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珍愛大自然,憶往述懷,季羨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類生活,在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資料,無一不取給以大自然,無一不需要向大自然伸手索取。這是一個極其簡單明瞭的道理,皎如天日,應該是人人都能理解的。然而,事實卻是,絕大多數的人懵懵懂懂,木然,茫然。

向大自然索取的方式,約略言之,可以有兩種:一種是採用強制的手段,視大自然為敵人,要“征服自然”。這可以近代西方國家為代表。一種是用理解的方式,與大自然為友,然後再採用溫和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所需要的一切。這可以以中國思想為核心的東方思想為代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不限於儒家一家,道家及其他一些家都有。什麼叫“天”,各家解釋不一。什麼叫“合一”,各家解釋也有分歧。我對此有一個“新解”。我認為“天”就是大自然,宋張載著名的話:“民,吾同胞;物,吾與(夥伴)也,”是眾所周知的。

孔子說:“天何言哉!”大自然是不會講話的,或者說是不講話的。然而它卻能報復,能懲罰。西方的征服自然,誅求無饜,就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和懲罰。例子很多,僅舉汙染大氣、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滅絕物種、破壞臭氧層、亂砍森林,等等,等等。中國雖然有上面提到的那種先進的思想,然而在行動上卻未能實踐。特別在幾十年前歪風狂吹的時代,毀林造田等等一系列荒唐的舉動,及今思之,簡直令人感到憤慨,感到羞恥。

當前中國的以及世界的情況怎樣呢?總起來看,有所改善,有所覺悟,現代世界各國的政府幾乎都大力開展環保事業,就是一個證明。但是,根據我的看法,人們對人類所面臨的危機的認識和覺悟還是很不夠的。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大原始森林照砍不誤,類似的現象還可以舉出不少來。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的,一旦容忍到了極限,大自然勃然哀怒,對人類進行報復,到了那時候,人類就要吃不了兜著走,要嘆息悔之晚矣了。

從誡本來是一個歷史學家,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話,什麼風險也不會冒,就能有所成就的。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之塔裡養尊處優,他毅然拋開那一條“無災無難到公卿”的道路,由一個歷史學家一變而為“自然之友”。這是他憂國憂民憂天下思想的表現,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之舉。我對他只能表示欽佩與尊敬。寧願丟一個歷史學家,也要多一個“自然之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到李後主有點像如來佛那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概。我看,把這句話移贈從誡,是更恰當的。我相信,“自然之友”的事業一定會越來越發展,它帶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幸福是無法估量的。一個人在僅有的一生中應當有為有不為。從誡勉乎哉!

南極,一個多麼奇妙、美麗,而又多少含有一點神秘意味,還夾雜著一片詩意的地方。普天下,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是南極的崇拜者。我老漢行年八十又八,也想濫竽其中。但自知有一個極大的差別:別的老、中、青、少年的善男信女們,有朝一日,說不定有百萬分之一,甚至數千萬分之一的可能,能夠來臨南極。至於我老漢,則只能像舊劇中唱的那樣,“要相見,除非是夢裡團圓”了。

但是,我並不灰心喪氣,我有我的辦法:不管是報紙上,雜誌上,還是書本中有有關南極的報道或者文章,只要是能拿得到手的,我必尋來一讀。這些東西大都是乾巴巴的敘述,最多隻能給人一點理性的認識,能動人心魄者,則絕無僅有。它只能描繪南極的面貌,而南極之神,則憑論如何也是找不到的。我雖不滿足,然而也無可奈何。只有這樣的東西可讀,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慰情聊勝無”,只能拿這些東西來滿足我的渴望,安慰我的寂寥了。

最近,蒙孫立廣教授垂青,把他寫的《南極100天》寄給了我,只是全書的一部分。但是,我讀了不太長的“引言”以後,立即就發現,這一部書同我以前看到的關於南極的書,完全不是一類的書;在這方面,這是一部空前的書。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內容也極有意義。孫立廣教授是自然科學家,當今之世,自然科學家而能有如此的生花妙筆者實如鳳毛麟角。只是這一點就不能不令人敬佩了。孫立廣教授對文學極有興趣,而且也有造詣。不然的話,這樣的文章是寫不出來的。他的“引言”如吸鐵石,一旦被它吸住,就再也擺脫不掉,我只能如飢似渴地讀下去,一直到把他寄給我的稿子全讀完。我彷彿被孫立廣教授帶著逛了一趟南極。南極的驚濤駭浪,南極的風和日麗,我彷彿都經受過了;南極有名的企鵝家族,我也彷彿同他共同拜訪過了;離開祖國三萬裡看到五星紅旗升起時那種特殊的激動心情,我彷彿也分享了。我覺得,自己能夠同孫立廣教授共同“燃起共鳴的篝火”,同他“一起思考”,我的心同孫立廣教授一樣“在這潔白的宇宙中淨化,昇華,接受這偉岸的賜予”。對他的賜予是來自南極,來自大自然。對我的賜予卻是來自孫立廣教授,我應當對他表示誠摯的謝意。我曾在上面說到,我要想到南極,恐怕“除非是夢裡團圓”。可我現在竟彷彿已經到過南極了,我是在“白日做夢”,我的白日夢是孫立廣教授帶給我的。

書中的一些觀點也無疑是十分正確的。比如在“給孩子們的一封信”中說:“人與自然之間應該是一種和睦相處的關係。”這個觀點似乎是本書的主旋律。這也是我多年來鼓吹的一個觀點。我曾長長短短寫過不少的文章闡釋這個觀點,這裡不再重複。我只指出,中國哲學史上的“天人合一”的觀點,就是要求人和天(大自然)要和睦相處。宋代大儒張載“民胞物與”的學說,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命題,而是關係到全人類生存前途的大問題,切不可等閒視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官路:從掃黑除惡開始

仲谷

渣男退婚,成千億繼承人?轉身救活你舅!

風習習

戀愛日記

棠聲

末世一秒一喪屍,順手綁架全人類

週一下雪了

三國:開局抽出王者之心

風乾的木乃伊

五大賊王6:逆血羅剎

張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