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憶往述懷,季羨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國維在他著的《人間詞話》裡說了一段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儘管王國維同我們在思想上有天淵之別,他之所謂“大學問”、“大事業”,也跟我們瞭解的不完全一樣。但是這一段話的基本精神,我們是可以同意的。現在我就根據自己一些經驗和體會來解釋一下王國維的這一段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在秋天裡,夜裡吹起了西風,碧綠的樹木都凋謝了。樹葉子一落,一切都顯得特別空闊。一個人登上高樓,看到一條漫長的路,一直引到天邊,不知道究竟有多麼長。王國維引用這幾句詞,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立志做一件事情時的情景。志雖然已經立定,但是前路漫漫,還看不到什麼具體的東西。

說明第二個境界的那幾句詞引自歐陽修的蝶戀花。王國維只是借用那兩句話來說明:在工作進行中,一定要努力奮鬥,刻苦鑽研,日夜不停,堅持不懈,以致身體瘦削,連衣裳的帶子都顯得鬆了。但是,他(她)並不後悔,仍然是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憔悴。

在三個境界中,這可以說是關鍵,根據我自己的體會,立志做一件事情以後,必須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成功。無論是在對自然的鬥爭中,還是在階級鬥爭中,要想找出規律,來進一步推動工作,都是十分艱鉅的事情。就拿我們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來說吧。搞自然科學的,既要進行細緻深入的實驗,又要積累資料。搞社會科學的,必須積累極其豐富的資料,並加以細緻的分析和研究。在工作中,會遇到層出不窮的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堅韌不拔,百折不回,決不容許有任何僥倖求成的想法,也不容許徘徊猶豫。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功。

工作是艱苦的,工作的動力是什麼呢?對王國維來說,工作的動力也許只是個人的名山事業。但是,對我們來說,動力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所以,我們今天的工作動力同王國維時代比起來,真有天淵之別了。

所謂不顧身體的瘦削,只是形象的說法,我們決不能照辦。在王國維時代,這樣說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們既要刻苦鑽研,同時又要鍛鍊身體。一馬萬馬的關係必須正確處理。

此外,我們既要自己鑽研,同時也要兢兢業業地向老師學習,打一個不太確切的比喻,老師和學生一教一學,就好像是接力賽跑,一棒傳一棒,跑下去,最後達到目的地。我們之所以要尊師,就是因為老師在一定意義上是跑前一棒的人。一方面,我們要從他手裡接棒;另一方面,我們一定會比他跑得遠,這就是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說明第三個境界的詞引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到處找他(她),也不知道找了幾百遍幾千遍,只是找不到,猛一回頭,那人原來就在燈火不太亮的地方。中國舊小說常見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王國維引用這幾句詞,來說明獲得成功的情形。一個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於是就苦幹、實幹、巧幹。但是什麼時候才能成功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可以不必過分考慮。只要努力幹下去,而方法又對頭,幹得火候夠了,成功自然就會到你身邊來。

這三個境界,一般地說起來,是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就王國維所處的時代來說,他在科學研究方面所獲得的成績是極其輝煌的,他這一番話,完全出自親身的體會和經驗,因此才這樣具體而生動。

到了今天,社會大大地進步了,我們的學習條件大大地改善了,我們的學習動力也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都應該立下雄心大志,一定要艱苦奮鬥,攀登科學的高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要跟搜尋引擎學追人

風的鈴鐺

(綜漫同人)我就是救世主+番外

有愛就可以

華娛之縱橫

坐看南風吹

清冷校花?那不是我的軟萌女友嗎

愛吃魚的貓QAQ

七零年代二婚妻

洲是

小作精拿了團寵劇本後[娛樂圈]

梔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