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牛仔褲上再沒有被子彈穿越的彈孔,願你道路漫長,王鋒,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01年秋,奧地利猶太裔哲學家魏寧格將一本名為《性與性格》的書稿交給當時如日中天的弗洛伊德,結果被羞辱。兩年後,魏寧格將書稿擴充為《性與性格:生物學及心理學考察》,交予維也納大學出版。他跟朋友說:“我面臨三種可能:絞架、自殺,或者連我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成功。”

魏寧格幸運地贏得了第三種可能:《性與性格》贏得了空前的成功。他被稱為天才的哲學家,其思想對西方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那句話也一語成讖。次年10月4日,二十三歲的魏寧格因抑鬱和絕望開槍自殺。

歷史遺留下這麼一個細節:魏的自殺行為,是將手槍從牛仔褲的前襟伸進自己身體,在生命製造的源頭,結束了自己。那是一條1899年版的美國Levi's牌牛仔褲。這個早逝的哲學天才沒想到,鮮血慢慢浸透那條牛仔褲前襟,這個場景若干年後會被成千上萬的歐美青年追捧,成為青春文化的祭奠,在牛仔褲的歷史上留下經典的一筆。那條仔褲實在應該被Levi's回購,就一種服飾的精神氣質而言,再沒有比這條褲子更為震撼的闡釋了。

頭戴墨西哥式高頂氈帽,腰挎柯爾特左輪手槍,皮上衣,頸圍一塊色彩鮮豔奪目的印花大方巾,牛仔褲,騎著快馬風馳電掣呼嘯而來,這恐怕是牛仔褲的原始意象。白T恤,不刮鬍子,不梳頭,彈痕累累的牛仔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桀驁反叛被詹姆斯·迪恩完美地附著……

從西部淘金,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嬉皮與迷幻文化,再到好萊塢夢工廠,百年曆史為牛仔褲層層加註。對男人來說,沒有一種服裝像牛仔褲那樣,承載著那麼多性別符號:自由、獨立、強悍、粗糲、慵懶、頹廢甚至放蕩。難怪美國Esquire宣稱,牛仔褲是“美國人民給予全世界的偉大獻禮”。1976年,美國立國兩百年之際,牛仔褲作為美國文化和精神的標誌進入國家博物館,載入史冊。

“你可以改變生活/如果你改變思維/但不管怎樣/我會留下我的牛仔褲……”在一首《如此昨天》裡,希拉里·達芙吟唱著鉅變的時空和不變的迷戀。

但畢竟,換了人間。這已經是個娛樂至死、消費解構一切的世界。革命年代的鬥爭氣質被商業社會的遊戲趣味消解。牛仔褲洗去了百餘年來的反叛、敵對和劍拔弩張,和這個時代握手言和。褲子還是那條褲子,洞已經不是那個洞。牛仔褲上再沒有被子彈穿越的彈孔,那些皮開肉綻的洞穴都是設計師和機器打壓的作品。曾經代表著強悍、叛逆、不妥協的牛仔褲如今脫胎換骨,與影視明星、快餐文化、電腦遊戲一道,共享現世的歡娛。

去年3月,我們雜誌從四十多個品牌的三百多條牛仔褲中,選出了年度最好的二十一條,出刊後受到歡迎。今年3月我們繼續這個選題。現在人們已經不玩那種意識形態符號了。牛仔褲一洗風塵,以前所未有的娛樂精神被重新設計、改良、顛覆和玩弄,成為這個創意時代的伎倆和展品。

我們一位編輯,買牛仔褲從來不進普通商場,只去固定的小店買未經漂洗和褪色的原裝褲,然後花上一年半載,刷白,漆痕、打洞、染色、撕裂、抽須、3D立體剪裁,最後“養”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和褲型。他一般不洗牛仔褲,髒了就在太陽下曝曬防毒,從正午到傍晚,直到褲子裡的汗漬和味道蒸發……

“好的牛仔褲是不能隨便洗的,要養。”他的牛仔褲十個月洗一次,水溫是經過測試的,固定在60~80度之間,“這樣有利於牛仔褲定型”——聽了讓人眩暈。當今牛仔褲早已超越了穿的功能,成了被供養的寵物。上週一個在紐約的朋友來電話,說自己終於買到一款夢寐以求的Rogan限量版:材料是稀有的紅耳仔布,二十一磅的密度,剪裁利落,手工砂洗恰到好處;不均勻褪色,Hudson的補丁,皮牌、銅釦、雙弧線,那些精心設計的自由放浪讓他愛不釋腿。國際長途裡他跟我絮叨了半個小時,我確信他是真的愛它的。我想,如果他要像魏寧格那樣自殺,肯定是脫了褲子再開槍。

從淘金時代耐磨的工裝,西部牛仔的雄性符號,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反叛旗幟、電影明星的性感武器,再到現代都市玉男飼養的愛物,一條牛仔褲就是一代人的身體表情。奧爾登堡認為,一切世事都應該從人體解剖學中尋求答案:“我主張一種從身體本身取得其形式的藝術,它曲扭、延伸、積聚、滲透,而且一如生命那樣沉重、粗魯、率真、甜蜜和愚笨……”在這個意義上,牛仔褲確實已經超越了時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吃飽了嗎

Jilly

士兵向前衝

九孔

論習慣對顏值的影響

細品

渣了前男友後我翻車了

溫瑜寬

總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奈何老公太寵我)

碧玉蕭

大明星的貼身高手

小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