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9章 電動重卡,大國軍艦,華東之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電動汽車來說,至少需要兩臺輪轂電機,每臺7o千瓦,這就是14o千瓦,動力已經夠高效能轎車級別了,如果普通的家用車,動力減半都可以,這樣輪轂只需要增重五千克就行,這點重量對於車輪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趙剛繼續介紹。

“你們的工作很出色!你們是怎麼實現這種效能的?”

“我們現在的電動汽車使用的是永磁同步電機,這種電機的轉子是用強磁性材料做成的,這種材料的機械強度低,旋轉度快了就會解體,所以,我們研究了全新的材料,提高了轉子的機械強度,讓它在十萬轉的時候也不會解體。同時,我們還用上了航空動機的懸浮軸承,滿足高轉的需要。”

說起這些來,趙剛滔滔不絕。

“也就是說,我們在電動汽車方面,是向著降低重量,提高轉,走輪轂電機的方向展的?”秦濤問道。

“這只是其中一條技術路線。”趙剛說道:“我們還有另一條技術路線,您已經提出來了,在國外的礦山中需要大量的電動車輛,所以,我們還打造了一款專門給重卡以及其他車輛使用的大型車用電機。”

重卡?

這下秦濤就更是震驚了,沒錯,他的確是提出來過,但是提出來之後就忘記了,哪裡想到,這邊居然已經開始研究了!

“已經有成果了嗎?我能去看看嗎?”秦濤早就把來這裡的目的給忘記了,阿列克謝耶娃雖然也跟著他一起過來了,但是看到他熱情如此高漲,當然也不能掃了他的興趣,於是跟著趙玲等人一起,來到了金太陽公司的研部門。

金太陽公司的規模早就擴大了很多倍,還有了專門的電動汽車生產廠,研部門裡面也在同時進行著多個專案,非常熱鬧。

在其中一個車間裡,出現了一輛高大的重型卡車。

車頭側面呈現一個菱形,整個造型有稜有角,車窗不是很大,後面的臥鋪更是狹窄,只要看到這種卡車,所有熟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斯太爾!

秦濤當然也不例外:“你們用斯太爾來改進的嗎?”

“不,這不是斯太爾,這是我們的奧龍。”一名正在車子上面忙碌的技術人員說道。

奧龍?這分明就是斯太爾啊。

這名技術人員跳了下來:“以前的時候,我們的確在生產斯太爾卡車,但是兩千年之後,我們就只生產奧龍了,不過我們可以肯定,只有我們的陝汽才是最正宗的。”

秦濤反應過來:“分家了?”

這是一段讓人感慨的歷史。

在八十年代,國內為了改變缺乏重卡的歷史,開始去國外考察,最先看上的是賓士,可惜賓士不鳥東方,於是,找到了名不經傳的斯太爾,事實證明,這是非常務實的,從此,斯太爾卡車在東方生根芽,結出了累累碩果。

當時引進之後,原本打算組建三汽,但是後來沒搞,分給了當時搞重汽的三個廠商,大傢伙都是兄弟單位,一起聯合搞吧,於是成立了重汽聯營公司,一起消化吸收斯太爾技術。

不過,進入九十年代,由於競爭太厲害,彼此之間的矛盾是越來越大,到了兩千年的時候,三家正式分開。

要說規模,還是黃河廠最牛,但是要說質量的話,陝汽一直都沒有服輸過,他們濰柴動機、法士特變箱、漢德車橋,這些技術加持在一起,絕對的結實耐用。

不過,他們生產的斯太爾不能再叫斯太爾了,這個商標被黃河廠給搶了,所以他們就打造了德龍。

眼前的這輛車,就是地地道道的德龍卡車,在車頭的正面,陝汽德龍的標誌閃閃光。

“是的,黃河廠現在和濰柴鬧翻了,連個動機都沒有,咱們陝汽才是最牛的,而且,咱們也向前看,聽說要搞電動卡車,咱們就過來湊個熱鬧了。”

生產汽車的資質是很難獲得的,金太陽公司用了很長時間才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過依舊是隻能生產乘用車,無法生產商用車。而且,商用車的技術需要另起爐灶,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和國內的重卡生產廠一起聯合搞開,就成了一個捷徑,陝汽第一個找上來,於是就在德龍的基礎上改了。

這輛車的車頭部分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將原本動機的地方去掉,把動機改成電機,繼續驅動後面的變箱,帶動傳動軸,傳動到尾部。

當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秦濤有些無奈地搖頭,這種設計,還相當於是最原始的電動卡車,油改電啊。

“這種設計太落後了。”秦濤搖頭:“電動機的體積並不大,根本就佔據不了駕駛室下面這麼大的空間,而且,後面還需要有傳動軸傳遞動力,現在這輛是牽引車,傳動軸還不是很長,如果要是普通的載貨汽車,傳動軸很長,這上面必然會造成動力損失。”

“是啊,秦總,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我們現在沒有精力研製輪轂電機,所以不能著急,得慢慢來啊。”趙剛說道。

“電動重卡的確需要變箱,但是並不需要燃油車時代的這種多檔位變箱,有四個檔位就足夠了,畢竟我們電動機的轉很寬泛,而且,我們還可以搞電控系統,也就是自動變箱,不用駕駛員手動操作,否則培訓起來難度太大了。”

這個時代的重卡,最低也是個9擋變箱,多的就是12檔,甚至16檔,畢竟動機的轉就是兩三千轉,經濟轉區間就是幾百轉,所以得有多檔位變箱,讓動機時刻工作在最佳經濟區間。

但是,電動機就不用了,這東西動輒就是上萬轉,轎車根本就不需要變箱,重卡為了過載起步等等,可以加個變箱,但是有四個檔位就足夠了,根本就用不了這麼多檔位,純粹就是浪費。

“然後,可以把電動機、變箱一起整合到車橋上。”秦濤說道:“這樣搞一體化的動力系統,才是最合適的。”

剛剛反駁秦濤的那名陝汽的技術人員也睜大了眼睛:“是啊,如果搞成一體的,那的確就方便多了,加齒輪油也只需要加一種!您的建議很好,對於其他方面,還有什麼建議嗎?”

秦濤看向了駕駛室後面焊起來的鐵架子:“你們是打算把電池包放在駕駛室後面嗎?”

“是的。”

“這個是不合適的,我建議放在底盤上,油箱的位置,甚至是原來動機的位置都可以,這樣一旦遇到事故,駕駛室還可以整體後移。”

重卡一旦生事故是很可怕的,所以,也就練就了一個絕活:整體後移,駕駛室是兩點或者四點懸浮的,劇烈的撞擊下,這四個點同時斷裂,整體後移,就保證了駕駛室內人員的安全。

但是到了天然氣車時代,後面加了個氣罐,這種保命的方式就用不上了,再後來,電動汽車也這麼搞,就更不行了。

還是放到底盤上更合適,這樣一來,就成了專門的電動卡車佈局,而不是原本的油改電了。

“秦總,您說的這些都需要專門研,我們根本就來不及啊,現在我們是打算一年之內就把電動重卡出口給相關客戶,哪裡來得及研這些。”

“出口?”秦濤立刻點頭:“出口就無所謂了,自用的必須要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至尊九皇子

王左中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