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画大饼结束
商户子的眼睛锃光发亮,胤礽甚至觉得帐内多了好几盏灯,他们的目光实在太亮。不由在心里给霍不屈点了个赞,问他还真给问对了。在场的人,没有人不在意前程。
不过他还是调动所有的精神力去感知,尽量记下眼神清明和刚才因为他那番像父亲一样关心学子的话而有所有触动的人,身为大清的太子,给几个人一份前程再容易不过。但是给谁前程,就需要好好估量,学堂是十分重视的地方,可不允许变成蝇营狗苟一味钻营前程的场所。
胤礽开始绘制蓝图:“说到前程,就离不开涨俸禄,所有人,干够五年,月钱都会增加一到三两,这个根据五年内的评估来决定。提前申明,如果过于恶劣,不好好教书育人或者给学子们教导不好的东西,于大清有害的东西,别说涨月钱,轻则赶走,重则治罪!”
大家伙儿为什么都关注前程,有的人想做官,有的人想光耀门楣,但更多人还是希望伴随而来更多的钱财。教书,当然不会有太多钱财,但他也愿意让先生们能够通过教书生活得体面光鲜。人都是先敬罗衫后敬人,学子们心智不成熟,要是先生们生活落魄,恐怕少不得被他们嘲笑。
“此外,学堂也需要山长、执教等管理职位,这些人都会从你们当中选出来。”学堂
光是学生上万人,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展成官学,如果能在里面占据一个管理职位,可谓不是官也是官了。所有人都心动起来,山长,谁不想当?不想当山长的可不是好先生。
哪怕最淡泊名利的人也愿意当学堂山长。
“其次,我也会不定期将优异者推荐入朝,在此期间,想要自己参加科举的我也支持,并不会反对,但要提前安排好工作,不能因为科举就丢下学子们不管。”胤礽又抛出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大清入朝为官有三种形势:一个自然是最正统的科举取士;一个则是由八旗定期推荐入朝;还有一个就是买官。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因为名望入皇上耳朵里,直接被提拔为官,不过这个可能性太小了,一般不作考虑。
如今,他们比别人又多了一个机会,只要在学堂表现好就有可能被太子推举入朝。等于他们的靠山就是太子本人,甚至背后的镶红旗,且还能一面教书一面继续温习功课以待日后科举。两不耽误,很多人都心动了。
胤礽见他们闪烁地目光,心中满意,要的就是这种士气,与其一再强调他们必须如何尽忠,不如给他们画好大饼,凭实力分饼。他继续往下画:“另外,我想说的是,不管你们走到哪一步,只要用心教书,用心对待学子,大学堂也不会辜负你们。只要在大学堂教书20年,你们和你们的子女将
会成为镶红旗的一份子,也就是说,镶红旗欢迎你们的加入。”
最后一条几乎是一个震天大雷,轰得在场人神魂不定,获得旗籍,也就是说他们不但将在身份上发生转变,就是后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学习好,有机会入官学毕业直接被推举入朝,学习不好,也可以好生操练,有机会挑上甲当兵吃粮,未必没有机会升官,再不济,还能子承父业继续在大学堂当先生,前途也不错。
没有人对这一条不心热,哪怕最不缺钱的商户子,他们不缺钱,缺得是身份地位。况且经商看上去家财万贯,但随时都有可能赔出去,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他们手上的钱都是带毛的钱,保不齐他们一辈子富裕,子孙沦落成乞丐,哪里有当旗人稳妥。
只要有了旗人一层身份,相当于给子孙挣了个铁饭碗。
就连祁坤也心动起来,大清的汉军旗基本都是前明时期投降的兵将,亦或是俘虏过去当了包衣,后期立功被抬了旗。可以说,旗人的大门早就对普通汉人关上了,谁知道,居然又被太子给开了一道口子。
纵然,当了旗人后女儿必须要参加选秀,否则不许婚配,儿子年满十六岁只要不是在官学读书就必须比丁,比上丁就得一直当兵直到六十岁,或者伤残。但所有人都趋向于稳定生活,当旗人没有什么不好的,说句难听的,万一女儿所嫁非人,
也不怕陪了大笔嫁妆最后还被女婿把自己闺女卖人做妾,旗内婚前对男女双方家庭一层层追溯到三四代以上的登记可不是开玩笑的,就是寡妇改嫁还要经过佐领批准,后续更是三年一比丁,对夫妻双方还会继续登记。虽然说对人口管理过于严苛,但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一种保护。
“愿为太子爷效死!”轰然一声,在场的所有文先生齐齐跪地叩首,来之前,他们中绝大多数只当是一个不错的活计,日后还是抱着把主要精力放在科举上。此时,他们却都改变了主意,比起科举,好好教书才是他们最好的前途。科举就是为了做官,庸俗点是为了自己,高大点是为了当父母官为百姓做主。但他们现在教导学子,并不比当父母官差到哪里去,百年树人。
他们教导说不定就是日后为民做主的好官。
祁坤都忍不住想问一句他们在学堂里的大夫算不算一份子?不过祁嘉钊已经替他问了出来,等众人起身还沉浸在欢喜中时:“太子殿下,学堂的大夫也能一样吗?”
