它就能帶著冒火發聲,在此過程中可以響三次,響過三次就意味著死人上天了。

紙糊的空筒能響,是因為糊的時候特意多加了幾層紙,紙厚能把熱流悶在裡頭,聚集一段時間“砰”地一下爆開,火花四濺很是唬人。舊社會的人不懂其理,以為這玩意兒真能通天,據說紙表燒上天時,響這三下的動靜越大越好,那些大戶人家特意多給錢,讓和尚老道把紙表糊得講究一些,錢給得越多紙表越響,說明心誠家善,其實這都是指著白事吃飯的那夥人,蒙取錢財的手段。

劉大嘴是執事,所謂“大了”,提前糊好了紙表,跟崔老道帶著送祿的隊伍,笙管笛簫吹吹打打,走到十字路口,按迷信的說法,把鬼送到十字路口,它上不了天也不會跟著人回家。

送祿隊伍行到十字路口,開始燒成隊的紙馬香稞,一旁有鑼鼓班子吹打,崔老道身穿道袍,讓那位傻少爺跪在地上,他手裡端著銅盤,上頭放著黃紙表。

劉大嘴告訴傻少爺:“少爺你瞧見沒有,咱這就送老爺上天了,等會兒這黃紙糊的奏表冒出火,它每響一下,您就得磕三個頭,然後給老道賞錢。”

傻少爺才十七,老爺子一死,家裡就剩他一個,鼻涕流到嘴裡都不知道拿袖子抹一抹,可也不是別人說什麼信什麼,此時披麻戴孝,問劉大嘴:“我爹上天干嗎去?”

劉大嘴說:“上天成仙啊,老爺子上天進南天門就成仙了。”傻少爺一聽樂了,說道:“上天成仙太好了,那我得多賞你們錢。”劉大嘴跟崔老道心中暗喜,互相使個眼色,立即拿火把那紙表點著了。崔老道端著銅盤,倆眼盯住燃燒的紙表,嘴裡唸唸有詞,旁人誰也聽不明白,忽然“砰”的一聲悶響,火苗子往上一躥,火花紙灰四濺,崔老道拉著長音兒,高聲叫道:“老爺子靈魂出殼,孝子跪……”劉大嘴幫腔作勢,趕緊掏出個碗舉在傻少爺眼前,叫道:“老爺子魂靈出殼了,孝子快打賞,讓崔老道好好唸咒兒。”傻少爺磕完頭,掏出一把大洋,放到劉大嘴碗裡,告訴崔老道:“老道你把咒兒念好了,讓我爹上天當神仙。”

崔老道偷眼往碗裡一看,這傻少爺可真不少給,足有十塊現大洋,心裡邊高興,這得在南門口磨多少嘴皮子才能賺來,當即賣力唸咒,一會兒黃紙表又是一響,他叫道:“老爺子上天了。”

劉大嘴又躥叨傻少爺掏錢,那傻少爺真捨得啊,又掏了一把現大洋扔到碗裡,跪地上咣咣咣磕了三個響頭。

這時紙表爆出最後一響,崔老道心想這回妥了,分完錢回家買米買肉包餃子撈麵,他心裡胡思亂想,嘴上不敢停,繼續叫道:“老爺子進南天門,孝子再叩頭。”

劉大嘴緊在旁邊讓傻少爺多掏錢,吆喝道:“恭喜老爺子進了南天門,孝子賢孫叩首跪送,賞崔老道……”

劉大嘴這邊吆喝著,那邊傻少爺也要掏錢,忽然不知哪裡又是一聲響,淒厲的聲音撕破了夜空,聽得在場之人個個臉上變色。

【二、燒河樓】

往常給玉皇大帝燒奏表,最多響三聲,讓死人進了南天門,這事就算完了,誰知這三聲響過之後,半夜裡又傳來一聲響亮,那年頭世道亂,經常打仗,送祿的人們聽這聲音不太對,剛才的動靜好像是槍聲,大夥全傻眼了,深更半夜哪打槍?

傻少爺一聽不幹了,哭得滿臉都是鼻涕眼淚,上去掄圓了胳膊,給劉大嘴一個大耳刮子:“你跟崔老道騙人啊,說好了讓我爹上天當神仙,怎麼剛進南天門就給槍斃了?賠我爹……你賠我爹!”

