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菜市口刑場奇談,我的鄰居是妖怪,天下霸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老北京大衚衕三千六,小衚衕賽牛毛。出了宣武門往南,有個地方叫菜市口,是舊時處決犯人的法場,那是四九城裡最熱鬧的所在,趕上出紅差,京城最火爆的戲園子都沒這熱鬧。滿清王朝垮臺之後,決囚的刑場改到了城郊,不在鬧市行刑了,如今那裡早已變成了宣武區菜市口商場,車水馬龍人流如潮,仍和當年一樣繁華。您要想看看百餘年前刑部劊子手斬首的鬼頭刀、凌遲的分屍刀,就只有去國家歷史博物館參觀了。咱這回先講一個清朝末年,發生在菜市口法場的真實故事。

明朝殺人的法場在西市,如今叫西四,到北京一提東四西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西四是西四牌樓的簡稱,與東四牌樓相對。清朝將法場換到宣武門外的菜市口,那地方菜攤特別集中,是個大菜市場,京郊農民車推擔挑,把時令蔬菜運到京城販賣,久而久之形成了這個菜市,每天買菜賣菜的人絡繹不絕。法場設在菜市口也是因為這地方熱鬧,能夠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讓普通老百姓都看看王法森嚴,最好老實巴交地活著,別輕易犯事兒。

清朝最重的死刑是凌遲,千刀萬剮,說文了叫“磔刑”,劊子手將犯了大罪的死囚,赤身裸體綁到木樁子上,一刀一刀碎割,凌遲最少八刀,多者三四千刀,囚犯死了之後梟首示眾,剩下的屍骨剁碎了餵狗,從肉體上把這個人徹底消滅。這種刑法太殘酷太不人道,到清朝末年就給廢除了。

清末廢除凌遲之前,有一位法國人來到北京,這人是個攝影師,帶著照相機到菜市口拍了一組照片。這組照片記錄了三次凌遲酷刑:頭一次是個老太太,第二次是個很瘦的男子,第三次是個壯漢,這三個死囚受刑的過程,從頭到尾被法國人用照相機拍了下來,雖然是黑白照片,可那血腥程度仍是讓人毛骨悚然。他回到法國把這組照片製成了明信片,外國人本來以為遙遠的東方古國很神秘很美,一看這凌遲的照片,都感到野蠻殘忍,跟想象中的不一樣,滿清皇帝也覺得讓洋人這麼看中國不好,隨即頒旨廢除了凌遲酷刑。這些照片現在網上都能找到,翻拍的法國明信片,膽大好奇的可以搜來看看,反正我是不忍看。

根據記載,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被凌遲處死的犯人,乃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大盜康小八。這康小八是身上背了幾十條人命的賊,仗著手裡有把洋槍無惡不作,官差拿他都沒辦法,只好從王府裡請出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兩位高手,這兩人一個叫馬玉堂,一個叫廖海波,兩人都是一等一的武術名家。他們二位聯手才逮到了康小八,經有司審問之後,押送菜市口凌遲處死。康小八胖墩墩黑黝黝的身材,死到臨頭也真硬起,一般劊子手下刀,通常是先把罪犯額上的皮割開,拉下來遮住雙眼,免得罪犯看到自己受剮的樣子,康小八卻不讓劊子手這麼做,非要瞧瞧自己怎麼死,劊子手一邊割他身上的肉,他還一邊若無其事地給人家指點,圍觀看熱鬧的老百姓算是開了眼了。可從康小八之後,菜市口就沒有剮刑了,只剩下砍頭和腰斬。

晚清時天下大亂,什麼變法維新、什麼革命黨、什麼義和團,再加上京城裡的毛賊草寇,隔不了幾天就有出紅差的,最忙的人就是刑部劊子手,菜市口法場可熱鬧了。尤其是清末的一些重臣和社會名流,被判了斬決,一個個都是名動天下的大人物,老百姓聽說過沒見過,因此不分男女老幼,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擠到前邊來看。當時在菜市口發生過很多聳人聽聞的怪事。

光緒皇帝變法維新失敗,朝中很多大臣受了牽連,有些滿族的大臣雖然落下死罪,但畢竟這江山是滿人的,往往法外開恩,不用在菜市口大庭廣眾之下身首兩分,有時候就在天牢裡關著,忽然來了幾個傳旨的,或賜一杯有毒的鴆酒,或賜一根上吊用的三尺綾子,讓罪人自己了斷性命。最嚴厲的是把人按住了手腳,取黃紙蘸溼了往臉上糊,糊上一層又一層,人活著全憑鼻子和嘴呼吸,臉上被黃紙糊住,很快便會活活憋死。

