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我給玄德當主公,臊眉耷目,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月,盧植,皇甫嵩,朱儁,劉儉四路中郎將各自出兵,直奔黃巾動亂的各處戰場。

皇甫嵩,朱儁,曹操等人前往汝潁,盧植帶領袁術等人前往冀州與張角交戰,而劉儉則是率軍前往南陽。

雖然只有兩萬五千精銳,但劉儉所率領的兵將都是朝廷的正規軍,後方有何進作為後盾,支付糧草,三軍將士可謂牛馬齊全,甲冑精良,弓弩軍械充足,而反觀黃巾軍大多皆是流民,沒有兵甲器械,又無糧秣供應,雖然人數極多,但論及戰力卻遠遜己方。

不過,劉儉此刻心中仍然有一個顧慮。

這個顧慮若是跟軍中諸軍吏談,只怕沒有人可以為他解惑,但如今,正巧有劉焉為他推薦了董扶這個年過七旬的老雞賊給他當謀士,此人的老辣程度與劉焉不相上下,劉儉有事正好可以與他商議。

皇甫嵩,朱儁等人前往汝潁,對陣的是黃巾軍的高階將領波才,而據劉儉軍中的斥候彙報,南陽方面,負責統領黃巾的一路大方乃是張曼成,另外還有韓忠、趙弘等大方。

其餘諸路小方,亦有六七路在南陽郡,兵力頗強。

不過劉儉倒是不擔心對方的兵力,而是擔心另外一件事。

兩萬餘將士並未與皇甫嵩等人合兵一處,而是走6渾,透過熊耳山和伏牛山之間的山脈,三軍行至西峽,再向東便是南陽平原,可直抵宛城。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儉暫時駐兵了,他將董扶找來,與他商議一事。

董扶倒是老當益壯,年過七旬,卻依舊健郎,跟隨劉儉行軍,該騎馬時能騎馬,該坐車時能坐車,一點都沒耽誤事。

帥帳之中,劉儉與董扶一同吃飯,邊吃邊道:“今有一事不解,想請董公賜教。”

董扶一邊食餅,一邊道:“若是關於如何用兵,或是排兵佈陣,莫問老夫。”

劉儉笑道:“不是如何用兵。”

“請中郎將細言。”

“敢問董公,可知南陽蛾賊如何行事的?”

董扶道:“略知一二,據聞蛾賊一邊攻打官署,一邊攻略各家望族鄔堡,以求天補均平。”

劉儉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蛾賊戰力,並不足慮,唯所慮者,只是蛾賊攻略了幾家望族鄔堡,奪了器械糧秣,武裝其軍,如此恐增其戰力,雖我亦能勝,但恐傷亡過重,回頭為朝中有心之人藉此抨擊,故心有慼慼,不敢妄動,不知董公如何看待此事?”

董扶並沒有著急回答,而是將口中的餅咀嚼咽肚,道:“中郎將,均平之論,並非黃巾蛾賊創,自春秋時起,便有語記,”

“春秋時的晏嬰便曾有語,古之盛君,其取財也,權有無,均貧富”

“孔聖先師亦有言留於後世,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先賢大聖早有此言留於後世,然後人終無法有人以此言而帶動黎庶成大事者,中郎將可知為何?”

在這方面,劉儉不可能比活了七十多年精通讖緯人心之道的董扶懂的透徹,當即搖頭。

“還請董公賜教?”

“因患不均者,皆為寡徒,寡徒驟富,當行之何事?”

劉儉摸著下巴細思。

董扶一邊咬餅,一邊道:“老朽給中郎將舉個例子,有兩個飢餓之人,一生未嘗肉糜滋味,這倆飢餓之人行於荒郊,突見樹下有一肉脯,依中郎將之見,這兩個飢餓之人會如何行事?”

劉儉疑惑道:“分而食之。”

董扶笑道:“那確是有可能的,不過卻需是兩個常年能食肉糜者,且受燻書業,知謙讓之禮的人……而兩個一生未嘗肉糜之人,常年受困於飢,定無所學,難知禮節,這樣的兩人,如何謙讓?他們定當互相爭奪,誓將此肉脯據為己有,焉能分食?”

劉儉聞言恍然而悟,他開始低頭細思。

董扶笑道:“從春秋時起,就有均貧之說,卻從無飢餓之人能以此言論而成事,最多也不過是呈一時之兇,為何?只因若予鉅富於極貧者,勢必更難均平。”

“以中郎將之睿智,可試想,蛾賊教眾皆為流民,他們攻入望族鄔堡,見了平生所未見過之物,當何如?蛾賊們難道會你謙我讓,知禮守節,坐而均平?”

劉儉摸著下巴慢慢地道:“不會……他們會搶,瘋狂的搶,為自己搶,這些生平未見之物,他們恨不能全部據為己有,沉溺享受生平從未享受之物。”

董扶笑著點了點頭,道:“若是帶領他們的人,是一位英傑的人物,用以森嚴的軍法,整規的制度,或許能約束住蛾賊,併為普通的蛾賊創造一個假的均平條件,但是黃巾諸大方,又都是一群什麼樣的人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古神尊

賊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