劉大嘴捱了一記耳光,被打得暈頭轉向,還想編個藉口把傻少爺糊弄過去,但一低頭髮現自己衣服上全是血,原來剛才這一槍是顆流彈,不知道從哪打過來的,卻正打到劉大嘴身上,他“哎喲”一聲,急忙想用手去捂槍眼兒,這手還沒等抬起來,身子一晃,當場撲倒在地,已然氣絕身亡,可倆眼還睜著,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怎麼忽然捱了槍子兒。

周圍那些人一看出人命了,頓時亂了套,這時遠處槍聲大作,誰也不知道城裡出了什麼亂子,人們你擁我擠,四處逃竄,爭著往家跑。

崔老道當時也懵了,顧不上給劉大嘴收屍,趕緊把那碗裡的大洋抓起來,跟在人群中撒開腿往家跑,就看街上亂成了一片,遠近好幾處火頭,他心慌不辨路,拖了那條瘸腿,隨著滿街的人群跑。

這時出來好多軍警,不問青紅皂白到處抓人,崔老道也讓軍警當場按住了,那些大洋全被沒收,跟一同被抓的人關進了監獄。

原來這天城裡發生了民變,老百姓跟軍隊起了衝突,一夥地痞流氓趁機打砸搶燒,傻少爺家裡有錢,住在北城,那邊全是大商號,有家最大的盛源當鋪和旁邊的洋行都讓人點著了,有些地痞混混兒進去搶東西,還出了人命,等軍警過來鎮壓的時候,真正搶東西的歹人早跑了,只抓了兩百來個在街上看熱鬧的平頭老百姓,崔老道也是其中一個。

北洋政府見燒了洋行,怕把事情鬧大了,只好殺一儆百,沒處抓真正的兇徒去,就打算在抓來的這些人裡面找幾個替死鬼,拉出去遊街示眾,然後請出大令開刀問斬,只要砍下幾顆腦袋來掛到街上,城裡的局面必然能夠迅速穩定,對內對外也好交代了。

問題是抓了那麼多人,總不能都砍了,殺少了又起不到殺雞給猴看的效果,軍政府合計了一下,決定要八條命,砍下八顆人頭,準能把這次的亂子給平了,選這八個替死鬼又是個問題,誰該死誰不該死沒法分。

至於官府怎麼商量砍誰的腦袋,這些事不在話下,單說牢裡關滿了從街上抓來的平民百姓,崔老道被抓之後聽人說了,心裡明白了七八,他被審了一通推進大牢,那裡麵人挨人人擠人,有些人認識崔老道,一看他進來趕緊給騰個地方:“道長您怎麼也進來了?”

崔老道搖頭嘆氣,連成倒黴:“別提了,一言難盡,敢情老幾位也都在。”

這些被抓來的大多是閒人,要不然怎麼大半夜聽見動靜就跑出去看熱鬧,有那不知死的跟崔老道說:“道長您昨天那段《岳飛傳》,可正講到金兀朮在朱仙鎮擺了連環馬,南宋兵將抵擋不住,嶽元帥怎麼破這陣?我都快急死了,晚上睡覺都沒睡踏實,要不然也不能上街看熱鬧讓人給抓了,您來得正好,反正咱在這乾坐著沒事,您給我們接著往下講吧。”

崔老道說:“咱項上人頭都快保不住了,諸位怎麼還有心思聽《岳飛傳》,咱這次這事鬧大了,燒了洋行死了洋人,官面兒上肯定要找替死鬼頂罪。同治九年火燒望海樓教堂,最後砍了二十顆腦袋才算完,雖然這是前清的章程了,可不管世道怎麼變,倒黴頂罪的也是咱這些窮老百姓。”

大夥一聽崔老道說得有理,都在那唉聲嘆氣,有膽小的搶天哭地,大聲喊冤。

崔老道心想牢裡亂成這樣,一會兒追究下來,還不是得怪到我崔老道的頭上?他忙說諸位別亂,聽老道我唱兩句,此刻觸景生情,唱起當年火燒望海樓的事,只聽崔老道唱道:鬼子樓高九丈九,眾家小孩砍磚頭,一砍砍進鬼子樓,五月二十三起禍頭,城裡城外眾好漢,天津衛的哥們兒要報仇,手拿刀槍劍戟,斧鉞叉鉤,柺子流星帶斧頭,一齊奔到望海樓,殺聲猶如獅子吼,抓住鬼子不放手,一刀一個不留情,從此惹下大禍頭……大清國還沒倒臺的時候,河口上有一座洋人蓋的教堂,教堂裡收留盲童,老百姓們不知內情,風傳說洋人專挖小孩眼珠子,有些人信以為真找上門去鬧事,引發了很大的流血衝突,洋人開槍打死了知縣隨從,亂民們一擁而上燒教堂殺洋人,洋人軍艦直抵入海口,逼著清廷查辦此案,官府只好連蒙帶唬,抓了二十個混星子,說是打幾下板子揍一頓讓洋人出了氣就行,然後給你們銀子,結果在夜裡把這二十個人都拉到街上砍了頭,雖然是半夜,城裡的那女老少聽到訊息都來觀看,以前會評彈的民間藝人連說帶唱,表的就是這段事蹟。