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恨透了變法維新的這夥人,將抓到的維新義士們送到菜市口處決,特意吩咐刑部把劊子手的刀換了,換成刃上有豁口的鈍刀,因為當時廢除凌遲已久,慈禧也不敢隨意更改國法,讓劊子手換成鈍刀,等於拿好幾十斤的大鐵片子砍頭,沒個五六刀砍不下人頭,老佛爺這份心思不能明說,透過太監給刑部下了密旨,讓這幾位義士死得越慘越慢越好。

變法失敗之後,以譚嗣同為首共有六名義士,史稱“戊戌六君子”,這六個人出紅差那天,震動了整個京城。怎麼叫出紅差呢?開刀問斬之前,監斬官要用硃砂紅筆,把犯人的名字勾掉,劊子手砍下首級,還要拎著頭顱過來請官員檢驗,按大清律例,官員必須用硃砂筆在這顆腦袋上點一下,一顆人頭換一支筆,隨後這硃筆就能賣大價錢,做買賣的商家認為這紅筆可以鎮宅辟邪保平安,另外劊子手手起刀落,死囚身首兩分,濺得滿地血紅,劊子手扎的腰帶也是紅色,刑場上處處犯紅,所以叫出紅差。

譚嗣同等人寧死不屈,臨刑前慷慨陳詞,怨憤之氣直衝牛鬥。當時的監斬官是慈禧太后心腹,唯恐這些人死前說了不該說的話觸怒老佛爺,又怕有人來劫法場,因此命劊子手儘快動手,之前的程式全都免了,劊子手用鈍刀挨個斬首,六君子時的慘烈可想而知。但這幾個人也真硬起,有的人寧死不跪,讓官差拿鐵棍子把腿骨打折了才跪下,有的人頭掉了,滿腔鮮血噴濺出一丈開外,沒頭的屍體卻屹立不倒,頭顱落在地上二目圓睜,這就是死得不服,把來菜市口看熱鬧的百姓們嚇得鴉雀無聲,家家回去燒香祈福,以求祥瑞。

譚嗣同臨刑之前,用煤屑在牆上題詩,這詩是給他一個過命的朋友寫的。譚嗣同這朋友也不是一般人,乃是北京城裡有名的一位俠客,此人擅使一柄重達百斤的大刀,姓王名五,北京人口順,給起了個綽號叫大刀王五,因為出身草莽,家裡大排行第五,就叫王五了。名字雖然土了一些,但本事是真高,他跟譚嗣同兩個人是英雄相惜莫逆之交,當初就動過劫法場的念頭,可譚嗣同鐵了心要拿自己的鮮血喚醒國人,沒讓王五這麼做。等譚嗣同被斬在菜市口之後,棄屍於市,人們雖然同情,卻都不敢幫忙收屍,夜裡王五揹著大刀過來,先是撫屍大哭,然後收斂起來,第二年運回故里安葬。

王五爺這麼大的本事,附近即使官差看見了也不敢過問,直到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惹得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有教友告訴聯軍軍官,汙衊王五曾經參加過義和團,並且親手殺了很多洋兵。結果聯軍派了五十幾個德國兵前去捉拿,雙方在打磨廠相遇,拉傢伙動起手來,可憐王五爺大刀厲害,卻擋不住洋槍,當場被亂槍打死,腦袋都讓人割走了。

據說譚嗣同生前得過一柄寶劍,名為“鳳矩”,出事之前將此劍送給了王五,王五妥善收藏,連同他那口大刀,由其家人一直儲存到解放之後。可惜到了大鍊鋼鐵的時候,這柄罕見的寶劍,連同王五的大刀,全給扔進爐裡化成了鐵水。

這就是說菜市口的故事太多了,幾百年來,被處決在此的犯人不計其數。每逢秋後,便是刑部集中處決死囚的日子,那些比較重要的人物,到菜市口之前還要站在木籠裡,用囚車推著滿城遊街,普通的死囚就是繩捆索綁,戴上手銬腳鐐,被官差一路打到法場,兩旁全是看熱鬧的,連菜市口附近的屋頂房簷樹梢上都擠滿了人。咱們這次講的事,算是晚清最熱鬧的一場紅差,發生在光緒初年。為什麼熱鬧?因為一次斬首的犯人最多,多達七十幾人,這夥人相互都認識,是一夥犯了事兒的土匪,這麼多人一塊掉腦袋,說明這婁子捅得不小。您要問犯的什麼事兒?只因盜挖皇陵,跟謀反忤逆是同等的罪過,凡是牽涉在內的人,全被判了個斬決,綁到菜市口開刀問斬。

