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擬輓歌辭(其三),陶淵明,陳橋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題解

《擬輓歌辭》共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文選》只收錄此首,題《輓歌詩》。“輓歌”是古代用於喪葬的歌。此首通篇寫送殯下葬的過程。

陶淵明究竟只活了五十幾歲(梁啟超、古直兩家之說),還是活到了六十三歲(《宋書》本傳及顏延之《陶徵士誄》等的說法),至今學界尚爭議不休。因此,這組詩是否系臨終前絕筆,也就有了分歧意見。近人逯欽立《陶淵明事蹟詩文系年》持非臨終絕筆說,認為陶活了六十三歲,而在五十一歲時大病幾乎死去,《輓歌詩》就是這時寫的。此說影響較大。

魏晉文人有自挽習氣,就是替自己寫輓歌,並且不一定要到臨終時寫。元代李公煥引趙泉山之語:“晉桓伊善輓歌,庾晞亦喜為輓歌,每自搖大鈴為唱,使左右齊和。袁山松遇出遊,則好令左右作輓歌。類皆一時名流達士,習尚如此。非如今之人,例以為悼亡之語而惡言之也。” (《箋註陶淵明集》)袁山松事也見於《世說新語·任誕》:“張湛好於齋前種松柏。時袁山松出遊,每好令左右作輓歌。時人謂‘張屋下陳屍,袁道上行殯’。”陶淵明為自己寫輓歌辭,既是這種名士行徑的流風遺響,也是出於他對生死問題的嚴肅考慮。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311I03.jpg" />

擬輓歌辭(其三) 詩意圖 汪國新 繪

句解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擬輓歌辭》三首前後銜接,用的是不明顯的頂針續麻手法。第二首臨結尾說:“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此篇即從“荒草”寫起。茫茫荒草,蕭蕭白楊,點出墓地的背景,烘托出下文所寫悽慘氣氛。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嚴霜”,寒霜。此句點明季節,並寫送葬情狀。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嶢

“嶣嶢”,高聳的樣子。在那荒郊野外,四處都沒有人居住,只有一座座墳墓高高聳立。這兩句寫墓地實況,說明自己死後,也只能與鬼為鄰了。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這悲悽景象彷彿使馬匹都受到感染,它們仰天悲鳴不已。秋風更是吹得蕭蕭索索。一句寫“馬”,一句寫“風”,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繪出來,雖僅點到為止,卻歷歷如畫。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詩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營造的悲哀氛圍之中,不禁浮想聯翩。墓室一閉,人鬼殊途,從此再也不會有陽光燦爛的早晨了。這與第二首結尾兩句“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相呼應。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以上還只是寫殯葬時的種種現象。作者接著把“千年”句重複一次,點出“賢達無奈何”這一層意思,把他所關注的生死觀正面表達出來。不論怎樣曠達的賢士達人,對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規律也無能為力。但他這樣說,並非抱著消極的想法,而是因為他勘得破、看得透這一終極問題。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向來”,剛才。剛才來送殯的人,一俟棺入墓穴,幽室永閉,便自然而然紛紛散去,各自回家。這與第二首結尾寫死者永不能回家(“歸來良未央”)又遙相對照。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家人親眷,因為與自己的關係比較親密,想到死者可能還會有點兒難過;而那些關係並不直接、並不親密的人,則很快把死者忘掉,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了。這兩句是識透人生真諦後的感慨。《論語·述而》:“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孔子某一天如果參加了別人的喪禮,為悼念死者哭泣過,那麼他這一天都不會再唱歌。孔子這樣做,是一個有教養的人訴諸理性的表現。如果是一般的人,為人送葬不過是禮節性的周旋應酬,從感情上說,本沒有什麼悲傷,只要葬禮一完,自然可以唱歌或做其它事情。陶淵明對這種人情世俗已看透、想通,於是反用《論語》之意,直截了當地把一般人的想法和表現都如實寫了出來,捅破了這層窗紙。這才是作者思想上真正達觀而毫無矯飾的地方。陶之可貴處正在於此。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人死之後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不過是將自己的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同山丘的泥土一樣,慢慢地化作塵埃。在佛教輪迴觀念大為流行的晉宋之交,陶淵明這樣樸素達觀的人生觀確實難能可貴。他是真正能勘破生死關者,一再宣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形景神·神釋》),該死的時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顧慮。詩人將無限的感傷歸結為一種唯物、達觀的態度。當然誰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能從這沉重的生死問題中解脫出來。

評解

《擬輓歌辭》三首全是設想之辭,或設想自己死後的情況與心情,或以第三者眼光觀察死後的自己以及周圍的人事,而自身這一主體反而客觀化,構思巧妙之極。此首寫送殯與埋葬,著重想象自己被埋葬後獨宿荒郊之寂寞。詩後六句觀察人情世態透徹,筆墨冷峻、率直、深刻。藝術上的創新又以思想上的洞明透徹為基礎,遂出現這樣新奇而又真實、既現實又浪漫的作品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我靠抄書成了全球首富

越過山丘

超級女神護花系統

公子柳

南江十七夏

玖月晞

升遷太難?不如安心乾點實事

這肉有毒

怒江之戰1

南派三叔

從今天開始當首富

齊州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