崔老道一邊唱一邊想著自己的倒黴事兒,家中少有老下有下,張著嘴等米下鍋,他這一死可讓那幾口人怎麼活,怕是“夜盜董妃墳”的報應來了,也悔恨自己見財起意,跟劉大嘴去給傻少爺操持白事,要不然怎麼能稀裡糊塗地下了大獄,他心中傷感,越唱越是悲切,把周圍那些人都聽得跟著掉眼淚。

這時候卻聽腳步聲響,有些獄警走過來,為首的一個獄警拿警棍敲打鐵柵:“誰在那嚎喪呢?現在都民國多少年了,怎麼還唸叨前清的事?我告訴你們這些人,上面已經把事兒查清楚了,沒那麼嚴重,現在就把你們都放出去,回去之後都給我老實點,別在街上亂逛了。”

眾人本以為此番必死無疑,沒想到突然聽到這麼個訊息,如臨大赦,個個喜出望外,等牢門一開啟爭著往外跑。

崔老道是最後進來的,離門最近,一轉身就能出去,他急著回家,一看牢門開啟了,趕緊往外擠,腦袋還沒探出去,就讓那獄警給推倒在地:“誰也不許擠,一個一個走。”

崔老道見身後那個人,從他身上跨過去,一溜小跑地出去了,急忙掙扎起身要再往外走,誰知那獄警跟他過不去,還沒等他把腳邁出去,又讓人家推回了牢裡,崔老道莫名其妙,心裡有種無助的恐慌,問道:“爺臺,老道沒得罪過你啊,咱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怎麼讓別人出去不讓我出去?”

那獄警說:“你這牛鼻子老道剛才在這妖言惑眾,唱什麼官府要拿無辜百姓的性命頂罪,你還想出去?”

崔老道一聽原來是這麼回事,想哭都找不著調門兒了,心裡這份後悔就別提了,你說讓人家抓進來老老實實待著多好,也不知怎麼讓鬼崔的非唱那段《燒河樓》,如今官府哪管平民百姓死活,在監獄裡死個人,跟死個臭蟲沒什麼兩樣,抬到西關亂葬崗就填了萬人坑,這幫穿官衣兒的給你胡亂安個罪名,便可以請功領賞,如果這次被留在牢裡,再也別想活著出去了,他苦苦哀求那位獄警:“爺臺,您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佛面看道面,千萬要高抬貴手啊……”

那獄警根本不搭理崔老道,而獄中其餘的人,則爭先恐後往外擠,一會兒工夫跑了個乾乾淨淨,崔老道欲哭無淚,只好自認倒黴。誰知那獄警過去把崔老道扶起來:“道長,我常到南市聽你說《精忠岳飛傳》,我都聽上癮了,剛才是救您一命,您可不能趕著出去挨頭刀啊。”

崔老道越聽越糊塗,仔細一問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兒,原來官府要處決八個人頂罪,假意把這些人都往外放,最前邊擠出去的八個人就該死,到外面讓人家五花大綁捆個結實,二話不說拉到法場就地正法,請大令過來斬首示眾,此刻這八個人已經全被砍了腦袋。民國時的死罪一般是槍斃,大令相當於部隊裡的劊子手,專砍軍閥部隊裡的逃兵,這回要平定局面,所以沒槍斃,而是請軍閥的大令梟首。

這獄警姓楊,名叫楊以德,排行第二,人稱楊二爺,大小是個頭目,也愛聽崔老道說書,不忍看崔老道稀裡糊塗地成為刀下之鬼,這才把他攔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保鏢資產過億[重生]

混元三喜

喜歡你喜歡我的樣子

烏雲冉冉

劫財劫色+番外

蔣小韞

聽說你很拽啊

幼兒園一把手

我死後全師門為我追悔莫及

松庭

偷摘小茉莉+番外

小舟遙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