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老馬識途,憶往述懷,季羨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論是在文章中,還是在口頭上,“老馬識途”是常常使用的一個典故。由於使用的頻率頗高,因此而變成了一句俗語。

這個典故的出處是《韓非子·說林上》,與管仲和齊桓公有關。有一次,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不管歷史事實怎樣,老馬的故事是絕對可信的。不但馬能識途,連驢、騾、貓、狗等等動物都有識途的本領或者本能。

但是,切不可迷信。

在古代,老馬等之所以能夠識途,因為它們老走同一條道路,而古代道路的變化很少,道路兩旁的建築物變化也不會大。久而久之,這些牲畜們就記住了。只要把韁繩放開,讓它們自由行動,它們必然能找到回家的道路。也許這些牲畜們還有什麼“特異功能”,我沒有研究過,暫且不說。

但是,人類社會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道路和建築物的變化也越來越大。到了今天,簡直一日數變。住在大城市裡的人,三天不出門,再一出門,就有可能認不清街道。原來是一片空地,現在卻像幻術一樣,突然矗立在你的眼前的是一座摩天高樓。原來是一條羊腸小道,現在卻突然變成了一條柏油馬路。會暈頭轉向,這不必說了。即使老馬一流的動物真有“特異功能”,也將無所用其技了。

我就有一個親身的經驗。有一天,我走出北大南門到黃莊郵局去,我在海淀已經住了將近半個世紀,是這裡的一匹地地道道的老馬。我也頗有自信,即使把我的眼矇住,我也能夠找回家來。然而,這一回我卻出了醜,現了眼。我走了一條新路,一走出去,是一條大馬路,車如流水馬如龍。我一時傻了眼:這是什麼地方呀?我的黃莊在哪裡呀!我一時目眩口呆,只覺得天昏地轉,大有白天“鬼擋牆”之感。我好不容易定了定神,猛抬頭看到馬路上駛過去的332路公共汽車,我才如夢方醒,終於安全地走回到了學校。

像我這樣一匹老馬,腦筋是“難得糊塗”的,眼耳都還能準確地使用;然而在距北大咫尺之地竟然栽了這樣一個跟頭,這個跟頭在我心中摔出了一個“頓悟”。我悟到,千萬不要再迷信老馬識途,千萬不要在任何方面,包括研究學問方面以老馬自居。到了現在,我覺得倒是“小馬識途”。因為年輕人無所蔽,無所懼,常常出門,什麼摩天大樓,什麼柏油馬路,在他們眼中都很平常。

我們這些老馬千萬要向小馬學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官路:從掃黑除惡開始

仲谷

渣男退婚,成千億繼承人?轉身救活你舅!

風習習

戀愛日記

棠聲

末世一秒一喪屍,順手綁架全人類

週一下雪了

三國:開局抽出王者之心

風乾的木乃伊

五大賊王6:逆血羅剎

張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