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說“玉”,茶墨相:一本書帶你走進最地道的中國文人的生活世界,車前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是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但重在這個“美”上。就像天下文章轟然,能稱之為美文的只是晨星瑞芝。看來玉與石還是兩回事。所以有“玉石俱焚”的成語。白話裡,“玉石”兩字串聯一起;用作形容,又獨獨這塊“玉”了。貌美的人,可稱為“玉人”;吃醉了酒,醉得有樣子,可說是“玉山自倒”,這也是例證。儘管石品裡,有些價值並不比玉菲薄,如雞血,如田黃。

田黃石貴重得使一些印人都不敢輕易舉刀。先有這一份拘謹,怎能指望天馬行空呢?所以上乘的印章,石材往往很普遍,這是後話。

玉真是個好東西。

箋紙中有“玉版箋”,我極愛。韌性,一筆下去,暈化開來,在四周能結出絲絲入扣的毛邊。

蘇州評彈中有部很著名的長篇彈詞,叫《玉蜻蜓》,冬夜躲在被窩裡聽錄音,其樂融融,不知雪滿南山。當然不知,因為蘇州沒有南山。

但玉也並不是到處都行得通的,一如金錢。米芾拜石,風流痴絕。如果石換作玉,就失卻氣息,好像有點拜金主義味道。雖然金和玉常相提並論,俗話說“金玉良緣”,因為氣息不同,人的趣味也就千差萬別。

珠圓玉潤。唐朝的詩句中,“玉”字常常出現。那時的審美趣味就是“玉”的光澤與富態。金碧,青綠,輝煌,豪華。“藍田日暖玉生煙”,這是實在的玉;“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意象的玉。隨便翻開本唐詩集子,攜玉的詩人頻頻亮相。而到宋代,這類的句子就不多了,有好感的是黃庭堅這一句:“煩君便致蒼玉束”。這句詩精彩,但被修飾的卻是苦筍。宋人的審美趣味已轉入水墨、淺絳,已是趣味上的貧困,也可說成簡約。是“石”的審美趣味。對宋代詩風真正有影響的唐朝詩人,我以為是杜甫和韓愈——與朋友們講講笑話,我說就因為他們詩歌中都有幾塊了不起的“石頭”。杜甫《八陣圖》中“江流石不轉”,韓愈乾脆詩名就為《山石》。他們用力投石,直到宋代才問到路。許多東西都脫不了時間的玉成。又是一個“玉”字。

看著玉這般稀罕,直抱怨自己晚生:瞧,多氣派!先民們用玉斧伐柯,也不覺得奢侈。話說回來,玉無疑將會越來越稀罕的。因為它更是一種操守,所謂“風儀玉立”,所謂“一片冰心在玉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陣法能通天

八貝勒

規劃四合院:求你不要過來啊!

幸豐

月亮說它忘記了

獨木舟

我家娘子不是妖

極品豆芽

重生之激盪年華

皇家僱傭貓

震世游龍

讓我大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