他觉得自己不想好好学医子承父业当御医了。
胤礽愣了愣,说:“对了,我倒是忘记了,大夫不但要定期给学堂所有人诊脉、检查身体、看病,还需要授课,传授女学生一些基础医学知识。女孩子早晚要为人母,照顾孩子,学点医有好处。”
再离经叛道的话众人都听到了,此时听到
让女学生学医,倒也没有人反对。国人都是实用主义者,除非老古板,绝大多数人对传授女子医术其实并不排斥,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有多爱生病,有一个懂医的母亲就太重要了。想当然,他们支持女子学医,却不见得支持女子行医。
行医就少不得出诊,一个女子跑到别人家里,发生什么事想求助都没有办法。
“所以,大夫也是先生,在我的范围内。”
祁嘉钊不由看向了他爹祁坤,眼神里的意思明晃晃的,他医术学成后就不去太医院了,当太医有什么好?整天提心吊胆,给妃子看病遇到矫情的还要悬丝诊脉,那玩意儿能准吗?逼得太医只能贿赂那些妃子身边的宫女太监,提前打听清楚妃子的身体情况,每句话斟酌斟酌再斟酌。
看的病不严重,人快要累死了。
最关键的是,在太医院纵然能接触到许多好药,但是接触的病患太少,脉案也少,和他成为一代名医的志向相悖。只是以前也没有更好的路子,御医,就是医者的顶尖了,以前他没的选择。人往高处走,总不能放弃御医在民间当普通大夫。但是太子给的出路细想和御医相比也不差,少了头衔却也是为子孙计,且在镶红旗内想当御医难度可比普通大夫要容易。
祁坤微不可查冲着他点了点头,祁嘉钊也跟着高兴起来,想当然,他高兴地还有点早,现在的他还是一名医学生,
刚拜师同仁堂的乐显扬,离独当一面的大夫还有十数年时间。
除了先生们,胤礽也没有忘记杂役和女工们:“你们虽然不是先生,却也是学堂的一份子,虽然我无法对你们保证其他方面,但看病吃饭和四季衣裳也是一样的,都不用你们额外出钱。另外,月钱也是每干够五年在现有月钱上增长15%,优异者提拔为后勤主管。”
杂役和女工们也跟着欣喜起来,本来被叫来已经走个形势,哪里想到还能听到自己也会涨月钱的好消息,登时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开始好好表现一番。
在众人欢欣雀跃最终安静之后,一场会议来到了最后时刻。
“最后,我得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和我志同道合,感谢你们未来无私的付出。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让大清再也没有一个文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镶红旗的大学堂仅仅是一个开始,只有大家攒着劲一起使,才能积累下更多经验,让大清彻底没有文盲!我们的目标是,让大清再也没有文盲!”
众人愕然,此时才知道胤礽的目标有多么大,消灭文盲,人分上智和下愚,那些愚者如何教得会?太子怎么敢想?
不过因为之前胤礽画饼画得太成功,即使觉得不可能真正让所有人都识字,仍然硬着头皮跟着胤礽喊起了口号。喊吧,喊吧,还
真有人喊着喊着自己也相信了。或许,大清真的有一天会没有文盲,至少镶红旗13万人努力一把还是能够实现的。
很多读书人,都有着一种常人不具备的单纯特质,他们相信信念,相信仁义礼智信,将这些传达给所有人不就是他们所谓的教化吗?
慢慢地,越来越多人把口号当了真,开始思索如何教学才能让更多人识字。
“翰林院正在研究拼音,用一个个单音组合起来形成汉字的标准注音,那时普及教育指日可待。”胤礽给众人打完气,结束了画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