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納婚姻,愛的進化論,阿蘭·德波頓,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成婚已然十三年,然而直到當下,遲至今日,拉比才感覺準備好接納婚姻。這並不矛盾。婚姻只會給予已婚者重要的教訓,對婚姻的接納自然不會在儀式之前,而是婚禮之後;這也許需要一二十年的光陰。

拉比知道,他只能堅稱自己僅成過一次婚,但這不過是一種語言詭計。那看似單一的關係實際歷經了太多進化發展、斷絕往來、重新協商、山水阻隔和情感迴歸,以至於僅與同一人,他實際經歷的離婚和復婚已不下十餘次。

他正長途駕車去曼徹斯特與客戶會談。這凌晨時分,是最便於他思考的時間:路上完全暢通無阻;車內只有他一人,無需與人講話分心。

人們曾經認為,當你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跨越了生活的一些里程碑,譬如,擁有一處安身之所、一套全亞麻的嫁妝、一些可擺放在壁爐臺上的資歷證書,或是幾頭牛和一塊地,你便為婚姻做好了準備。

後來,在浪漫主義的影響下,這些具備實用價值的物質被認為過於唯利是圖,過於算計;於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轉移到情感質量上。情投意合成為重要指標;其中包括瞬間感受到尋獲心靈的伴侶,堅信對方可以完美地理解自己,以及確定自己再不願與其他人有肉體歡愛。

現在,他知道了,這些浪漫主義思想會造成災難。他的婚姻意願建立於一套完全不同的標準。他願意接納婚姻,是因為——開始羅列清單——他放棄了追求完美。

如果宣稱愛人“完美”,只意味著我們沒能瞭解他們。只有當一個人充分令我們失望過,我們才可以說,自己開始瞭解他們了。

然而,問題並不只在於他們。我們遇見的任何人都並非十全十美:列車上的陌生人、舊校友、新網友……所有這些人同樣會令我們失望。生活的種種真相已經扭曲人們的本性。沒有人能免於遭受傷害。我們(必然地)無法獲得理想的養育方式;我們以爭吵替代解釋;我們以嘮叨替代教導;我們以焦躁替代理性分析煩惱;我們謊言不斷,而且四下無端指責。

若秉持求全責備,我們必然絕無可能如願以償。所以,我們並無必要深入瞭解一個陌生人。他們惹人惱怒的具體方式並不會立刻顯露(也許要過上好幾年);就理論上而言,我們可以假設它從來都存在。

因此,選擇結婚物件,只是關乎選擇忍受何種痛苦,而不可自以為已覓得良方,可倖免於這愛情的固有法則。顯然,我們最終的宿命逃不開那個令我們夢魘連連的固定角色:“錯的人”。

然而,這不是災難。開明的愛情悲觀主義樸素地認為,一個人不可能滿足另一個人的所有需求。我們應該尋找方法調整自己,儘量溫柔、友好地面對與另一個不完美者共同生活的尷尬現實。如此,方可有一個“足夠好”的婚姻。

若要獲得這種認知,便有必要在婚前多一些戀愛經歷,其目的不在於藉此尋獲“對的人”,而在於有充分的機會去親身發現真相:這種人從來便不存在。細而觀之,人人都不免瑕疵。

拉比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他不再寄希望於自己可獲得充分的理解。

當我們體驗到被不同尋常的方式充分理解之際,便也是愛情滋生之時。戀人可捕捉我們的孤獨;我們無需解釋笑話的笑點;我們有著一致的喜惡;我們對於特別的性愛方式都興致勃勃。

但這無法持久。當戀人的理解力合理地窮盡之時,我們不應責備他們疏忽懈怠。他們並非不幸失職。他們只是無法透徹地領會我們;我們亦同樣如此。這不過稀疏平常之事,沒有人可以準確或完整地理解其他任何人。

拉比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他意識到自己的瘋狂。

若我們自視瘋狂,這極大地違背了人的本能。對自身而言,我們如此正常、如此友善。格格不入的都是他人……然而,有能力適時卸下防禦,感知和承認自己的瘋狂之處,這是成熟的起點。如果沒有定期深入地自我反思,便不會開啟自我認識。

