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金聖嘆剩,茶墨相:一本書帶你走進最地道的中國文人的生活世界,車前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聖嘆的“聖”,我常常看作“剩”的諧音。金“剩”嘆:姓金的這個人有如此才華,卻只“剩”嘆氣的份。這是不幸,也是大幸,畢竟他嘆出的一口氣到現在還沒消失,剩下點什麼。這是此文題目由來。

金聖嘆,我大概十歲左右知道這個名字。那時候,擅說《三國》的張國良先生,常來我家與我父親對飲,有一次,張先生微醉,和我說起金聖嘆。他說:“弟弟,金聖嘆這個人你應該曉得,是個奇人。”說罷,朗聲念出一首他的斷頭詩。這首詩當然是偽作,但有人為他作偽,那麼,這個人肯定有點名堂。後來我上小學三四年級,批《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金聖嘆也被露了幾回面。再後來,讀到《杜詩解》,方對他有個初步瞭解。

金聖嘆而有關他的文字,前人當推廖燕《金聖嘆先生傳》為第一,中有“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好飲酒,善衡文評書,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這幾句。特別“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這一句,許多年來,一直激勵我的詩歌寫作。

金聖嘆評點不少書籍,他把《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滸傳》和《西廂記》稱為“六才子書”。這“才子”非“才子佳人”的“才子”,含有“人才”之意——是以後龔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先聲。這樣稱謂,自有痛惜和呼喚的意味。金聖嘆正因為從此出發,所以相容幷蓄。當然,也是他本身思想和觀念上的雜亂與矛盾。《史記》與《西廂記》並列,實在大膽,也實在有見識。《西廂記》就是一部情感“史記”,是正史,非野史——並無狎暱。但《莊子》與《杜工部集》區別實在太大,一出一入。由此看來,明清時期中國文人的心態最為複雜,不是“出”與“入”所能解脫。做官不成,做隱士也不成,開始實際,或者說現實起來——就做個讀書人。只是金聖嘆並不安分,評點《離騷》和《水滸傳》,不僅僅是兩本書的讀後感,還是他心路歷程。依我看來,除了學術,還有金聖嘆的心術:忠臣難做,不如做個叛徒。當然,這叛徒本質上還是一個忠臣。歷代忠臣,不可只看作是忠君,否則就小看他們了。忠臣實在是在忠於他們自己所參與和制定的文化規則。

金聖嘆“六才子書”,他之所以選擇這六部書,細細想去,十分微妙。

金聖嘆的確是個奇人,但我更目為怪才。人才每個時代都有,但在不同時代,會成就不同“才幹”,如在開明之處,就是俊雄之才。而金聖嘆到金聖嘆所處的環境,只得一怪為才了。怪才出現和多出怪才,只能說明這個時代的黑暗和兇險。從金聖嘆軼事來看,中國社會到金聖嘆前後,已是真正的窮途末路,即使有明君,也無濟於事。所以,金聖嘆的呼喚又有何用?只能作為個人覺醒的夢魘。

金聖嘆軼事裡,我對他和歸莊的關係尤為關注。歸莊高士,我曾見過他的一幅墨竹圖,如果胸中沒有一點氣象,畫不出來。但恰恰是他極力詆譭金聖嘆。這絕不是文人相輕,從中,也能體會到傳統文化中的殺機。非一言所能蔽之,到此為止。

金聖嘆軼事的高潮誠然是哭廟,但我覺得不是他的精彩之處。因為一個像金聖嘆這樣的讀書人是本不企求什麼高潮的,如他自己所言:“斫頭最是苦事,不意於無意中得之。”真是無奈。明清兩朝,我覺得這兩個人物可歸於一類,即徐渭和金聖嘆。徐渭一生處處“高潮”,卻活得很長,這是奇蹟。金聖嘆才有“高潮”,就被殺了頭,這真是無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短道速滑]從學霸到冬奧冠軍

天予昭暉

我的戰神女婿

喜歡吃生菜

法相寶身

鴨脖老祖

女賓

西蒙娜·德·波伏瓦

地球第一聖地

大山放牛娃

陰陽家傳說

作家P6kb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