在滿清律法中,有斬監候和斬立決的分別。斬監候拿現在的話來說,相當於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判了個斬刑,先放到死牢裡監起來,等著開刀,開刀的日子或長或短,家裡打點到了,也有可能就不斬了;斬立決則正好相反,屬於立即處決的意思。當年這場大案說是盜皇陵,其實不是盜了清朝皇上的陵寢,土賊們盜挖的墓叫“八王墳”。

【二】

八王墳裡埋的當然是八王,這也是讓老百姓給叫俗了。首先咱得說說八王是誰,看過《聊齋志異》的可能有印象,《聊齋》裡有一篇八大王,是說一個書生結識了某個鱉精,那鱉精自稱八大王,其實是個大王八,它給了書生一枚鱉寶,從此這窮書生就發財了。據說這個故事其實有原型,明末清初真有一位八大王,當時的流寇首領張獻忠,一度被稱為八大王,只因民間有張獻忠屠川的傳說,殺的人太多了,所以才有人編了這麼個段子埋汰他。要再往前說,北宋年間有個八王千歲,懷抱凹面金鐧,仗著宋太祖賜給他家的丹書鐵券,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評書戲文《楊家將》裡經常提及此人,跟寇準寇老西兒一樣都是忠肝義膽。要是有忠臣讓奸臣陷害了,馬上要被推出去斬首,寇準給皇上磕破了腦袋也不管用,這節骨眼上八王千歲就該出面了,手舉凹面金鐧一嚇唬,皇帝準保收回旨意。

可埋在北京這座八王墳裡裡的人物,並不是宋朝的八王千歲,而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個兒子,攝政王多爾袞的兄長,名叫阿濟格。其人驍勇無比,身經百戰,滿清八旗鐵甲入關之前,參加過遼東的寧遠大戰、錦州大戰,圍攻過北京廣渠門,進關後帶兵追擊李自成,一直打到江西,那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清朝開國之後論功封賞,把阿濟格封為武英郡王,也叫英親王,在滿清的王爺裡排第八,人稱八王爺。別看這麼威風,最後卻死得十分悽慘。

那時候攝政王多爾袞病故,朝廷大權不穩,八王爺一向野心不小,覺得除了多爾袞,朝中沒人降得住他,於是密謀奪取攝政王之位,結果走漏了風聲,被打入天牢幽禁,轉年賜死。屍骨埋葬到通惠河畔一個很荒涼的所在,從此民間就稱此地為八王墳了。

按說八王堂堂親王,他的墓不能叫墳。以前有葬制,陵寢墳墓的級別不同:皇帝的墓是陵寢,王公為墓,所以沒有王陵只有皇陵,老百姓死後不管有沒有棺材,也是挖個坑埋到地下,上面堆個土丘,這才叫墳。這麼算應該是八王墓,可八王因謀反的罪過被賜死,墓穴很簡易,僅有薄皮棺材,上覆黃土一堆,和普通百姓沒什麼區別,所以民間一直叫“八王墳”,這是以墳得名,久而久之變成了固定的地名。

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後來又出了位聖祖康熙。康熙在位的時候,某次跟臣下提起了八王爺的好處,想八王這一輩子在槍林箭雨裡出生入死轉戰萬里,要說為大清王朝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那是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了,雖然最後因謀反被賜死,但畢竟有功於國,何況那是親王,打斷骨頭連著筋啊,死後埋到荒墳裡何等悽慘,康熙越想越覺得於心不忍,當即下旨重修“八王墳”。

這回可是按王爺墓的規格修了,御賜金絲楠的棺材,陰陳木的襯裡兒,拿綾羅絲綢重新裹住遺骸裝殮到棺槨之中,不能有緞子。要說棺材裡有綾羅綢緞,那就是外行話了,緞子跟斷子同音,有斷子絕孫的意思在內,所以說古代棺材裡什麼好東西都能放,唯獨不能有緞子,真有也不能明說。

