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成来找阿玛说什么事?
”康熙问。
胤礽见康熙将留在自己身上“我今天对大禹有了全新的理解。”
康熙不解:“你什么又看《大禹谟》了?”
胤礽虽然去宗学上学,可是功课还是在康熙的掌握之中,最近没有《大禹谟》的内容。好端端怎么突然又说起了大禹,凡事都有个根由。
“不是,是,反正就是一个人和我说了她的新发现,儿子觉得十分有道理。”他将霍折的话加上自己的理解细细和康熙说了一遍,声音清亮,里屋的卫氏听得清清楚楚。
她是宫女,进宫之前却也是官家小姐,有一点政治素养,竟然将胤礽的话给听进去了。心中惊叹不已,太子小小年纪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可怕。
想着想着,怀中的孩子搂着有点紧,小八大哭了起来。
康熙回过神,他也被胤礽的观点给惊住了,甚至也听进去了一些。随即,听到八儿子的哭声,笑道:“这会子头发应该干了,抱出来吧!”
然后对胤礽说道:“你给小七取了名字,不如也给小八起一个?”
小八的生母卫氏不赶巧,前头两次晋封都没赶上,只是个常在,本来生了个儿子他是要和戴佳氏一样封个贵人的。偏偏今年打败了三藩,宫里势必要大肆庆祝,后妃集体晋封。不可能一下子给卫氏升两级,不然后宫就不好管理了。
所以只能委屈卫氏,只跟着大家一起晋封一级。
让保成给小八起个名字,以他护短
的模样,等于变相给卫氏母子一定补偿了。人还是要看以后,保成是太子,大清未来的帝王,早早把小八绑在储君的船上,无疑是一份长远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可卫氏自己晋升一级更有份量。
“我?”
胤礽看了看四周,这是延禧宫,里面生的小阿哥默认由主位娘娘带,小八肯定和老大关系更亲近,让他给起名字不是难为小八吗?
“怎么?你一时想不出好名字?”康熙刺激儿子。
“我怎么可能想不出来。”胤礽噘嘴,在屋里背着手走了一圈,“有了,禩,三藩之乱已经平息,正好要旌祀,就叫胤禩。”
禩是祀的异体字,他特地在康熙手上写了一遍。
上田下共,组成了一个异字,康熙立刻明白过来,保成是一语双关,表示小八离开生母身边的意思,同时,也是优异之意。
“好,这个字倒是极贴切。”康熙点头,他也说不出哪里不好,就是让他自己想,最后可能也就想到这个字。
可怜的小八,卫氏不像乌雅氏,早就生了一个四阿哥,生下小六后因为补偿虽然还是贵人,却已经领了嫔位的俸银两年时间,默认为永和宫的主位。相当于提前晋封过,今年再跟着一起晋封,也能直接到妃位。
也不像小七,因为腿有残疾被特许留在生母身边。
小八健□□母位置太低,又恰逢新一轮大封后宫,无法连升两级,想要等到下一回晋升,还
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就是再有集体晋封的时候,连续两次晋封的妃嫔他也要空上一期才行,后宫需要平衡,他不能打破自己制定的平衡规则。
里面,卫氏听到后,忙又让一个贴身嬷嬷出来替他谢过康熙和胤礽,表达了对这个名字的喜爱。
胤礽闻言,嘴角不禁上勾起来,对卫氏的欣赏表示满意。
他想一个合适的名字可不容易,谁让他阿玛闲的没事干,不但卡死了一个胤字,还把后面一个字卡死了偏旁。示字旁的字可不多,还要有意义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期待,真的好难。
“阿玛,你什么把数学提上来,科举光考四书五经可不行啊!”胤礽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上,他匆匆赶来就是觉得数学才是大清的根基,轻忽不得。
康熙听了,头疼。
胤礽的话他倒是听进去几分,可是科举考什么不是他说了算。
“此事不宜急于一时,慢慢来吧!”康熙只好说道。
胤礽撅起了嘴:“增加一门考试内容而已。”
康熙想要解释,话到嘴边,止住了,而是说:“你陪阿玛去御花园走一走。”
“这个时候?”胤礽往外看了看,他来时日头已经西陲,这会子全都黑了,黑天黑地的去御花园干什么?大晚上的,花都谢了,过去看什么?
“对,就是现在。”康熙点头。
他让胤礽看得自然不是花,而是另有其他东西,能够给太子以启发。很多道理其实就在自然
中,他不可能把所有道理揉碎了教导,需要教会太子从自然中自己悟道。
能否悟道,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决定了人的心灵能不能成长完整。很多人,一把年纪了,可做人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少年时代,没有半分长进,就是因为少年时期有人给他把道理讲透,成年了,没人讲,不会悟道,就只能停留在那个时期。
然而,人们对于少年和成人的包容是不一样的。
少年,很多错误,少年可以犯,成人却不能,而且两者处事方法也有极大的不同。保成年龄还很小,但因为他是太子,悟性极佳,所以他决定提前教会他悟道。