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瞻眺,茶墨相:一本書帶你走進最地道的中國文人的生活世界,車前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鄉賢王寵,字履仁,據說二十七八歲後改字履吉(《瞻眺詩》帖上就是“王履吉印”),號雅宜山人,籍貫吳縣即今江蘇蘇州。他生於明弘治七年,卒於嘉靖十二年(1493—1533)。優秀藝術家四十歲前總很容易遭受不測,越是天才,這種可能性越大。中國典型的例子是李賀、王希孟,外國則有普希金、梵高等人。儘管王寵享年僅三十九歲,書法造詣卻已臻精深。一般說法,他尤精小楷。但我更喜歡他的行草,“飄如浮雲,矯如游龍”,覺得上可讀出“二王”風致,下可識見八大胎記。傑出者都是如此,有一種承先啟後的意味,既不是橫空出世,也不是到此為止——即走極端,使人難以為繼。像“鐵崖體”“亂石鋪街體”畢竟有點怪異。

行草《瞻眺詩》帖是王寵自寫的詩作(“曩歲遊過山漫有此作,殊愧拙陋。澱峰顧命錄出,執筆汗顏”),縱二九厘米,橫三八二厘米,三十歲時所書。

從整體而論,王寵吸收“二王”較多,尤重王羲之。但在創作過程中,他又很別出新意,變媚變逸為疏為飛。也可以這樣說,王寵誇張了王羲之的媚,使其為疏,誇張了他的逸,使其為飛。特別是飛,是王寵書法的最大特點,這在《瞻眺詩》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何為飛?“文之神妙,莫過於能飛。莊子之言鵬,曰:‘怒而飛’。今觀其文,無端而來,無端而去,殆得‘飛’之機者。”劉熙載這段文字移論王寵之書,也很貼切。

大凡學習王字,會解析出兩類書風,我概括為“求象”與“得意”之分。“求象”,即講究外氣,比較注重書寫時的那一刻情緒,屬於投入的範疇。而“得意”這類書風,強調意蘊、諧和與內心,在創作過程中對自我較為剋制,屬於觀審性的藝術行為。“求象”這一路數中,突出的書家有顏真卿、黃庭堅、徐渭等人。在“得意”這一路中成就傑出者為虞世南、米芾、董其昌他們。王寵書法,在“求象”與“得意”之間,偏於後者,它天真爛漫,神采照人,行雲流水,止於所止。

《瞻眺詩》帖近千字,一一讀來,不覺草率。王寵字型結構比較特別,緊湊、嚴謹,但每個字最後一筆的書寫,卻又十分放縱:頓時,使整個字彷彿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些點劃,特別是撇,初看上去總有種不太圓滿之感(這樣說也可,即有點毛病),但讓它置身於具體一個字裡,就覺得這種處理有點鐵成金之妙。這些點劃使整個字形成對立,又與這個字成為整體,這樣,內部就有很好的張力。一個字,如每個點劃都很圓滿,反而平庸。一個字,有些敗筆(嚴格說是一些恰到好處的敗筆),反而有趣。但這又是最做作不得的。出乎自然的東西才會合乎自然。在字型結構上,王寵非常關注橫與捺。因為橫決定這字的大致形態,王寵一般使其往右上升騰,而捺則使這個字產生變化,它一般是朝右下捺去,氣又貫向左面。這樣,有意無意之間,構成圓的意味。

王寵在《瞻眺詩》帖中所呈現出的筆法,似乎預示八大山人書法將要產生,即一根線條在執行之中的變化不是太大,無頭無尾的樣子;轉折之處,如捏念珠。後來八大山人更發展了這點,俗話所說的以禿為美。禿即是幾無頓挫而多平直。把筆法的微妙與豐富蘊含在爽潔與不多餘之中——以寧靜之心剋制手腕的運動。八大山人完成王寵的事業,又對弘一法師的書法產生影響。通觀王寵《瞻眺詩》帖,我覺得章法上較為平常,古時大多數書家都是這般:只求貫氣即行。而在章法上饒多機趣與奇趣的,反而是一些文人與畫家們的書法作品。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總裁的葬心前妻

憶昔顏

靠一口仙氣混娛樂圈

撿枝

怪物實驗室

抹茶麵巾卷

四合院:我退休老頭,截胡秦淮茹

三皮好難

扮演塔寨東叔賣冰糖,戲假成真了

李巨愛吃土豆安

超級兵王俏總裁

梵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