修復之後的八王墳,規模非常宏大:兩邊設有配殿,前邊放置馱龍碑,上有寶頂金蓋,封土堆下面是地宮,墓道墓門前後三進的墓室,外邊圍了圈牆,巨石造的墓門為了防盜,門後特意做了兩個石槽,合攏墓門的時候,有石球順著溝槽滑下來,把墓門從裡側頂死,合上之後就永遠也打不開了。

康熙年間,這座八王墳雖然造得很大了,但老百姓們叫順了口,仍是習慣叫八王墳,好多年都沒改,這地名到現在還有呢,就在北京東四環四惠橋西南側SOHO現代城附近。在辛亥革命之後,八王墳的地面宮殿都被拆掉,全當成磚瓦木料賣了,墓穴地宮則在清末被盜,如今保留下來的僅有地名而已。

清朝北京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多的人口,城區也沒現在這麼大,那時候南邊到陶然亭就非常荒涼了,滿目蘆葦野地,都是亂墳崗子,走半天看不見人。如今陶然亭就是北京火車站南站,那高樓大廈蓋的是一片連著一片,跟以前不能同日而語了。

晚清光緒年間,陶然亭這邊還有幾處荒廢的寺廟道觀,乾隆時香妃埋骨的香冢,離這地方也不遠。當時滿清王朝的統治腐朽末落到了極點,已是大廈將傾,各地盜賊蜂起,陶然亭附近便有夥土匪,為首的綽號叫趙麻子,也是一條好漢。他出身貧苦,早年拜過名師,學成了滿身武藝,屬於那種彪形大漢,生得膀大腰圓,豹頭環眼,滿面鋼髯,只是臉上落了麻子,才得了這麼個綽號。鬧義和團的時候,他也殺了幾個洋兵,被官府拿得緊了,只好落草為寇,聚集了十幾個兄弟,專在陶然亭附近殺富濟貧。陶然亭雖然偏僻,那也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趙麻子膽大包天,敢在白晝殺人,城裡的官差也拿他沒辦法。

趙麻子每次劫到財物,都要進城走一趟,無非是吃喝玩樂,就這樣官差都拿不住他,為什麼呢?因為那時京城裡有好多鏢局,鏢局裡的人知道趙麻子是賊頭,一看他來了,趕緊給請到鏢行裡,好吃好喝安排著,到城裡轉悠下館子,都有鏢局的人陪著,絕不讓他自己掏一分錢,等賊離城回山,還要用馬車護送,備下禮品給賊帶回去。這屬於江湖道兒,把面子給得足足的,下次走鏢時遠遠地一吆喝趟子,劫道的賊人聽到是朋友走鏢,也就不好意思出來劫鏢了,否則逮誰跟誰動手,把各處的人都得罪廣了,走到江湖上寸步難行,鏢行這碗飯也就沒法吃了。

有那麼一次,趙麻子劫了一位客商,得了許多財物,喬裝改扮了進城來看朋友。鏢局的人得到訊息,照例是遠接高迎,安頓好了之後到沙鍋居白肉館吃飯,還商量著晚上到戲樓看戲。這也該著出事,趙麻子坐在沙鍋居里喝著酒,就聽旁邊那桌有人說話,那是一個北京當地人和一個外來的親戚,外來的親戚說起路過一個地方,地名叫八王墳,當地這個人就講了八王墳的由來,還說墳裡有當年康熙爺賜的珍寶陪葬。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趙麻子在旁支著耳朵聽了個一字不漏,心裡便轉上一個念頭,當天不辭而別,到城南陶然亭,把手下弟兄聚集到一塊,跟大夥說八王墳裡有陪葬的寶物,如果能把這老墳摳開,得了其中的珍寶,足夠這麼多人快活半世,可比整天在野地裡劫道的油水大多了。咱們綠林人講的是陰間取寶,陽間取義,當取不取,過後莫悔。

這夥山賊土匪一拍即合,白天過去踩好了盤子,當晚開始動手。不過八王墳不比尋常的土墳,墓室全是石壁,還特意找了幾個懂行的石匠入夥,晝伏夜出連挖帶刨,用了兩個多月才挖開。夜裡幹活,白天則用亂草偽裝,免得被路過的人看出來。簡短節說吧,挖開墓穴發現裡面全是泥水,原來八王墳修得夠大也夠堅固,只是離通惠河太近,沒考慮到地下滲水的問題。趙麻子等人也不會排水,趟著齊腰深又黑又臭的泥水,撬開了棺材,裡面果然有康熙皇帝賜的一些東西,比如東珠寶劍之類,這夥賊半偷半毀,八王的遺骸和一些貴重冥器,都給扔到了泥水之中,剩下的揣到身上,連夜逃回去分贓。沒想到這次的婁子捅到天上去了。

