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太子是雄虫[清] > 第 200 章(第1页)

第 200 章(第1页)

200、好消息

康熙知道铁甲船的好,并且也清楚现在的大清有实力给水师的船只上装上钢板,但他目前手里没有钱:“如果李光地他们能拿回来大笔银钱,就装。”

他将希望寄托在李光地和陈继声身上。

远在海外,海外办事处已经开起来了,和康熙预想的和平进程不太一样,因为有西洋势力插入,李光地只好开着水师和对方进行了一系列亲切友好的交流,总算在吕宋等地安定下来。

“不知道皇上会不会责怪我们无端引起纷争。”施琅比较谨慎。

李光地无语地看着自己的老乡,打仗时就属他冲在最前头,看到财物就属他眼睛最亮。

“只要我们带回去足够多的银钱就不会,还有,给下面人都吃饱了,他们捅出去也是麻烦事。”李光地说道,“他们远道而来,短时间内不会来招惹我们。”

施琅叹了一口气:“只是这事收尾没那么简单,我现在算是知道了,他们哪里是在买官,根本就是在买护身符。”

因为和西洋人的友好交流,海外办事处一开张就被挤满了,不少在当地安家数代的华人捧着银子买大清的官。他们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为的不是衣锦还乡,在外漂流太久,家乡已经很难触动他们。衣锦还乡,也得老家有自己认识的人,可他们老家哪里还有认识的人。

他们想要的是朝廷水师

在当地驻扎,为他们做主。

好歹,清朝的水师对他们还算不错,就算想掏他们口袋里的钱还会拿一个官位来换,不像那些西洋人的嘴脸。

李光地也是叹息:“谁说不是呢,我会上折子给皇上,让他考虑一下驻军的问题。朝廷不可能只有现在缺钱……”

维护好一条能够快速兑现财富的渠道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维护,可就没有下一回了。善于捡漏的大清很是明白这一点,捡漏不容易,但是要守住漏更不容易。

他们能守住江山,也能明白这个道理,至少目前宝座上的帝王是明白的。

“话说回来,当初还真没有想到罐头如此重要。”李光地调转话题,罐头发挥的作用着实出乎他的预料,还有保质期,也长得吓人。

至今,打开罐头还能吃。

当地不少人家都在跑海,知道后,仅仅为了一个罐头就愿意捧着大把银钱来买这份手艺。基本上商路都处于几家垄断状态,想要挣得更多就需要开拓新市场。

海上开拓新市场意味着开发出新的航线,新航线随时可能迷航,罐头当然不能解决迷航遇到的所有问题,但也能解决很大的问题了。长期不吃蔬果,会死人的,这也是航海人最害怕的一点。

还没开始正式卖官,已经有不少人过来打探罐头制作问题了,光靠卖这个就能卖一大笔钱。

“对了,给太子多做一些蔬菜类的罐头,吕宋芒果不错,

就是椰子不知道怎么弄啊!”李光地很看重到时候给皇上带回去的土特产。

芒果按照普通罐头模式加工就可以,椰子怎么搞,让他头大。

“早知道带几个研究吃食的女人过来了,这东西,只有她们能想出法子来。”施琅回应,因为罐头是女人弄出来的,想当然,他认为椰子如何做成罐头也得女人来。

李光地无语,好厨子都是男人,他就不信重赏下去,船上的伙夫研究不出来。

倒是陈继声见这个话题自己还算熟悉,插入进来:“其实椰子油也很不错的,晚上用椰子油按摩头顶,第二天洗掉,头发又黑又亮,还不容易秃顶。”

李光地和施琅两个男人顿时望了过来,大感兴趣。

秃顶,虽然大清的发型对秃顶很好友,可是他们还是很需要的,不然别人的头顶都有一层黑茬子,就他们滑溜得和剥了壳的鸡蛋似的,一旦没有帽子,人群中不那么好看。再说,其实现在大清对发型已经抓得不那么严了,太子带头不讲规矩,留头发,其他人小小试探跟着留了一下,也没人拿这个说事。

就连一直针对胤礽的丹臻,也没有用胤礽的发型来说事,皇上的意思大家都能看出来,祖宗家法摆着大家都不会上去触眉头。剃发令是多尔衮提出来的,现在的皇上不至于和顺治一样非要和多尔衮逆着来,却也从来没有认同过多尔衮。何必旧事重提,令皇上

厌烦。

却说胤礽和胤褆入了宗学,那些长期肚子痛的宗室子们不得不病体痊愈也来到学堂中,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他们现在尚且不知道胤礽的全部计划,光是来了一个镇山太岁和一个小钻风就让人头疼了。

“干嘛不直接颁布,以后袭爵就日常成绩和考核。”胤褆不解。

胤礽白了一眼对方:“你看外头的杨柳。”

胤褆挠了挠后脑勺:“杨柳有什么好看的?小桃子会用柳条编蝈蝈,你要不要?”

“你看春天杨柳发芽先从末梢发,就是防着倒春寒伤及根本,先用末梢打头阵试探试探,就算被春寒损伤也无所谓。”胤礽觉得他大哥真的没啥脑子,只知道玩。

“好像是哦!”胤褆继续挠着后脑勺,“所以你要先开设戏剧欣赏课吊着他们?”

说到这里,他的嘴不禁咧到耳朵根,戏剧欣赏课他喜欢,要是不让那些宗室子一起就更妙了,就是馋他们。可惜,只能想一想。

“是的。”胤礽不想给胤褆说太多,这家伙有时候嘴巴漏。

先施恩,他们领了恩惠,自己再开设考核之类面对的排斥就小很多了。

一群哭丧着脸的宗室子进入学堂,在看到胤礽时,脸上才勉强挂上了一丝笑意。出门前,他们看被家里千叮万嘱,一定要趁着和太子同窗时,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虽然有人反对,但绝大多数人还是默认胤礽会成为大清未来的帝王。

室子已经属于极会投胎的那一波人,但是他们还是希望能够过得更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