拉比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他領悟到,不易相處的人,並非只有柯爾斯滕。

在這婚姻圍城中,他倆都是“苛責之輩”。雞毛蒜皮的瑣事,譬如家用供給、姻親齟齬、清潔輪班、聚會、雜貨採購……便可令他們勃然大怒。但這並非是對方之過,這是雙方共同的職責。婚姻是一種體制,任何一方都不可置身之外。

拉比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他已準備好去愛,而不是被愛。

在談及“愛”時,我們將它視作單一的、未分化的事物,但其實它包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被愛和愛。只有當我們樂於踐行後者,並且意識到我們有違常情地執念於前者是危險之舉時,我們方可步入婚姻。

年幼時,我們只知道“被愛”。這“被愛”貌似理所當然,實際卻大錯特錯。對幼童而言,父母天然該守護在側,時刻暖心而快樂地提供撫慰、引導、逗趣、餵食和清理。

我們將這種愛的觀念帶入到成年。長大成人後,我們希望繼續如此被服侍和溺愛。在內心隱秘的思維中,我們將戀人想象成可以預知我們所需、辨讀我們心靈,會忘我奉獻、妥帖安排一切。這貌似“浪漫”,實則充滿隱患。

拉比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他明白,性與愛並非總是密不可分。

從浪漫主義的觀點看,愛與性該當如影相隨。我們只有足夠強壯,可以應對充滿挫折的生活時,才算為婚姻做好了準備。

我們必須承認,婚外情該當被唾棄,因為任何一個受害者都不能倖免於這種徹底的傷害。這種毫無意義的冒險行為確實有摧毀一切的力量。婚外情的受害者不可能理解配偶在“背叛”時,在與一個陌生人的身體纏繞著躺在一起的幾個小時裡,心頭的所思所想。我們經常聽到配偶的辯解,但在內心,我們卻對一個結論十分肯定:那一刻,他們一心只想羞辱我們;消失殆盡的,既有他們所有的愛,也有我們給予他們的信任。堅持任何其他結論都是與事實背道而馳。

拉比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逢上心情大好時)他樂於接受教誨,並能心平氣和地指教別人。

當我們接受伴侶在諸多重要的領域比我們更聰明、更理性、更成熟時,我們就為婚姻做好了準備。我們會想以他們為榜樣。我們會對教誨心悅誠服。而在其他一些時候,我們會樂意做最好的為人師者,提出建議時,力戒吼叫,也不期待對方必然心領神會。人無完人,所以,互相教育實則是充滿愛心之舉。

拉比和柯爾斯滕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他們深深地意識到,彼此並不般配。

浪漫主義的婚姻觀,強調“合適人選”的重要性,它意味著有人贊同我們的趣味和價值觀。長遠來看,這種人並不存在。我們太豐富多樣,各具特性。沒有哪一種一致會持久存在。最適合的伴侶並不需要方方面面的志趣都碰巧相投,而是應該充滿智慧並且優雅地討論品味的差異。

“合適人選”的真正標誌,不是完美互補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異的能力。般配是愛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拉比準備好接納婚姻,是在於他對絕大多數愛情故事感到厭倦,在於電影和小說中的愛情版本與他的生活經驗很少匹配。

依據大多數愛情故事的標準,人們現實中的婚姻關係幾乎都是創傷累累,不如人意。分居和離婚經常不可避免地發生,已不足為奇。然而,需要當心的是,美學媒介常常誤導人,我們不要基於它們激發於人的種種期望,來評判我們的婚姻關係。錯誤的是藝術,而不是生活。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拍兩散,而是給自己講述更準確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會在開頭著墨過多,也不承諾全然的理解,而是努力化解矛盾,給我們指引一條悲傷卻又充滿希望的愛情之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狂野時代

一三五七九

夏日庭院(夏日的庭院)

湯本香樹實

殿下萬福

簫九六

食醫小店

菩提守望

一夜成了大富豪,前女友都氣瘋了

穿越星辰大海

桃運鄉村小仙醫

w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