土匪夜盜八王墳的案子,驚動了慈禧太后。慈禧見大清英親王的墳都讓土賊掏了,這簡直是無法無天,照這麼下去,列祖列宗的陵寢也安穩不了。大概慈禧想到了自己的身後事,覺得要不殺一儆百,今後她的陵寢也難保萬無一失,於是嚴令緝拿這夥盜墓的賊人,辦案不力的官差一律砍頭,家屬充軍寧古塔。

當時京城裡的差人真紅了眼,趙麻子等人膽量再大也不敢進城了,都躲在鄉下等著風聲過了再說。可也真是鬼催的,趙麻子手下二當家的叫魚眼薛七,聽這名就知道長什麼樣了,倆眼珠子跟魚目一樣特別大,但黑少白多,顯得有些奸猾,其實為人至孝。這魚眼薛七的老孃病重,要到城裡請郎中瞧病,本來這種事,隨便託個朋友也給辦了,可薛七不行,腦子一急就把被官府緝拿的事給忘了,匆匆忙忙趕到城裡請大夫,身上沒錢,正好揣著一件贓物,這是盜完八王墳之後分到他手裡的東西,一個碧綠碧綠的玉扳指。魚眼薛七把這個東西拿給坐堂的先生,請郎中出診,這一下可就惹上了殺身之禍。

那位郎中是京城裡的名醫,常給達官貴人診病,一看這扳指知道肯定是皇家之物,像薛七這種土裡土氣的老鄉,祖宗八輩兒加起來也不可能有這麼值錢的東西,必定不是好來的。郎中可不想跟著受牽連,就謊稱去準備幾味藥,把魚眼薛七穩住了,跑到官府報了案,當時引來一群穿官衣兒的。魚眼薛七就是水下的功夫好,拳腳武藝稀鬆平常,被官差打翻在底,胖揍了一頓,他架不住嚴刑拷打,被迫供出了同夥趙麻子等人的藏身之處。官府連夜調集五城練勇前去拿人,京城裡裝備了洋槍的火器營也跟著出動了。

趙麻子當晚正在家睡覺,忽聽外面亂成了一團,他身為綠林人是何等的機警,心裡一驚,知道出事了,趕緊從被窩裡鑽出來,顧不上穿衣服,怕前邊有埋伏,也不敢走正門,抬腳踢開後窗,縱身形躥出去窗外。不料後窗早有官差等著他,還沒落地就捱了一記悶棍,終於負傷被擒。

由陰曆四月十二案發,這夥夜盜八王墳的土匪連同家屬,到陰曆六月初八為止,統統落入法網。窩藏賊人收受賊贓的都算在內,牽扯進去多達七十幾人,男女老少均有,在公堂之上落成供狀,全部問成死罪,斷了個斬決。陰曆十二那天從宣武門出來,一路遊街示眾,最後押赴菜市口刑場開刀問斬。

這樁盜墓案子鬧得滿城風雨,菜市口行刑的那天,圍得是人山人海。北京城裡的老百姓也算見多識廣了,可是從來沒見過一次處決這麼多犯人,惹得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為首的賊人又是令人談虎色變的趙麻子,遇到這樣的熱鬧哪能不看呢,行刑那天戲樓茶館都沒人了,四九城裡萬人空巷,全擠到菜市口觀看出紅差。官府知道處決的都是亡命土匪,唯恐有人冒死來劫法場,特別調撥了上千兵勇把持秩序。當天菜市口法場上血流成河,慘呼聲驚天動地,而且還引出了一件奇事。

【三】

按大清律法,謀反及盜挖皇陵屬於不赦的彌天大罪,絕不待時,不用等到秋後大審,冬至之前才上法場,因此八王墳一案破得快,處決也快。頭天剛下過雨,到陰曆六月十三這天,晌晴白日,碧空如洗,一大早從宣武門到菜市口的街巷兩旁就擠滿了人,全是看熱鬧的老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女配的佛系美食之路/八零女配的佛系美食之路

醉染輕歌

日本沉沒

小松左京

最強科技製造商

panther

開局被一條狗破防了

今日有月

開局十武神:我既是天災

妖魚

親愛的仇敵

倪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